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压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8714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交流电压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脉冲技术,更确切地说,涉及交流电压变换器。它可用在机电传动和数字程控机床上。
目前,交流电压变换器被广泛用于控制有源感应负载(如电机绕组)的电流,方法是通过供电线路中电压的宽阔的脉冲调制来实现。但是,目前已有的交流电压变换器对控制有源感应负载电流的量值并不明显,这与已有的交流电压变换器的宽脉冲信号的宽度和相位的控制受到限制有关。在已有的交流电压变换器内没有设置能使储存在有源感应负载中的电磁能量回馈(再返回到输电线路中)的装置,这就阻碍了当电流不等于零时,对负载的变换,从而也就不能实现负载电流的连续变化,因此,也就大大限制了它们的功能和使用范围。
已知的交流电压变换器(O.A.柯索夫,“在转换状态下的三极管功率放大器”,1971,能量,(莫斯科),72页),包含有交流电压电源,并与负载和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串联,在电键的两个双极晶体三极管中,其集电极-发射极和基极-发射极平行地按反向与二极管连接,而晶体三极管的基极则成了电键的控制输入端,并与控制电压电源连接。
当将有源感应负载接入交流电压电源时,对上述交流电压变换没有施加限制,但它只准许在负载电流等于零的条件下才能将负载与电源切断,这就必须给脉冲进入变换器控制输入端的时间和宽度提出严格要求。事实上这也是对变换器功能的一种限制。
现有的另一种包含有变压器的交流电压变换器(SU,A,II98686),其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与交流供电线路连接,而次级绕组的第一引线则与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的第一引线连接,其第二引线由变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充当,它的第二输出端由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二引线充当。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的控制输入端与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此模块的输入端与变换器的控制输入端电连接。在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内部有两个n-P-n晶体三极管,它们的发射极互相接通,集电极充当电键的引线,基极则充当其控制输入端。有两个二极管,它们的负极与n-P-n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包含有两个电阻,它们的第一引线成了输出端,而第二引线互相连接,并充当其控制输入端,此控制输入端经过与之相匹配的变压器与变换器的控制输入端连接。变压器次级绕组的中点与第一和第二个二极管的正极相连。
当负载接入交流供电线路时,在正极性脉冲进入上述变换器匹配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情况下,不允许将有源感应负载在其电流不等于零的情况下与交流供电线路切断,这是因为在感应负载内储有电磁能,而且又没有设置使此能量回馈的装置,因此,有可能导致双边导电性的电键击穿。
因此,现有交流电压变换器的特点是其功能受限制,不能按任意要求的规律进行变换。
本发明的基本任务是制造一种交流电压变换器,在此变换器内,通过引入保证聚集在有源感应负载内的电磁能量回馈的附加模块,来实现负载在任意瞬间的换流,而不依负载电流的大小为条件。
解决摆在面前任务的方法是,在包含有变压器的交流电压变换器内设置附加绕组。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与交流供电线路连接,次级绕组的第一引线与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的第一引线连接。变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充当电键的第二引线,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二引线由其第二输出端充当,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的控制输入端与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此模块的控制输入端与变换器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根据本发明,在变压器内增设附加次级绕组,它的第一引线与基本次级绕组的第二引线连接并接地。