一种可调透光率的光伏玻璃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44292发布日期:2023-02-17 22:33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透光率的光伏玻璃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玻璃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可调透光率的光伏玻璃模组。


背景技术:

2.光伏发电与建筑有效紧密结合的产品,一直是业内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其主要包括有光伏组件幕墙玻璃或光伏瓦等与建筑结合的光伏产品;
3.业内也出现了众多光伏瓦产品设计,如平板式阳光房屋顶设计,其可替代传统屋瓦的波浪型组件设计;但对于目前现有光伏屋顶组件,在组件设计初期,其透光率已经确定并固定,因而在使用过程中无法调节透光率,无法进行更好的利用,故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可调透光率的光伏玻璃模组,其结构新颖,可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及要求调整透光率,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透光率的光伏玻璃模组,包括支撑框、第一压盖、第二压盖、第一电子雾化玻璃、第二电子雾化玻璃、驱动结构、多块光伏板组件;驱动结构及光伏板组件均安装在支撑框的内,多块光伏板组件并排安装,各光伏板组件转动安装在支撑框的内部,驱动结构用以带动多块光伏板组件进行同步的旋转摆动,实现透光区域大小的改变;第一电子雾化玻璃及第二电子雾化玻璃分别安装在支撑框的顶部及底部,第一压盖及第二压盖分别安装在支撑框的顶面及底面,分别对第一电子雾化玻璃及第二电子雾化玻璃形成限位卡紧,第一压盖及第二压盖上对应光伏板组件的安装区域开设有透光口。
7.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支撑框包括框体,框体的内部固定设有纵向设置的第一隔板,及两块横向设置的第二隔板;光伏板组件包括托框、光伏发电片,光伏发电片安装在托框上,托框的两端面中部均固定设有支撑轴;两第二隔板的顶面均开设有多个卡槽,卡槽的槽底为半圆状结构,卡槽的槽宽与支撑轴的直径适配,托框转动卡于两相对的卡槽之间,且托框的两端面分别转动抵持在两第二隔板的壁面处;相邻的两托框之间留有间隙,用以基础透光,以及防止在托框转动时发生干涉碰撞;驱动结构用以带动多个托框进行同步旋转摆动。
8.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压盖的底面对应卡槽固定设有多个限位块,限位块的底端设有弧形凹面,弧形凹面的直径与支撑轴的直径适配,限位块的位置与卡槽的位置一一对应,第一压盖安装在支撑框的顶面时,限位块对应伸入卡槽内、且对对应的支撑轴形成限定。
9.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两第二隔板的端部顶面之间固定架设有第一托条,两第一托条分别固定于第一隔板及框体的内壁上;第一托条的顶面固定设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到远端处的框体内壁之间的间距与第一电子雾化玻璃的长度适配,第一隔板到远
端处的框体内壁之间的间距与第一电子雾化玻璃的宽度适配,第一托条到支撑框顶面之间的间距与第一电子雾化玻璃的厚度适配;
10.两第二隔板的端部底面之间固定架设有第二托条,两第二托条分别固定于第一隔板及框体的内壁上;第二托条的底面固定设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到远端处的框体内壁之间的间距与第二电子雾化玻璃的长度适配,第二隔板到远端处的框体内壁之间的间距与第二电子雾化玻璃的宽度适配,第二托条到支撑框底面之间的间距与第二电子雾化玻璃的厚度适配。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透光率的光伏玻璃模组,其结构新颖,具有多块可旋转摆动的光伏板组件,光伏板组件可通过驱动结构带动旋转不同的倾角,实现透光区域大小的改变;
13.第一电子雾化玻璃及第二电子雾化玻璃的设置,可进一步加强挡光,实现透光率的调整,进一步限定光线的透过、实现不同的光线强度;
14.整体结构的设计与配合,可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及要求调整透光率,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可调透光率的光伏玻璃模组的俯视图;
16.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可调透光率的光伏玻璃模组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支撑框的截面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压盖的截面示意图。
20.图中:
21.100、支撑框;110、第一隔板;120、第二隔板;121、卡槽;130、框体;140、第一托条;150、第一凸块;160、第二托条;170、第二凸块;
22.210、第一压盖;211、限位块;212、弧形凹面;220、第二压盖;230、透光口;
23.310、第一电子雾化玻璃;320、第二电子雾化玻璃;
24.400、驱动结构;410、第一链轮;420、第二链轮;430、第一电机;440、链条;
25.500、光伏板组件;510、托框;511、支撑轴;520、光伏发电片。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可调透光率的光伏玻璃模组,包括支撑框100、第一压盖210、第二压盖220、第一电子雾化玻璃310、第二电子雾化玻璃320、驱动结构400、多块光伏板组件500;驱动结构400及光伏板组件500均安装在支撑框100的内,多块光伏板组件500并排安装,各光伏板组件500转动安装在支撑框100的内部,驱动结构400用以带动多块光伏板组件500进行同步的旋转摆动,实现透光区域大小的改变;
第一电子雾化玻璃310及第二电子雾化玻璃320分别安装在支撑框100的顶部及底部,第一压盖210及第二压盖220分别安装在支撑框100的顶面及底面,分别对第一电子雾化玻璃310及第二电子雾化玻璃320形成限位卡紧,第一压盖210及第二压盖220上对应光伏板组件500的安装区域开设有透光口230。
