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由振荡通流型变换器的开关电源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83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自由振荡通流型变换器的开关电源部件的制作方法
开关电源部件目前在很大范围内作电源使用,和50Hz的电源相,制造更容易,更少,更便宜。
一般公知的开关电源部件具有变压器,它的初级线圈可以通过开关晶体管存储能量,并从其二次侧的一个绕组或多个绕组中把能量以一个或者多个恒定电压的形式取出。变压器是通流型变换器或阻塞型变换器的组成部分。这类变换器的构造及原理均在由Joo、chim Wütehule著的,在1979年由εXnpert出版社售出的书“开关电源部件”的章2.1中作了详细的描述。
开关电源部件大部分工作在16至50KHz的频率范围内。由于出现的电流,电压曲线具有大的上冲成份,此外还必须关闭和接通大电流,高电压,因此要考虑在150KHz以上(长波)频率范围内产生显著的干扰。由于干扰可能扩散到公用网络中或者幅射到空间,因此对干扰频率特性有相关的规定。
为了抑制在电网中不对称的干扰电压,在开关电源中,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之间具有屏蔽。屏蔽可以由绝缘放置在初级绕组上的铜箔组成。阻塞型变换器电源部件具有一个带有空气隙的变压器,在大功率时在变压器的铁心和屏蔽内产生大的涡流损耗。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见Wü△te hube著作),不是使用铜箔而是应用一个所谓的导线网,制造这样供阻塞型变换器使用的变压器因此破费、昂贵。
公知的通流型变换器具有实质上由固定频率控制的,周期工作的开关晶体管,及无有空气隙的变压器,它的初级绕组放在开关晶体管的集电极回路,而在次级绕组通过整流器取出直流电压。因为在这种电路原理下电路是以给定的开关频率工作的,故开关晶体管导通时间点被预先确定了。这样原理电路具有缺点,开关晶体管在有电流时被导通,在二次侧回路中续流二极管在有电流时转变为阻断状态,这在电网导线上产生高的无线电干扰电压,在通讯技术中用的报文仪器中使用这种逆变电路,并根据保护级别2进行电流隔离时,即不使用地线时,这些仪器在所要求的B类最大边界值干扰电平上不具有消除干扰能力。
发明的任务是给出一种隔离电流的开关电源部件,使用时在连接导线上仅出现微小的干扰脉冲,并且它具有一个微小涡流损耗的变压器。
该任务可以通过在权项1中特征部分所描述的技术特征创造性地解决了。
依发明作出的开关电源部件的优点在于,由于集电极电流是三角波,逆变器容易去干扰。
由此,开关晶体管是在没有电流时接通的,开关损耗减少了。
由此,依发明所作的开关电源器件只有一个通流型变换器,为了屏蔽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仅需应用一个易加工的金属薄膜。
下面依照一个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实例描述发明。
在图中所示的开关电源部件是一个通流型变换器,输入交流电压UE加在它的两个输入端E1和E2上。桥型整流电路BG对交流电压UE整流,使1和2端呈现直流电压UG,端1相对端2是正电位。直流电压UG被接在端1和端2之间的电容C1滤平。此外由电阻R1和R2组成的串联电路及由初级绕组W1,开关晶体管T1的集电极发射级路经组成的串联电路都并接在端1和端2之间,一个没有专门标出的,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的分压点和开关晶体管的基极相联。
变压器
包括了初级绕组W1,去磁绕组W2,控制绕组W3和次级绕组W4。初级绕组W1和次级绕组W2的极性相同,控制绕组W3和去磁绕组W4的极性和它们相反。去磁绕组W2和二极管D1串连接在端1和端2之间,其中二极管的阴极和端1相联。
在开关晶体管T1的基极和端2之间接有控制晶体管T2的集电极发射极支路。控制晶体管T2的基极通过电容C3,通过由电阻R4和控制绕组W3和端2相联。电阻R4和二极管D2相并联,二极管的阳极和控制晶体管T2的基极连联,而它的阴极通过由电容C2和电阻R3组成的串联电路和开关晶体管T1的基极相联。
电阻R3和电容C2共同作用控制开关晶体管T1的导通状态,而电容C3和电阻R4及二极管D2控制开关晶体管T1的关闭状态。
次级绕组W4的一端通过整流二极管D3电感线圈L和输出端A1相联。次级绕组W4的另一端直接和输出端A2相联。输出端A2又经过一个续流二极管D2顺其整流方向与整流二极管的阴极相联,为了滤平在输出端A1A2上取得的输出直流电压UA,在端子之间接有电容C4,在端子A1A2之间还联有一个负载电阻RL,它象征性表示一个外的用户。
下面将描述开关电源部件的工作方式。
