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326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电子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载于车辆的发动机、自动变速机构等的电子控制装置,特别地,涉及具有连接器的结构,该连接器与配置于由框体与盖包围的空间内的基板连接,并且以一部分露出到该空间的外部的方式配置于框体与盖之间。



背景技术:

装载于车辆的发动机、自动变速机构等的电子控制装置(ECU)通过将基板等电子部件配置于由框体与盖包围的空间并使与该基板连接的连接器露出到该空间的外部,能够经由该连接器使各种设备电连接。这样的电子控制装置通过向框体、盖、连接器的各接合部填充密封材料,对配置有电子部件的空间进行密封。

例如,通过向各接合部的一方的槽塞入形成于各接合部的另一方的凸条,并且向槽与凸条之间填充密封材料,对上述的空间进行密封。在这样的结构中,在框体、盖、连接器的各连接部交叉的部分,会产生只利用密封材料接合的部分。只利用密封材料接合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作为密封的刚性降低,因此,存在密封性降低的倾向。

因此,提出了如下结构,在框体(壳体)与连接器侧形成槽,使形成于盖的凸条进入该槽,在连接器的槽的一部分还形成有辅助槽且为阶梯的槽形状,在盖的凸条的一部分形成有能够进入该辅助槽的辅助凸条,由此,如上所述,能够消除只利用密封材料接合的部分(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6973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结构的情况下,因形成辅助槽,从而无法避免连接器以及框体的槽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大,但由于电子控制装置装载于车辆等,因此,期望使电子控制装置紧凑。

因此,提供一种电子控制装置,能够消除只利用密封材料接合的部分,并且能够使电子控制装置结构紧凑。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框体,具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

盖,以及

连接器,与配置在所述框体的内部的基板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开口部,所述框体的第一接合部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二接合部相互接合,

在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周围以及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盖侧的面上形成有第一槽,设置于所述盖的周缘的第一凸条插入所述第一槽,从而使所述盖与所述框体以及所述连接器接合,以覆盖由所述框体与所述连接器所包围的空间,

所述第一槽具有:第一内壁部,由形成于所述框体的所述空间侧的框体侧内壁部和形成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空间侧的连接器侧内壁部构成;第一外壁部,由形成于所述框体的外部侧的框体侧外壁部和形成于所述连接器的外部侧的连接器侧外壁部构成,

所述框体侧内壁部与所述连接器侧内壁部之间的间隙和所述框体侧外壁部与所述连接器侧外壁部之间的间隙在所述第一槽延伸方向上的位置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由于框体侧内壁部与连接器侧内壁部之间的间隙和框体侧外壁部与连接器侧外壁部之间的间隙在第一槽延伸的方向的位置不同,因此,能够消除只利用密封材料接合的部分,从而槽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不会变大,能够使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1(b)是立体图。

图2(a)是图1(b)的A-A剖视图,图2(b)是图1(b)的B-B剖视图。

图3是表示将连接器组装于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框体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a)是图3的C-C剖视图,图4(b)是从图3的下方观察的图,图4(c)是从图3的下方只观察框体的图。

图5是省略表示图3的右下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6(a)是图4(a)的D-D剖视图,图6(b)是图4(a)的E-E剖视图。

图7是表示比较例的框体、盖、连接器的各接合部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框体、盖、连接器的各接合部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9(a)是图4(a)的右端部的放大图,图9(b)是图4(c)的右端部的放大图。

图1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装置,图10(a)是相当于图4(a)的D-D截面的图,图10(b)是相当于图4(a)的E-E截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图1~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装置(ECU)1的结构进行说明。

电子控制装置1配置在车辆的内部,对装载于车辆的发动机和自动变速机构等进行控制。为此,如图1(a)所示,电子控制装置1具有框体2、盖3以及与基板4连接的连接器5。框体2例如由铸造铝合金的铝压铸来制造且形成为截面呈大致梯形的箱状,该框体2具有:配置有基板4等电子部件的主体部21、由主体开口部22a(第二开口部)和侧方开口部22b(第一开口部)构成的开口部22。在开口部22的周围形成有框体侧槽23、24。在后面对框体侧槽23、24的详细形状进行叙述。主体开口部22a具有基板4等电子部件可通过的大小,侧方开口部22b在主体部21的侧方进行开口,以与主体开口部22a连续。并且,框体侧槽23和框体侧槽24分别以彼此连续的方式形成,其中,框体侧槽23与后述的连接器侧槽52b一起在主体开口部22a的周围构成第一槽300(参照图3等),框体侧槽24在侧方开口部22b的周围作为第一接合部(第二槽)。侧方开口部22b可供后述的连接器5进入。

