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全避震折叠自行车的轮毂电机及其随机附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937867发布日期:2024-05-11 00:16阅读:7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全避震折叠自行车的轮毂电机及其随机附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的轮毂电机和其随机附加方法,尤其是一种模块化全避震折叠自行车的轮毂电机及其随机附加方法。


背景技术:

1、自行车低碳环保、方便灵活,已成为现代城市治理交通拥堵、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现代紧张工作生活,人们追求时间效率和旅游娱乐的快捷便利交通工具已成为一种刚需和时尚。为此各种有动力自行车相应而生,尤其是近些年来各种类型的电动自行车更是随处可见。然而现有电动自行车体大笨重,所采用的与车轮一体化设计的轮毂电机拆装工艺和工序繁杂、检修更换困难,轮毂电机固定心轴即受动态重力又受扭转力作用容易损坏。此外,偶见自行车车轮一侧轴端所安装的驱动电机,如专利cn216216316u(2022.04.05)所公开的“一种结构紧凑的动力电机装置”和专利cn114919689a(2022.08.19)所公开的“一种电动摩托车侧挂动力控制系统”,均采用带有支撑悬臂的电机侧向驱动车轮,其电机的检修更换带来方便,但体大笨重、偏置受力不平衡,缺乏美感。

2、因此,本发明申请人已申请的发明专利“模块化全避震折叠自行车及其车架结构”(申请号:2024100857174,2024年01月22日)作为载体,又提交了本技术发明专利“模块化全避震折叠自行车的轮毂电机及其随机附加方法”。由于该车体的独特性,其车体前后轮组两侧结构均可随机附加轮毂电机,故该轮毂电机采用小功率的超薄小体积即满足使用要求,并且具有独特简洁的随机附加接口,附加组合对称小巧新颖,解决现有电动自行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时该车体可随机附加所述轮毂电机构成电动和/或人力骑行模式,更可与现代北斗、网联、ai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扩展其使用功能,展现未来新质自行车的科技新时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块化全避震折叠自行车的轮毂电机,该轮毂电机结构独特小巧、性能优异,并具有与该车简洁独特的机械和电气随机附加接口。

2、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轮毂电机与上述模块化全避震折叠自行车的随机附加方法,不仅实现全新驱动方式的电动和/或人力骑行模式,而且随机附加和拆卸便捷、维护方便、科技赋能、新颖时尚。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4、本发明所述轮毂电机定子轴向中心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周面设有轴向外凸定位体和其相对内周面中部设有矩形槽,所述通孔外周面中部设有一体同轴线圆形扁环体,所述扁环体外周面与电枢内周环面压固一体,所述扁环体两侧环面压固有对称换向体,所述矩形槽与所述扁环体相联通的豁口内动态吻合有电极体,所述对称换向体分别与所述电枢和所述电极体电联接,所述电极体与所述定子外置电联体抵压电联接。所述轮毂电机转子内部两侧面设有电刷体并分别与所述对称换向体两外侧环面抵压电联接,所述转子内部圆周面设有永磁瓦,所述转子外部内侧面设有同轴线均布的弧柱,所述转子外部外侧面与同轴线超越离合器从动回转体一体相联,所述超越离合器主动回转体与附加驱动端相联。

5、所述轮毂电机的附加载体车体为已申请的发明专利:“模块化全避震折叠自行车及其车架结构”中所述模块化全避震折叠自行车,所述轮毂电机与该车前部和/或后部所述轮组模块两侧车轮外侧面和其枢接结构体分别随机附加相组合。其枢接结构体为该车前摆臂模块联接头的圆形壳体和其两侧对称枢接轴以及该车后摆臂模块联接头的楔形壳体和其两侧对称枢接轴、后部所述枢接轴内通孔外露出的后轴两端头;各所述枢接轴等同且其外露出车轮组合的轴向长度等同于相组合的所述轮毂电机定子通孔轴向长度,并且相邻组合所述后轴、飞轮和外套装饰盖轴向长度对应匹配设置。

6、所述电联体为l形带绝缘导电体,其上部弧面设有一段外露同廓形的轴向平行正负电极片,所述正负电极片在绝缘体内的引出端外联有带软导线的电控插头。所述电联体分别吻合压粘在载体车体前后部各所述联接头壳体两侧各对称所述枢接轴上设置的等同对称l凹槽中,所述电联体与所述枢接轴组合形成整体的外周弧形。所述扁环体两侧压固的所述对称换向体为绝缘体的外侧环面分别设有上部和下部间隙交错并相互绝缘的导电对称换向片和对称环片。所述电极体的u形绝缘体对称两侧体可动态卡接在所述矩形槽豁口内两环侧外露的所述对称换向体内侧绝缘环面设有的对称卡凸上,其u形绝缘体底部外侧凹弧面同形设有外凸轴向平行正负电极片、且在内侧两开口端部分别相联设有电联端子,其u形绝缘体底部的内侧中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与所述矩形槽豁口底面抵靠。所述电极体正负电极片与所述电联体正负电极片弧形吻合对应弹压电联接,所述电联端子分别与所述对称换向体的对称环片软导线相联接。

7、所述轮组模块两侧车轮外侧面分别与同轴线所述轮毂电机转子内侧弧柱相螺接,所述转子外侧一体化所述超越离合器的主动回转体正向驱动与所述转子的正向驱动该侧所述车轮转动对应匹配一致。

8、本发明所述轮毂电机可随机附加在所述模块化全避震折叠自行车的前部和/或后部所述轮组模块两侧车轮外侧及其枢接结构体上,其附加方法按下述步骤实现:

