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机构以及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135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保护机构以及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机构以及显示器,该保护机构包括:主体和固定部,主体通过所述固定部可固定于受保护对象;主体在使用中至少具备两种状态,在其中一种状态下主体自由端远离受保护对象,并且处于相对受保护对象的第一相对位置;在其中另一种状态下主体受外力而使得其自由端处于相对受保护对象的第二相对位置,且承受朝向第一相对位置的弹力。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保护受保护对象的角部及边缘免于碰撞。
【专利说明】
一种保护机构以及显示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护机构以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0002]市场上显示器产品趋于轻、薄,在拆卸运输的过程中,显示器很容易发生磕碰,对于LED显示屏产品来说,最容易损坏的是四个角的LED灯,显示屏角上的LED灯损坏,造成整个屏幕出现死点现象。
[0003]现有显示器箱体角部保护大体分为2部分:用泡沫或软质材料对角部或整体进行包裹,减少对其冲击、碰撞等。这种保护可以在运输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在拆卸过程中无法保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专门定制独立的保护装置,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做到在拆卸过程中保护显示器箱体,但是由于其是独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保存,操作人员易疏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护机构以及显示器,能够有效的保护受保护对象的角部及边缘免于碰撞。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保护机构,包括:
[0006]主体和固定部,所述主体通过固定部可固定于受保护对象;
[0007]所述主体在使用中至少具备两种状态,在其中一种状态下所述主体自由端远离所述受保护对象,并且处于相对所述受保护对象的第一相对位置;在其中另一种状态下所述主体受外力而使得其自由端处于相对所述受保护对象的第二相对位置,且承受朝向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的弹力。
[0008]其中,所述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主体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多边形受保护对象的一边侧上,所述第二主体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多边形受保护对象的相邻另一边侧上,所述第一主体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应自由端处于相应的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对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具备使两者靠近的第一拉弹力,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应自由端处于相应的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对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具备使两者靠近的第二拉弹力,所述第二拉弹力大于所述第一拉弹力。
[0009]其中,所述主体在使用中具备又一种状态,所述主体自由端处于相对所述受保护对象的第三相对位置,使得所述主体收纳于所述受保护对象上。
[0010]其中,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第一枢轴、第二枢轴,所述第一主体通过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一固定部枢接,并可绕平行于对应受保护对象边侧的轴线转动至相应的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或第二相对位置;
[0011]所述第二主体通过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第二固定部枢接,并可绕平行于对应受保护对象边侧的轴线转动至相应的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或第二相对位置;
[0012]在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主体转动至相应的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被所述受保护对象边侧止挡。
[0013]其中,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绳体,所述第一主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主体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或抵顶于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主体,另外一端连接或抵顶所述绳体一端,所述绳体另外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固定于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主体。
[0014]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呈η型,并且包括第一主体本体、位于所述第一主体本体上接近两端面处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主体延长部以及位于所述两个第一主体延长部顶端的两个第一主体弯曲部;
[0015]所述第一主体本体为一圆柱体,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第一主体本体上且所述第一通孔接近所述第二主体处设有第一内螺纹;
[0016]所述两个第一主体弯曲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设有第一花齿槽,并且所述第三通孔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通孔轴线方向平行;
[0017]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基板长边或短边的第一固定部弯曲部;
[0018]所述第一固定部弯曲部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一枢轴直径,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部套装于所述第一枢轴上;