盖3是对例如铝合金等金属制的板材实施冲压加工所形成的构件,具有覆盖框体2的开口部22的覆盖部31和作为形成于覆盖部31的周缘的第一凸条的盖侧凸条32。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部31呈平板状,但就框体2的形状和配置在内部的电子部件的形状而言,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凹凸的形状。盖侧凸条32形成为,与形成于框体2的主体开口部22a的周围的框体侧槽23以及形成于后述的连接器5的连接器侧槽52b自由接合。后面对盖侧凸条32的详细形状进行叙述。

基板4的表面形成有电路图案,在该基板4上安装有电容器、线圈等电子部件。这样的基板4配置在由框体2和盖3包围的空间40内。连接器5具有:合成树脂制的外装部51,与该基板4电连接,以覆盖可与各种设备连接的端子的方式设置;连接器侧凸条52a,作为第二接合部(第二凸条),形成于外装部51的周围的与侧方开口部22b相对的位置(参照图5);以及,连接器侧槽52b,形成于盖3侧的面上。连接器侧凸条52a以及连接器侧槽52b能够分别与形成于框体2的侧方开口部22b的周围的框体侧槽24以及盖3的盖侧凸条32接合。连接器侧槽52b在将连接器5与框体2接合的状态下,和形成于框体2的主体开口部22a的周围的框体侧槽23连续,构成供盖3的盖侧凸条32(第一凸条)插入的第一槽300。即,利用上述的框体侧槽23与连接器侧槽52b构成环形的槽,该槽供盖侧凸条32插入。

外装部51配置为,相对于连接器侧凸条52a和连接器侧槽52b位于基板4的相反一侧的一部分露出到空间40的外部,相对于连接器侧凸条52a和连接器侧槽52b位于基板4侧的基部配置在空间40内,且固定于基板4。另外,在外装部51的周围,在连接器侧凸条52a以及连接器侧槽52b的外侧部分形成有外侧壁部53。后面对连接器侧凸条52a以及连接器侧槽52b的详细形状进行叙述。

电子控制装置1是对这样的各构件进行组合而成。即,在框体2的内部配置基板4,并且一边使连接器5进入框体2的侧方开口部22b,一边将连接器侧凸条52a插入在侧方开口部22b的周围形成的框体侧槽24内而接合。接着,将盖侧凸条32插入形成于框体2的主体开口部22a的周围的框体侧槽23以及连接器5的连接器侧槽52b内而接合,以使盖3覆盖由框体2与连接器5包围的空间40。在各槽与各凸条接合时,将未图示的密封材料填充于各凸条与各槽之间来密封各接合部。密封材料是例如具有流动性的硅酮系等的树脂材料,在填充后被放置而固化,从而既粘合各接合部又进行密封。由此,如图1(b)所示,将由各接合部被密封的框体2与盖3包围的空间40密封,在被密封的空间内配置有基板4,从而得到与该基板4连接的连接器5的一部分露出到空间40的外部的电子控制装置1。

利用图2~图6对各接合部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2对盖3与框体2以及连接器5的接合进行说明。图2(a)示出了盖3与框体2的接合部的剖视图,图2(b)示出了盖3与连接器5的接合部的剖视图。如图2(a)所示,在盖3的周围形成有在整周上从覆盖部31的周围向一侧折弯的盖侧凸条32。另一方面,在框体2的主体开口部22a的周围形成有框体侧槽23。框体侧槽23由形成于框体2的外部侧的作为框体侧外壁部的外壁部23a、在外壁部23a的空间40侧与外壁部23a大致平行地形成的作为框体侧内壁部的内壁部23b、使外壁部23a与内壁部23b连续的底部23c构成。

在使盖3与框体2接合的情况下,使盖侧凸条32进入框体侧槽23的外壁部23a与内壁部23b之间。此时,例如,通过向框体侧槽23内填充密封材料,在盖侧凸条32进入框体侧槽23内时,在盖侧凸条32与框体侧槽23的间隙充满密封材料。通过在该状态下放置片刻,使得密封材料固化,从而盖侧凸条32与框体侧槽23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外壁部23a的高度比内壁部23b高而将盖3与框体2接合的状态下,盖3的高度在外壁部23a的高度范围内。

