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和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51784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和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power series digital predistorter)和其 失真补偿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微波发射功率放大器(以下,称为功率放大器)中的非线性失真补偿方法中有 预失真(predistortion)法。预失真法使用预失真器对功率放大器输入信号预先附加用于 消除在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的失真补偿分量。一般,通过使功率放大器在饱和输出附近动作,从而获得功率放大器的高的效 率。但是,越接近饱和输出,因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而发生的互调制失真(以下,称 为失真分量)越增加。除此之外,失真分量具有频率依赖性。作为补偿具有频率依赖性 的失真分量的预失真器,有补偿失真分量的频率依赖性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以下, 称为数字预失真器)(参照5.]\^2肚3,¥.5皿111^,5^3『31^811丨,311(1 Y. Yamao, “ A New Adjustment Method forthe Frequency-Dependent IMD Compensator of the Digital PredistortionLinearizer, " IEEE Radio and Wireless Symposium 2006,pp. 255-258, Jan. 2006.)。图1表示数字预失真器900的以往结构例子和其周边装置。该例子表示数字输入 发送信号由I相信号和Q相信号(以下,也称为I/Q信号)构成的情况。该数字预失真器 900包括线性传递路径901A、失真产生路径901B、分配器902、合成器903、数字模拟转换 器(DAC) 904、模拟数字转换器(ADC) 905、观测器906、控制器907。线性传递路径901A包括 延迟器901A1。失真产生路径901B包括失真产生器901B1、失真矢量调整器901B2、频率 特性补偿器901B3。分配器902对线性传递路径901A和失真产生路径901B分配输入发送 信号。合成器903将线性传递路径901A的输出和失真产生路径901B的输出进行合成。数 字模拟转换器(DAC) 904将合成器903的输出(附加了失真补偿分量的数字I/Q信号)转 换为模拟I/Q信号。模拟数字转换器(ADC) 905将放大装置950的输出的一部分作为反馈 信号而获取的反馈信号生成装置960的输出(模拟I/Q信号)转换为数字I/Q信号。失真 观测器906从ADC905的输出中检测失真分量。控制器907基于失真观测器906的输出,调 整在失真矢量调整器901B2中设定的矢量系数(振幅(amplitude)和相位)和在频率特性 补偿器901B3中设定的一个以上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振幅和相位)。放大装置950包括对作为数字预失真器900的输出的模拟I/Q信号进行正交调 制的正交调制器951 ;将调制输出的频率变换为载波频率的上变频器(UpCOnVerter)952 ; 以及对频率变换的高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的功率放大器953,进行了功率放大的高频信号 从输出端子970例如经由未图示的双工器而提供给天线。反馈信号生成装置960包括将放大装置950的输出的一部分作为反馈信号而获 取的定向性耦合器961 ;对反馈信号进行频率变换的下变频器(d0wnc0nverter)962 ;以及 对进行了向下变换的反馈信号进行正交解调的正交解调器963。
图2表示频率特性补偿器901B3的结构例子。频率特性补偿器901B3包括J点 FFT单元901B31、复数乘法单元901B32、J点IFFT单元901B33。FFT单元901B31将频率 特性补偿器901B3的输入信号变换为频域。复数乘法单元901B32对将图3所示的失真分 量的上侧和下侧频带分割为M个的每个频带乘以从控制器907提供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 (相位和振幅的调整)。此时,虽然未图示,但成为被分割的频带以外的FFT单元901B31的 输出直接输入到IFFT单元901B33中。IFFT单元901B33将复数乘法单元901B32的输出变 换为时域。图4中表示对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失真分量为最小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处 理的流程图。控制器907指定用于调整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一个频带(频带指定处理; S900),并调整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使得在指定的频带中的失真分量的功率成为最小(或 者目标值),并将它们设定在频率特性补偿器中(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调整处理;S901、 S902)。1在指定的频带中的失真分量的功率成为最小且2失真分量的全部频带中的功 率成为最小的情况下,控制器907结束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调整,将获得的频率特性补 偿器系数设定在频率特性补偿器中(S903)。在不满足12的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器 907返回到频带指定处理,重复各个处理S900、S901、S902,直到满足12的条件为止 (S903)。按照这样的控制流程,在全部频带中调整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从而补偿具有频率 依赖性的失真分量。在失真分量的频率依赖性较大地变动的情况下,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失真补偿,需 要增加频率特性补偿器的频带数。在使用图1 图4所示的以往的数字预失真器900来调 整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相位和振幅)的情况下,每次一个频带按顺序调整频率特性补偿 器系数(特别参照图2、图4),所以调整时间伴随频带数的增加也增加成为课题。