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路及接脚输出顺序编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2963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驱动电路及接脚输出顺序编排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与驱动电路有关,尤其是关于一种具有接脚输出顺序编排功能的驱动电路及接脚输出顺序编排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若传统的驱动IC是针对Chip on Glass(COG)应用来进行产品设计,其IC接脚的间距(Pitch)通常较小,例如IC接脚的间距可以是11um。至于针对Chip on Film(COF)应用来进行产品设计,其IC接脚的间距(Pitch)通常较大,例如IC接脚的间距可以是22um。因此,具有较小接脚间距的COG驱动IC即难以应用于具有较大接脚间距的COF驱动IC。

为了让传统的驱动IC能同时符合COG与COF走线间距的要求而可应用于COG与COF的产品中,其IC接脚的间距势必要采用较大的22um,而不是较小的11um,这将会造成传统的驱动IC需较大的尺寸及较高的成本等缺点,亟待克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驱动电路及接脚输出顺序编排方法,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所遭遇到的上述种种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驱动电路。于此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具有接脚输出顺序编排功能。驱动电路包含(M*N)个接脚及编排模块。(M*N)个接脚包含第一接脚、第二接脚、…及第(M*N)接脚。第一接脚至第N接脚沿第一方向以特定距离间隔排列为第一排接脚、第(N+1)接脚至第2N接脚沿第一方向以特定距离间隔排列为第二排接脚、…、第[(M-1)*N+1]接脚至第(M*N)接脚沿第一方向以特定距离间隔排列为第M排接脚;第一排接脚~第 M排接脚之间沿第二方向以交错或对齐方式彼此间隔排列,M与N均为大于1的正整数。编排模块耦接(M*N)个接脚,用以根据驱动电路的不同应用模式相对应地编排(M*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所编排的(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一接脚、(S2)第(2N+1)接脚、(S3)第(N+1)接脚、(S4)第(3N+1)接脚、…、(S4N-3)第N接脚、(S4N-2)第3N接脚、(S4N-1)第2N接脚、(S4N)第4N接脚,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COG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所编排的(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4N接脚、(S2)第2N接脚、(S3)第3N接脚、(S4)第N接脚、…、(S4N-3)第(3N+1)接脚、(S4N-2)第(N+1)接脚、(S4N-1)第(2N+1)接脚、(S4N)第一接脚,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COG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编排模块所编排的(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接脚、(S2)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接脚、(S3)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S4)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第一排接脚中的第1接脚、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S4N-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S4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COF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编排模块所编排的(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接脚、(S2)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接脚、(S3)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S4)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 接脚、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S4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S4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COF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第一排接脚~第M排接脚之间以第一交错方式间隔排列时,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与第三排接脚的第(2N+1)接脚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与第二排接脚的第(N+1)接脚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与第四排接脚的第(3N+1)接脚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所编排的(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一接脚、(S2)第(N+1)接脚、(S3)第(2N+1)接脚、(S4)第(3N+1)接脚、…、(S4N-3)第N接脚、(S4N-2)第2N接脚、(S4N-1)第3N接脚、(S4N)第4N接脚,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COG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所编排的(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4N接脚、(S2)第3N接脚、(S3)第2N接脚、(S4)第N接脚、…、(S4N-3)第(3N+1)接脚、(S4N-2)第(2N+1)接脚、(S4N-1)第(N+1)接脚、(S4N)第一接脚,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COG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编排模块所编排的(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接脚、(S2)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接脚、(S3)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S4)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第二排 接脚中的第2N接脚、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S4N-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S4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COF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编排模块所编排的(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接脚、(S2)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接脚、(S3)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S4)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S4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S4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COF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第一排接脚~第M排接脚之间以第二交错方式间隔排列时,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与第二排接脚的第(N+1)接脚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与第三排接脚的第(2N+1)接脚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与第四排接脚的第(3N+1)接脚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所编排的(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一接脚、(S2)第(3N+1)接脚、(S3)第(N+1)接脚、(S4)第(2N+1)接脚、…、(S4N-3)第N接脚、(S4N-2)第4N接脚、(S4N-1)第2N接脚、(S4N)第3N接脚,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COG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所编排的(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3N接脚、(S2)第2N接脚、(S3)第4N接脚、(S4)第N接脚、…、(S4N-3)第(2N+1)接脚、 (S4N-2)第(N+1)接脚、(S4N-1)第(3N+1)接脚、(S4N)第一接脚,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COG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编排模块所编排的(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接脚、(S2)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接脚、(S3)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S4)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S4N-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S4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COF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编排模块所编排的(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接脚、(S2)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接脚、(S3)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S4)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S4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S4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COF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第一排接脚~第M排接脚之间以第三交错方式间隔排列时,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与第四排接脚的第(3N+1)接脚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与第二排接脚的第(N+1)接脚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与第三排接脚的第(2N+1)接脚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所编排的(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一接脚、(S2)第(N+1)接脚、(S3)第(2N+1)接脚、(S4)第(3N+1)接脚、…、(S4N-3)第N接脚、(S4N-2)第2N接脚、(S4N-1)第3N接脚、(S4N)第4N接脚,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COG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所编排的(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4N接脚、(S2)第3N接脚、(S3)第2N接脚、(S4)第N接脚、…、(S4N-3)第(3N+1)接脚、(S4N-2)第(2N+1)接脚、(S4N-1)第(N+1)接脚、(S4N)第一接脚,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COG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编排模块所编排的(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接脚、(S2)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接脚、(S3)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S4)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S4N-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S4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COF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编排模块所编排的(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接脚、(S2)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接脚、(S3)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S4)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 (S4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S4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COF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第一排接脚~第M排接脚之间以对齐方式间隔排列时,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与第二排接脚的第(N+1)接脚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与第三排接脚的第(2N+1)接脚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与第四排接脚的第(3N+1)接脚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均为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接脚输出顺序编排方法。