如图2(b)所示,在连接器5的外装部51的盖3侧的面形成有连接器侧槽52b。连接器侧槽52b由形成于连接器5的外部侧的作为连接器侧外壁部的外壁部52b1、在外壁部52b1的空间40侧与外壁部52b1大致平行地形成的作为连接器侧内壁部的内壁部52b2、使外壁部52b1与内壁部52b2连续的底部52b3构成。在使盖3与连接器5接合的情况下,使盖侧凸条32进入连接器侧槽52b的外壁部52b1与内壁部52b2之间。此时,例如,通过向连接器侧槽52b内填充密封材料,在盖侧凸条32进入连接器侧槽52b内时,在盖侧凸条32与连接器侧槽52b的间隙内充满密封材料。通过在该状态下放置片刻,使得密封材料固化,从而盖侧凸条32与连接器侧槽52b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外壁部52b1的高度比内壁部52b2高而将盖3与连接器5接合的状态下,盖3的高度在外壁部52b1的高度的范围内。

接着,利用图3~图6对连接器5与框体2的接合进行说明。如图3以及图4所示,连接器5配置为,进入在框体2的侧面开口的侧方开口部22b内。并且,在该状态下,连接器5的盖3侧的周缘部(图4的上端缘部)与框体2的盖3侧的周缘部大致相同高度,或者,连接器5侧稍低。即,图2所示的连接器5侧的外壁部52b1与框体2侧的外壁部23a的高度大致相同。另外,如上所述,在将连接器5与框体2接合的状态下,使连接器侧槽52b与框体侧槽23连续而构成第一槽300,此时,如图5所示,利用框体2的内壁部23b与连接器5的内壁部52b2构成第一内壁部310。另外,利用框体2的外壁部23a与连接器5的外壁部52b1构成第一外壁部320。

如图6所示,这样的连接器5与框体2的接合通过使连接器侧凸条52a进入框体侧槽24内来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该接合部的位置,使构成框体侧槽24的外壁部24a与内壁部24b的关系不同。具体而言,如图1(a)、图4(c)、图5以及图6所示,在内壁部24b的一部分具有向内壁部24b的高度方向凸出的凸出部25。针对该点,利用图4~图6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6(a)示出了连接器5与框体2的盖3侧的接合部的剖视图,图6(b)示出了连接器5与框体2的远离盖3一侧的接合部的剖视图。如图4(a)、(c)所示,在框体2的侧方开口部22b的周围,即位于侧方开口部22b的与主体开口部22a相反一侧的底部240以及越从底部240朝向主体开口部22a越向彼此分离的方向倾斜的一对侧部241,形成有框体侧槽24(第二槽)。如图6所示,框体侧槽24由形成于外部侧而与第一槽300的外壁部23a连续的作为第二外壁部的外壁部24a、在外壁部24a的空间40侧与外壁部24a大致平行地形成而与第一槽300的内壁部23b连续的作为第二内壁部的内壁部24b、使外壁部24a与内壁部24b连续的底部24c构成。

如图6(a)所示,构成框体2的框体侧槽24的内壁部24b的一部分具有高度比外壁部24a的高度大的凸出部25。换言之,内壁部24b的一部分(凸出部25)形成为,在从框体侧槽24的宽度方向(图6的上下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与外壁部24a不一致。此外,如图6(b)所示,框体侧槽24除了形成有凸出部25的部分以外,外壁部24a与内壁部24b的高度大致相同(相等的高度)。另外,如上所述,外壁部24a与形成于框体2的主体开口部22a的周围的框体侧槽23的外壁部23a连续,内壁部24b同样与框体侧槽23的内壁部23b连续。即,框体侧槽23与框体侧槽24彼此连续。并且,如图5所示,在框体侧槽23的内壁部23b也形成有凸出部25。因此,内壁部23b也具有第一槽300延伸方向(沿第一槽300的方向,图5的左右方向)的高度比外壁部23a的高度大的凸出部25。另外,如后述的图7所示,盖3的盖侧凸条32的一部分进入框体侧槽24也与框体侧槽24接合,但由于框体侧槽24与框体侧槽23连续而一体形成,因此,通过盖3与框体2接合而成的密封也不间断且连续地形成。

