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的可分离式面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778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电器的可分离式面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连接于电器的可分离式面板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中,许多电器装置(例如电源供应器或示波器等等)上皆设有操作面板以供控制该电器,而该等面板往往是固定于电器的特定位置,例如电器的前侧面,如此看似符合最普遍的使用情形,但是当在不同的使用情形下,该使用位置也可能不便于操作,例如当该电器装置放置于地上且该电器装置的高度又不足时,使用者便可能需要蹲下来才能操作该面板,因此现有技术的固定位置的面板无法适用于各种使用情形,而容易造成操作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器的可分离式面板结构,其中面板可自电器本体上拆卸下来以移动至他处,进而方便使用者选择操作的地方。

为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电器的可分离式面板结构,其中包含:

一电器本体,其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的相对两侧壁面分别设有一第一本体止挡部;

一面板,其可分离地设于该电器本体的该容置槽中,该面板的相对两侧面分别设有一第一面板止挡部,该第一面板止挡部与该第一本体止挡部选择性地相抵靠;该面板与该电器本体电连接;

其中,当该第一面板止挡部与该第一本体止挡部相分离时,该面板可自该容置槽中分离。

优选地,所述的电器的可分离式面板结构,其中:该电器本体的该容置槽设置该 两个第一本体止挡部的该两侧壁面分别设有一第二本体止挡部;该面板设置该两个第一面板止挡部的该两侧面分别设有一第二面板止挡部,该第二面板止挡部与该第二本体止挡部选择性地相抵靠;其中,当该第一面板止挡部与该第一本体止挡部相分离,且该第二面板止挡部与该第二本体止挡部相分离时,该面板可自该容置槽中分离。

优选地,所述的电器的可分离式面板结构,其中:该电器本体的各该第一本体止挡部包含有一第一止挡杆;该面板的各该第一面板止挡部包含有一第一操作孔、一第一容置孔及一第一位移件;该第一操作孔位于该面板的前侧面;该第一容置孔位于该面板上设置该第一面板止挡部的该侧面;该第一位移件可移动地设于该面板内,且包含有一第一操作部及一第一挡块,该第一操作部可移动地穿设于该第一操作孔中,该第一挡块可移动地穿设于该第一容置孔中;该电器本体的该第一止挡杆穿设于该第一容置孔中,且选择性地抵靠于该第一位移件的该第一挡块。

优选地,所述的电器的可分离式面板结构,其中:该电器本体的各该第一本体止挡部包含有一第一止挡杆,各该第二本体止挡部包含有一第二止挡杆;该面板的各该第一面板止挡部包含有一第一操作孔、一第一容置孔及一第一位移件;该第一操作孔位于该面板的前侧面;该第一容置孔位于该面板上设置该第一面板止挡部的该侧面;该第一位移件可移动地设于该面板内,且包含有一第一操作部及一第一挡块,该第一操作部可移动地穿设于该第一操作孔中,该第一挡块可移动地穿设于该第一容置孔中;该电器本体的该第一止挡杆穿设于该第一容置孔中,且选择性地抵靠于该第一位移件的该第一挡块;该面板的各该第二面板止挡部包含有一第二操作孔、一第二容置孔及一第二位移件;该第二操作孔位于该面板的前侧面;该第二容置孔位于该面板上设置该第二面板止挡部的该侧面;该第二位移件可移动地设于该面板内,且包含有一第二操作部及一第二挡块,该第二操作部可移动地穿设于该第二操作孔中,该第二挡块可移动地穿设于该第二容置孔中;该电器本体的该第二止挡杆穿设于该第二容置孔中,且选择性地抵靠于该第二位移件的该第二挡块。

优选地,所述的电器的可分离式面板结构,其中当该第二面板止挡部与该第二本体止挡部相分离时,该面板可以该第一面板止挡部与该第一本体止挡部为轴相对该电器本体枢转。

优选地,所述的电器的可分离式面板结构,其中:该电器本体的各该第一本体止挡部包含有该第一止挡杆为一圆杆;该面板的各该第二面板止挡部的该第二挡块包含 有至少一块体,该至少一块体将该第二容置孔分隔成多个卡合区;其中,当该第二面板止挡部与该第二本体止挡部相分离时,该面板可以该两个第一止挡杆为轴相对该电器本体枢转;当该第二面板止挡部移动至与该第二本体止挡部相抵靠时,该第二本体止挡部的该第二止挡杆穿设于相对应的该第二容置孔的其中一该卡合区。