于此实施例中,接脚输出顺序编排方法应用于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含(M*N)个接脚。(M*N)个接脚包含第一接脚、第二接脚、…及第(M*N)接脚。接脚输出顺序编排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沿第一方向以特定距离分别将第一接脚至第N接脚、第(N+1)接脚至第2N接脚、…、第[(M-1)*N+1]接脚至第(M*N)接脚间隔排列为第一排接脚、第二排接脚、…、第M排接脚,致使第一排接脚~第M排接脚之间沿第二方向以一交错或对齐方式彼此间隔排列,M与N均为大于1的正整数;以及(b)根据驱动电路的不同应用模式相对应地编排(M*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MN。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步骤(b)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该第一接脚、(S2)该第(2N+1)接脚、(S3)该第(N+1)接脚、(S4)该第(3N+1)接脚、…、(S4N-3)该第N接脚、(S4N-2)该第3N接脚、(S4N-1)该第2N接脚、(S4N)该第4N接脚,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该COG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步骤(b)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该第4N接脚、(S2)该第2N接脚、(S3)该第3N接脚、(S4)该第N接脚、…、(S4N-3) 该第(3N+1)接脚、(S4N-2)该第(N+1)接脚、(S4N-1)该第(2N+1)接脚、(S4N)该第一接脚,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该COG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步骤(b)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接脚、(S2)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接脚、(S3)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S4)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S4N-1)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S4N)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该COF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步骤(b)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接脚、(S2)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接脚、(S3)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S4)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S4N-1)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S4N)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该COF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特定交错排列方式为一第一交错排列方式时,该第一排接脚的该第一接脚与该第三排接脚的该第(2N+1)接脚之间沿该第一方向的距离<该第一排接脚的该第一接脚与该第二排接脚的该第(N+1)接脚之间沿该第一方向的距离<该第一排接脚的该第一接脚与该第四 排接脚的该第(3N+1)接脚之间沿该第一方向的距离。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步骤(b)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该第一接脚、(S2)该第(N+1)接脚、(S3)该第(2N+1)接脚、(S4)该第(3N+1)接脚、…、(S4N-3)该第N接脚、(S4N-2)该第2N接脚、(S4N-1)该第3N接脚、(S4N)该第4N接脚,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该COG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步骤(b)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该第4N接脚、(S2)该第3N接脚、(S3)该第2N接脚、(S4)该第N接脚、…、(S4N-3)该第(3N+1)接脚、(S4N-2)该第(2N+1)接脚、(S4N-1)该第(N+1)接脚、(S4N)该第一接脚,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该COG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步骤(b)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接脚、(S2)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接脚、(S3)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S4)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S4N-1)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S4N)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该COF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步骤(b)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接脚、(S2)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接脚、(S3)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S4)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该第一排 接脚中的第N接脚、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S4N-1)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S4N)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该COF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特定交错排列方式为一第二交错排列方式时,该第一排接脚的该第一接脚与该第二排接脚的该第(N+1)接脚之间沿该第一方向的距离<该第一排接脚的该第一接脚与该第三排接脚的该第(2N+1)接脚之间沿该第一方向的距离<该第一排接脚的该第一接脚与该第四排接脚的该第(3N+1)接脚之间沿该第一方向的距离。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步骤(b)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该第一接脚、(S2)该第(3N+1)接脚、(S3)该第(N+1)接脚、(S4)该第(2N+1)接脚、…、(S4N-3)该第N接脚、(S4N-2)该第4N接脚、(S4N-1)该第2N接脚、(S4N)该第3N接脚,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该COG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步骤(b)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该第3N接脚、(S2)该第2N接脚、(S3)该第4N接脚、(S4)该第N接脚、…、(S4N-3)该第(2N+1)接脚、(S4N-2)该第(N+1)接脚、(S4N-1)该第(3N+1)接脚、(S4N)该第一接脚,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该COG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步骤(b)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接脚、(S2)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接脚、(S3)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S4)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 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1接脚、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S4N-1)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S4N)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该COF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步骤(b)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接脚、(S2)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接脚、(S3)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S4)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S4N-1)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S4N)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该COF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特定交错排列方式为一第三交错排列方式时,该第一排接脚的该第一接脚与该第四排接脚的该第(3N+1)接脚之间沿该第一方向的距离<该第一排接脚的该第一接脚与该第二排接脚的该第(N+1)接脚之间沿该第一方向的距离<该第一排接脚的该第一接脚与该第三排接脚的该第(2N+1)接脚之间沿该第一方向的距离。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步骤(b)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该第一接脚、(S2)该第(N+1)接脚、(S3)该第(2N+1)接脚、(S4)该第(3N+1)接脚、…、(S4N-3)该第N接脚、(S4N-2)该第2N接脚、(S4N-1)该第3N接脚、(S4N)该第4N接脚,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该COG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步骤(b)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该第4N接脚、(S2)该第3N接脚、(S3)该第2N接脚、(S4)该第N接脚、…、(S4N-3)该第(3N+1)接脚、(S4N-2)该第(2N+1)接脚、(S4N-1)该第(N+1)接脚、(S4N)该第一接脚,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该COG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步骤(b)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接脚、(S2)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接脚、(S3)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S4)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S4N-1)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S4N)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该COF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驱动电路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步骤(b)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接脚、(S2)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接脚、(S3)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S4)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该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该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S4N-1)该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S4N)该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K为正整数且1K 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两接脚间的距离能对应于该COF模式。