另一方面,在连接器5的外装部51的与框体侧槽24相对的周面上,形成有沿该周面整体凸出的连接器侧凸条52a。如图4(a)所示,外装部51的周面由底面510和从底面510的两端向彼此分离的方向倾斜的一对侧面511构成。底面510与底部240相对,侧面511与侧部241相对。连接器侧凸条52a形成为,从侧面511向底面510凸出。连接器侧凸条52a的从侧面511的凸出量沿侧面511的倾斜方向大致相同。因此,连接器侧凸条52a的形成于侧面511的部分的周缘部与该侧面511大致平行。此外,在外装部51的盖3侧的面上形成有上述那样的连接器侧槽52b,连接器侧凸条52a形成为与该连接器侧槽52b连续。

另外,在外装部51的侧面511的连接器侧凸条52a的空间40侧(内侧)形成有内侧槽54a、54b。内侧槽54a、54b以从上述的侧面511凹陷的方式连续地形成。即,如上所述,侧面511及形成于该侧面511的连接器侧凸条52a越远离底面510,一对侧面511以及连接器侧凸条52a越向彼此远离的方向倾斜,但如图6(a)所示,在远离底面510的部分,与内壁部24b的凸出部25相对的内侧槽54a从侧面511凹陷得较深,以使该凸出部25能够进入。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相比于内侧槽54a,形成于底面510侧的内侧槽54b从侧面511凹陷得较浅。

这样的内侧槽54a、54b形成为,在将连接器5从主体开口部22a侧插入侧方开口部22b时,内壁部24b的凸出部25能够通过。特别地,位于插入方向顶端侧的内侧槽54b形成为,越朝向顶端侧,形成于一对侧面511的内侧槽54b越向彼此相互接近的方向倾斜,以使在连接器5插入时,该内侧槽54b与凸出部25不发生干扰。另外,如图4(c)所示,将凸出部25的靠底部240侧的部分以与连接器5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并作为引导部25a,周缘部的底部240与内侧槽54a相对的,在连接器5插入时,通过该引导部25a对内侧槽54a进行引导,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连接器5的插入操作。并且,在将连接器5安装至框体2的状态下,凸出部25进入内侧槽54a,内壁部24b的比凸出部25更靠底部240侧的部分进入内侧槽54b。即,内侧槽54a、54b的底面形成为沿着包含凸出部25的内壁部24b的周缘部的形状。

另外,在外装部51的底面510及侧面511的连接器侧凸条52a与外侧壁部53之间,形成有从上述底面510及侧面511凹陷的外侧槽55。外侧槽55的底面形成为沿着底面510及侧面511的形状。并且,在将连接器5安装至框体2的状态下,外壁部24a进入外侧槽55。另外,内侧槽54a与连接器侧槽52b的内壁部52b2连续,外侧槽55与连接器侧槽52b的外壁部52b1连续。并且,如图5所示,内壁部52b2的高度比外壁部52b1的高度低。

在使连接器5与框体2接合的情况下,使连接器侧凸条52a进入框体侧槽24的外壁部24a与内壁部24b之间。另外,使外壁部24a进入外侧槽55内,使内壁部24b的具有凸出部25的部分进入内侧槽54a内,使内壁部24b的不具有凸出部25的部分进入内侧槽54b。此时,例如,通过向框体侧槽24内填充密封材料,在连接器侧凸条52a进入框体侧槽24内时,在连接器侧凸条52a与框体侧槽24的间隙充满密封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至少填满外壁部24a的周缘与外侧槽55的底部之间的间隙的方式来设定密封材料的量。此外,优选地,也利用密封材料填满包含凸出部25的内壁部24b的周缘与内侧槽54a、54b的底部之间的间隙。通过在该状态下放置片刻,使得密封材料固化,从而连接器侧凸条52a与框体侧槽24接合。

在该状态下,连接器侧槽52b与框体侧槽23连续而构成第一槽300。并且,如图5所示,框体2的内壁部23b与连接器5的内壁部52b2在第一槽300延伸的方向上隔着间隙311相对,框体2的外壁部23a与连接器5的外壁部52b1在第一槽300延伸的方向上隔着间隙321相对。此时,间隙311与间隙321在第一槽300延伸方向上的位置不同。换言之,连接器侧槽52b与框体侧槽23以从第一槽300的宽度方向(图5的上下方向)观察到的间隙311与间隙321彼此错开的方式形成。

