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2964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
发电机与电动机的基本构造相同,两者的基本结构均具有转动部份(亦称转子组)和静止部份(亦称定子组),其转动部份包括电枢铁心、整流子、换向器及永久磁石;而静止部份则包括磁极、轭铁(俗称机座)、电刷、换向极线圈、主磁极线圈及轴承。
若以机械力带动转动部份时,便能切割磁通而产生感应电势及负载电流,进而输出电能,此便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倘输入电能予静止部份时,则能产生电磁力驱动转动部份旋动,使转动部份可输出机械能,此便为马达(俗称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举例而言,请参阅

图1所示,为习用的一种马达结构,该结构是以马达90、差速箱80构成,故有差速电动机或步进马达的简称。
马达90在机座91内固设有定子组92,并在机座91、定子组92间轴枢有一轴心93,轴心93在相对定子组92的位置设有转子组94。另在机座91顶部螺锁有U形上盖95,并构成马达90的基本构造,而在上盖95中组设有差速箱80。
差速箱80中设有差速齿轮组81,差速齿轮组81动力输入端和轴心93啮合,差速箱80并在动力输出端轴枢有一驱动轴心82。
于是,当输入电能予定子组92时,便能产生电磁力驱动转子组94旋动,再通过轴心93连动差速箱80中的差速齿轮组81,进而由驱动轴心82输出扭力。
前述结构在运用时并无任何问题,但在输出扭力愈大时,必须选购更大输出功率的步进马达,使步进马达的启动电流大幅增加,致相当因应的周边结构费用亦须大幅增加,所以输出功率愈大的步进马达,费用必定大幅倍增。
当然使用者也可以选购多数个步进马达,用以并联在被传动物。该种施实方式虽然减少购买费用,但是却有甚多困扰,首先,被传动物必须设置相对应的多数齿轮或皮带输,造成设计者的麻烦,再则,各步进马达必须组设至机器上,其不但因组装次数增加而累积工时,工作效率亦无法提升,更难提经济效益的增长,并且有杂乱感,与现今产品所追求的模组化设计趋势不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以使其组装容易,输出功率大,费用低。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主要在机座内纵向及横向设有一个以上致动器,并构成一模组化结构,在机座内轴向枢有主传动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解决方案是机座内纵向设有一个以上致动器,而构成一模组化结构,在机座内轴向枢有主传动轴。
上述机座、致动器在相对位置设有鸠尾槽、鸠尾块,致动器固定于机座内,鸠尾槽并在各层致动器间固设相对形状的中介块,各层致动器呈间隔设置。
传动结构可在主传动轴、致动器上设有齿轮组。传动结构可在主传动轴、致动器的适当位置设有时规皮带轮组。
主传动轴上可设有散热风扇。
机座内环状布设致动器,其轴向枢有一主传动轴,各致动器串联至主传动轴。
机座内环状布设有致动器,其轴向枢有一主传动轴,各致动器并联至主传动轴。
主传动轴、致动器于传动结构间设有惰轮。
机座内设置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组设有致动器。
各层致动器的转子组是同轴设置,而机座在相对转子组的位置组设有定子组,在主传动轴、转子组间设有齿轮组。
各层致动器的转子组是同轴设置于筒体内,该筒体在相对转子组的位置设有定子组。各层定子组以插销间隔。筒体分段串接。转子组、主传动轴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传动结构,而筒体在相对传动结构的位置设有缺口。
机座由一个以上部份组成,各机座相对结合成一体。
主传动轴、致动器转子组间组设齿轮组,主传动轴、各转子组的齿轮组之间以惰轮相互串联。
主传动轴、致动器转子组间组设齿轮组,主传动轴、各转子组的齿轮组之间以惰轮相互并联。
机座内横向及纵向设有一个以上致动器,而构成一模组化结构,在机座内轴向枢有主传动轴,各致动器通过传动结构与主传动轴联接传动,并构成一个差速电动机结构,致动器主要由马达、差速箱而构成,马达于内固设有定子组,并在定子组间轴向枢有转子组,另在马达顶部组设具差速功能的差速箱。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解决方案是机座内横向设有一个以上致动器,而构成一模组化结构,在机座内轴向设有主传动轴,各致动器通过传动结构与主传动轴联接传动,并构成差速电动机结构;致动器主要由马达、差速箱而构成,马达于内固设有定子组,并在定子组间轴向枢有转子组,另在马达顶部组设具差速功能的差速箱。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在机座内纵向及横向设有复数致动器,各致动器可共轴输出或输入动能,进而构成“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在节省空间下大幅降低费用;以“小电流控制大出力”应用于电动机。或者以“小出力状况下输出多电流”的技术运用于发电机上,使本实用新型确能发挥“低电流”的诸多优点,进而使相关生产成本大幅贬低,以符合经济的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习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本实用新型传动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传动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致动器环状设置实施例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致动器、机座另一组合实施例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8致动器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图8致动器又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