于一实施例中,若M=4,当该第一排接脚~该第M排接脚之间以对齐方式间隔排列时,该第一排接脚的该第一接脚与该第二排接脚的该第(N+1)接脚之间沿该第一方向的距离、该第一排接脚的该第一接脚与该第三排接脚的该第(2N+1)接脚之间沿该第一方向的距离、该第一排接脚的该第一接脚与该第四排接脚的该第(3N+1)接脚之间沿该第一方向的距离均为零。

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发明的驱动电路及接脚输出顺序编排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条件任意编排驱动电路的所有接脚的输出顺序,使得驱动电路不需加大其接脚间距即可同时应用于COG与COF模式的产品,故可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中的驱动IC尺寸变大及成本增加等缺点,还可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中的驱动电路的功能方块图。

图2为本发明的驱动电路中的多个接脚的第一种可能排列方式。

图3A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一实施例(适用于COG模式)。

图3B-1及图3B-2为图3A的接脚输出顺序应用于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二实施例(适用于COG模式)。

图4B-1及图4B-2为图4A的接脚输出顺序应用于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三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

图5B-1及图5B-2为图5A的接脚输出顺序应用于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四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

图6B-1及图6B-2为图6A的接脚输出顺序应用于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五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

图7B-1及图7B-2为图7A的接脚输出顺序应用于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驱动电路中的多个接脚的第二种可能排列方式。

图9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六实施例(适用于COG模式)。

图10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七实施例(适用于COG模式)。

图11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八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

图12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九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

图13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

图14为本发明的驱动电路中的多个接脚的第三种可能排列方式。

图15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一实施例(适用于COG模式)。

图16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二实施例(适用于COG模式)。

图17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三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

图18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四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

图19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五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

图20为本发明的驱动电路中的多个接脚的第四种可能排列方式。

图21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六实施例(适用于COG模式)。

图22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七实施例(适用于COG模式)。

图23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八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

图24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九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

图25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二十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

图2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中的接脚输出顺序编排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STEP10~STEP12:步骤

1:驱动电路

10:编排模块

12、P1~PN、P(N+1)~P2N、P(2N+1)~P3N、P(3N+1)~P4N、P1~P2400:接脚

H:水平方向

V:垂直方向

d:特定距离

S1~S2400:接脚输出顺序

OP:运算放大器

DAC:数字模拟转换器

LS:位准移位器

CL:数据暂存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为一种具有接脚输出顺序编排的驱动电路,不需较大尺寸及较高成本即可同时应用于COG与COF的产品。

请参照图1,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中的驱动电路的功能方块图。如图1所示,驱动电路1包含编排模块10及多个接脚12,并且编排模块10耦接该多个接脚12。编排模块10会根据驱动电路1的不同应用模式相对应地编排该多个接脚12的接脚输出顺序。

于实际应用中,假设该多个接脚12共包含有(M*N)个接脚,分别为第一接脚P1、第二接脚P2、…、第N接脚PN、第(N+1)接脚P(N+1)、第(N+2)接脚P(N+2)、…、第2N接脚P2N、…、第[(M-1)*N+1]接脚P[(M-1)*N+1]、第[(M-1)*N+2]接脚P[(M-1)*N+2]、…、第(M*N)接脚P(M*N)。M与N均为大于1的正整数。其中,第一接脚P1~第N接脚PN沿第一方向(例如水平方向)以特定距离(例如44um)间隔排列为第一排接脚;第(N+1)接脚P(N+1)~第2N接脚P2N沿第一方向以特定距离间隔排列为第二排接脚;依此类推,第[(M-1)*N+1]接脚P[(M-1)*N+1]~第(M*N)接脚P(M*N)沿第一方向以特定距离间隔排列为第M排接脚。

