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发电机和在使用感应发电机的情况下生成电流的方法_4

文档序号:8417805阅读:来源:国知局
向,在此向下,从而第一回流板106大约U形地成形。这些弯曲区段相对于第一回流板106的中间区段分别大约呈直角地并且朝永磁体130弯曲。第一回流板106的中间区段在短的弯曲区段方面终结于第一极靴200的边缘处,然而在长的弯曲区域方面延伸超过第一极靴200的对置边缘。第一回流板106的短的弯曲区段(在此布置在左侧)沿着第一极靴200的边缘延伸并且大约在永磁体130的边缘上延伸。第一回流板106的短的弯曲区段可以贴靠第一极靴的边缘并且贴靠永磁体130的边缘。第一回流板106的长的弯曲区段(在此布置在右侧)沿着第一极靴200的边缘、永磁体130的边缘和第二极靴700的边缘延伸。在此,第一回流板106的长的弯曲区段由于中间区段超出第一极靴200的边缘而与极靴200、700和永磁体130保持间隔。
[0106]第二回流板606的中间区段贴靠第二极靴700的远离永磁体130的表面。第二极靴700具有例如居中地布置的隆起部,该隆起部伸入第二回流板606的通孔中。由此可以避免第二极靴700相对于第二回流板606滑落。第二回流板606的短的弯曲区段和第二回流板606的长的弯曲区段紧邻第二回流板606的中间区段的对置端部。短和长的弯曲区段指向相同方向,在此向上,从而第二回流板606大约U形地成形。这些弯曲区段相对于第二回流板606的中间区段分别大约呈直角地并朝永磁体130弯曲。第二回流板606的中间区段在短的弯曲区段方面终结于第二极靴700的边缘,然而在长的弯曲区段方面延伸超过第二极靴700的边缘。第二回流板606的短的弯曲区段(在此布置在右侧)沿着第二极靴700的边缘延伸并且大约在永磁体130的边缘上延伸。第二回流板606的短的弯曲区段可以贴靠第二极靴700的边缘并且贴靠永磁体130的边缘。第二回流板606的长的弯曲区段(在此布置在左侧)沿着第二极靴700的边缘、永磁体130的边缘和第一极靴200的边缘延伸。在此,第二回流板606的长的弯曲区段由于中间区段超出第二极靴700的边缘而与极靴200、700和永磁体130保持间隔。
[0107]第一回流板106的短的弯曲区段与第二回流板606的长的弯曲区段布置在感应发电机100的相同侧。第一回流板106的短的弯曲区段和第二回流板606的长的弯曲区段局部重叠。第二回流板606长的弯曲区段大约最多延伸到第一回流板106中间区段的远离第一极靴200的表面高度上。第一回流板106的短的弯曲区段和第二回流板606的长的弯曲区段的重叠区域通过第一气隙140彼此分开。线圈108的第一区段布置在第一气隙140内。第一回流板106的短的弯曲区段和第二回流板606的长的弯曲区段的面对气隙140的表面均具有如下曲率,该曲率匹配于在第一气隙140之内的线圈108的第一区段的运动半径。由永磁体130生成的永磁场横穿气隙140。在第一气隙140之内的线圈108的第一区段的运动差不多垂直于横穿气隙140的永磁场的磁力线。
[0108]第一回流板106的长的弯曲区段与第二回流板606的短的弯曲区段布置在感应发电机100的相同侧。第一回流板106的长的弯曲区段和第二回流板606的短的弯曲区段局部重叠。第一回流板106的长的弯曲区段大约最多延伸到第二回流板606中间区段的远离第二极靴700的表面高度上。第一回流板106的长的弯曲区段和第二回流板606的短的弯曲区段的重叠区域通过第二气隙740彼此分开。线圈108的与第一区段对置的第二区段布置在第二气隙740内。第一回流板106的长的弯曲区段和第二回流板606的短的弯曲区段的面对第二气隙740的表面均具有如下曲率,该曲率匹配于在第二气隙740之内的线圈108的第二区段的运动半径。由永磁体130生成的永磁场横穿第二气隙740。在第二气隙740之内的线圈108的第二区段的运动差不多垂直于横穿第二气隙740的永磁场的磁力线。
[0109]承载结构102平面地贴靠第一回流板106的远离第一极靴200的表面。根据该实施例,承载结构102具有凸起,该凸起伸入第一回流板106的贯穿开口中。夹子650沿着承载结构102的外表面以及沿着第二回流板606的外表面延伸并且利用第一钩件伸入承载结构102的与承载结构102的凸起对置的凹部中,并且利用第二钩件伸入第二回流板606的凹口中。
[0110]线圈支座110实施为带有外部环绕的凹槽的长方形的环形件。形成线圈108的一个绕组或形成线圈108的多个绕组布置在凹槽内。通过环绕的凹槽展开线圈108的绕组平面。永磁体130布置在线圈支座110的被线圈支座110包围的内部空间之内。线圈108的转动轴线延伸穿过线圈108的绕组平面并且横向穿过永磁体130。
[0111]在图7中示出处于静止位置的线圈108。在静止位置处,线圈108的与线圈108的绕组平面正交的中间轴线相对于永磁体130的在永磁体130的极之间延伸的中间轴线略微倾斜。线圈108可围绕转动轴线转动地相对于永磁体130支承。根据该实施例,转动轴线平行于回流板106、606的弯曲区段的棱边走向地延伸。从静止位置出发,线圈108可以朝两个转动方向围绕转动轴线偏转,由此,基于永磁场分别在线圈108的一个绕组或多个绕组内感应出电流。