[0019]所述第一固定部基板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孔,用于将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多边形受保护对象的一边侧上;
[0020]所述第一枢轴包括第一枢轴帽、设置于所述第一枢轴帽上的第一枢轴本体,所述第一枢轴本体为一圆柱体且远离所述第一枢轴帽一端周向设置有第一花齿;所述第一枢轴通过所述第一花齿和所述第一花齿槽的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上;
[0021 ]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第一主体堵头;
[0022]所述第一主体堵头包括第一主体堵头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堵头本体上的第一主体堵头帽;
[0023]所述第一主体堵头帽为一六棱柱体;
[0024]所述第一主体堵头本体为一圆柱体且在远离所述第一主体堵头帽一端周向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主体堵头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配合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上;
[0025]所述第一主体堵头设有第一主体堵头通孔。
[0026]其中,所述第二主体呈η型,并且包括第二主体本体、位于所述第二主体本体上接近两端面处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主体延长部以及位于所述两个第二主体延长部顶端的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
[0027]所述第二主体本体为一圆柱体,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第二主体本体上,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第一主体处设有第二内螺纹接近所述第一主体处设有一U型缺口 ;
[0028]所述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设有第一花齿槽,并且所述第五通孔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通孔轴线方向平行;
[0029]所述第二固定部宽度小于等于所述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的间距,并且包括第二固定部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基板长边或短边的第二固定部弯曲部;
[0030]所述第二固定部弯曲部上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二枢轴直径,以使得所述第二固定部套装于所述第二枢轴上;
[0031]所述第二固定部基板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孔,用于将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多边形受保护对象的相邻另一边侧上;
[0032]所述第二枢轴为一圆柱体,并且接近两端处周向设有第二花齿,所述第二枢轴通过所述第二花齿与所述第二花齿槽相配合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上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之间;
[0033]所述保护机构还包括第二主体堵头;
[0034]所述第二主体堵头包括第二主体堵头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主体堵头本体上的第二主体堵头帽;
[0035]所述第二主体堵头帽为一六棱柱体;
[0036]所述第二主体堵头本体为一圆柱体且在远离所述第二主体堵头帽一端周向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主体堵头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配合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上;
[0037]所述第二主体堵头设有第二主体堵头通孔,所述第二主体堵头通孔是一阶梯状通孔,包括第一阶梯部和第二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阶梯部直径。
[0038]其中,所述绳体包括钢丝绳、安装在所述钢丝绳两端的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以及套装在所述钢丝绳上的钢珠;
[0039]所述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为一圆柱体并且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阶梯部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阶梯部直径;
[0040]所述钢珠上设置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压头或第二压头的端面直径大于所述钢丝绳直径;
[0041]所述弹性件可以是弹簧,所述弹簧的螺旋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主体堵头通孔的直径并小于所述钢珠的直径;
[0042]所述第一压头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堵头的所述第一阶梯部中,所述弹簧、钢珠以及第二压头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接近所述第一主体堵头一侧,所述钢丝绳在弹簧的作用下被拉紧;
[0043]其中,所述钢丝绳上可以附有塑胶套或涂有防锈漆;
[0044]其中,所述第一压头和所述第二压头可以是铅压头。
[0045]其中,所述第二主体呈η型,并且包括第二主体本体、位于所述第二主体本体上接近两端面处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主体延长部以及位于所述两个第二主体延长部顶端的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
[0046]所述第二主体本体为一圆柱体,内部设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接近所述第一主体处设置有第二内螺纹;
[0047]所述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设有第二花齿槽,并且所述第五通孔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通孔轴线方向平行;
[0048]所述第二固定部宽度小于等于所述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的间距,并且包括第二固定部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基板长边或短边的第二固定部弯曲部;
[0049]所述第二固定部弯曲部上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二枢轴直径,以使得所述第二固定部套装于所述第二枢轴上;