优选地,所述的电器的可分离式面板结构,其中进一步包含有两个弹性元件,其设于该面板内,且分别抵靠于该两个第二面板止挡部,并使该第二面板止挡部与该第二本体止挡部相抵靠。

优选地,所述的电器的可分离式面板结构,其中该面板进一步包含有两个弹性元件,其设于该面板内,且分别抵靠于该两个第二面板止挡部的该两个第二位移件,并使该第二位移件的该第二挡块抵靠于该第二本体止挡部的该第二止挡杆。

优选地,所述的电器的可分离式面板结构,其中:该电器本体设置该两个第一本体止挡部的该两侧壁面分别位于横向的两侧;该面板设置该两个第一面板止挡部的该两侧面分别位于横向的两侧;该电器本体的该容置槽延伸至该电器本体的顶面而于该顶面对外相通。

优选地,所述的电器的可分离式面板结构,其中该面板与该电器本体以一电线电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平时面板可设置于电器本体的容置槽中,而有特殊使用需求时,也可将面板取下而放置于电器本体的顶面等处使用,本发明藉此可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面板放置于电器本体的顶面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两个本体止挡部及两个面板止挡部的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两个本体止挡部及两个面板止挡部的另一角度外观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种使用状态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电器本体

11容置槽

12固定架

13第一本体止挡部

131第一止挡杆

14第二本体止挡部

141第二止挡杆

20面板

21第一面板止挡部

211第一操作孔

212第一容置孔

2121固定部

2122位移部

213第一位移件

2131第一操作部

2132第一挡块

22第二面板止挡部

221第二操作孔

222第二容置孔

2221固定部

2222位移部

2223卡合区

223第二位移件

2231第二操作部

2232第二挡块

2233块体

23凹陷部

24弹性元件

30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电器的可分离式面板结构包含一电器本体10及一面板20。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前述的电器本体10可为电源供应器或示波器等等,但不以此为限;电器本体10的前侧面设有一容置槽11,容置槽11延伸至电器本体10的顶面而于该顶面对外相通;容置槽11的横向相对两侧壁面皆设有一固定架12、一第一本体止挡部13及一第二本体止挡部14;固定架12设于该侧壁面内;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本体止挡部13包含有一第一止挡杆131,且第一止挡杆131为一圆杆,各第二本体止挡部14包含有一第二止挡杆141,且第二止挡杆141为一圆杆,第一止挡杆131及第二止挡杆141的一端固设于固定架12上,另一端突出并穿设于该容置槽11中。

前述的面板20可分离地设于电器本体10的容置槽11中,且面板20与电器本体10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0与电器本体10以一电线30电连接,但不以此为限,也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连接;

面板20的横向相对两侧面皆设有一第一面板止挡部21及一第二面板止挡部22,两侧的第一面板止挡部21分别与容置槽11的两侧的第一本体止挡部13选择性地相抵靠,两侧的第二面板止挡部22分别与容置槽11的两侧的第二本体止挡部14选择性地相抵靠;当该第一面板止挡部21与该第一本体止挡部13相分离,且该第二面板止挡部22与该第二本体止挡部14相分离时,面板20可自该容置槽11中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面板止挡部21包含有一第一操作孔211、一第一容置孔212及一第一位移件213;第一操作孔211位于面板20的前侧面,且为一直立的长孔;第一容置孔212位于面板20上设置该第一面板止挡部21的横向侧面,且该第一容置孔212包含相连通的一固定部2121及一位移部2122,固定部2121的底面与位移部2122的底面切齐,且固定部2121的高度小于位移部2122的高度;第一位移件213可上下移动地设于面板20内,且包含有一第一操作部2131及一第一挡块2132,第一操作部2131可上下移动地穿设于第一操作孔211中,以供使用者上下扳动整个第 一位移件213;第一挡块2132可上下移动地穿设于第一容置孔212的位移部2122中;电器本体10的第一止挡杆131穿设于该第一容置孔212中,且选择性地抵靠于第一位移件213的第一挡块2132,具体来说,当面板20设于电器本体10的容置槽11中时,第一止挡杆131穿设于第一容置孔212的固定部2121中。

