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结构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75246发布日期:2023-07-05 18:09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箱结构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配电箱的,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电箱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1、配电箱是指挥供电线路中各种元器件合理分配电能的控制中心,是可靠接纳上端电源,正确馈出荷载电能的控制环节,也是获取用户对供电质量满意与否的关键。

2、配电箱在室内墙体上的安装通常是先在墙体上预埋一个木箱套,在墙体浇筑完成后,将木箱套进行拆除,木箱套原本支撑的空间便是后续配线箱安装在墙体上的空间,将配电箱插嵌在墙体上通过后期的抹灰等工序,将配电箱与墙体进行固定。

3、在施工过程中,发明人发现,配电箱与墙体通过后期抹灰砂浆工序进行粘接固定后,由于抹灰砂浆的配比存在误差,或梅雨季节导致墙体含水率变高,抹灰砂浆与乳胶漆等材料的施工效果不佳,配电箱与原本的墙体之间存在开裂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保证配电箱固定后墙面的美观和整洁,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电箱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电箱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配电箱结构,包括箱体,箱体上设置有固定组件和调位组件,箱体放置在墙体的钢筋网内,箱体开口一侧与墙体浇筑时的模板内壁抵接,固定组件用于将箱体限位在钢筋网上,调位组件用于对箱体的位置进行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的调整。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墙体施工时直接将箱体与墙体内的钢筋网进行限位固定,而箱体开口一端保证与墙体模板的内壁抵接,在箱体固定后通过调位组件对箱体进行位置的调整,保证箱体位置的端正,而后对墙体进行浇筑,同时把箱体一同浇筑在内,当墙体养护完毕后,对墙体进行拆模,此时箱体直接与墙体一体浇筑成型,保证了配电箱固定后,配电箱所在墙面平整美观不开裂。

5、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转动杆、连接杆、卡条和第一扭簧,转动杆和连接杆中心线共线且两者转动连接,卡条一端与连接杆远离转动杆的端部铰接,另一端沿靠近或远离连接杆的方向移动;第一扭簧位于卡条和连接杆之间,第一扭簧一端与卡条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外壁固定连接;箱体外壁上固定有加强圈,转动杆贯穿箱体侧壁以及加强圈,转动杆外壁与加强圈螺纹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圈的存在对箱体起到增强抗压能力的效果,当箱体受到外壁压力时,加强圈能够分担压力并起到传递和泄压的作用。将箱体固定时,先将连接杆和卡条插嵌在对应墙体钢筋网内,第一扭簧的存在使卡条向钢筋网内部插嵌时,卡条活动端遇到钢筋网则向靠近连接杆方向移动,当移动至钢筋网的间隙处,第一扭簧使卡条呈张开状态,此时卡条就相当于连接杆上的倒刺,使连接杆无法抽离钢筋网,将箱体对准转动杆,旋转转动杆使转动杆与箱体螺纹连接,从而将箱体固定。

7、可选的,所述转动杆和连接杆内部均为中空状,且转动杆和连接杆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连接杆上开设有长条孔,长条孔沿连接杆长度方向开设;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限位条、第二扭簧和螺帽,限位条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限位杆上,限位条一端与限位杆端部铰接,第二扭簧固定于相邻限位条之间用于配合限位条与限位杆呈y状,限位杆插嵌在连接杆和转动杆内部,限位条贯穿长条孔;沿连接杆长度方向,限位条和卡条的投影错位设置,螺帽同时与限位杆和转动杆螺纹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相邻限位条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挤压,而后塞入转动杆内部,推动限位杆将相邻限位条持续推进连接杆内部,而后转动限位杆使限位条从长条孔内滑出,第二扭簧的存在使相邻限位条呈张开状,限位条和卡条相互交错呈x状,从而与卡条相邻的钢筋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当墙体混凝土浇筑时,箱体受到向远离墙体方向的挤压力时,卡条与相邻钢筋钩挂形成限位,从而去抵抗这部分力;当箱体受到向靠近墙体钢筋内部的力时,限位条与相邻的钢筋钩挂限位,从而去抵抗这部分力,保证箱体的开口端与墙体模板始终抵接;限位组件的设置减少了单个箱体上固定组件的使用数量,使一个固定组件和一个限位组件即可实现对箱体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的限位。