[0050]所述第二固定部基板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孔,用于将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被保护箱体侧面上;
[0051]所述第二枢轴为一圆柱体,并且接近两端处周向设有第二花齿,所述第二枢轴通过所述第二花齿与所述第二花齿槽相配合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上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之间;
[0052]所述第二主体堵头包括第二主体堵头帽以及设置在第二主体堵头帽上的第二主体堵头本体;
[0053]所述第二主体堵头帽为一六棱柱体;
[0054]所述第二主体堵头本体为一圆柱体且在远离所述第二主体堵头帽一端周向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主体堵头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配合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上;
[0055]所述第二主体堵头设有第二主体堵头通孔。
[0056]其中,所述绳体包括钢丝绳、安装在所述钢丝绳两端的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以及套装在所述钢丝绳上的第一钢珠和第二钢珠;
[0057]所述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为一圆柱体并且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直径;
[0058]所述第一钢珠上设置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压头的端面直径大于所述钢丝绳直径;
[0059]所述第二钢珠上设置有第八通孔,所述第八通孔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压头的端面直径大于所述钢丝绳直径;
[0060]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螺旋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主体堵头通孔的直径并小于所述第一钢珠的直径,所述第二弹簧的螺旋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主体堵头通孔的直径并小于所述第二钢珠的直径;
[0061]所述第一弹簧、第一钢珠以及第一压头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接近所述第一主体堵头一侧,所述第二弹簧、第二钢珠以及第二压头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接近所述第二主体堵头一侧;所述钢丝绳在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被拉紧;
[0062]其中,所述钢丝绳上可以附有塑胶套或涂有防锈漆;
[0063]其中,所述第一压头和所述第二压头可以是铅压头。
[006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器,包括显示器本体以及设置在显示器上上述的保护机构。
[006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固定部固定于受保护对象的主体在其中一种状态下自由端远离所述受保护对象,并且处于相对所述受保护对象的第一相对位置,在其中另一种状态下受外力而使得其自由端处于相对所述受保护对象的第二相对位置,且承受朝向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的弹力,能够有效的保护受保护对象的角部及边缘免于碰撞。
【附图说明】
一种保护机构以及显示器的制造方法附图
[006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保护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67]图2是本实用新型保护机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68]图3是本实用新型保护机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69]图4是本实用新型保护机构第四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70]图5是本实用新型保护机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71 ]图6是保护机构安装在被保护对象上收纳隐藏时的立体结构局部示意图;
[0072]图7是保护机构安装在被保护对象上翻开时的立体结构局部示意图;
[0073]图8是本实用新型保护机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74]图9是本实用新型显示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0076]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保护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保护机构包括:
[0077]主体I和固定部2,主体I通过固定部2可固定于受保护对象3;
[0078]主体I在使用中至少具备两种状态,在其中一种状态下主体I自由端远离受保护对象3,并且处于相对受保护对象3的第一相对位置;在其中另一种状态下主体I受外力而使得其自由端处于相对受保护对象3的第二相对位置,且承受朝向第一相对位置的弹力。
[0079]其中,受保护对象3可以是显示器,还可以是太阳能面板等设备。
[0080]其中,主体I可以是通过弹性元件和固定部2相连接,主体I本身也可以是由弹性材料制成。
[0081 ]工作时,主体I自由端为保护受保护对象,将其他物体和受保护对象间隔开,进而在受其他物体压迫下相对于受保护对象3从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且承受朝向第一相对位置的弹力,使得被保护对象在搬运或者放置过程中得到缓冲,能够有效的保护受保护对象的角部及边缘免于碰撞。
[0082]参阅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保护机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
[0083]主体I包括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固定部2包括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第一主体11通过第一固定部21固定于多边形受保护对象31的一边侧上,第二主体12通过第二固定部22固定于多边形受保护对象31的相邻另一边侧上,第一主体11通过弹性件4与第二主体12连接,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相应自由端处于相应的第一相对位置时,弹性件4对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具备使两者靠近的第一拉弹力,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相应自由端处于相应的第二相对位置时,弹性件4对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具备使两者靠近的第二拉弹力,第二拉弹力大于第一拉弹力。
