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913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电子线路应用技术,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
目前,电力系统保护自动装置的逻辑关系是用或门实现的。如图1所示,存在四个方面问题1、对跳闸是人为造成,还是真正故障引起的,不能判别;2、误碰到交流起动部分,可造成电力系统误跳闸;3、误碰到直流控制部分,可造成误断电;4、误打开互感器时,可产生高压,危胁人的生命,设备也被迫停止运行,就使事故扩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用与门逻辑来实现的电力系统保护自动装置,克服了以上四点缺点,而提供一种继电保护自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由互感器(1)、保护自动装置(2),跳闸执行部分(3)组成,见图2、图3、图4。J1继电器是保护CT端子被误断开,防止运行的互感器误断开时产生高压电造成的事故而接在直流回路中。J2继电器使跳闸回路具有判断能力,形成与门的逻辑关系。D1、D2、J3、R3、R4组成监视回路。提醒运行人员注意,接点J2-1有人误碰或接点沾住等故障。+XM为直流信号,+KM相对于-KM为直流正220伏的电位差的工作电压。


图1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方块图。
图2本实用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方块图。
图3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交流部分。
图4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直流控制部分。
Tn试验用端钮,J1——出口继电器,J2——交流跳闸判断继电器,J3——信号继电器,J4——直流出口继电器,D1、D2——二极管,+xM——直流信号。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一次电流经互感器(1)、CT端子和J1-A、J1-B、J1-C、J1-D进入交流判断线圈J2、交流起动部分(B)、直流部分(C),进行逻辑判断输出到跳闸执行部分(4)去一脉冲a,做好跳闸准备。另一路b由交流跳闸判断线圈J2直接送到跳闸执行部分(4),形成与门逻辑关系,C=a·b。(4)主要是防止人为误碰到交流起动部分(B)及直流控制部分(C),而使开关误跳闸设置的,只有真正故障时,跳闸执行部分才能得到两路信号,(4)才动作。
在每相互感器(1)串联回路上的每对CT端子上并接J1继电器接点J1-A、J1-B、J1-C、J1-D使其形成双保险。图4原始状态是当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因为没有故障,交流回路中没有电流,所以交流跳闸判断线圈J2和交流起动部分(B)都不动作。直流出口继电器J4也不动作,跳闸执行执行部分(4)也不动作,设备正常运行。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交流回路中的交流跳闸判断继电器J2和交流起动部分(B)同时动作。这时直流回路的J4出口继电器动作,J4-1吸合,此时才能到了与门的逻辑作用。输出到跳闸执行部分(4)去。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J2动作J2-1吸合,此时二极管D1、D2正极电位高于负极电位,二极管D1、D2导通,J3动作报警。R1、R2、R3、R4起限流作用。
本实用新型与原有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由或门逻辑关系变成与门逻辑关系;安全可靠有保障。即能防止人为而造成的事故又能防止继电运行人员由于失误,触碰到交、直流控制回路,而造成的事故。同时也可以防止互感器被误断开,而造成人身伤亡和毁坏设备的重大事故。电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使用安装方便,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包括互感器(1)、保护自动装置(2)、跳闸执行部分(3),其特征在于采用J1-A、J1-B、J1-C、J1-D与CT端子并联后与保护自动装置串联,交流起动部分(B)与交流跳闸判断线圈J2串联、D1、D2、D3、信号继电器J3、R4串联后与继电器J4-1接点、J2-1接点并联,形成与门逻辑,J1与R1、R2串联后与B和J4串联后一起并接在+KM、-KM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交流跳闸判断线圈J2、交流起动部分(B)、直流控制部分(C)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KM相对于-KM电位差是直流正220伏。
专利摘要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逻辑关系是或门式的。大多数是如图(1)所示。对于跳闸是人为造成,还是真正故障引起的,不能判别;误碰到交流起动部分,可造成电力系统误跳闸;误碰到直流控制部分,可造成误断电;误打开电流互感器时,可产生高压,危胁人的生命,设备也被迫停止运行,就使事故扩大。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了与门逻辑式的保护装置能解决以上存在的四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使用、安装方便。
文档编号H02H7/22GK2038293SQ88207790
公开日1989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1988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1988年6月27日
发明者申一男 申请人:申一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