例如,在 将频率特性补偿器901B3的频带数从4增加2倍而增加到8的情况下,进行一次全部频带 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调整所需的时间与频带数为4的情况相比加长2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进行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相位和振幅)的 高速调整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和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本发明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是,对输入信号附加用于消除在功率放大器中产 生的失真分量的失真补偿分量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将N设为预定的3以上的奇数, 将M设为预定的2以上的整数。本发明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包括线性传递路径,对输 入信号进行延迟传递;失真产生路径,将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输出作为失真补偿分量而 输出;合成器,将线性传递路径和失真产生路径的输出进行合成;失真观测器,观测在对合 成器的输出进行功率放大的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包含的失真分量;以及控制器,基于失真 观测器的观测结果,对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各个频带的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失真产 生路径包括N次失真产生器,产生输入信号的N次失真分量;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调整N 次失真分量的振幅和相位;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将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的输出在频域 中分割为M个频带,对每个频带调整相位和振幅。控制器包括相位设定单元,将各个频带 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振幅设定单元,将各个频带的振幅的 调整量统一设定在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以及处理控制单元。处理控制单元判定用于表示在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被消除的程度的指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在不满 足该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以再次进行相位设定单元对相位的调整量的设定和振幅设定单元 对振幅的调整量的设定。并且,本发明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是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 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相位设定步骤,将各个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N次频率 特性补偿器中;(b)振幅设定步骤,将各个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N次频率特性补 偿器中;以及(c)处理控制步骤,判定用于表示在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被消除的 程度的指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以再次进行相位设 定步骤和振幅设定步骤。根据本发明,由于对失真分量的全部频带将相位和振幅分别统一设定在频率特性 补偿器中,所以能够进行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快速调整。


图1是表示以往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结构例子的方框图。图2是表示频率特性补偿器的结构例子的方框图。图3是频率特性补偿器的频带分割例子。图4是表示以往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方框图。图6是控制器的功能结构图。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流程图。图8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发送信号频带和失真分量频带的例子。图9是表示数字预失真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等效低通系统(low-passsystem)模型 的图。图10是第1实施方式的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的流程图。图11是第1实施方式的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的流程图。图12是采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实验中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的频带分割例子。图13A是表示以往方法的相位调整的处理流程的图。图13B是表示关于相位的调 整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位调整的处理流程的图。图14A是表示实验结果的频谱的图。图14B是表示实验结果的调整时间的图。图15是第1实施方式的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2的流程图。图16是第1实施方式的振幅统一调整处理流程2的流程图。图17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处理流程图。图18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处理流程图。图19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处理流程图。图20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相位单独调整处理流程1的流程图。图21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振幅单独调整处理流程1的流程图。图22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相位单独调整处理流程2的流程图。图23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振幅单独调整处理流程2的流程图。图24是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实施例中的处理流程图。