[0084]主体I在使用中具备又一种状态,主体I自由端为保护受保护对象,将其他物体和受保护对象间隔开,进而在受其他物体压迫下相对受保护对象3的第三相对位置,使得主体I收纳于受保护对象3上。
[0085]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相应自由端处于相应的第一相对位置时,保护机构处于保护状态但未受到外力作用;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相应自由端处于相应的第二相对位置时,保护机构处于保护状态且受到外力作用由原先的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起到了缓冲保护的作用;主体I自由端处于相对受保护对象3的第三相对位置时,是指在不需要使用保护机构时,将主体I收纳于受保护对象上隐藏,方便装配。
[0086]参照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保护机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
[0087]保护机构包括第一枢轴51、第二枢轴52,第一主体11通过第一枢轴51与第一固定部21枢接,并可绕平行于对应受保护对象边侧的轴线转动至相应的第一相对位置或第二相对位置;
[0088]第二主体12通过第二枢轴52与第二固定部22枢接,并可绕平行于对应受保护对象边侧的轴线转动至相应的第一相对位置或第二相对位置;
[0089]在第一主体11或第二主体12转动至相应的第一相对位置时,被受保护对象3边侧止挡。
[0090]保护机构包括绳体6,第一主体11设有第一通孔111,第二主体12设有第二通孔121,弹性件4 一端固定于或抵顶于第一主体11或第二主体12,另外一端连接或抵顶绳体6—端,绳体6另外一端分别穿过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固定于第一主体11或第二主体
12ο
[0091]其中,弹性件4在图3中未示出,弹性件4可以是塑料弹性板或弹簧等等;绳体6可以是钢丝绳、塑料绳或其他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的材料。
[0092]参照图4和图5,图4是本实用新型保护机构第四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保护机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中元件或组成部分未全部标出,未标注的元件或组成部分可以在图4中找到),本实施例中:
[0093]第一主体11呈η型,并且包括第一主体本体112、位于第一主体本体112上接近两端面处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主体延长部113以及位于两个第一主体延长部113顶端的两个第一主体弯曲部114;
[0094]第一主体本体112为一圆柱体,第一通孔111设于第一主体本体112上且第一通孔111接近第二主体12处设有第一内螺纹1121;
[0095]两个第一主体弯曲部114设有第三通孔1141,第三通孔1141设有第一花齿槽11411,并且第三通孔1141轴线方向与第一通孔111轴线方向平行;
[0096]第一固定部21包括第一固定部基板211以及设于第一固定部基板211长边或短边的第一固定部弯曲部212;
[0097]第一固定部弯曲部212上设有第四通孔2121,第四通孔2121直径略大于第一枢轴51直径,以使得第一固定部21套装于第一枢轴51上;
[0098]第一固定部基板211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孔2111,用于将第一固定部21固定于多边形受保护对象31的一边侧上;
[0099]第一枢轴51包括第一枢轴帽511、设置于第一枢轴帽511上的第一枢轴本体512,第一枢轴本体512为一圆柱体且远离第一枢轴帽511—端周向设置有第一花齿5121;第一枢轴51通过第一花齿5121和第一花齿槽11411的配合安装于第一主体11上;
[0100]保护机构包括第一主体堵头71;
[0101]第一主体堵头71包括第一主体堵头本体711以及设置在第一主体堵头本体711上的第一主体堵头帽712;
[0102]第一主体堵头帽712为一六棱柱体;
[0103]第一主体堵头本体711为一圆柱体且在远离第一主体堵头帽712—端周向上设有第一外螺纹7111,第一主体堵头71通过第一外螺纹7111与第一内螺纹1121相配合固定安装于第一主体11上;
[0104]第一主体堵头71设有第一主体堵头通孔713。
[0105]第二主体12呈η型,并且包括第二主体本体122、位于第二主体本体122上接近两端面处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主体延长部123以及位于两个第二主体延长部123顶端的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124;
[0106]第二主体本体122为一圆柱体,第二通孔121设于第二主体本体122上,第二通孔121远离第一主体11处设有第二内螺纹1211接近第一主体11处设有一 U型缺口;
[0107]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124设有第五通孔1241,第五通孔1241设有第二花齿槽12411,并且第五通孔1241轴线方向与第二通孔121轴线方向平行;
[0108]第二固定部22宽度小于等于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124的间距,并且包括第二固定部基板221以及设置于第二固定部基板221长边或短边的第二固定部弯曲部222;
[0109]第二固定部弯曲部222上设有第六通孔2221,第六通孔2221直径略大于第二枢轴52直径,以使得第二固定部22套装于第二枢轴52上;
[0110]第二固定部基板221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孔2211,用于将第二固定部22固定于多边形受保护对象31的相邻另一边侧上;
[0111]第二枢轴52为一圆柱体,并且两端处周向设有第二花齿521,第二枢轴52通过第二花齿521与第二花齿槽12411相配合固定安装于第二主体12上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124之间;
[0112]保护机构还包括第二主体堵头72;
[0113]第二主体堵头72包括第二主体堵头本体721以及设于第二主体堵头本体721上的第二主体堵头帽722;
[0114]第二主体堵头帽722为一六棱柱体;
[0115]第二主体堵头本体721为一圆柱体且在远离第二主体堵头帽722—端周向上设有第二外螺纹7211,第二主体堵头72通过第二外螺纹7211与第二内螺纹1211相配合固定安装于第二主体12上;
[0116]第二主体堵头72设有第二主体堵头通孔723,第二主体堵头通孔723是一阶梯状通孔,包括第一阶梯部7231和第二阶梯部7232,第一阶梯部7231直径大于第二阶梯部7232直径。
[0117]绳体6包括钢丝绳61、安装在钢丝绳61两端的第一压头62和第二压头63、以及套装在钢丝绳61上的钢珠64;
[0118]钢丝绳61还可以由其他具有相同特性的材料代替,例如尼龙绳。
[0119]第一压头62和第二压头63为一圆柱体并且截面直径小于第一阶梯部7231直径大于第二阶梯部7232直径;
[0120]钢珠64上设置有第七通孔641,第七通孔641直径小于第一压头62或第二压头63的端面直径大于钢丝绳61直径;
[0121]弹性件4可以是弹簧41,弹簧41的螺旋直径大于第一主体堵头通孔713的直径并小于钢珠64的直径;