9、可选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龙骨,龙骨用于箱体内电器元件的安装,连接杆端部固定有挡条,挡条与连接杆垂直设置,卡条与连接杆垂直状态时,卡条侧壁与挡条抵接;箱体上水平开设有矩形孔,矩形孔开透加强圈,挡条贯穿矩形孔,矩形孔的竖直高度小于转动杆的直径;龙骨的竖直高度大于矩形孔的竖直高度,转动杆贯穿龙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条的设置保证了卡条相对连接杆呈倒刺状,对挡条的翻转起到限位作用,矩形孔的开设保证了挡条和连接杆能从箱体开口这一侧贯穿箱体,使固定组件的安装更加便捷,同时龙骨尺寸的设置充分利用了龙骨自身结构,使龙骨能够对矩形孔进行遮挡。

11、可选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杆和卡环,支撑杆一端与支撑板铰接,另一端与卡环固定连接,支撑杆水平设置,卡环卡嵌在转动杆外壁上,支撑板与箱体竖直内壁抵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组件配合加强圈对箱体实现了加强和支撑的效果,支撑板配合支撑杆和卡环,对固定组件所在的相邻竖直箱体侧壁起到了内支撑的效果,同时转动杆作为了内支撑点,充分利用了固定组件。

13、可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主杆和副杆,主杆和副杆之间设置有牵引绳,主杆一端与支撑板铰接,另一端与副杆端部转动连接,转动轴垂直主杆长度方向设置,副杆远离主杆一端与卡环固定连接,牵引绳一端固定在主杆和副杆之间的转动轴上,另一端绕过转动杆下方后与卡环可拆卸连接,牵引绳呈绷紧状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设置成两段式,使支撑杆能应对不同位置的转动杆,保证卡环能卡嵌在转动杆上且支撑板能抵接在箱体内壁上,张紧状态的牵引绳保证了支撑杆对箱体内壁的有效支撑。

15、可选的,所述副杆上固定有凸条,凸条位于副杆靠近主杆处,副杆和主杆转动至整体呈水平状态时,凸条与主杆顶壁抵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保证支撑杆整体始终对箱体内壁起到支撑的效果,避免主杆和副杆弯折过度,从而设置凸条对主杆和副杆的相对转动起到限位作用。

17、可选的,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网板,网板竖直设置,网板与龙骨固定连接,网板的顶部和底部均与箱体内壁抵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板在此处起到两个作用,第一个起到箱体内支撑的效果,对箱体的顶部和底部起到支撑作用;第二个是起到电线的梳理作用,箱体内部电气元件安装固定后,电线可以固定和梳理在网板上,保证箱体内部的整洁。

19、可选的,所述调位组件包括角板、第一蜗杆、第二蜗杆和第三蜗杆,角板固定在箱体外壁转角处,第二蜗杆和第三蜗杆相互垂直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第二蜗杆水平设置,第二蜗杆和第三蜗杆与角板螺纹连接,第一蜗杆垂直第二蜗杆和第三蜗杆所在的平面,第一蜗杆同时与第二蜗杆和第三蜗杆啮合用于驱动第二蜗杆或第三蜗杆转入或转出角板内部,第一蜗杆与角板转动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一蜗杆,能够驱动第二蜗杆或第三蜗杆伸出角板,第二蜗杆和第三蜗杆位于不同方位,伸出的第二蜗杆或第三蜗杆与箱体相邻的墙体钢筋抵接,从而去调整箱体的位置,保证箱体位置的精准。

2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电箱结构的安装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2、一种配电箱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3、s1、箱体固定,通过固定组件和限位组件将箱体固定在墙体的钢筋网上;

24、s2、电气配管与箱体连接;

25、s3、激光定位箱体,并通过调位组件进行箱体的矫正;

26、s4、安装支撑板、支撑杆和卡环;

27、s5、墙体模板的固定,墙体模板固定完毕后进行墙体浇筑。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将箱体与墙体的钢筋网进行固定,从而在墙体浇筑的同时将箱体一同浇筑进去,取代原本先浇筑木箱套的方式,首先木箱套在拆除时极易破坏,无法多次使用,木箱套的加工也耗费木材,其次原本的箱体后安装的方式在箱体与墙体交接处极易产生墙体开裂现象,而现在将箱体与墙体一同浇筑进去,节省了施工工序,保证了施工质量,也节省了施工材料。

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0、1.箱体与墙体的一体浇筑,减少了箱体与墙体交接处墙体开裂的现象发生;

31、2.固定组件配合加强圈实现了对箱体抗压能力增强的效果,固定组件配合限位组件对箱体实现了多方位限位固定的效果,便于箱体便捷的固定在墙体的钢筋网上,网板和支撑板的存在也充当了箱体的内支撑,同时卡环的存在还对龙骨实现了限位固定;

32、3.调位组件实现了箱体位置初步固定后的再次调整,保证箱体所在位置的精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