变换器装有双边导电性的附加电键其第一引线与变压器的附加次级绕组的第二引线连接,第二引线与有双边导电性的基本电键的第二引线连接;装有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附加模块,其输出端与有双边导电姓的附加电键的控制输入端连接;装有决定供电线路极性的模块,其输入端与变压器基本绕组的第一引线和附加绕组的第二引线连接;还装有两个控制模块和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其输入端充当变换器的基本和附加控制输入端,这时,控制模块途龆ü┑缦叩缪辜缘哪?榈氖涑龆擞氡浠豢刂菩藕欧档幕竞透郊幽?榈目刂剖淙攵肆印 总之,应使有双边导电性的基本和附加电键包含有P-n-P晶体三极管,其发射极充当第一引线;第一二极管,其负极和正极必须相应地与P-n-P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连接;n-P-n晶体三极管,其发射极与P-n-P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而集电极则充当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的第二引线;第二二极管,其负极和正极相应的与n-P-n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连接;四个电阻,其中第一和第二电阻的一个引线相应地与P-n-P和n-P-n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三和第四电阻的一个引线与基极连接;第三和第四二极管,其负极相应地与第三和第四电阻的另一引线连接;和第三、第四二极管并联的扼流圈。这时,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充当有双边导电性的每个电键的控制输入端。
有益的是,应使交流电压变换器增设二个正极性电压源和一个负极性电压源,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基本和附加模块内包含有两个P-n-P晶体三极管,它们的发射极相应地与正极性电压源连接,还有一个其发射极与负极性电压源相接的n-P-n晶体三极管,有三对电阻,每对电阻的一个引线互接并充当变换控制信号幅值模块中第一和第二对电阻的控制输入端,引线连在一起的第三对电阻与第一个P-n-P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每对电阻的其余引线相应地与P-n-P和n-P-n晶体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两个电容相应地与n-P-n晶体三极管和第二个P-n-P晶体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连接,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充当了变换控制信号幅值模块的输出端。
合理的是,应使决定供电线路极性的模块内包含有四个其发射极接地的n-P-n晶体三极管,其集电极充当决定供电线路电压极性的模块的输出端;有四个电阻,它们的一个引线与n-P-n晶体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其余引线则成对相接;有两个二极管,其负极与电阻的已相连一起的引线连接,而正极则充当了决定供电线路电压极性的模块的输入端。
更好的是,要使每个控制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的模块包含有两个其发射极接地的n-P-n晶体三极管,两个电阻,它们的一个引线互接并充当控制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的模块的输入端,其余引线与n-P-n晶体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充当控制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的模块之输出端。
上述交流电压变换器能够实现在任意要求的瞬间对有源感应负载的换流而不以供电线路中的电压和负载电流的大小为条件。上述变换器功能的扩大是由于在变换器内引入了有双边导电性的附加电键和变压器的附加次级绕组,它们保证了聚集在有源感应负载内的剩余电磁能再直接返回到供电线路,以利再用,因此,就可以实现在任意要求的情况下对负载换流。借助于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决定供电线路电压极性的模块和控制模块实现对有双边导电性电键的控制,不论是基本的还是附加的。因在变换器中使用了有两个次级绕组的变压器,因此可以获得负载电压任何需要的极性,而与供电线路中电压的当前极性无关。剩余的电磁能量直接在电供线路中的回馈也有助于提高变换器的效率(K.П.
)。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实施方案的叙述和附图
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附图是根据本发明而绘制的交流电压变换器的原理电路图。
交流电压变换器包含有变压器1,其初级绕组2与交流供电线路连接(在图中以变压器1的输入端子表示)。而次级绕组3以引线4与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6的第一引线5连接。电键6的第二个引线7与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9的第一引线8连接并充当变换器的第一输出端10。电键9的引线11与变压器1的次级绕组13的引线12连接,绕组13的另一引线14与次级绕组3的引线15连接,此引线接地并充当交流电压变换器的第二输出端16。变换器的输出端1016被用来连接有源感应负载,如电机绕组。