[0112]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7的感应发电机100的另一横截面图。线圈108在第一偏转位置中示出。为了从图7所示静止位置到达图8所示第一偏转位置,线圈108的位于第一气隙140内的第一区段朝向第二回流板606的中间区段的方向运动,线圈108的位于第二气隙740内的第二区段朝向第一回流板106的中间区段的方向运动。从所示的第一偏转位置出发,线圈108可以开始振荡运动,其初始运动方向通过箭头示出。感应发电机100可以具有与线圈支座110连接的操作元件。通过对操作元件实施操作可以使线圈108运动至第一偏转位置。在此,承载线圈的扁平弯曲弹簧116张紧。
[0113]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7的感应发电机100的另一横截面图。线圈108在第二偏转位置中示出。为了从图7所示静止位置到达图9所示第二偏转位置,线圈108的位于第一气隙140内的第一区段朝向第一回流板106的中间区段的方向运动,线圈108的位于第二气隙740内的第二区段朝向第二回流板606的中间区段的方向运动。从所示的第二偏转位置出发,线圈108可以开始振荡运动,其初始运动方向通过箭头示出。通过对操作元件实施与图8描述的操作相比反向的操作可以使线圈108运动至第二偏转位置。在此,承载线圈的扁平弯曲弹簧116张紧。
[0114]从图8或图9所示的偏转位置出发,线圈108可以由于扁平弯曲弹簧116的驱动而实施振荡运动,扁平弯曲弹簧交替地朝向在图8和图9中通过箭头示出的运动方向延伸。
[0115]图10以分解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6的感应发电机100。
[0116]永磁体130和极靴200、700分别实施为长方形板件。线圈108具有长方形横截面。线圈支座110实施为环绕的环形件,永磁体130和极靴200、700可以布置在其内。
[0117]扁平弯曲弹簧114、116均U形地实施。承载结构102和线圈支座110具有裂口状的容纳元件1061、1062,扁平弯曲弹簧114、116的区段可以导入容纳元件,以便使扁平弯曲弹簧114、116 —方面固定在承载结构102上,另一方面固定在线圈支座110上。在此,在图10中仅看到针对扁平弯曲弹簧114的容纳元件1061、1062。针对扁平弯曲弹簧116的容纳元件对应于所示容纳元件1061、1062地实施。扁平弯曲弹簧114的自由端部在已安装的状态下指向与扁平弯曲弹簧116的自由端部相反的方向。线圈108可以通过扁平弯曲弹簧114、116电接触。
[0118]承载结构102具有在已安装的状态下平行于第一回流板106的中间区段布置的底板和两个呈直角突出于底板的侧壁,侧壁在已安装的状态下形成用于回流板106、606和可选地用于极靴200、700和永磁体130的侧向导向件。侧壁在已安装的状态下在线圈支座110之内引导。侧壁具有贯穿开口 1071、1072,用以容纳线圈支座110的充当转动轴的栓1074。线圈108的转动轴线延伸穿过贯穿开口 1071、1072。
[0119]操作元件1080布置在线圈支座110上,线圈108可以通过操作元件与扁平弯曲弹簧114、116的复位力相抗地偏转出其静止位置。
[0120]根据该实施例,线圈108利用轴线转动支承并且构造,以便在感应发电机100运行时围绕轴线振荡。感应发电机100的电磁系统构造有磁体130。在此实施为方头铁的中间极靴200、700设置为占位件,以便节约磁体130的体积。根据实施例,发电机100可以配有廉价的铁氧体磁铁作为永磁体130。在此情况下可以取消中间极靴200、700。
[0121]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已安装的状态下的图10的感应发电机100。看到的是扁平弯曲弹簧114,其第一端部插入线圈支座110的容纳元件1062中,并且其与第一端部对置的端部区段穿过承载结构102的容纳元件1061,从而扁平弯曲弹簧114的第二端部自由竖立并且可用作电接触部。
[0122]所描述的并且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不同的实施例可以完整或结合各个特征彼此组合。一个实施例也可以通过另一实施例的特征补充。如果一个实施例包括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之间的“和/或”关系,则可以理解为:实施例根据实施形式不仅具有第一特征也具有第二特征,根据另一实施形式或者仅具有第一特征或者仅具有第二特征。
[0123]附图标记列表
[0124]100感应发电机
[0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