在此,利用图7,对未如上述那样在内壁部24b形成凸出部25的比较例进行说明。在比较例中,除了未形成凸出部25以外,与上述的结构相同,并且对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图7是示意地表示框体2的框体侧槽23、24,盖3的盖侧凸条32与连接器5的连接器侧凸条52a及连接器侧槽52b交叉的部分的各接合部之间的关系的图。图7的实线表示框体2的结构,虚线表示连接器5的结构,双点划线表示盖3的结构。此外,后述的图8也一样。

在比较例的情况下,框体侧槽23、24(实线),盖侧凸条32(点划线)与连接器侧凸条52a及连接器侧槽52b(虚线)交叉的由图7的圆圈包围的部分α只利用密封材料接合。即,作为第二槽的框体侧槽24的内壁部24b、外壁部24a的端面,与包含作为第一槽的框体侧槽23及连接器侧槽52b的底面的平面交叉的部分α只利用密封材料接合。更具体地说,在从框体侧槽23、24的宽度方向(图7的纸面的内外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在框体侧槽24的外壁部24a及内壁部24b与连接器5的槽55及内侧槽54b之间,且在盖3的盖侧凸条32与连接器侧槽52b之间的部分α,不存在任何框体侧槽23、24,盖侧凸条32,连接器侧凸条52a以及连接器侧槽52b;只存在密封材料。

这是由于,连接器5具有与框体2的框体侧槽24连接的连接器侧凸条52a和与盖3的盖侧凸条32接合的连接器侧槽52b,从而在连接器5的外装部51的周面产生连接器侧凸条52a与连接器侧槽52b切换的部分。在该切换的部分中,由于连接器侧凸条52a和连接器侧槽52b全都不存在,因此,在使框体2、盖3、连接器5这三个构件通过使凸条进入槽而接合的情况下,无论如何都会在该切换部分产生凸条无法进入槽的部位。即,在从槽的宽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产生既没有槽也没有凸条的部位,该部位只利用密封材料接合。这样,只利用密封材料接合的部分α与其他部分相比,作为密封的刚性变低,因此,具有密封性降低的倾向。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上述的凸出部25位于该部分α。即,使构成框体侧槽24的内壁部24b以及构成框体侧槽23的内壁部23b的一部分向连接器侧凸条52a与连接器侧槽52b切换的部分凸出。并且,框体2的内壁部23b与连接器5的内壁部52b2之间的间隙311和框体2的外壁部23a与连接器5的外壁部52b1之间的间隙321在第一槽300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不同。换言之,在框体侧槽24的内壁部24b与外壁部24a中任一方的壁部即外壁部24a的端面和包含框体侧槽23及连接器侧槽52b的底面的平面交叉的部分,另一方的壁部即内壁部24b的高度比外壁部24a的高度大。而且,换言之,内壁部24b以与外壁部24a高度相错的方式形成,以使从框体侧槽23、24的宽度方向(图8的纸面的内外方向)观察时与上述的交叉的部分α重合。在此,在包含从交叉的部分到盖3的盖侧凸条32的端部的区域中,内壁部24b的高度比外壁部24a的高度大。另外,从外壁部24a的端面到连接器5的与外壁部24a的端面相对的面即连接器5的槽55的底面的距离小于外壁部24a与内壁部24b的高度差。

图9示出了具体例子,图9(a)中的圆圈包围的部分α是上述的交叉的部分,如图9(b)所示,在框体2的框体侧槽24的内壁部24b以及构成框体侧槽23的内壁部23b的一部分形成凸出部25,从而该交叉的部分α与凸出部25从宽度方向观察时重合。此外,凸出部25的形状在图9中描述为大致梯形,但是,只要形成为与上述的交叉的部分重合,也可以是三角形、半圆形等其他形状。但是,确定凸出部25与内侧槽54a、54b的形状关系,使得在将连接器5从主体开口部22a侧插入侧方开口部22b时,凸出部25能够通过内侧槽54a、54b,并且,凸出部25能够进入内侧槽54a,内壁部24b的不具有凸出部25的部分能够进入内侧槽54b。