需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排接脚~第M排接脚之间可沿第二方向(垂直方向)以一交错或对齐方式彼此间隔排列,亦即不同排的接脚在第二方向上的排列方式可以是彼此交错的,亦可以是彼此对齐的,并无特定的限制。实际上,每一排接脚亦可视实际需求采用不同的交错方式彼此间隔排列,并无特定的限制,亦不以本发明的下列实施例为限。

为了方便说明起见,接下来的实施例均假设M=4,但实际上M可以是大于2的任意正整数,例如2、3、5、…,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的驱动电路中的多个接脚的第一种可能排列方式。如图2所示,由于M=4,所以驱动电路1的接脚总数为4N个且该4N个接脚沿水平方向H以特定距离分别排列为四排接脚,其中,第一接脚P1~第N接脚PN为第一排接脚;第(N+1)接脚P(N+1)~第2N接脚P2N为第二排接脚;第(2N+1)接脚P(2N+1)~第3N接脚P3N为第三排接脚;第(3N+1)接脚P(3N+1)~第4N接脚P4N为第四排接脚。需说明的是,第一排接脚~第四排接脚之间沿垂直方向V以第一交错方式彼此间隔交错排列,亦即不同 排的接脚在垂直方向V上的排列是彼此交错的,而非彼此对齐的。

于图2所示的第一交错方式中,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二接脚P2之间沿第一方向(水平方向H)的距离即为特定距离d,则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二排接脚的第(N+1)接脚P(N+1)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d/2;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三排接脚的第(2N+1)接脚P(2N+1)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d/4;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四排接脚的第(3N+1)接脚P(3N+1)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3d/4。也就是说,若沿第一方向来看,第一交错方式依序为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第三排接脚的第(2N+1)接脚P(2N+1)、第二排接脚的第(N+1)接脚P(N+1)及第四排接脚的第(3N+1)接脚P(3N+1),但不以此为限。

接着,将通过下面的第一实施例~第五实施例来具体说明当驱动电路1采用图2所示的第一种接脚排列方式时,编排模块10可相对应编排该些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以同时适用于COG及COF产品。

请参照图3A、图3B-1及图3B-2,图3A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一实施例(适用于COG模式);图3B-1及图3B-2为图3A的接脚输出顺序应用于驱动电路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S2)第三排接脚的第(2N+1)接脚P(2N+1)、(S3)第二排接脚的第(N+1)接脚P(N+1)、(S4)第四排接脚的第(3N+1)接脚P(3N+1)、…、(S4N-3)第一排接脚的第N接脚PN、(S4N-2)第三排接脚的第3N接脚P3N、(S4N-1)第二排接脚的第2N接脚P2N、(S4N)第四排接脚的第4N接脚P4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间的距离均为d/4,故能适用于IC接脚的间距(Pitch)为d/4的COG产品。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则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三排接脚的第1201接脚P1201间的距离为d/4=11um,且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2399及S2400的第二排接脚的第1200接脚P1200与第四排接脚的第2400接脚P2400 间的距离亦为d/4=11um,故能满足COG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图3B-1为图3A左上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1、S3、…、S1199及左下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2、S4、…、S1200分别输出信号经过不同通道的数据暂存器CL、位准移位器LS、数字模拟转换器DAC、运算放大器OP处理后输出。图3B-2为图3A右上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1201、S1203、…、S2399及左下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1202、S1204、…、S2400分别输出信号经过不同通道的数据暂存器CL、位准移位器LS、数字模拟转换器DAC、运算放大器OP处理后输出。

接着,请参照图4A、图4B-1及图4B-2,图4A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二实施例(适用于COG模式);图4B-1及图3B-2为图4A的接脚输出顺序应用于驱动电路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四排接脚的第4N接脚P4N、(S2)第二排接脚的第2N接脚P2N、(S3)第三排接脚的第3N接脚P3N、(S4)第一排接脚的第N接脚PN、…、(S4N-3)第四排接脚的第(3N+1)接脚P(3N+1)、(S4N-2)第二排接脚的第(N+1)接脚P(3N+1)、(S4N-1)第三排接脚的第(2N+1)接脚P(2N+1)、(S4N)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间的距离均为d/4,故能适用于IC接脚的间距为d/4的COG产品。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则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四排接脚的第2400接脚P2400与第二排接脚的第1200接脚P1200间的距离为11um,故能满足COG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图4B-1为图4A左上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2400、S2398、…、S1202及左下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2399、S2397、…、S1201分别输出信号经过不同通道的数据暂存器CL、位准移位器LS、数字模拟转换器DAC、运算放大器OP处理后输出。图4B-2为图4A右上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1200、S1198、…、S2及左下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1199、S1197、…、S1分别输 出信号经过不同通道的数据暂存器CL、位准移位器LS、数字模拟转换器DAC、运算放大器OP处理后输出。