图25是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实施例中的相位/振幅单独调整处理流程1的流程图。图26是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实施例中的相位/振幅单独调整处理流程2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100的结构和其周边装 置。图5所示的周边装置是数字预失真器输入信号产生装置990、放大装置950、以及获取 放大装置950的输出的一部分并生成反馈到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100的信号的反馈信号 生成装置960。放大装置950和反馈信号生成装置960与作为以往例子而说明的数字预失 真器900的周边装置相同,所以援用该说明并省略重复说明。数字预失真器输入信号产生装置990包括发送信号产生器991、导频信号产生器 992、以及切换发送信号产生器输出和导频信号产生器输出的切换器993。发送信号产生器 991输出的数字输入发送信号是包含期望的信息的信号。导频信号产生器992输出的导频 信号是在决定后述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时使用的信号。关于导频信号的频率等没有特别 限定。在第1实施方式中,表示数字输入发送信号和导频信号分别由I相信号和Q相信号 (I/Q信号)构成的情况。第1实施方式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100包括线性传递路径101A、N次失 真产生路径101B、分配器102、合成器103、数字模拟转换器(DAC) 104、模拟数字转换器 (ADC) 105、失真观测器106、控制器107。线性传递路径IOlA包括延迟器101A1。N次失真 产生路径IOlB包括N次失真产生器101B1、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101B2、以及N次频率特性 补偿器101B3。分配器102将I相信号和Q相信号分别分配给线性传递路径IOlA和N次失 真产生路径101B。合成器103对I相信号和Q相信号分别合成线性传递路径IOlA的输出 和N次失真产生路径IOlB的输出。数字模拟转换器(DAC) 104对I相信号和Q相信号分别 将合成器103的输出(附加了失真补偿信号的数字I/Q信号)转换为模拟I/Q信号。模拟 数字转换器(ADC) 105将放大装置950的输出的一部分作为反馈信号而获取的反馈信号生 成装置960的输出(模拟I/Q信号)转换为数字I/Q信号。失真观测器106从ADC105的 输出(数字I/Q信号)中分别测定发送信号频带内的功率和在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 分割的频带内通过放大装置950产生的N次失真分量的功率。控制器107基于失真观测器 106的输出,调整在N次失真矢量调整器101B2中设定的矢量系数(振幅和相位)和在N次 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设定的1个以上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振幅和相位)。N是预 定的3以上的奇数。在该例子中,设为N = 3。控制器107包括相位设定单元1071、振幅设定单元1072、处理控制单元1073 (参 照图6)。相位设定单元1071将M个失真分量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3次频率特 性补偿器101B3中。振幅设定单元1072将M个失真分量频带(M是预定的2以上的整数) 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处理控制单元1073判定表示 在功率放大器953中产生的失真分量被消除的程度的指标(如后所述,例如为ACLR)是否 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小于目标值或者目标值以下),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以再次进行通过相位设定单元1071对相位的调整量的设定和通过振幅设定单元1072对振幅的 调整量的设定。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仅将3次失真分量作为失真补偿的对象,但也可以通过 构成为将一个以上的不同的W(w是5以上的奇数)次失真产生路径并联连接到3次失真产 生路径IOlB中,从而将多个奇数次失真分量设为失真补偿的对象。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将3次失真矢量调整期101B2的输出变换为频域,且 如图3所示对3次失真分量上侧/下侧的频带进行M分割。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包 括串并变换器(S/P) 101B31、快速傅里叶变换器(FFT) 101B32、复数乘法器(C. Μ.) 101B33、 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器(IFFT) 101B34、并串变换器(P/S) 101B35。S/P101B31对3次失真矢量 调整器101B2的输出进行串并变换。FFT101B32将S/P101B31的输出变换为频域。复数乘 法器101B33通过对被M分割的每个频带乘以从控制器107提供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从 而调整相位和振幅。IFFT101B34将复数乘法器101B33的输出变换为时域。P/S101B35对 IFFT101B34的输出进行并串变换。这样,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使用通过控制器107 设定的频率特性补偿系数(相位和振幅),对被M分割的每个频带调整相位和振幅。数字预失真器100直到将3次失真分量最小化(3次失真分量成为目标值以下) 为止,将输入信号设为导频信号产生器992的输出(导频信号),在将3次失真分量最小化 之后(3次失真分量成为目标值以下之后),通过切换器993的切换,将输入信号设为发送信 号产生器991的输出(发送信号)。参照图7说明控制器107执行的、将对于M个频带的每个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和 振幅的调整量设定在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的处理的流程。接着,将OFDM信号用作 发送信号的情况为例具体说明。OFDM信号具有带宽为3. 84MHz且路径滚降率(route roll off rate)为0. 22的64个副载波。各个副载波的调制方式是QPSK调制。