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6,9的控制输入端17,18和19,20与转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25,26的输出端21,22和23,24连接,其控制输入端27,28相应地与有双边导电性的控制电键33和决定供电线路电压极性的模块34的成对相连的输出端29,30和31,32连接,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25,26的控制输入端35,36与决定极性的模块34和控制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的模块41的输出端37,38和39,40成对地连接。
决定供电线路电压极性的模块34的输入端42,43相应地与变压器1的次级绕组3,13的引线4,12连接。控制模块33,41的输入端44,45充当了变换器的控制输入端。
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6,9各包含一个P-n-P晶体三极管46,其发射极充当了电键6,9的第一引线5,11;一个二极管41,其负极和正极相应地与P-n-P晶体三极管46的发射极和集电极连接,一个n-P-n晶体三极管48,其发射极与P-n-P晶体三极管46的集电极连接,而晶体三极管48的集电极充当电键6,9的第二引线7,8。二极管49的负极和正极分别与n-P-n晶体三极管48的集电极和发射极连接,电阻50,51的一个引线与P-n-P晶体三极管46和n-P-n晶体三极管48的发射极连接,而以一个引线与这些晶体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的是电阻52,53。在电阻52,51的其余引线上连接有二极管54,55的负极,二极管的正极则与电阻50,53的其余引线连接。与二极管55,55并联的有扼流圈56,57,这时,二极管54的正极和二极管55的负极充当了电键6,9的控制输入端17,20,18,19。
在每个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25,26的内部有两个P-n-P晶体三极管58,59,他们以其发射极与正极性电压源+E1,+E2连接,而与负极性电压源-E连接的是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25,26内的n-P-n晶体三极管60的发射极,每个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25,26有三对电阻61,62,63,64,65,66,每组中的电阻以其一个引线互接,电阻61,62和63,64的引线充当了模块25,26的控制输入端27,28,35,36。第三对电阻65,66连在一起的引线与P-n-P晶体三极管58的集电极连接,而每对电阻61,62,63,64,65,66的其余引线相应地与P-n-P晶体三极管58,59和n-P-n晶体三极管60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在n-P-n晶体三极管60和P-n-P晶体三极管59的基极和集电极上连有电容器67,68,晶体三极管60,59的集电极充当了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25,26的输出端21,24,22,23。
决定供电线路电压极性的模块34在所述的实施方案中包含有四个n-P-n晶体三极管69,70,71,72,它们的发射极均接地,而集电极则充当决定供电线路电压极性的模块34的输出端30,32,37,39。在n-P-n晶体三极管69,70,71,72的基极上连有电阻73,74,75,76的一个引线,电阻74,75和73,76的其余引线成对互接,并与二极管77,78的负极连接,正极则充当决定供电线路电压极性的模块34的输入端。
每个控制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的模块33,41包含有两个n-P-n晶体三极管79,80,这些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而其集电极则充当了控制模块33,41的输出端31,38和29,40,在基极上连有电阻81,82的一个引线,电阻的其余引线互接并充当控制模块33,41的输入端44,45。
上述交流电压变换器按以下方式工作。
变换器的用途是控制连接在其引线10,16上的有源感应负载的宽脉冲电流。负载电流的幅值由进入控制模块33,34的输入端44,45中之一的正极性脉冲占空因子所决定。当脉冲进入控制模块33的输入端44时,与供电线路电压的当前极性无关的负载电流将从变换器的输出端10流到输出端16,并假定为正向,而当脉冲进入控制模块41的输入端45时,负载电流则在相反方向流动。
负载电流极性的形成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在控制模块33的输入端44输入正极性脉冲时,n-P-n晶体三极管79,80被流经电阻81,82的电流导通,控制模块33内的n-P-n晶体三极管79,80的导通,导致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25,26内的P-n-P晶体三极管58经电阻62导通。