经过整流的交流输入电压UE,即直流电压UG经变压器的初级绕组W1,开关晶体管下逆变成具有一定频率的电压。在接通开关电源时,电容C2通过电阻R1、R3和控制绕组W3充电。当达到开关晶体管T1的基极的阀值电压时,它开始导通,通流型变换器开始工作。
当开关晶体管T1处在导通阶段时,能量传送到变压器
的次级侧,同时整流器二极管D3通导而续流二极管D2被关闭,这样通过在电感L中通过的直流电流,可以实现在电容C4上取出输出直流电压。当电流流通时,不仅负载电阻RL吸取能量,电感也是如此,并把它作为磁能存储起来。在初级线圈中的电流峰值是由电感L,初次级回路中的损耗电阻之和,开关晶体管T1的导通时间和输出直流电压UA确定的。同样在开关晶体管T1的导通状态时,在变压器
的初级侧电容C3通过控制绕组W3的感性电流流经电阻R4充电,在电容器C3充电到控制晶体三极管T2的基极阀值电压时,它将脉冲式地导通,把晶体管T1关闭,这样开关晶体管T1的导通时间实质上由电阻R4和电容C3形成的时间常数决定了。在开关晶体管T1的关闭阶段,在它基极相对桥式整流器BG端2的电位为负电压,开关晶体管下基极电压翻转是由于控制绕组W3电压翻转造成的。开关晶体管的关闭过程是由控制晶体管引入的,并由控制绕组W3在去磁时一直保持着。
在晶体管T1的开闭阶段,在变压器
的二次线圈侧整流器二极管D3反向偏置,因而没有电流。由于电感L中存储了能量,电流在同一方向继续通过电感,负载电阻RL和现在才开始导通的续流二极管。
在开关晶体管导通阶段由变压器铁心吸收的磁能,在开关晶体管关闭阶段通过去磁线圈W2和二极管D1流回电压源,即流回电容器C1。在变压器
去磁后,和在续流二极管没有电流的状态下开关晶体管T1重新开始通导,在开关晶体管关闭阶段,它的基极呈现的负电压在去磁后已经去掉。通过电阻R3和控制绕组W3电容C2重新充电,开关晶体管重新进入导通阶段。在开关晶体管T1关闭阶段开始时,二极管D2使C3迅速放电。
依发明所作的开关电源的思想是,并不事先确定开关晶体管T1的导通时间及它的开关频率,在变压器
去磁后和续流二极管在没有电流的状态下,开关晶体管T1又将自行导通。这样开关晶体管T1不是在有电流时接通,这样在初级级回路中流着容易消除干扰的三角波形集电极电流。
在本发明的开关电源部件中开关晶体管T1在给定的时间接通,在接通时间以后,即在开关晶体管关闭期间变压器去磁,在去磁以后,并在续流二极管D4没有电流时开关晶体管T1重新导通,利用控制绕组W3实质上可以知道去磁化结束。
任何可调节的半导体开关元件都可以作为开关晶体管T1在本发明的开关电源中使用。
标号明细表
T1开关晶体管
T2控制晶体管
W1初级绕组
W2去磁化绕组
W3控制绕组
W4次级绕组

变压器
BG 桥式整流器
UE 输入端交流电压
UA 输出端交流电压
D1D2二极管
D3整流二极管
D4续流二极管
L 电感
RL 负载电阻
E1E2输入端
A1A2输出端
UG 直流电压
C1至C4电容
R1至R4电阻
勘误表
CPEL855259
勘误表
CPEL855259
勘误表
CPEL855259
权利要求
1、开关电源部件具有把输入电压(UE)变成直流电压(UG)的一个整流器(BG),一个含有开关晶体管(T1)与变压器的逆变器,其特征是逆变器是由自由振荡的通流型逆变器,其中开关晶体管(T1)是在没有电流的状态下接通的。
2、依权项1的开关电源部件,其特征是,直流电压(UG)的一部分加在开关晶体管(T1)的基极,变压器
具有一个控制绕组(W3),开关晶体管(T1)有导通控制级电路和关闭控制级电路,在使用去磁化变压器(
)时,开关晶体管通过导通控制级电路和控制绕组(W3)被导通,并且一个可控的导通时间后,通过关闭控制级电路流经控制绕组(W3)的电感电流又重新关闭。
3、依权项1或2的开关电源部件,其特征是导通控制级电路由一个电阻(R3)和电容(C2)串联组成。
4、依权项1至3中任一个开关电源部件,其特征是关闭控制电路由控制晶体管(T2)电容(C3)和电阻(R4)组成,接通持续时间由电阻(R4)和电容(C3)决定。
5、依权项1至4中任一个的开关电源部件,其特征是二极管(D2)和电阻(R4)并联,可使电容C3在变压器
去磁化开始时迅速放电。
6、依权项1至4中任一个的开关电源部件,其特征是逆变器装置二次侧具有直流整流二极管(D3),续数二极管(D4)和一个电容(C4),其中电容(C4)用于平波得到的输出电压,而二个二极管(D3,D4)作为产生和维持输出直流电压(UA)。
7、依权项6的开关电源部件,其特征是在二次侧电容(C4)前接有电感。
专利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开关电源部件,它具有把输入交流电压(UE)变成直流电压(UG)的一个整流器(BG)和一个含有开关晶体管(T1)及变压器()的逆变器。依发明逆变器是一个自由振荡的,通流型逆变器,其中开关晶体管(T1)在没有电流状态下被接通。
文档编号H02M7/217GK85103829SQ85103829
公开日1986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1985年5月11日
发明者斯塔沙, 希尔乔特 申请人:西门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