28.上述的一种可调透光率的光伏玻璃模组,其结构新颖,具有多块可旋转摆动的光伏板组件,光伏板组件作为光电转换的重要部件,可利用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从而实现其基础的目标效果;光伏板组件可通过驱动结构带动旋转不同的倾角,由于倾角不同,光伏板组件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从而实现透光区域大小的改变,穿透不同面积的光线;第一电子雾化玻璃及第二电子雾化玻璃的设置,可进一步加强挡光,实现透光率的调整,进一步限定光线的透过、实现不同的光线强度;
29.并且,可通过两组电子雾化玻璃实现不同的组合,如第一电子雾化玻璃及第二电子雾化玻璃均处于通透状态,可实现基础的透光状态,当光伏板组件的倾角扩大,光伏板组件之间的间隙扩大,从而允许大量光线的穿入,实现有效的光线照射;
30.当需要同时维持光能转换及减弱光线时,可使得第一电子雾化玻璃处于通透状态,光伏板组件处于倾斜状态,第二电子雾化玻璃处于雾化状态、通过单层的雾化而适当降低透光性,减弱光线;
31.当需要进行尽可能阻挡光线时,可使得光伏板组件处于平置状态,减小透光范围,第一电子雾化玻璃及第二电子雾化玻璃均处于雾化状态,可有效降低透光性,可有效减弱光线的穿入,从而对光线进行有效的阻挡;
32.其整体结构的设计与配合,可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及要求调整透光率,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
33.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支撑框100包括框体130,框体130的内部固定设有纵向设置的第一隔板110,及两块横向设置的第二隔板120;光伏板组件500包括托框510、光伏发电片520,光伏发电片520安装在托框510上,托框510的两端面中部均固定设有支撑轴511;两第二隔板120的顶面均开设有多个卡槽121,卡槽的槽底为半圆状结构,卡槽121的槽宽与支撑轴511的直径适配,托框510转动卡于两相对的卡槽121之间,且托框510的两端面分别转动抵持在两第二隔板120的壁面处;相邻的两托框510之间留有间隙,用以基础透光,以及防止在托框转动时发生干涉碰撞;驱动结构400用以带动多个托框510进行同步旋转摆动;通过两第二隔板上对应的两卡槽形成光伏板组件的转动安装部位,从而使光伏板组件具有可旋转摆动的基础,经由驱动结构带动进行旋转。
34.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压盖210的底面对应卡槽固定设有多个限位块211,限位块211的底端设有弧形凹面212,弧形凹面的直径与支撑轴的直径适配,限位块的位置与卡槽的位置一一对应,第一压盖安装在支撑框的顶面时,限位块对应伸入卡槽内、且对对应的支撑轴形成限定,可进一步限定支撑轴的位置,有效防止托框从卡槽处脱离,并且维持支撑轴可进行正常转动的效果。
35.进一步地,支撑框的内部经第一隔板分为第一安装区及第二安装区,两第二隔板均设于第二安装区内,驱动结构设于第一安装区内;驱动结构400包括第一电机430、第一链轮410、多个第二链轮420,第一链轮410固定在第一电机430的输出轴上,托框510于对应一端的支撑轴511上均安装有第二链轮420,全部的第二链轮420与第一链轮410之间通过链条
440传动连接,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链轮旋转,可带动全部第二链轮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全部的光伏板组件进行旋转摆动,实现透光区域大小的改变;
36.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区内还设有蓄电池、集成式控制器,集成式控制器上集成安装有光伏控制模块、芯片、电机控制模块、电子雾化玻璃控制模块以及其他电气元件,蓄电池、第一电机、第一电子雾化玻璃、第二电子雾化玻璃、光伏发电片均与集成式控制器电连接,远离第二链轮一端的支撑轴为空心结构,光伏发电片的接电线从此支撑轴的内部穿过,并与集成式控制器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光伏控制模块、电机控制模块、电子雾化玻璃控制模块等均是成熟的电路模块,可在市面上采购使用,具体结构不做赘述。
37.进一步地,两第二隔板120的端部顶面之间固定架设有第一托条140,两第一托条分别固定于第一隔板及框体的内壁上;第一托条140的顶面固定设有第一凸块150;第一凸块到远端处的框体内壁之间的间距与第一电子雾化玻璃的长度适配,第一隔板到远端处的框体内壁之间的间距与第一电子雾化玻璃的宽度适配,第一托条到支撑框顶面之间的间距与第一电子雾化玻璃的厚度适配;第一电子雾化玻璃可置于第一托条的顶面,且卡在第一凸块与框体的内壁之间,当第一压盖安装完成后,可对第一电子雾化玻璃形成有效的限定及压紧;
38.两第二隔板120的端部底面之间固定架设有第二托条160,两第二托条分别固定于第一隔板及框体的内壁上;第二托条160的底面固定设有第二凸块170;第二凸块到远端处的框体内壁之间的间距与第二电子雾化玻璃的长度适配,第二隔板到远端处的框体内壁之间的间距与第二电子雾化玻璃的宽度适配,第二托条到支撑框底面之间的间距与第二电子雾化玻璃的厚度适配;第二电子雾化玻璃可置于第二托条的底面,且卡在第二凸块与框体的内壁之间,当第二压盖安装完成后,可对第二电子雾化玻璃形成有效的限定及压紧。
39.进一步地,框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托条、第二托条、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为一体结构,可有效保证支撑框自身的结构强度,防止其结构轻易损坏;第一压盖与限位块为一体结构,可保证第一压盖与限位块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限位块轻易的断裂及损坏。
40.进一步地,第一电子雾化玻璃与第二电子雾化玻璃结构相同,第一电子雾化玻璃可对全部的光伏发电片进行完全遮挡;透光口的长度与托框的长度一致,透光口的宽度与两第一托条之间的最小间距一致;框体的顶面及底面均开设有多个螺纹孔,第一压盖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框的顶面,使得第一电子雾化玻璃卡于第一托条与第一压盖之间,第二压盖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框的底面,使得第二电子雾化玻璃卡于第二托条与第二压盖之间,从而对第一电子雾化玻璃及第二电子雾化玻璃进行稳固的安装,有效防止松脱。
41.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