其中,可任意地设 定带宽、路径滚降率、副载波数、各个副载波的调制方式等。此外,也可以是WCDMA信号或基 于其他方式的信号等,根据想要在放大装置950中放大的信号而适当地设定发送信号。作 为失真补偿的判定指标(即,表示在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被消除的程度的指标) 而使用了 ACLR(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PowerRatio,相邻信道泄露功率比)。如图8 所示,这里的ACLR设为在偏离中心频率士5MHz的失调点中的3次失真分量上侧/下侧频 带(3. 84MHz带宽)内功率和发送信号频带(3. 84MHz带宽)内功率之比。也可以根据发送 信号的带宽而适当地设定离中心频率的失调点和3次失真分量频带。在第1实施方式中, 作为失真补偿的判定指标而使用了 ACLR,但也可以作为上侧/下侧各自的3次失真分量频 带内的功率。此外,设为通过已知的方法已经适当地设定了 3次失真矢量调整器101B2的相位 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例如,在将3次失真分量频带的功率设为指标的情况下,控制器107 在3次失真矢量调整器101B2中设定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使得上侧/下侧的任一个 3次失真分量频带的功率成为最小(达到目标值)。作为决定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的 方法的一个例子,有摄动法(perturbation method)(参照野島俊雄,岡本栄晴,大山徹,”
^夕口波SSB-AM方式用^J fM ;^卜一 * 3 >非線形 楠償回路,,,電子通信学会論 文誌,Vol. J67-B, No. 1,Jan. 1984.)。在使用了摄动法的相位调整量的决定中,测定在最初 设定的相位的调整量的前后的3次失真分量频带的功率,并将相位的调整量向3次失真分量频带的功率减少的方向变更偏移量,并测定3次失真分量频带的功率。通过重复相位的 调整量的变更和3次失真分量频带的功率测定,从而求出3次失真分量频带的功率成为最 小的相位的调整量。对于振幅也是相同的。另外,控制器107具有用于在3次失真矢量调 整器101B2中设定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的功能要素,但对于3次失真矢量调整器101B2 的相位和振幅的各个调整量的设定处理相对于对于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的相位和振 幅的各个调整量的设定处理独立且前置来进行,所以没有图示该功能要素。用于控制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的处理流程首先,控制器107的相位设定单元1071将M个失真分量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 设定在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相位统一调整处理;S101)。控制器107的振幅设定 单元1072将M个失真分量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中 (振幅统一调整处理;S102)。失真观测器106测定发送信号频带内的功率和M个失真分量 频带的功率而求出ACLR(ACLR测定处理;S103)。控制器107的处理控制单元1073依次重 复SlOl S103,直到测定的ACLR小于目标值为止(ACLR判定处理;S104)。这里,在将M个 失真分量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之后,将M个失真分量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 定。这是因为,相对于相位的变化量的失真分量的增减量一般比相对于振幅的变化量的失 真分量的增减量大。但是,根据功率放大器953的性质,也有相对于振幅的变化量的失真分 量的增减量比相对于相位的变化量的失真分量的增减量大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 在将M个失真分量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之后,将M个失真分量频带的相位的调整 量统一设定。说明控制器107的相位统一调整处理(将本处理设为相位统一调整处理流程1)。 以下,对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101B3的被M分割的频带分别设定的相位的调整量设为Xm(0
Μ),将在被分割的频带内的失真分量的功率设为Dm。参 照 J. Ohkawara, Y. Suzuki, and S. Narahashi, ” Fast Calculation Scheme for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Compensator of Digital Predistortion Linearizer, 〃 IEEE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Spring 2009, proceedings, April 2009,分别说明提供给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相位的调整量和失真分量的关系以及 提供给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振幅的调整量和失真分量的关系。图9表示数字预失真器和 功率放大器的等效低通系统模型。功率放大器由放大路径和3次失真产生路径构成。这 里,将s(t)设为数字预失真器的输入信号,将α、β分别设为在数字预失真器中的3次失 真矢量调整器的振幅和相位,将g(t)设为在数字预失真器中的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脉冲 响应,将^设为在功率放大器中的放大路径的增益,将r3、θ分别设为在功率放大器中的3 次失真产生路径的增益和相位,将h (t)设为表示在功率放大器中的3次失真分量的频率依 赖性的脉冲响应。功率放大器输出信号ζ (t)表示为z(t) = T1 (s (t) + α eJ 0 g (t) *s3 (t)) +r3eJ θ h (t) * (s (t) + α eJ 0 g (t) *s3 (t))3 (1),其中,*表示卷积。在式(1)中,若仅着眼于3次失真分量,则失真分量e(t)表示为e (t) = r3eJ θ h (t) *s3 (t) +Γ! α eJ 0 g (t) *s3 (t) (2)。若将式(2)变换为频域,则成为
11
E (f) = (r,eJ θH(f) +r, α eJ0G (f)) S, (f) ⑶ 这里,E(f)、H(f)、G(f)、S3(f)分别是“仏!!⑴鳴⑴乂⑴的L点离散傅里叶 变换。将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被分割的频带m中的失真分量的频率特性Hm设为