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框体2的内壁部23b与连接器5的内壁部52b2之间的间隙311和框体2的外壁部23a与连接器5的外壁部52b1之间的间隙321在第一槽300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不同。另外,在框体侧槽24的外壁部24a的端面和包含框体侧槽23以及连接器侧槽52b的底面的平面交叉的部分中,内壁部24b的高度比外壁部24a的高度大。即,通过在内壁部24b形成凸出部25,使得该内壁部24b的高度比外壁部24a的高度大,从而与上述的交叉的部分α重合。因此,能够消除只利用密封材料接合的部分。另外,由于使内壁部24b的高度比外壁部24a的高度大,因此,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结构那样,槽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不变大,从而能够使结构紧凑。其结果,框体2、盖3、连接器5的各接合部整体的密封的刚性提高,从而得到密封性高的电子控制装置1。

另外,就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1)而言,框体的第一接合部是第二槽(框体侧槽24),所述第二槽具有:第二内壁部(内壁部24b),形成于空间侧并与框体侧内壁部(内壁部23b)连续;第二外壁部(外壁部24a),形成于外部侧并与所述框体侧外壁部(外壁部23a)连续,第二接合部是第二凸条(连接器侧凸条52a),在第二内壁部(内壁部24b)与第二外壁部(外壁部24a)中的任意一方的壁部的端面和包含第一槽(300)的底面的平面交叉的部分,另一方的壁部的高度大于一方的壁部的高度。

因此,能够消除只利用密封材料接合的部分,并且能够使框体(2)的第二开口部(主体开口部22a)的第一槽(框体侧槽23)和第一开口部(侧方开口部22b)的第二槽(框体侧槽24)连续地形成,从而能够将框体(2)变为更加简单的结构。例如,若通过铸造形成框体(2),则槽容易形成,另外,容易将要求散热性的框体(2)的形状变为与上述要求相对应的形状,例如,具有散热片的形状。另一方面,若连接器(5)由合成树脂形成,则即使是第一槽(连接器侧槽52b)与第二凸条(连接器侧凸条52a)连续的那样的结构,也容易应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盖3,通过铸造形成框体2,但也可以通过铸造形成盖3,通过冲压加工形成框体2,还可以是两者都通过铸造或冲压加工形成。另外,也可以利用耐热性的合成树脂形成至少任意一者。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1)中,在包含从交叉的部分到盖(3)的第一凸条(盖侧凸条32)的端部的区域,另一方的壁部(内壁部24b)的高度大于一方的壁部(外壁部24a)的高度。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消除只利用密封材料接合的部分。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1)中,从一方的壁部(外壁部24a)的端面到一接合部(连接器侧凸条52a)的与一方的壁部(外壁部24a)的端面相对的面(连接器5的槽55的底面)的距离,小于一方的壁部(外壁部24a)与另一方的壁部(内壁部24b)的高度差,该一接合部是第一接合部(框体侧槽24)与第二接合部(连接器侧凸条52a)中具有第二凸条的接合部。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消除只利用密封材料接合的部分。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1)中,第二槽(框体侧槽24)的第二内壁部(24b)的高度大于第二槽的第二外壁部(24a)的高度。

因此,能够容易确保接合部的与空间(40)相反一侧的外侧的密封性。即,在使外壁部(24a)变高的情况下,存在填充于第二槽(框体侧槽24)与第二凸条(连接器侧凸条52a)的间隙的密封材料难以充满至外壁部(24a)的顶端侧的可能性,但通过使内壁部(24b)变高,能够使密封材料容易充满至外壁部(24a)的顶端侧。

在此,在将电子控制装置(1)装载于车辆的情况下,存在水(特别是盐水)附着于电子控制装置(1)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若盐水越过外壁部(24a)浸入第二槽(框体侧槽24)内,则在该第二槽(框体侧槽24)内可能产生腐蚀。因此,要求尽可能在外侧防止盐水的浸入,但如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1)这样,通过使内壁部(24b)变高,能够使密封材料容易充满至外壁部(24a)的顶端侧,尽可能地在外侧防止盐水等异物的浸入,从而能够提高装置的耐久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1)中,第二槽(框体侧槽24)的第二内壁部(24b)在一部分具有凸出部(25),该凸出部(25)在交叉的部分(α)以比第二槽(框体侧槽24)的第二外壁部(24a)的高度高的方式凸出,除了凸出部(25)以外,所述第二槽的所述第二内壁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外壁部(24a)的高度相等。因此,相比于将内壁部(24b)整体变高,能够减少材料,从而能够降低装置的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框体侧槽24的内壁部24b比外壁部24a高,但也可以使外壁部24a比内壁部24b高。总之,也可以是,在框体侧槽24的空间侧的内壁部24b与外部侧的外壁部24a中任意一方的壁部的端面和包含所述第一槽的底面的平面交叉的部分,另一方的壁部的高度大于一方的壁部的高度。同样地,也可以使框体侧槽23的外壁部23a比内壁部23b高。总之,只要框体2的内壁部23b与连接器5的内壁部52b2之间的间隙311和框体2的外壁部23a与连接器5的外壁部52b1之间的间隙321在第一槽300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不同即可。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形成于框体2的第一接合部作为槽,但也可以将形成于连接器5的第二接合部作为槽,而将第一接合部作为凸条。在该情况下,在上述的交叉的部分,使另一方的壁部比第二接合部的槽的内壁部与外壁部中任意一方的壁部高。