[0122]第一压头62设置于第二主体堵头72的第一阶梯部7231中,弹簧41、钢珠64以及第二压头63依次设置于第一通孔111接近第一主体堵头71—侧,钢丝绳61在弹簧41的作用下被拉紧;
[0123]其中,钢丝绳61上可以附有塑胶套或涂有防锈漆;
[0124]其中,第一压头62和第二压头63可以是铅压头,也可以是锡金属等或者铅锡金属混合物等。
[0125]参考图6和图7,图6为保护机构安装在被保护对象上收纳隐藏时的立体结构局部示意图,图7为保护机构安装在被保护对象上翻开时的立体结构局部示意图,图6和图7中部分元件或组成部分未标注出,工作时,第一主体11沿第一枢轴51向远离多边形受保护对象31侧面方向转动,第二主体12沿第二枢轴52向远离多边形受保护对象31相邻侧面方向转动,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通过钢丝绳61连接,并在弹簧41的作用下保持紧绷;当不需要时,第一主体11沿第一枢轴51向接近多边形受保护对象31侧面方向转动,第二主体12沿第二枢轴52向接近多边形受保护对象31相邻侧面方向转动,即可将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很好的隐藏收纳在多边形受保护对象31上。
[0126]参照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保护机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区别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中:
[0127]第二主体12呈η型,并且包括第二主体本体122、位于第二主体本体122上接近两端面处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主体延长部123以及位于两个第二主体延长部123顶端的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124;
[0128]第二主体本体122为一圆柱体,内部设有第二通孔121且第二通孔121接近第一主体11处设置有第二内螺纹1211;
[0129]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124设有第五通孔1241,第五通孔1241设有第二花齿槽12411,并且第五通孔1241轴线方向与第二通孔121轴线方向平行;
[0130]第二固定部22宽度小于等于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124的间距,并且包括第二固定部基板221以及设置于第二固定部基板221长边或短边的第二固定部弯曲部222;
[0131 ] 第二固定部弯曲部222上设有第六通孔2221,第六通孔2221直径略大于第二枢轴52直径,以使得第二固定部22套装于第二枢轴52上;
[0132]第二固定部基板221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孔2211,用于将第二固定部22固定多边形受保护对象31的相邻另一边侧上;
[0133]第二枢轴52为一圆柱体,并且接近两端处周向设有第二花齿521,第二枢轴52通过第二花齿521与第二花齿槽12411相配合固定安装于第二主体12上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124之间;
[0134]第二主体堵头72包括第二主体堵头本体721以及设置在第二主体堵头本体721上的第二主体堵头帽722;
[0135]第二主体堵头帽722为一六棱柱体;
[0136]第二主体堵头本体721为一圆柱体且在远离第二主体堵头帽722—端周向上设有第二外螺纹7211,第二主体堵头72通过第二外螺纹7211与第二内螺纹1211相配合固定安装于第二主体12上;
[0137]第二主体堵头72设有第二主体堵头通孔723。
[0138]绳体6包括钢丝绳61、安装在钢丝绳61两端的第一压头62和第二压头63、以及套装在钢丝绳61上的第一钢珠64和第二钢珠65;
[0139]钢丝绳61还可以由其他具有相同特性的材料代替,例如尼龙绳。
[0140]第一压头62和第二压头63为一圆柱体并且截面直径小于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直径;
[0141]第一钢珠64上设置有第七通孔641,第七通孔641直径小于第一压头62的端面直径大于钢丝绳61直径;
[0142]第二钢珠65上设置有第八通孔651,第八通孔651直径小于第二压头63的端面直径大于钢丝绳61直径;
[0143]弹性件4包括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第一弹簧41的螺旋直径大于第一主体堵头通孔713的直径并小于第一钢珠64的直径,第二弹簧42的螺旋直径大于第二主体堵头通孔723的直径并小于第二钢珠65的直径;
[0144]第一弹簧41、第一钢珠64以及第一压头62依次设置于第一通孔111接近第一主体堵头71—侧,第二弹簧42、第二钢珠65以及第二压头63依次设置于第二通孔121接近第二主体堵头72—侧;钢丝绳61在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的作用下被拉紧;
[0145]其中,钢丝绳61上可以附有塑胶套或涂有防锈漆;
[0146]其中,第一压头62和第二压头63可以是铅压头,也可以是锡金属等或者铅锡金属混合物等。
[0147]工作时,第一主体11沿第一枢轴51向远离多边形受保护对象31侧面方向转动,第二主体12沿第二枢轴52向远离多边形受保护对象31相邻侧面方向转动,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通过钢丝绳61连接,并在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的作用下保持紧绷;当不需要时,第一主体11沿第一枢轴51向接近多边形受保护对象31侧面方向转动,第二主体12沿第二枢轴52向接近多边形受保护对象31相邻侧面方向转动,即可将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很好的隐藏收纳在多边形受保护对象31上。
[0148]参照图9,图9是本实用新型显示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显示器本体91以及设置在显示器本体91上的上述保护机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图中仅画出了显示器本体91 一个角上的保护机构,在实际使用当中,显示器本体91四个角上都设置有上述保护机构,并不受图中所示限制。