权利要求
1.一种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对输入信号附加用于消除在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 分量的失真补偿分量,其中,所述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将N设为预定的3以上的奇数,将M设为预定的2以上的 整数,且包括线性传递路径,对所述输入信号进行延迟传递;失真产生路径,包括N次失真产生器,产生所述输入信号的N次失真分量;N次失真矢 量调整器,调整所述N次失真分量的振幅和相位;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将所述N次失 真矢量调整器的输出在频域中分割为M个频带,对每个频带调整相位和振幅,该失真产生 路径将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输出作为所述失真补偿分量而输出, 合成器,将所述线性传递路径和所述失真产生路径的输出进行合成; 失真观测器,观测在对所述合成器的输出进行放大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包含的 失真分量;以及控制器,基于所述失真观测器的观测结果,对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各个所述 频带的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 所述控制器包括相位设定单元,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振幅设定单元,将各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 中;以及处理控制单元,判定用于表示在所述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被消除的程度的指 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以再次进行所述相位设定单 元对相位的调整量的设定和所述振幅设定单元对振幅的调整量的设定。
2.一种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将N设为预定的3以上的奇数,将M设为预定的2以上的 整数,且包括线性传递路径,对输入信号进行延迟传递;失真产生路径,包括N次失真产生器,产生所述输入信号的N次失真分量;N次失真矢 量调整器,调整所述N次失真分量的振幅和相位;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将所述N次失 真矢量调整器的输出在频域中分割为M个频带,对每个频带调整相位和振幅,该失真产生 路径将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输出作为所述失真补偿分量而输出, 合成器,将所述线性传递路径和所述失真产生路径的输出进行合成; 失真观测器,观测在对所述合成器的输出进行放大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包含的 失真分量;以及控制器,基于所述失真观测器的观测结果,对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各个所述 频带的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所述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包括相位设定步骤,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振幅设定步骤,将各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以及处理控制步骤,判定用于表示在所述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被消除的程度的指 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以再次进行所述相位设定步 骤和所述振幅设定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Ll作为预定的3以上的整数,所述相位设定步骤包括初始相位设定步骤,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初始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 性补偿器中;相位记录步骤,对每个所述频带,将对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的各个所述频带 的相位的调整量,和在通过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进行了基于该调整量的相位的调整 时、在所述观测器观测到的每个所述频带的失真分量组合而记录相位调整量变更步骤,对每个所述频带,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变更预先设 定的偏移量;重复步骤,将所述相位记录步骤和所述相位调整量变更步骤重复Ll次; 相位近似处理步骤,使用对每个所述频带、在所述相位记录步骤中记录的所述组合, 对每个所述频带求出表示相位的调整量χ和失真分量d之间的关系的2次函数即d = a2x2+a1x+a0 ^MWi a2> B1 > a0 ;相位计算步骤,使用在上述相位近似处理步骤中求出的系数,对每个所述频带求出提 供上述2次函数的最小值的相位的调整量-Ei1/ (2a2);以及最终相位设定步骤,将在上述相位计算步骤中求出的每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 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Ll作为预定的3以上的整数,所述相位设定步骤包括初始相位设定步骤,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初始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 性补偿器中;相位记录步骤,对每个所述频带,将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设定的各个所述频 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和在通过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进行了基于该调整量的相位的调整 时、在所述观测器观测到的每个所述频带的失真分量组合而记录;相位调整量变更步骤,对每个所述频带,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变更预先设 定的偏移量;重复步骤,将所述相位记录步骤和所述相位调整量变更步骤重复Ll次; 余弦函数导出处理步骤,使用对每个所述频带、在所述相位记录步骤中记录的所述组 