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阶非对称性校正的系统和方法

文档序号:753453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高阶非对称性校正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消除偏置信号(canceling offset signal)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已经研发出了各种数据传递系统,包括存储系统、蜂窝电话系统和无线电发射系 统。在每一种系统中,经由某种媒介将数据从发送器传递到接收器。例如,在存储系统中, 经由存储媒介将数据从发送器(即,写功能)发送到接收器(即,读功能)。在这种系统中, 在传输和复原过程期间,对数据引入了误差。这种误差经常难以消除并且在一些情形中能 够使原始信号难以或者不可能复原。因此,在本技术领域中,对用于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进行误差校正的高级系统和方 法而言,存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用于消除偏置信号的系统和方法。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提供包括一种校正电路的偏置消除系统。该校正电路能够被 操作用于接收包含误差分量的输入信号,并且将传递函数应用于该输入信号以减小误差 分量。该传递函数是
权利要求
一种信号偏置消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校正电路,其中所述校正电路能够被操作用于接收包含误差分量的输入信号;将传递函数应用于所述输入信号以减小误差分量,其中所述传递函数是 <mrow><mo>[</mo><mfrac> <mn>0.5</mn> <mrow><mo>(</mo><mn>1</mn><mo>-</mo><mi>az</mi><mrow> <mo>(</mo> <mi>t</mi> <mo>)</mo></mrow><mo>)</mo> </mrow></mfrac><mo>+</mo><mfrac> <mn>1.5</mn> <mrow><mo>(</mo><mn>1</mn><mo>+</mo><mi>az</mi><mrow> <mo>(</mo> <mi>t</mi> <mo>)</mo></mrow><mo>)</mo> </mrow></mfrac><mo>-</mo><mn>1</mn><mo>]</mo><mo>;</mo> </mrow>和提供输出信号,其中所述输出信号是将所述传递函数应用于所述输入信号所得的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校正电路包括接收所述输入信号并且提供所 述输出信号的放大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输入信号是差分输入信号,并且其中所述输 出信号是差分输出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差分输入信号包括正输入信号和负输入信 号,其中所述差分输出信号包括负输出信号和正输出信号,并且其中所述放大器包括包括第一输入、第二输入、第一输出和第二输出的差分放大器,其中所述第一输出被电 耦接到所述正输出,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输出被电耦接到所述负输出;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一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偏置电压,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负输入,并且其中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第二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差分放大器的所述第一输入;和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二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被电耦接 到所述偏置电压,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正输入,并且其中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第二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差分放大器的所述第二输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偏置电压是所述正输入和所述负输入的共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放大器进一步包括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三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负输入,并且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正输入;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四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正输入,并且其中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负输入;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五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偏置电压,其中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 所述第二引脚,并且其中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所述第二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正输出;和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六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偏置电压,其中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第四晶体管的 所述第二引脚,并且其中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所述第二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负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 管和所述第六晶体管每一个均呈现第一尺寸;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呈现第二尺寸;其中所 述第四晶体管呈现第三尺寸;其中所述第二尺寸是所述第一尺寸的近似两倍;并且其中所 述第二尺寸是所述第三尺寸的近似三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 管和所述第六晶体管每一个均呈现第一尺寸;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呈现第二尺寸;其中所 述第四晶体管呈现第三尺寸;其中所述第三尺寸是所述第一尺寸的近似两倍;并且其中所 述第三尺寸是所述第二尺寸的近似三倍。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放大器进一步包括第一选择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选择器电路当选择器控制被判定为在第一判定电平 时提供所述负输入,并且当所述选择器控制被判定为在第二判定电平时提供所述所述正输 入;第二选择器电路,其中所述第二选择器电路当选择器控制被判定为在第二判定电平 时提供所述负输入,并且当所述选择器控制被判定为在第一判定电平时提供所述所述正输 入;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三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第一选择器电路的输出,并且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 所述正输入;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四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第二选择器电路的输出,并且其中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 所述正输入;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七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第二选择器电路的所述输出,并且其中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 接到所述负输入;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八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第一选择器电路的所述输出,并且其中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 接到所述负输入;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五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偏置电压,其中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 所述第二引脚并且被电耦接到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所述第二引脚,并且其中所述第五晶体管 的所述第二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正输出;和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六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偏置电压,其中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第七晶体管的 所述第二引脚并且被电耦接到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所述第二引脚,并且其中所述第六晶体管 的所述第二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负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五晶 体管和所述第六晶体管每一个均呈现第一尺寸;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八晶体管呈 现第二尺寸;其中所述第四晶体管和所述第七晶体管呈现第三尺寸;其中所述第二尺寸是 所述第一尺寸的近似两倍;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尺寸是所述第三尺寸的近似三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被并入硬盘驱动器的读通道电路中,其 中从存储媒介获得所述输入信号,其中所述输出信号的微分被提供给探测器电路,并且其 中基于所述探测器电路的输出获得所述选择器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被并入硬盘驱动器的读通道电路中,其3中从存储媒介获得所述输入信号,并且其中所述输出信号的微分被提供给数据处理电路。