利用图10具体地进行说明。此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图10(a)是表示连接器5与框体2的盖3侧的接合部的剖视图,图10(b)是表示连接器5与框体2的远离盖3侧的接合部的剖视图。在框体2的侧方开口部22b的周围形成有作为第一接合部(第二凸条)的框体侧凸条24A。框体侧凸条24A与框体侧槽23连续。另一方面,在连接器5的外装部51的周围的与侧方开口部22b相对的位置,形成有作为第二接合部(第二槽)的连接器侧槽52A。连接器侧槽52A与连接器侧槽52b连续。

连接器侧槽52A由形成于外部侧且与连接器侧槽52b的外壁部52b1连续的作为第二外壁部的外壁部52A1、在外壁部52A1的空间40侧与外壁部52A1大致平行地形成且与连接器侧槽52b的内壁部52b2连续的作为第二内壁部的内壁部52A2、使外壁部52A1与内壁部52A2连续的底部52A3构成。在使连接器5与框体2接合的情况下,使框体侧凸条24A进入连接器侧槽52A的外壁部52A1与内壁部52A2之间。

如图10(a)所示,在内壁部52A2的一部分具有高度大于外壁部52A1的高度的凸出部25A。换言之,在从连接器侧槽52A的宽度方向(图10的上下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内壁部52A2的一部分(凸出部25A)以与外壁部52A1高度相错的方式形成。此外,如图10(b)所示,在连接器侧槽52A中,除了形成有凸出部25A的部分以外,外壁部52A1与内壁部52A2的高度大致相同(相等的高度)。另外,凸出部25A形成为伸至连接器5的内壁部52b2。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使构成连接器侧槽52A的内壁部52A2的一部分向框体侧槽23与框体侧凸条24A切换的部分凸出。换言之,在连接器侧槽52A的内壁部52A2与外壁部52A1中任意一方的壁部即外壁部52A1的端面和包含框体侧槽23以及连接器侧槽52b的底面的平面交叉的部分,另一方的壁部即内壁部52A2的高度大于外壁部24a的高度。

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框体2的内壁部23b与连接器5的内壁部52b2之间的间隙311和框体2的外壁部23a与连接器5的外壁部52b1之间的间隙321在第一槽300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的图5中,形成有凸出部25A的内壁部52b2的高度大于外壁部52b1的高度。因此,间隙311相对于间隙321从图5的位置变为偏右的位置。在这样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能够消除只利用密封材料接合的部分。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电子控制装置能够应用于小汽车、卡车等车辆。

附图标记的说明如下:

1 电子控制装置

2 框体

22 开口部

22a 主体开口部(第二开口部)

22b 侧方开口部(第一开口部)

23 框体侧槽

23a 外壁部(框体侧外壁部)

23b 内壁部(框体侧内壁部)

24 框体侧槽(第一接合部、第二槽)

24a 外壁部(第二外壁部、一方的壁部)

24b 内壁部(第二内壁部、另一方的壁部)

24A 框体侧凸条(第一接合部、第二凸条)

25、25A 凸出部

3 盖

32 盖侧凸条(第一凸条)

4 基板

5 连接器

52a 连接器侧凸条(第二接合部、第二凸条)

52b 连接器侧槽

52b1 外壁部(连接器侧外壁部)

52b2 内壁部(连接器侧内壁部)

52A 连接器侧槽(第二接合部、第二槽)

52A1 外壁部(第二外壁部、一方的壁部)

52A2 内壁部(第二内壁部、另一方的壁部)

300 第一槽

310 第一内壁部

311 间隙

320 第一外壁部

321 间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