合,对每个所述频带求出表示相位的调整量χ和失真分量d之间的关系的余弦函数即d =C2COS (C1-X)+C0 的系数 C2> C” C0 ;相位计算步骤,作为以弧度表现相位的调整量的单位,使用在上述余弦函数导出处 理步骤中求出的系数,对每个所述频带求出提供上述余弦函数的最小值的相位的调整量 C1-^ ;以及最终相位设定步骤,将在上述相位计算步骤中求出的每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 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设定步骤包括初始相位设定步骤,将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初始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 性补偿器中;相位判定步骤,判定在由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进行了基于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 偿器中设定的各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的相位的调整时、在所述观测器观测到的每个 所述频带的各个失真分量是否为关于失真分量的当前的记录值以下或者小于记录值;相位更新步骤,在通过上述相位判定步骤的判定,观测到的失真分量为当前的记录值 以下或者小于记录值的所述频带即不良频带存在一个以上的情况下,对各个所述不良频带 进行如下处理将关于相位的调整量的当前的记录值改写为当前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 器中设定的该不良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将关于失真分量的当前的记录值改写为观测到的 失真分量,进而将该不良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变更预先设定的偏移量;以及最终相位设定步骤,在通过上述相位判定步骤的判定,不良频带一个都不存在的情况 下,将当前记录的每个所述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6.如权利要求2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其 特征在于,将L2作为预定的3以上的整数, 所述振幅设定步骤包括初始振幅设定步骤,将各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初始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 性补偿器中;振幅记录步骤,对每个所述频带,将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设定的各个所述频 带的振幅的调整量,和在通过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进行了基于该调整量的振幅的调整 时、在所述观测器观测到的每个所述频带的失真分量组合而记录;振幅调整量变更步骤,对每个所述频带,将各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变更预先设 定的偏移量;重复步骤,将所述振幅记录步骤和所述振幅调整量变更步骤重复L2次; 振幅近似处理步骤,使用对每个所述频带、在所述振幅记录步骤中记录的所述组合, 对每个所述频带求出表示振幅的调整量y和失真分量d之间的关系的2次函数即d = b2y2+biy+b0 的系数 Ivb^b0 ;振幅计算步骤,使用在上述振幅近似处理步骤中求出的系数,对每个所述频带求出提 供上述2次函数的最小值的振幅的调整量-Id1/ (2b2);以及最终振幅设定步骤,将在上述振幅计算步骤中求出的每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 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7.如权利要求2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振幅设定步骤包括初始振幅设定步骤,将各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初始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振幅判定步骤,判定在由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进行了基于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 偿器中设定的各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的振幅的调整时、在所述观测器观测到的每个 所述频带的各个失真分量是否为关于失真分量的当前的记录值以下或者小于记录值;振幅更新步骤,在通过上述振幅判定步骤的判定,观测到的失真分量为当前的记录值 以下或者小于记录值的所述频带即不良频带存在一个以上的情况下,对各个所述不良频带 进行如下处理将关于振幅的调整量的当前的记录值改写为当前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设定 的该不良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将关于失真分量的当前的记录值改写为观测到的失真分 量,进而将该不良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变更预先设定的偏移量;以及最终振幅设定步骤,在通过上述振幅判定步骤的判定,不良频带一个都不存在的情况 下,将当前记录的每个所述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高速调整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和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控制器如下控制将各个频带的相位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将各个频带的振幅的调整量统一设定在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判定用于表示在功率放大器中产生的失真分量被消除的程度的指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进行相位的调整量的设定和振幅的调整量的设定。
文档编号H03F1/32GK102006013SQ20101026737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7日
发明者大河原纯哉, 楢桥祥一, 铃木恭宜 申请人: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