13.一种数据处理电路,所述数据处理电路包括模拟预处理电路,其中所述模拟预处理电路接收数据输入并且提供经处理的输入,并 且其中所述经处理的输入包含误差分量;校正电路,其中所述校正电路能够被操作用于接收所述经处理的输入;将传递函数应用于所述经处理的输入以减少所述误差分量的至少一部分;提供输出信号,其中所述输出信号是将所述传递函数应用于所述输入信号所得的结 果;和数据探测器电路,其中所述探测器电路将探测算法应用于所述输出信号的微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校正电路包括接收所述输入信号并且提供 所述输出信号的放大器,其中所述输入信号是差分输入信号,其中所述输出信号是差分输 出信号,其中所述差分输入信号包括正输入信号和负输入信号,其中所述差分输出信号包 括负输出信号和正输出信号,并且其中所述放大器包括包括第一输入、第二输入、第一输出和第二输出的差分放大器,其中所述第一输出被电 耦接到所述正输出,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输出被电耦接到所述负输出;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一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偏置电压,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负输入,并且其中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第二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差分放大器的所述第一输入;和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二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被电耦接 到所述偏置电压,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正输入,并且其中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第二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差分放大器的所述第二输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放大器进一步包括第一选择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选择器电路当选择器控制被判定为在第一判定电平 时提供所述负输入,并且当所述选择器控制被判定为在第二判定电平时提供所述所述正输 入;第二选择器电路,其中所述第二选择器电路当选择器控制被判定为在第二判定电平 时提供所述负输入,并且当所述选择器控制被判定为在第一判定电平时提供所述所述正输 入;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三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第一选择器电路的输出,并且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 所述正输入;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四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第二选择器电路的输出,并且其中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 所述正输入;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七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第二选择器电路的所述输出,并且其中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 接到所述负输入;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八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耦接到所述第一选择器电路的所述输出,并且其中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 接到所述负输入;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五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偏置电压,其中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 所述第二引脚并且被电耦接到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所述第二引脚,并且其中所述第五晶体管 的所述第二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正输出;和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六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偏置电压,其中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第七晶体管的 所述第二引脚并且被电耦接到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所述第二引脚,并且其中所述第六晶体管 的所述第二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负输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五晶 体管和所述第六晶体管每一个均呈现第一尺寸;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八晶体管呈 现第二尺寸;其中所述第四晶体管和所述第七晶体管呈现第三尺寸;其中所述第二尺寸是 所述第一尺寸的近似两倍;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尺寸是所述第三尺寸的近似三倍。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放大器进一步包括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三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负输入,并且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正输入;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四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正输入,并且其中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负输入;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五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偏置电压,其中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 所述第二引脚,并且其中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所述第二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正输出;和具有栅极、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第六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所述栅极被电 耦接到所述偏置电压,其中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所述第一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第四晶体管的 所述第二引脚,并且其中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所述第二引脚被电耦接到所述负输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五晶 体管和所述第六晶体管每一个均呈现第一尺寸;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呈现第二尺寸;其中 所述第四晶体管呈现第三尺寸;其中所述第二尺寸是所述第一尺寸的近似两倍;并且其中 所述第二尺寸是所述第三尺寸的近似三倍。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五晶 体管和所述第六晶体管每一个均呈现第一尺寸;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呈现第二尺寸;其中 所述第四晶体管呈现第三尺寸;其中所述第三尺寸是所述第一尺寸的近似两倍;并且其中 所述第三尺寸是所述第二尺寸的近似三倍。
20.一种用于信号偏置消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输入信号,其中所述输入信号包括二阶误差分量;将传递函数应用于经处理的输入以减少所述二阶误差分量,其中所述传递函数是 0.5 丨 1.5 iH-Oz(O) + (l+az(t))~ .和提供输出信号,其中所述输出信号是将所述传递函数应用于所述输入信号所得的结果。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涉及用于高阶非对称性校正的系统和方法。其中,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提供用于信号偏置消除的系统和方法。例如,公开了一种用于误差消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包括二阶误差分量的输入信号;将传递函数应用于经处理的输入以减少二阶误差分量;以及提供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是将传递函数应用于输入信号所得的结果。
文档编号H03K19/00GK101964654SQ20091015218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2日
发明者曹政新, 王冬辉, 程树东, 许艳, 陈浩琼, 马德群 申请人:Lsi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