图8致动器再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图12致动器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图12致动器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图14致动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示意图一;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示意图二;图18是本实用新型针对图16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例示意图;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实施例示意图。
请参看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在机座10内纵向及横向设有复数致动器20而构成一模组化结构,并在机座10内轴向枢设有主传动轴31,使各致动器20可以通过传动结构而供主传动轴30输出或输入动力。
其中机座10呈矩状,在其上、下两端各封设有盖体11,使机座10内构成一密闭的容置空间,而机座10、致动器20在相对位置设有鸠尾槽12、鸠尾块21,以使致动器20可滑设定位在机座10内,鸠尾槽12并在各层致动器20间插设相对形状的中介块13,以使各层的致动器20可间隔设置,然后机座10在相对鸠尾块21的位置螺锁固定螺栓14,以便将各致动器20固定在机座10内。
致动器20主要由马达22、差速箱23而构成,马达22内固设有定子组221,在定子组221间轴枢有转子组222,另在马达22顶部组设与转子组222连动的差速箱23,该差速箱23以驱动轴心231输出机械能。
机座10内的适当位置轴枢主传动轴30,各致动器20通过传动结构而供主传动轴30输出或输入动力,该传动结构在主传动30、驱动轴心231间组设具差速功能的齿轮组41,使齿轮组41可和各致动器20联动,进而使各致动器20可以主传动轴30输出或输入动力。
由上述的结构说明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相当精简,但以该等技术及结构实施在发电机或电动机中实为前所未有,进而无须选购功率更大的发电机或电动机,大幅降低购置成本,且避免习用多数设置发电机或电动机困难点,迳具模组化设计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二种实施特点一、当输入电能至各致动器20的定子组221,转子组222、差速箱23、齿轮组41可以连动主传动轴30,主传动轴30可以输出机械能,构成电动机的应用,并在最节省空间下达到“小电流控制大出力”的电流分流技术特点,进而使启动电流大幅降低,在效降低应用的成本;二、当输入机械能使主传动轴30旋动,其主传动轴30便会依序通过齿轮组41、差速箱23而带动转子组222转动,以便切割磁通使定子组221产生感应电势及负载电流,进而输出电能构成发电机的运用,以便在最节省空间下达到在“小出力状况下输出多电流”,进而减少大电流发电的成本。
请配合图4观之,是针对本实用新型传动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其传动结构在主传动轴30、驱动轴心231间组设具差速功能的时规皮带轮组42,使时规皮带轮组42可和各致动器20联动,进而使各致动器20可以主传动轴30输出或输入动力;本实用新型可在主传动轴30适当位置设有散热风扇50,以加强机座10内部的散热效果。
请配合图5观之,是针对本实用新型传动结构的又一实施例,其传动结构分别由齿轮组41、进规皮带轮组42相互搭配而组成。
请配合图6所示,主要在机座10内环状设置若干致动器及在适当位置枢设一主传动轴30,致动器20在马达22顶部组设差速箱23,其各驱动轴心231则以相同模数齿轮42串联或并联至主传动轴30;当然,其传动轴30、齿轮42间可以设置惰轮44,此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
请再配合图7观之,本实新型可在机座10内设置容置空间16,该容置空间16可以直接组设致动器20在其中,使各致动器20可从主传动轴30输出或输入动力。
请参阅图8观之,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其相对应的上、下层致动器20转子组222是同轴设置,而机座10在相对转子组222的位置组设有定子组221,转子组222可直接通过差速的齿轮组41而驱动主传动轴30,由此,大幅精简差速箱23及马达22外壳等零件;请配合图8、9致动器20亦可直接设置在筒体24内而形成一模组化结构,方便直接组设在机座10内;其筒体24上、下各设有封盖241,在筒体24内共轴枢设有三层转子组222,筒体24在相对各转子组222的位置则组设各定子组221,其定子组221以插掣于筒体24的插销242间隔。请配合图10观之,其筒体24可以分段设置,使各段筒体24直接相对螺锁串接。当然,其各段筒体24亦可通过栓243相对螺合串接,如图11所示。
请参阅图12、13,其和图9、10差异性在于筒体24内直接设有和主传动轴30相对应的传动结构,而使致动器20模组化更彻底,例如图12是直接在三层转子组222的适当位置设有和主传动轴30相配合的齿轮组41,当然,其筒体24必须在相对齿轮组41的位置设有缺口244,并供齿轮组41相互啮合。
请参阅图14、15,和图12、13的差异性在于定子组221、转子组222设置成四层,并在筒体24适当位置设有缺口244,供齿轮组41相互啮合,该实施例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组221、转子组222的层数可以任意设置。
请参阅图16、1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其各层致动器20的转子组222同轴设置,而机座10在相对转子组222的位置卡固有定子组10在相对定子组221,转子组222可直接通过差速的齿轮组41而驱动主传动轴30,其特殊处在于机座10等分成二部份,两机座10可以相对设置的耳部15螺锁组合,使组装定子组221、转子组222更为简便。