然后,请参照图5A、图5B-1及图5B-2,图5A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三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图5B-1及图5B-2为图5A的接脚输出顺序应用于驱动电路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接脚P(3N+K)、(S2)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接脚P(2N+K)、(S3)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P(3N+K-1)、(S4)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P(2N+K-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P(3N+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P(2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P1、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P(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P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P2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P4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P3N、…、(S4N-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P(3N+K+1)、(S4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P(2N+K+1),其中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距离为d/2,故能适用于IC接脚的间距为d/2的COF产品。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当K=300时,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四排接脚中的第2100接脚P2100与第三排接脚中的第1500接脚P1500间的距离为22um,且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2399及S2400的第四排接脚中的第2101接脚P2101与第三排接脚中的第1501接脚P1501间的距离为22um,故能满足COF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图5B-1为图5A左上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601、S602、…、S1200及左下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600、S599、…、S1分别输出信号经过不同通道的数据暂存器CL、位准移位器LS、数字模拟转换器DAC、运算放大器OP处理后输出。图5B-2为图5A右上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1201、S1202、…、S1800及左下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2400、S2399、…、S1801分别输出信号 经过不同通道的数据暂存器CL、位准移位器LS、数字模拟转换器DAC、运算放大器OP处理后输出。

亦请参照图6A、图6B-1及图6B-2,图6A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四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图6B-1及图6B-2为图6A的接脚输出顺序应用于驱动电路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接脚PK、(S2)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接脚P(N+K)、(S3)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P(K+1)、(S4)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P(N+K+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P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P2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P4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P3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P(3N+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P(2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P1、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P(N+1)、…、(S4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P(K-1)、(S4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P(N+K-1),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距离为d/2,故能适用于IC接脚的间距为d/2的COF产品。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当K=1时,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P1与第二排接脚中的第601接脚P601间的距离为22um,故能满足COF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图6B-1为图6A左上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1、S2、…、S600及左下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2400、S2399、…、S1801分别输出信号经过不同通道的数据暂存器CL、位准移位器LS、数字模拟转换器DAC、运算放大器OP处理后输出。图6B-2为图6A右上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601、S602、…、S1200及左下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1800、S1799、…、S1201分别输出信号经过不同通道的数据暂存器CL、位准移位器LS、数字模拟转换器DAC、运算放大器OP处理后输出。

接着,请参照图7A、图7B-1及图7B-2,图7A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五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图7B-1及图7B-2为图7A的接脚输出顺序应用于驱动电路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接脚P(3N+K)、(S2)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接脚P(2N+K)、(S3)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P(3N+K-1)、(S4)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P(2N+K-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P(3N+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P(2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P1、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P(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P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P2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P4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P3N、…、(S4N-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P(3N+K+1)、(S4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P(2N+K+1),其中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距离为d/2,故能适用于IC接脚的间距为d/2的COF产品。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当K=150时,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四排接脚中的第1950接脚P1950与第三排接脚中的第1350接脚P1350间的距离为22um,且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2399及S2400的第四排接脚中的第1951接脚P1951与第三排接脚中的第1351接脚P1351间的距离亦为22um,故能满足COF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图7B-1为图7A左上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301、S302、…、S900及左下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300、S299、…、S1、S2400、…、S2101分别输出信号经过不同通道的数据暂存器CL、位准移位器LS、数字模拟转换器DAC、运算放大器OP处理后输出。图7B-2为图7A右上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9010、S902、…、S1500及左下部分的接脚输出顺序S2100、S2099、…、S1501分别输出信号经过不同通道的数据暂存器CL、位准移位器LS、数字模拟转换器DAC、运算放大器OP处理后输出。

接下来,将介绍本发明的驱动电路中的多个接脚的另一种可能的排列方式。

请参照图8,图8为本发明的驱动电路中的多个接脚的第二种可能排列方式。如图8所示,由于M=4,所以接脚数目为4N个且该4N个接脚沿水平方向以特定距离分别排列为四排接脚,其中,第一接脚P1~第N接脚PN为第一排接脚;第(N+1)接脚P(N+1)~第2N接脚P2N为第二排接脚;第(2N+1)接脚P(2N+1)~第3N接脚P3N为第三排接脚;第(3N+1)接脚P(3N+1)~第4N接脚P4N为第四排接脚。需说明的是,第一排接脚~第四排接脚之间沿垂直方向V以第二交错方式彼此间隔交错排列,亦即不同排的接脚在垂直方向V上的排列是彼此交错的,而非彼此对齐的。

于图8所示的第二交错方式中,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二接脚P2之间沿第一方向(水平方向H)的距离即为特定距离d,则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二排接脚的第(N+1)接脚P(N+1)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d/4;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三排接脚的第(2N+1)接脚P(2N+1)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d/2;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四排接脚的第(3N+1)接脚P(3N+1)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3d/4。也就是说,若沿第一方向来看,第二交错方式依序为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第二排接脚的第(N+1)接脚P(N+1)、第三排接脚的第(2N+1)接脚P(2N+1)及第四排接脚的第(3N+1)接脚P(3N+1),但不以此为限。