由于上述过程进行的结果,在P-n-P晶体三极管58集电极上的电压差不多将提高到第一个正极性电压源的电压值+E1,由此从P-n-P晶体三极管58的集电极经过电阻65而进入负极性电压源-E的电流,将迫使n-P-n晶体三极管60导通。
为保证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25,26内P-n-P晶体三极管58可靠地导通,将第一个正极性电压源+E1的电压值有意地取得较P-n-P晶体三极管58的基极-发射极通道和决定供电线路电压极性的模块34及控制模块33,41内的n-P-n晶体三极管69,70,79,80的集电极-发射极通道处的饱和电压的总和还要大些。
由于上述过程进行的结果,成为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25,26的输出端21,24的n-P-n晶体三极管60的集电极上的电压差不多将下降至负极性电压源-E的电压值,可以有意地将此电压选得较变压器1的绕组3,13的交流电压幅值大些。所以,不以变压器1的绕组3,13之引线4,12的当前电压值为条件,电流经过电阻52,扼流圈56和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6、9内P-n-P晶体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通道处进入负极性电压源-E。
扼流圈56和电容器67限制了P-n-P晶体三极管46基极处电流增加的陡度,这可以预防变压器1的次级绕组3,13的引线4,12之间在P-n-P晶体三极管46换流时穿透电流的通过。二极管54可预防当扼流圈56换流时,n-P-n晶体二极管被击穿。
当正向电流经过P-n-P晶体三极管46的基极-发射极通道时,将引起它们导通,并且以变压器1的绕组3,13串联的引线4,12处的当前电压的极性为条件,P-n-P晶体三极管46中的一个处于导通,而另外一个处于截止。当变压器1的绕组3的引线4上的电压为正极性时,电键9内的P-n-P晶体三极管46处于截止,反之亦然。处于截止的P-n-P晶体三极管46,可借助于在这种情况下接在正向的二极管47,避免被反向电压击穿。
因此,当正极性脉冲进入控制模块33的输入端44时,在交流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10上,藉助于在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6,9内在交流供电线路的当前极性电压下处于导通的一个P-n-P晶体三极管46,将形成正极性脉冲,其幅值差不多与变压器1的绕组3,13的引线4,12上的当前电压相等。
当正极性脉冲进入控制模块41的输入端45时,n-P-n晶体三极管79,80将被经过电阻81,82的电流导通。上述n-P-n晶体三极管79,80的导通,将导致从第二个正极性电压源+E2,经过P-n-P晶体三极管59的基极-发射极通道,电阻64和控制模块41内导通的n-P-n晶体三极管79,80的电流,将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25,26内P-n-P晶体三极管59导通。结果,作为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25,26输出端22,23的P-n-P晶体三极管59的集电极上的电压差不多将提高到第二个正极性电压源+E2的电压值。因为已把变压器1的绕组3,13的引线3,12处的交流电压幅值有意地取得稍大,那么,与上述电压的当前值的大小无关,电流从第二个正极性电压源+E2,经过已导通的P-n-P晶体三极管59,扼流圈57,电阻53和电键6,9内的n-P-n晶体三极管48的基极-发射极通道而进入变压器1的次级绕组3,13的引线4,12。
扼流圈57和电容器68将限制n-P-n晶体三极管48基极处电流增加的陡度,这也就防止了上述晶体三极管48换流时,在变压器1的次级绕组3,13的引线4,12间穿透电流的流过。二极管55可防止扼流圈57换流时P-n-P晶体三极管59被击穿。
正向电流穿过n-P-n晶体三极管48的基极-发射极通道时会引起它们导通,同时当在变压器1的绕组3的引线4上是正电压时,电键9内的n-P-n晶体三极管48处于导通,而电键6内的n-P-n晶体三极管48将截止,反之亦然。
借助于在本情况下正向接入的二极管49,可预防处于截止的n-P-n晶体三极管48被反向电压击穿。
所以,当正极性脉冲进入控制模块41的输入端45时,藉助于在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6,9内,在交流供电线路电压当前极性下处于导通的一个n-P-n晶体三极管48,在交流电压变换器的输出端10上将形成负极性脉冲,其幅值差不多和变压器1的绕组3,13的引线4,12上的当前电压值相同。
电阻50,51可防止晶体三极管46,48因晶体三极管60,59集电极的反向电流而导通,而电阻66可预防晶体三极管60因晶体三极管58集电极的反向电流而导通,电阻61可预防晶体三极管58因相应的晶体三极管69,80和70,79集电极的反向电流而导通,电阻63预防晶体三极管59因相应晶体三极管71,79和72,80集电极的反向电流而导通。
上述交流电压变换器准许切断控制模块33,41的输入端44,45上的控制信号而不依有源感应负载的当前电流大小为条件。变换器的上述功能是借助于决定供电线路电压极性的模块34,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6,9和变压器1的次级绕组3,13实现的。