请参阅图18,和图16的差异处在于机座10等分成四部份,各机座10可以相对设置的耳部15螺锁组合,此实施例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机座10可任意分离复数个。
请参阅图19,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其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可以任意延伸或者变换组合;其主要在于主传动轴30、转子组222间组设具差速功能的齿轮组41,而各转子组222的齿轮组41则可以惰轮44相互串联或并联,使本实用新型可以任意延伸,当然,本实用新型亦在主传动轴30及各转子组222间设置惰轮44。
请参阅图2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其机座10在相对主传动轴30的适当位置固设有定子组221,而主传动轴30在相对定子组221的位置设有转子组222,该结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传动轴30可以直接输出、输入动能。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主要在机座内纵向及横向设有一个以上致动器,并构成一模组化结构,在机座内轴向枢有主传动轴。
2.一种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机座内纵向设有一个以上致动器,而构成一模组化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机座、致动器在相对位置设有鸠尾槽、鸠尾块,致动器固定于机座内,鸠尾槽并在各层致动器间固设相对形状的中介块,各层致动器呈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传动结构在主传动轴、致动器上设有齿轮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传动结构在主传动轴、致动器的适当位置设有时规皮带轮组。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主传动轴上设有散热风扇。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机座内环状布设致动器,其轴向枢有一主传动轴,各致动器串联至主传动轴。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机座内环状布设有致动器,其轴向枢有一主传动轴,各致动器并联至主传动轴。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主传动轴、致动器于传动结构间设有惰轮。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机座内设置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组设有致动器。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各层致动器的转子组是同轴设置,而机座在相对转子组的位置组设有定子组,在主传动轴、转子组间设有齿轮组。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各层致动器的转子组是同轴设置于筒体内,该筒体在相对转子组的位置设有定子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各层定子组以插销间隔。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筒体分段串接。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转子组、主传动轴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传动结构,而筒体在相对传动结构的位置设有缺口。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机座由一个以上部份组成,各机座相对结合成一体。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主传动轴、致动器转子组间组设齿轮组,主传动轴、各转子组的齿轮组之间以惰轮相互串联。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主传动轴、致动器转子组间组设齿轮组,主传动轴、各转子组的齿轮组之间以惰轮相互并联。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机座内横向及纵向设有一个以上致动器,而构成一模组化结构,在机座内轴向枢有主传动轴,各致动器通过传动结构与主传动轴联接传动,并构成一个差速电动机结构,致动器主要由马达、差速箱而构成,马达于内固设有定子组,并在定子组间轴向枢有转子组,另在马达顶部组设具差速功能的差速箱。
20.一种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机座内横向设有一个以上致动器,而构成一模组化结构,在机座内轴向设有主传动轴,各致动器通过传动结构与主传动轴联接传动,并构成差速电动机结构;致动器主要由马达、差速箱而构成,马达于内固设有定子组,并在定子组间轴向枢有转子组,另在马达顶部组设具差速功能的差速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复合式发电机或电动机,其主要在机座内纵向及横向设有复数致动器而构成一模组化结构,并在机座内轴枢有主传动轴,使各致动器可借传动结构而共主传动轴输出或输入动力。本实用新型具有二点特点:一、各致动器借主传动轴输出动力时可构成电动机的应用态样,其在最节省空间下达到“小电流控制大出力”的优点;二、当主传动轴输入动力予各致动器时,可构成一发电机的运用,以便在最节省空间下达到在“小出力下输出多电流”的功效。
文档编号H02K7/00GK2388767SQ99209170
公开日2000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21日
发明者卓坤霖 申请人:卓坤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