9、a.把该车前部所述轮组模块两侧车轮所述枢接轴上压入的所述装饰盖取下收纳。该车前部两侧所述车轮花盘均布固定孔上间隔槽内置入嵌体和其内滞留待用的固定螺杆,把两个所述轮毂电机转子内侧面和弹垫对应放置在该车前部所述轮组模块两侧车轮外侧相组合位置。

10、b.把该车后部所述轮组模块两侧车轮组合的所述飞轮主动回转体中心驱动孔与所述后轴两端头端螺孔相对应固定的端螺丝卸下待用,再把两侧所述飞轮从动回转体内侧均布联接柱的柱螺孔与该侧所述车轮花盘均布固定孔相对应所述固定螺杆从所述间隔槽嵌体上部分外旋移释放螺接,进而卸下两侧所述飞轮并收纳。把一个逆时针驱动的所述超越离合器的所述轮毂电机内侧面和弹垫放置在该车后部左侧所述车轮外侧相组合位置,把另一个顺时针驱动的所述超越离合器的所述轮毂电机内侧面和弹垫放置在该车后部右侧所述车轮外侧相组合位置,以满足两侧所述车轮的正向驱动。两侧所述端头上原有的匹配调整垫片保留待用。

11、c.把该车前部所述轮组模块两侧车轮外露所述枢接轴上分别置入弹垫,并把两侧所述轮毂电机定子通孔和其上所述定位体与该车前部两侧外露所述枢接轴和其上所述定位槽对应动态吻合套入,并且两侧所述通孔内侧端与弹垫和该侧车轮固定螺母相互抵靠,同时两侧所述定子电极体与两侧对应枢接结构体上所述电联体对应吻合弹压电联接。转动两侧所述轮毂电机转子,使其内侧面均布的所述弧柱螺孔与该侧所述枢接轴枢接的所述车轮花盘周向均布的所述固定孔相对应抵靠,把两侧所述车轮固定孔间隔槽嵌体内滞留的待用所述固定螺杆旋移进动螺接入对应的所述弧柱螺孔内,直至两侧所述转子被固定在该侧所述车轮外侧体上。最后把该车前部两侧组合的所述轮毂电机的电控插头分别插入该车电源控制器中,以控制两侧所述轮毂电机运转。

12、d.把该车后部所述轮组模块两侧车轮外露所述枢接轴上分别置入弹垫,并把两侧所述轮毂电机定子通孔和其上所述定位体与该车后部两侧外露所述枢接轴和其上所述定位槽对应动态吻合套入,并且两侧所述通孔内侧端与弹垫和该侧车轮固定螺母相抵靠,同时两侧所述定子电极体与两侧对应枢接结构体上所述电联体对应吻合弹压电联接,同时该车后部两侧所述轮毂电机超越离合器主动回转体驱动孔与所述后轴两端头对应吻合套入,并且与其之间原有匹配的所述调整垫片相抵靠,再使之前卸下待用的所述端螺丝螺接在两个所述端头端螺孔内,直至所述端螺丝端帽抵压在所述驱动孔缘边上加以紧固。转动两侧所述轮毂电机转子,使其内侧面均布的所述弧柱螺孔与该侧所述枢接轴枢接的所述车轮花盘周向均布的所述固定孔相对应抵靠,把两侧所述间隔槽嵌体内滞留的所述固定螺杆再旋移进动螺接入对应的所述螺孔内,直至两侧所述转子被固定在该侧所述车轮外侧体上。最后把该车后部组合的两侧所述轮毂电机的电控插头分别插入电源控制器中,以控制两侧所述轮毂电机运转。

13、所述轮毂电机定子周向定位于所述枢接轴且轴向定位于所述转子,所述转子和相联一体的所述车轮轴向定位于所述枢接轴,所述后轴两驱动端轴向和径向定位于所述超越离合器主动回转体、从动回转体和所述转子和所述车轮,所述各周向回转体共同构成在所述枢接轴同一个回转中心下的驱动组合。

14、所述轮毂电机按附加步骤随机附加在所述模块化全避震折叠自行车的前部和/或后部车体结构的两侧,构成电动和/或人力骑行模式,按附加步骤随机逆向顺序操作卸下所述轮毂电机复原至完全人力骑行模式。

15、本发明模块化全避震折叠自行车的轮毂电机及其随机附加方法,与现有电动自行车相比摆脱了不可随机分离的一体化组合方式,克服了传统车轮毂电机固定心轴承受动态重力易损坏、拆装维护难问题。本发明轮毂电机其结构独特小巧、性能优异、维护方便、仅承受扭转力矩寿命长,其机械和电气外联接口简洁、操作便捷,可随机附加在模块化全避震折叠自行车载体的前部和/或后部车体结构的两侧,构成全新驱动的电动和/或人力骑行模式。该载体车体特殊的各自独立旋转四轮结构,其轮毂电机附加在各独立车轮上可实现该车的前进后退、前后转弯(圈)、横向变线、左右自旋以及电机磁阻缓刹车且兼发电等全方位的电控功能。特别是该车四轮结构形成的矩形触地面积构成其重心具有一定自稳性,再结合人工智能ai、5g(6g)网联、北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更可实现无需干预的无人驾驶、自动导航、定位跟踪、以及智联并串行和智能娱乐表演等新颖独特行驶功能,并且还可以作为其它交通领域中的赋能平台。可以设想如同手机一样,数字信息化赋能的无人驾驶自行车作为人们更高级的随身移动终端,会更快于无人驾驶汽车移动终端广泛普及呈现在指日可待的现代交通之中,实现未来自行车的智能、低碳、绿色出行的时尚新时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