当变压器1的绕组3的引线4上的电压为正性时,流经决定极性的模块34内的二极管77和电阻74,75的电流引起n-P-n晶体三极管70,71的导通。结果,其集电极电压差不多将减小到零,这时,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25,26的输出端22,24上的电压相应地取为+E2,-E1之值,电键6内的n-P-n晶体三极管48和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9内的P-n-P晶体三极管46处于刂棺刺笨刂颇? 3,41的输入端44,45上的信号等于零和从变换器的输出端10到输出端16经过的负载电流不等于零时,电键9内的P-n-P晶体三极管46转入导通状态,同时,经过变压器1的绕组13的有源感应负载电流被接通,同时在数值上将减小,因为绕组13上的电压为负。当从变换器的输出端16向输出端10流过负载电流时,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6内的n-P-n晶体三极管48转入导通状态,有源感应负载的电流被接通,这时,其数值同样要减小,因为在绕组3上的电压为正。
当变压器1的绕组13的引线12上的电压为正极性时,流经决定极性的模块34内的二极管78和电阻73,76的电流引起n-P-n晶体三极管69,72的导通。结果,其集电极电压差不多将减少到零。这时,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25,26的输出端21,23上的电压相应地取为-E1和+E2之值,电键6内的P-n-P晶体三极管46和电键9内的n-P-n晶体三极管48处于截止状态。
当控制模块33,41的输入端44,45上的信号等于零和从变换器的输出端10到输出端16经过的负载电流不等于零时,电键6内的P-n-P晶体三极管46转入导通状态,同时,经过变压器1的绕组3的有源感应负载电流被接通,同时在数值上将减小,因为绕组3上的电压为负。当从变换器的输出端16向输出端10流过负载电流时,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9内的n-P-n晶体三极管48转入导通状态,有源感应负载的电流经过变压器1的绕组13被接通,这时其数值同样要减小,因为绕组13上的电压为正。
这样,在控制模块33,41的输入端44,45上的控制信号等于零时,有源感应负载电流通过变压器1的绕组3,13中的一个被接通。在这个瞬间其上的电压有极性,同时负载电流在数值上减小。
因上述过程,有源感应负载电流在数值上要减小,而在有源感应负载上聚集的剩余电磁能将经过变压器1的次级绕组3,13中的一个,返回交流供电线路。
因此,上面提出的交流电压变换器有更为众多的功能,就是,负载上电压的极性与供电线路电压的当前极性无关,而由控制模块33,41的输入端44,45中之一的脉冲所决定。这就预示出在任何要求的瞬间切断给定的脉冲信号的可能性,而与负载电流的当前值无关。
从控制模块33,41的输入端44,45切断脉冲时,聚集于感应负载内的剩余电磁能将回馈电网,这有助于提高变换器的效率(K.П,
)。
权利要求
1.交流电压变换器包括变压器(1),其初级绕组(2)与交流供电线路连接,次级绕组(3)以其第一引线(4)与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6)的第一引线(5)连接,其第二引线(7)由变换器的第一输出端10充当,变换器的第二输出端(16)由变压器(1)的次级绕组(3)的第二引线(15)充当;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6)的控制输入端(17,18)与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25)的输出端(21,22)连接,电键25的控制输入端(27,35)与变换器的输入端有电连接,其特征是变压器(1)设有附加的次级绕组(13),它的第一引线(14)与基本的次级绕组(3)的第二引线(15)连接并接地,装设有双边导电性的附加电键(9)的变换器,以其第一引线(11)与变压器(1)的附加次级绕组(13)的第二引线(12)连接,第二引线(8)与有双边导电性的基本电键(6)的第二引线(7)连接,附加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26)的输出端(23,24)与有双边导电性的附加电键(9)的控制输入端(19,20)连接,决定供电线路电压极性的模块(34)以其输入端(42,43)与变压器(1)的基本绕组的第一引线(4)和附加次级绕组(3,13)的第二引线(12)连接,有双边导电性的控制电键的两个模块(33,41)的输入端(44,45)充当变换器的基本和附加的控制输入端,而且,控制模块(33,41)和决定供电线路电压极性的模块(34)的输出端(28,31,38,40,30,32,37,39)与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基本和附加模块(25,26)的控制输入端(27,28,35,3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交流电压变换器的特征是有双边导电性的基本和附加电键(6,9)均包含有P-n-P晶体三极管(46),其发射极充当了它的第一引线(5,11),第一二极管(47)的负极和正极相应地与P-n-