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二面板止挡部22包含有一第二操作孔221、一第二容置孔222及一第二位移件223;面板20的底面邻接面板20横向两侧处分别设有一凹陷部23,第二操作孔221位于凹陷部23的顶面(如图2所示);第二容置孔222位于面板20上设置该第二面板止挡部22的横向侧面,且该第二容置孔222包含相连通的一固定部2221及一位移部2222,固定部2221的底面与位移部2222的底面切齐,且固定部2221的高度小于位移部2222的高度;该第二位移件223可上下移动地设于面板20内,且包含有一第二操作部2231及一第二挡块2232,第二操作部2231可上下移动地穿设于第二操作孔221中,以供使用者上下推动整个第二位移件223;第二挡块2232可上下移动地穿设于第二容置孔222的位移部2222中,且第二挡块2232包含多个间隔设置的块体2233,该等块体2233将第二容置孔222的位移部2222分隔成多个卡合区2223;电器本体20的第二止挡杆141穿设于该第二容置孔222中,且选择性地抵靠于第二位移件223的第二挡块2232,具体来说,当面板20设于电器本体10的容置槽11中时,第二止挡杆141穿设于第二容置孔222的固定部2221中。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0进一步包含有两个弹性元件24,其设于面板20内,弹性元件24在本实施例中为压缩弹簧,但不以此为限;两个弹性元件24的一端固设于面板20的内壁面,两个弹性元件24的另一端分别向下抵靠于两个第二面板止挡部22的两个第二位移件223,并使两个第二位移件223的第二挡块2232抵靠于位移部2222的底面,进而使第二挡块2232抵靠于第二本体止挡部14的第二止挡杆141。

本发明使用时,具有三种使用状态:

第一,请参阅图5所示,面板20直立地设置于电器本体10的容置槽11内,此时第一本体止挡部13的第一止挡杆131穿设于第一面板止挡部21的第一容置孔212的固定部2121,并受限于第一位移件213的第一挡块2132而使第一面板止挡部21无法脱离第一本体止挡部13;此外,此时第二本体止挡部14的第二止挡杆141穿设于第二面板止挡部22的第二容置孔222的固定部2221,并受限于第二位移件223的第二挡块2232而使第二面板止挡部22无法脱离第二本体止挡部14;因此面板20此 时直立地固设于容置槽11内。

第二,请参阅图6所示,面板20倾斜地设置于电器本体10的容置槽11内,在前述第一种使用状态下,向上按压面板20的第二面板止挡部22的突出于第二操作孔221外的第二操作部2231,使第二位移件223连带第二挡块2232上移,如此第二止挡杆141与第二挡块2232相分离而使第二止挡杆141可相对移动至第二容置孔222的位移部2222,藉此便可以第一止挡杆131为枢轴转动面板20,并且转动后再放开第二位移件223的第二操作部2231,让弹性元件24将第二位移件223推回原位,进而让第二止挡杆141卡合于第二挡块2232的其中两个块体2233之间(其中一卡合区2223),如此使面板20维持于该倾斜角度。

第三,请参阅图2及图7所示,不论是第一种或第二种使用状态,向上扳动面板20的第一面板止挡部21的突出于第一操作孔211外的第一操作部2131,使第一位移件213连带第一挡块2132上移,如此第一止挡杆131与第一挡块2132相分离而使第一止挡杆131可相对移动至第一容置孔212的位移部2122;并且向上按压面板20的第二面板止挡部22的第二操作部2231,使第二止挡杆141与第二挡块2232相分离,这时便可将面板20自容置槽11中取出而放置于电器本体10的顶面等处使用;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0与电器本体10之间的电线30有预留一定长度,而该长度至少足以让面板20移动到电器本体10的顶面,但不以此为限,也可让电线30预留更长的长度,或是改由无线传输方式连接。

本发明藉此具有多种使用方式,不仅可转动面板20的俯仰角度,更可移动面板20的位置,进而可符合各种使用需求而增加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移件213被扳动至上方后,即可通过紧迫等方式而固定于该上方位置,而第二位移件223则是一旦放手后,便会被弹性元件24推回下方,但不以此为限,也可让弹性元件24改设于第一位移件213,或者是两个位移件213、223均设有各自的弹性元件24,或是两个位移件213、223均不设有弹性元件24等等,可依各种需求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移件213及第二位移件223均为上下移动来开启关闭锁固状态,但不以此为限,也可改为横向等其他方向,仅要能通过移动位移件213、223来使相对应的面板止挡部21、22与本体止挡部13、14相抵靠或分离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各本体止挡部及各面板止挡部也可改为其他构造,而不以前述 的较佳实施例为限,仅要能根据使用者操作而让相对应的本体止挡部及面板止挡部可相互抵靠或分离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没有第二本体止挡部及第二面板止挡部,而仅通过第一本体止挡部及第一面板止挡部,便具有使面板固定于容置槽或自容置槽上分离卸下的功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面板可通过两个第一止挡杆为轴上下转动,但其转动方向也不以上下为限,也可视需求而改为左右转动等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