[01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和固定部,所述主体通过所述固定部可固定于受保护对象; 所述主体在使用中至少具备两种状态,在其中一种状态下所述主体自由端远离所述受保护对象,并且处于相对所述受保护对象的第一相对位置;在其中另一种状态下所述主体受外力而使得其自由端处于相对所述受保护对象的第二相对位置,且承受朝向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的弹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主体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多边形受保护对象的一边侧上,所述第二主体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多边形受保护对象的相邻另一边侧上,所述第一主体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应自由端处于相应的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对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具备使两者靠近的第一拉弹力,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应自由端处于相应的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对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具备使两者靠近的第二拉弹力,所述第二拉弹力大于所述第一拉弹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在使用中具备又一种状态,所述主体自由端处于相对所述受保护对象的第三相对位置,使得所述主体收纳于所述受保护对象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第一枢轴、第二枢轴、绳体; 所述第一主体通过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一固定部枢接,并可绕平行于对应受保护对象边侧的轴线转动至相应的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或第二相对位置; 所述第二主体通过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第二固定部枢接,并可绕平行于对应受保护对象边侧的轴线转动至相应的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或第二相对位置; 在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主体转动至相应的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被所述受保护对象边侧止挡。 所述第一主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主体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或抵顶于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主体,另外一端连接或抵顶所述绳体一端,所述绳体另外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固定于第一主体或所述第二主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体呈η型,并且包括第一主体本体、位于所述第一主体本体上接近两端面处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主体延长部以及位于所述两个第一主体延长部顶端的两个第一主体弯曲部; 所述第一主体本体为一圆柱体,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第一主体本体上且所述第一通孔接近所述第二主体处设有第一内螺纹; 所述两个第一主体弯曲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设有第一花齿槽,并且所述第三通孔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通孔轴线方向平行; 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基板长边或短边的第一固定部弯曲部; 所述第一固定部弯曲部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一枢轴直径,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部套装于所述第一枢轴上; 所述第一固定部基板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孔,用于将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多边形受保护对象的一边侧上; 所述第一枢轴包括第一枢轴帽、设置于所述第一枢轴帽上的第一枢轴本体,所述第一枢轴本体为一圆柱体且远离所述第一枢轴帽一端周向设置有第一花齿;所述第一枢轴通过所述第一花齿和所述第一花齿槽的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上; 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第一主体堵头; 所述第一主体堵头包括第一主体堵头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堵头本体上的第一主体堵头帽; 所述第一主体堵头帽为一六棱柱体; 所述第一主体堵头本体为一圆柱体且在远离所述第一主体堵头帽一端周向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主体堵头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配合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上; 所述第一主体堵头设有第一主体堵头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体呈η型,并且包括第二主体本体、位于所述第二主体本体上接近两端面处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主体延长部以及位于所述两个第二主体延长部顶端的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 所述第二主体本体为一圆柱体,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第二主体本体上,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第一主体处设有第二内螺纹接近所述第一主体处设有一U型缺口 ; 所述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设有第二花齿槽,并且所述第五通孔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通孔轴线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固定部宽度小于等于所述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的间距,并且包括第二固定部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基板长边或短边的第二固定部弯曲部; 所述第二固定部弯曲部上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二枢轴直径,以使得所述第二固定部套装于所述第二枢轴上; 所述第二固定部基板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孔,用于将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多边形受保护对象的相邻另一边侧上; 所述第二枢轴为一圆柱体,并且接近两端处周向设有第二花齿,所述第二枢轴通过所述第二花齿与所述第二花齿槽相配合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上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之间; 所述保护机构还包括第二主体堵头; 