P晶体三极管(46)的发射极和集电极连接,其n-P-n晶体三极管(48)的发射极与P-nP晶体三极管(46)的集电极连接,而其集电极则充当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6,9)的第二引线(7,8),电键(6,9)的第二个二极管(49)的负极和正极相应地与n-P-n晶体三极管(48)的集电极和发射极连接,有四个电阻(50,51,52,53),的中的第一和第二电阻的一个引线相应地与P-nP晶体三极管和n-P-n晶体三极管(46,48)的发射极连接,第三和第四电阻(53,53)的一个引线与上述晶体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和第四二极管(54,55)的负极相应地与第三和第四电阻(52,53)的其余引线连接,与第三和第四二极管(54,55)并联有两个扼流圈(56,57),同时,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第四个二极管的负极(54,55)充当了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6,9)的控制输入端(17,20,18,19)。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交流电压变换器的特征是,它另外包含有两个正极性电压源(+E1,+E2)和一个负极性电压源(-E),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基本和附加模块(25,26)包含有两个晶体三极管(58,59),它们的发射极相应地与正极性电压源(+E1,+E2)连接,晶体三极管(60)的发射极与负极性电压源(-E)连接。有三对电阻(61,62,63,64,65,66),这些电阻的一个引线在每对电阻中互相连接,并充当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25,26)内的第一和第二对控制输入端(27,28,35,36),第三对电阻(65,66)的连接引线与第一个P-n-P晶体三极管(58)的集电极连接,每一对电阻(61,62,63,64,65,66)中的其它引线相应地与P-n-P晶体三极管(58,59)和n-P-n晶体三极管(60)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有两个电容(67,68)相应地与n-P-n晶体三极管(60)和第二个P-n-P晶体三极管(59)的基极和集电极连接,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充当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25,26)的输出端(21,24,22,23)。
4.按权利要求1-3的交流电压变换器的特征是,决定供电线路电压极性的模块(34)包含有四个n-P-n晶体三极管(69,70,71,72),它们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则充当决定供电线路电压极性的模块(34)中的输出端(30,32,37,39)。四个电阻(73,74,75,76),它们的一个引线与n-P-n晶体三极管(69,72)的基极连接,其它引线成对互接。两个二极管(77,78)的负极与成对相接的电阻(74,75,73,76)的引线连接,正极充当决定供电线路电压极性的模块(34)的输入端(42,43)。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交流电压变换器的特征是,控制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的模块(33,41)包含有两个n-P-n晶体三极管(79,80),其发射极接地,两个电阻(81,82),它们的一个引线互接,并充当控制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的模块(33,41)的输入端(44,45),电阻的其余引线则与n-P-n晶体三极管(79,80)的基极连接,其集电极充当控制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的模块(33,41)的输出端(31,38,29,40)。
全文摘要
交流电压变换器有变压器(1),其初级绕组与交流输电线路连接,两个次级绕组以其第一引线与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6,9)的第一引线和决定供电线路电压极性的模块(34)的输入端连接,次级绕组的第二引线互相连接并接地。在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6,9)的控制输入端上接入变换控制信号幅值的模块(25,26)的输出端,其控制输入端与控制有双边导电性的电键的模块(33,41)的输出端连接,在(33,41)模块上还接有(34)模块的输出端。
文档编号H02M5/293GK1032271SQ8710649
公开日1989年4月5日 申请日期1987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1987年9月23日
发明者瑟吉·尼科拉维奇·希多尔鲁克 申请人:列宁白俄罗斯国家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