接着,将通过下面的第六实施例~第十实施例来具体说明当驱动电路1采用图8所示的第二种接脚排列方式时,编排模块10可相对应编排该些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以同时适用于COG及COF产品。

请参照图9,图9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六实施例(适用于COG模式)。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一接脚P1、(S2)第(N+1)接脚P(N+1)、(S3)第(2N+1)接脚P(2N+1)、(S4)第(3N+1)接脚P(3N+1)、…、(S4N-3)第N接脚PN、(S4N-2)第2N接脚P2N、(S4N-1) 第3N接脚P3N、(S4N)第4N接脚P4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距离为d/4,故能满足COG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则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二排接脚的第601接脚P601间的距离为11um,故能满足COG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亦请参照图10,图10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七实施例(适用于COG模式)。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4N接脚P4N、(S2)第3N接脚P3N、(S3)第2N接脚P2N、(S4)第N接脚PN、…、(S4N-3)第(3N+1)接脚P(3N+1)、(S4N-2)第(2N+1)接脚P(2N+1)、(S4N-1)第(N+1)接脚P(N+1)、(S4N)第一接脚P1,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距离为d/4,故能满足COG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则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四排接脚的第2400接脚P2400与第三排接脚的第1800接脚P1800间的距离为11um,故能满足COG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接着,请参照图11,图11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八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接脚P(3N+K)、(S2)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接脚P(2N+K)、(S3)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P(3N+K-1)、(S4)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P(2N+K-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P(3N+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P(2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P1、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P(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P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P2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P4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P3N、…、(S4N-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 接脚P(3N+K+1)、(S4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P(2N+K+1),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距离为d/2,故能适用于IC接脚的间距为d/2的COF产品。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当K=300时,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四排接脚中的第2100接脚P2100与第三排接脚中的第1500接脚P1500间的距离为22um,且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2399及S2400的第四排接脚中的第2101接脚P2101与第三排接脚中的第1501接脚P1501间的距离亦为22um,故能满足COF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亦请参照图12,图12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九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接脚PK、(S2)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接脚P(2N+K)、(S3)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P(K+1)、(S4)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P(N+K+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P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P2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P4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P3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P(3N+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P(2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P1、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P(N+1)、…、(S4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P(K-1)、(S4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P(N+K-1),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距离为d/2,故能适用于IC接脚的间距为d/2的COF产品。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当K=1时,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P1与第二排接脚中的第601接脚P601间的距离为22um,故能满足COF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请参照图13,图13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实施例(适用 于COF模式)。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接脚P(3N+K)、(S2)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接脚P(2N+K)、(S3)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P(3N+K-1)、(S4)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P(2N+K-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P(3N+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P(2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P1、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P(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P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P2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P4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P3N、…、(S4N-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P(3N+K+1)、(S4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P(2N+K+1),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距离为d/2,故能适用于IC接脚的间距为d/2的COF产品。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当K=150时,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四排接脚中的第1950接脚P1950与第三排接脚中的第1350接脚P1350间的距离为22um,且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2399及S2400的第四排接脚中的第1951接脚P1951与第三排接脚中的第1351接脚P1351间的距离亦为22um,故能满足COF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接下来,将介绍本发明的驱动电路中的多个接脚的另一种可能的排列方式。

请参照图14,图14为本发明的驱动电路中的多个接脚的第三种可能排列方式。如图14所示,由于M=4,所以接脚数目为4N个且该4N个接脚沿水平方向以特定距离分别排列为四排接脚,其中,第一接脚P1~第N接脚PN为第一排接脚;第(N+1)接脚P(N+1)~第2N接脚P2N为第二排接脚;第(2N+1)接脚P(2N+1)~第3N接脚P3N为第三排接脚;第(3N+1)接脚P(3N+1)~第4N接脚P4N为第四排接脚。需说明的是,第一排接脚~第四排接脚之间沿垂直方向V以第三交错方式彼此间隔交错排列,亦即不同排的接脚在垂 直方向V上的排列是彼此交错的,而非彼此对齐的。

于图14所示的第三交错方式中,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二接脚P2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即为特定距离d,则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二排接脚的第(N+1)接脚P(N+1)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d/2;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三排接脚的第(2N+1)接脚P(2N+1)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d3/4;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四排接脚的第(3N+1)接脚P(3N+1)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d/4。也就是说,若沿第一方向来看,第三交错方式依序为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第四排接脚的第(3N+1)接脚P(3N+1)、第二排接脚的第(N+1)接脚P(N+1)及第三排接脚的第(2N+1)接脚P(2N+1),但不以此为限。

接着,将通过下面的第十一实施例~第十五实施例来具体说明当驱动电路1采用图14所示的第三种接脚排列方式时,编排模块10可相对应编排该些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以同时适用于COG及COF产品。

