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33004阅读:来源:国知局
I通过发射线圈板33,发射线圈板33设置于本体30内,根据该电流I通过而产生一电磁效应,且将电磁效应而产生电力E传输至接收线圈41。
[0055]电子装置4中,接收线圈41设置于壳体40中,用以接收来自于发射线圈板33的电力E。充电电池42设置于壳体40中且电性连接于接收线圈41,用以接收电力E而进行充电。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无线充电传输装置3的本体30的形状为一圆盘形,而电子装置4为一移动电话,且接收线圈41的绕线方式呈现一圆形。
[0056]接下来说明发射线圈板33的结构。请参阅图4,其为本发明无线充电传输装置的发射线圈板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不意图。发射线圈板33包括一板体331、一第一层发射线圈332以及一第二层发射线圈333,板体331包括一上表面3311以及一下表面3312。第一层发射线圈332设置于板体331的上表面3311上而连接于第二层发射线圈333,且第一层发射线圈332沿一第一旋转方向Cl设置,用以供电流I沿第一旋转方向Cl通过。第二层发射线圈333设置于板体331的下表面3312上而连接于第一层发射线圈332,且第二层发射线圈333沿与第一旋转方向Cl相反的一第二旋转方向C2设置,其用以供电流I沿第二旋转方向C2通过。
[0057]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板体331的形状是圆盘形且板体331是以一铜箔基板所制成,且第一旋转方向Cl是逆时针方向,第二旋转方向C2则为顺时针方向。而第一层发射线圈332是由板体331的上表面3311上的一第一铜箔而形成,第二层发射线圈333是由板体231的下表面3312上的一第二铜箔而形成。
[0058]发射线圈板33中,第一层发射线圈332包括多个连接区段3321,其设置于板体331上,用以连接于第二层发射线圈333,也就是说,第一层发射线圈332以及第二层发射线圈333之间的电性连接是藉由多个连接区段3321而连接。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多个连接区段3321是设置于板体331的上表面3311上,且经由板体331的上表面3311而与位于其下表面3312的第二层发射线圈333连接,亦即,多个连接区段3321皆不贯穿上表面3311以及下表面3312。但非以此为限,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多个连接区段亦可采用贯穿板体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结构设计。
[0059]由图4可知,第一层发射线圈332的绕线方式呈现为一第一哑铃形状,而第二层发射线圈333的绕线方式呈现为一第二哑铃形状,且第一层发射线圈332的一第一中央区段3322与第二层发射线圈333的一第二中央区段3331部份叠合,而呈现十字型状。当驱动模块32启动而产生电流I时,电流I沿第一旋转方向Cl通过第一层发射线圈332而产生一第一层电磁效应。另一方面,且电流I沿第二旋转方向C2通过第二层发射线圈333而产生一第二层电磁效应。由于第一层发射线圈332的第一中央区段3322与第二层发射线圈333的第二中央区段3331互相叠合,使得第一层电磁效应与第二层电磁效应加乘而产生该电磁效应。其中该电磁效应所产生的磁通量大于现有圆形线圈所产生的磁通量,且现有圆形线圈的大小与板体331的大小相同。因此,本发明无线充电传输装置3可通过该电磁效应而产生电力E,且传输电力E至电子装置4,以对电子装置4的充电电池42进行充电。
[0060]此外,本发明更提供一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请同时参阅图5以及图6,图5是本发明无线充电传输装置与电子装置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而图6是本发明无线充电传输装置的发射线圈板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无线充电传输装置5包括一本体50、一电源线51、一驱动模块(未显不于图中)以及一发射线圈板53,且发射线圈板53包括一板体531、一第一层发射线圈532以及一第二层发射线圈533,而电子装置6包括一壳体60、一接收线圈61、一充电电池(未显不于图中)以及用以部份包覆电子装置6的一保护套63。电子装置6的接收线圈61设置于保护套63中,而充电电池设置于壳体60中,当保护套63部份包覆电子装置6的壳体60时,充电电池以及接收线圈61电性连接,使得无线充电传输装置5所传输的一电力E可被保护套63中的接收线圈61接收,且传输至壳体60中的充电电池。
[0061]本较佳实施例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5的结构大致上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3相同,且相同之处则不再多加说明,其不同之处有二,第一,本体50以及板体531的形状皆为四边形,且本体50的体积大于板体531的体积,但非以此为限,本发明无线充电传输装置的本体以及板体亦可采用各种多边形的形状。
[0062]第二,发射线圈板53的第一层发射线圈532以及第二层发射线圈533的绕线方式。请参阅图6,第一层发射线圈532包括多个第一弧形区段5321、多个第二弧形区段5322、多个第三弧形区段5323、多个第四弧形区段5324、多个第一连接区段5325、多个第二连接区段5326、多个第三连接区段5327以及多个第四连接区段5328。多个第一弧形区段5321、多个第二弧形区段5322、多个第三弧形区段5323以及多个第四弧形区段5324皆沿一第一旋转方向Cl设置且设置于板体521的一上表面5211上。每一第一连接区段5325对应于一个第一弧形区段5321,且设置于相对应的第一弧形区段5321上,其中第一连接区段5325贯穿板体531的上表面5311以及下表面5312。同理,每一第二连接区段5326对应于一个第二弧形区段5322,且设置于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区段5322上,其中第二连接区段5326贯穿板体531的上表面5311以及下表面5312。每一第三连接区段5327对应于一个第三弧形区段5323,且设置于相对应的第三弧形区段5323上,其中第三连接区段5327贯穿板体531的上表面5311以及下表面5312。每一第四连接区段5328对应于一个第四弧形区段5324,且设置于相对应的第四弧形区段5324上,其中第四连接区段5328贯穿板体531的上表面5311以及下表面5312。
[0063]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弧形区段5321、多个第二弧形区段5322、多个第三弧形区段5323以及多个第四弧形区段5324皆由第一铜箔形成于板体531的上表面5311上,而多个第一连接区段5325、多个第二连接区段5326、多个第三连接区段5327以及多个第四连接区段5328皆由贯穿板体531的上表面5311以及下表面5312的第三铜箔而形成。
[0064]另一方面,第二层发射线圈533包括多个第五弧形区段5331、多个第六弧形区段5332、多个第七弧形区段5333以及多个第八弧形区段5334,多个第五弧形区段5331、多个第六弧形区段5332、多个第七弧形区段5333以及多个第八弧形区段5334皆沿第一旋转方向Cl设置且设置于板体531的一下表面5312上。每一第五弧形区段5331对应于一个第一弧形区段5321且连接于第一弧形区段5321上的第一连接区段5325。每一第六弧形区段5332对应于一个第二弧形区段5322且连接于第二弧形区段5322上的第二连接区段5326。每一第七弧形区段5333对应于一个第三弧形区段5323且连接于第三弧形区段5323上的第三连接区段5327。每一第八弧形区段5338对应于一个第四弧形区段5324且连接于第四弧形区段5324上的第四连接区段5328。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多个第五弧形区段5331、多个第六弧形区段5332、多个第七弧形区段5333以及多个第八弧形区段5334皆由第二铜箔形成于板体531的下表面5312上。
[0065]由图6可知,每一第一弧形区段5321与相对应的第五弧形区段5331共同形成一第一环形封闭线圈,每一第二弧形区段5322与相对应的第六弧形区段5332共同形成一第二环形封闭线圈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