所述第二主体堵头包括第二主体堵头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主体堵头本体上的第二主体堵头帽; 所述第二主体堵头帽为一六棱柱体; 所述第二主体堵头本体为一圆柱体且在远离所述第二主体堵头帽一端周向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主体堵头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配合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上; 所述第二主体堵头设有第二主体堵头通孔,所述第二主体堵头通孔是一阶梯状通孔,包括第一阶梯部和第二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阶梯部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体包括钢丝绳、安装在所述钢丝绳两端的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以及套装在所述钢丝绳上的钢珠; 所述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为一圆柱体并且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阶梯部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阶梯部直径; 所述钢珠上设置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压头或第二压头的端面直径大于所述钢丝绳直径; 所述弹性件可以是弹簧,所述弹簧的螺旋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主体堵头通孔的直径并小于所述钢珠的直径; 所述第一压头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堵头的所述第一阶梯部中,所述弹簧、钢珠以及第二压头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接近所述第一主体堵头一侧,所述钢丝绳在弹簧的作用下被拉紧; 其中,所述钢丝绳上可以附有塑胶套或涂有防锈漆; 其中,所述第一压头和所述第二压头可以是铅压头。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体呈η型,并且包括第二主体本体、位于所述第二主体本体上接近两端面处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主体延长部以及位于所述两个第二主体延长部顶端的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 所述第二主体本体为一圆柱体,内部设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接近所述第一主体处设置有第二内螺纹; 所述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设有第二花齿槽,并且所述第五通孔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通孔轴线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固定部宽度小于等于所述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的间距,并且包括第二固定部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基板长边或短边的第二固定部弯曲部; 所述第二固定部弯曲部上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二枢轴直径,以使得所述第二固定部套装于所述第二枢轴上; 所述第二固定部基板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孔,用于将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多边形受保护对象的相邻另一边侧上; 所述第二枢轴为一圆柱体,并且接近两端处周向设有第二花齿,所述第二枢轴通过所述第二花齿与所述第二花齿槽相配合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上两个第二主体弯曲部之间; 所述第二主体堵头包括第二主体堵头本体以及设置在第二主体堵头本体上的第二主体堵头帽; 所述第二主体堵头帽为一六棱柱体; 所述第二主体堵头本体为一圆柱体且在远离所述第二主体堵头帽一端周向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主体堵头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配合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上; 所述第二主体堵头设有第二主体堵头通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体包括钢丝绳、安装在所述钢丝绳两端的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以及套装在所述钢丝绳上的第一钢珠和第二钢珠; 所述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为一圆柱体并且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直径; 所述第一钢珠上设置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压头的端面直径大于所述钢丝绳直径; 所述第二钢珠上设置有第八通孔,所述第八通孔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压头的端面直径大于所述钢丝绳直径; 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螺旋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主体堵头通孔的直径并小于所述第一钢珠的直径,所述第二弹簧的螺旋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主体堵头通孔的直径并小于所述第二钢珠的直径; 所述第一弹簧、第一钢珠以及第一压头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接近所述第一主体堵头一侧,所述第二弹簧、第二钢珠以及第二压头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接近所述第二主体堵头一侧;所述钢丝绳在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被拉紧; 其中,所述钢丝绳上可以附有塑胶套或涂有防锈漆; 其中,所述第一压头和所述第二压头可以是铅压头。10.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器本体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保护机构。
【文档编号】G09F9/33GK205726746SQ201620354517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5日
【发明人】李漫铁, 李均
【申请人】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