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84232发布日期:2024-03-13 20:31阅读:10来源:国知局
电池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一般设置有放电mos管和充电mos管在主电池包充电和放电时控制其与负载之间的连接,以及还设置并机mos管将扩展电池包与负载进行连接,以使主电池包欠压时,扩展电池包能够继续输出,进而增大电池的容量;如图1所示,由于并机mos管与主电池包不共地,现有的方案是设置隔离电源来驱动控制并机mos管,但隔离电源由主电池包进行供电,当系统的电压较高时,则需要使用高耐压的隔离电源和功率器件,可选择性小,成本高,并且隔离电源的驱动功耗大,当主电池包的电压较低时,需要继续耗电以维持隔离电源驱动并机mos管,会缩短主电池包的寿命,同时主电池包随时会断电,使得隔离电源无法继续驱动并机mos管以保持扩展电池包的正常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控制装置,能够避免仅通过单一电池模块为并机驱动模块进行供电,有效地保持并机驱动模块的驱动,同时有利于减小功耗、降低成本。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电池模块和第二电池模块充电和放电,其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和并机驱动模块,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与外部设备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还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还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所述并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并机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并机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通以使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通。

3、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连接。

4、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并机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的负极端连接。

5、可选地,所述并机驱动模块包括降压单元和二级放大单元,所述降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降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二级放大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级放大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降压单元和所述二级放大单元用于降低所述第一电池模块或所述第二电池模块输出的电压,并将降低的电压输出至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

6、可选地,所述降压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二级放大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7、可选地,所述二级放大单元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降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8、可选地,所述并机驱动模块还包括储能单元和泄放单元,所述储能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用于所述二级放大单元停止输出电压时向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输出电压;所述泄放单元与所述二级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泄放单元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掉电时泄放所述二级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压。

9、可选地,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第一电容,所述泄放单元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二级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

10、可选地,所述二级放大单元还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二二极管为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用于钳位所述降压单元输出的电压至12v。

1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并机驱动模块来驱动第二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设置在第二电池模块与第二连接端之间,以控制第二电池模块与第一连接端保持连接,并机驱动模块通过第一连接端与第一电池模块和第二电池模块形成连接,第一电池模块与第二连接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开关模块,第一开关模块控制第一电池模块与第二连接端保持连接时,并机驱动模块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端从第一电池模块取电,而第一开关模块控制第一电池模块与第二连接端断开时,第一电池模块不再通过第一连接端向并机驱动模块供电,而并机驱动模块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端从第二电池模块取电,进而避免仅通过单一电池模块为并机驱动模块进行供电,有效地保持并机驱动模块的驱动,同时有利于减小功耗、降低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电池模块和第二电池模块充电和放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并机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的负极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机驱动模块包括降压单元和二级放大单元,所述降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降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二级放大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级放大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降压单元和所述二级放大单元用于降低所述第一电池模块或所述第二电池模块输出的电压,并将降低的电压输出至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二级放大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放大单元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降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机驱动模块还包括储能单元和泄放单元,所述储能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用于所述二级放大单元停止输出电压时向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输出电压;所述泄放单元与所述二级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泄放单元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掉电时泄放所述二级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第一电容,所述泄放单元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二级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放大单元还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二极管为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用于钳位所述降压单元输出的电压至12v。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控制装置,其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和并机驱动模块,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与第一电池模块和第二电池模块连接;第一开关模块设置在第一电池模块与第二连接端之间,第一开关模块用于控制第一电池模块与第二连接端连通或断开;第二开关模块设置在第二电池模块与第二连接端之间;并机驱动模块与第二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并机驱动模块用于驱动第二开关模块连通以使第二电池模块端与第二连接端连通。本技术电池控制装置能够避免仅通过单一电池模块为并机驱动模块进行供电,有效地保持并机驱动模块的驱动,同时有利于减小功耗、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郑庆飞,麦伟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雅新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7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