请参照图15,图15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一实施例(适用于COG模式)。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S2)第四排接脚的第(3N+1)接脚P(3N+1)、(S3)第二排接脚的第(N+1)接脚P(N+1)、(S4)第三排接脚的第(2N+1)接脚P(2N+1)、…、(S4N-3)第一排接脚的第N接脚PN、(S4N-2)第四排接脚的第4N接脚P4N、(S4N-1)第二排接脚的第2N接脚P2N、(S4N)第三排接脚的第3N接脚P3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距离均为d/4,故能适用于IC接脚的间距(Pitch)为d/4的COG产品。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则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四排接脚的第1801接脚P1801间的距离为11um,故能满足COG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接着,请参照图16,图16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二实 施例(适用于COG模式)。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三排接脚的第3N接脚P3N、(S2)第二排接脚的第2N接脚P2N、(S3)第四排接脚的第4N接脚P4N、(S4)第一排接脚的第N接脚PN、…、(S4N-3)第三排接脚的第(2N+1)接脚P(2N+1)、(S4N-2)第二排接脚的第(N+1)接脚P(3N+1)、(S4N-1)第四排接脚的第(3N+1)接脚P(3N+1)、(S4N)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距离均为d/4,故能适用于IC接脚的间距为d/4的COG产品。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则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三排接脚的第1800接脚P2400与第二排接脚的第1200接脚P1200间的距离为11um,故能满足COG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然后,请参照图17,图17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三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接脚P(2N+K)、(S2)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接脚P(3N+K)、(S3)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P(2N+K-1)、(S4)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P(3N+K-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P(2N+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P(3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P1、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P(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P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P2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P3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P4N、…、(S4N-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P(2N+K+1)、(S4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P(3N+K+1),其中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距离为d/2,故能适用于IC接脚的间距为d/2的COF产品。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当K=300时,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三排接脚中的第1500接脚 P1500与第四排接脚中的第2100接脚P2100之间的距离为22um,故能满足COF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亦请参照图18,图18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四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接脚PK、(S2)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接脚P(N+K)、(S3)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P(K+1)、(S4)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P(N+K+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P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P2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P3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P4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P(2N+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P(3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P1、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P(N+1)、…、(S4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P(K-1)、(S4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P(N+K-1),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距离为d/2,故能适用于IC接脚的间距为d/2的COF产品。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当K=50时,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一排接脚中的第50接脚P50与第二排接脚中的第650接脚P650间的距离为22um,故能满足COG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接着,请参照图19,图19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五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接脚P(2N+K)、(S2)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接脚P(3N+K)、(S3)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P(2N+K-1)、(S4)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P(3N+K-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P(2N+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P(3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P1、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P(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 脚P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P2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P3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P4N、…、(S4N-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P(2N+K+1)、(S4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P(3N+K+1),其中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距离为d/2,故能适用于IC接脚的间距为d/2的COF产品。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当K=100时,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三排接脚中的第1300接脚P1300与第四排接脚中的第1900接脚P1900之间的距离为22um,故能满足COF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接下来,将介绍本发明的驱动电路中的多个接脚的另一种可能的排列方式。

请参照图20,图20为本发明的驱动电路中的多个接脚的第四种可能排列方式。如图20所示,由于M=4,所以接脚数目为4N个且该4N个接脚沿水平方向以特定距离分别排列为四排接脚,其中,第一接脚P1~第N接脚PN为第一排接脚;第(N+1)接脚P(N+1)~第2N接脚P2N为第二排接脚;第(2N+1)接脚P(2N+1)~第3N接脚P3N为第三排接脚;第(3N+1)接脚P(3N+1)~第4N接脚P4N为第四排接脚。

需特别说明的是,第一排接脚~第四排接脚之间沿垂直方向V以对齐方式彼此间隔排列,亦即不同排的接脚在垂直方向V上的排列是彼此对齐的,而非如同前述实施例中所述不同排的接脚在垂直方向V上彼此交错排列。

于图20所示的第四种接脚排列方式中,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二接脚P2之间沿第一方向(水平方向H)的距离即为特定距离d,由于第一排接脚~第四排接脚之间沿第二方向(垂直方向V)彼此对齐排列,因此,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二排接脚的第(N+1)接脚P(N+1)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三排接脚的第(2N+1)接脚P(2N+1)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四排接脚的第(3N+1)接脚P(3N+1)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均为零。

接着,将通过下面的第十六实施例~第二十实施例来具体说明当驱动电路1采用图20所示的第四种接脚排列方式时,编排模块10可相对应编排该些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以同时适用于COG及COF产品。

请参照图21,图21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六实施例(适用于COG模式)。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一接脚P1、(S2)第(N+1)接脚P(N+1)、(S3)第(2N+1)接脚P(2N+1)、(S4)第(3N+1)接脚P(3N+1)、…、(S4N-3)第N接脚PN、(S4N-2)第2N接脚P2N、(S4N-1)第3N接脚P3N、(S4N)第4N接脚P4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距离为d/4,故能满足COG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则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一排接脚的第一接脚P1与第二排接脚的第601接脚P601间的距离为11um,故能满足COG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亦请参照图22,图22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七实施例(适用于COG模式)。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G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4N接脚P4N、(S2)第3N接脚P3N、(S3)第2N接脚P2N、(S4)第N接脚PN、…、(S4N-3)第(3N+1)接脚P(3N+1)、(S4N-2)第(2N+1)接脚P(2N+1)、(S4N-1)第(N+1)接脚P(N+1)、(S4N)第一接脚P1,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距离为d/4,故能满足COG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则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四排接脚的第2400接脚P2400与第三排接脚的第1800接脚P1800间的距离为11um,故能满足COG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接着,请参照图23,图23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八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F 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接脚P(2N+K)、(S2)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接脚P(3N+K)、(S3)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P(2N+K-1)、(S4)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P(3N+K-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P(2N+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P(3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P1、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P(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P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P2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P3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P4N、…、(S4N-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P(2N+K+1)、(S4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P(3N+K+1),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距离为d/2,故能适用于IC接脚的间距为d/2的COF产品。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当K=300时,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三排接脚中的第1500接脚P1500与第四排接脚中的第2100接脚P2100间的距离为22um,且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2399及S2400的第三排接脚中的第1501接脚P1501与第四排接脚中的第2101接脚P2101间的距离亦为22um,故能满足COF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亦请参照图24,图24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十九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接脚PK、(S2)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接脚P(N+K)、(S3)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P(K+1)、(S4)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K+1)接脚P(N+K+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P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P2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P3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P4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P(2N+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P(3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P1、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P(N+1)、…、(S4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K-1)接脚P(K-1)、(S4N)第二排接脚 中的第(N+K-1)接脚P(N+K-1),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距离为d/2,故能适用于IC接脚的间距为d/2的COF产品。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当K=1时,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P1与第二排接脚中的第601接脚P601间的距离为22um,故能满足COF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请参照图25,图25为本发明所编排的接脚输出顺序的第二十实施例(适用于COF模式)。于此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的应用模式为COF模式时,编排模块10所编排的该4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4N依序为:(S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接脚P(2N+K)、(S2)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接脚P(3N+K)、(S3)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P(2N+K-1)、(S4)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P(3N+K-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1)接脚P(2N+1)、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1)接脚P(3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一接脚P1、第二排接脚中的第(N+1)接脚P(N+1)、…、第一排接脚中的第N接脚PN、第二排接脚中的第2N接脚P2N、第三排接脚中的第3N接脚P3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4N接脚P4N、…、(S4N-1)第三排接脚中的第(2N+K+1)接脚P(2N+K+1)、(S4N)第四排接脚中的第(3N+K+1)接脚P(3N+K+1),K为正整数且1≦K≦N,致使具有相邻输出顺序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距离为d/2,故能适用于IC接脚的间距为d/2的COF产品。

举例而言,假设接脚总数为2400个,M=4且N=600,特定距离d=44um,当K=150时,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1及S2的第三排接脚中的第1350接脚P1350与第四排接脚中的第1950接脚P1950间的距离为22um,且具有相邻输出顺序S2399及S2400的第三排接脚中的第1351接脚P1351与第四排接脚中的第1951接脚P1951间的距离亦为22um,故能满足COF产品对于接脚间距的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接脚输出顺序编排方法。于此实施 例中,接脚输出顺序编排方法应用于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含(M*N)个接脚,M与N均为大于1的正整数。(M*N)个接脚包含第一接脚、第二接脚、…及第(M*N)接脚。请参照图26,图2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中的接脚输出顺序编排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6所示,接脚输出顺序编排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STEP10:沿第一方向(例如水平方向)以特定距离(例如44um)分别将第一接脚至第N接脚、第(N+1)接脚至第2N接脚、…、第[(M-1)*N+1]接脚至第(M*N)接脚间隔排列为第一排接脚、第二排接脚、…、第M排接脚,致使第一排接脚~第M排接脚之间沿第二方向(例如垂直方向)彼此间隔交错排列(或彼此间隔对齐排列);步骤STEP12:根据驱动电路的不同应用模式(例如COG或COF)相对应地编排(M*N)个接脚的接脚输出顺序S1~SMN,以使得具有相邻输出顺序(例如S1与S2)的任意两个接脚之间的接脚间距均能满足不同应用模式(例如COG或COF)的要求。至于详细的应用情形请参照前述第一实施例~第十五实施例所述内容,于此不另行赘述。

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发明的驱动电路及接脚输出顺序编排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条件任意编排驱动电路的所有接脚的输出顺序,使得驱动电路不需加大其接脚间距即可同时应用于COG与COF模式的产品,故可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中的驱动IC尺寸变大及成本增加等缺点,还可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

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公开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的范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