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线感应线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298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红外感应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判断门开启或者关闭的红外线感应线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日常生活的各种配置也越来越先进,人们生活也越来越便利。大门作为家庭和办公场所的第一道安全保护线,为了提高安全性我们需要对门进行一个监控。而且为了更加安全便捷,具体为需要对使用者的开门、关门与否进行监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对门的监测的问题,提供一种红外线感应线路。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外线感应线路,包括降压电路、主控芯片U1、单片机仿真器、连接器,电源电压VCC与降压电路、连接器、主控芯片U1、场效应管Q1的漏极分别连接,降压电路降压后的输出电压与单片机仿真器、连接器、主控芯片U1、红外线接收二级管PT分别连接,连接器与主控芯片U1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电源电压VCC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之间设有一发光二极管D1,所述主控芯片上设有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本方案实现了主控芯片U1发射一个频率提供给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当紅外线接收管PT接收到相同的频率时,主控芯片U1提供一个讯号供给场效应管Q1作为开门与关门的确认,场效应管Q1作为点亮电子开关电路或关闭LED灯(发光二极管D1)。经过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控制,紅外线接收管PT与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配合,来感测判断门的开或关。

进一步,降压电路为电源电压VCC与电容C1一端、电容C2的正极、降压芯片U2的输入端3脚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电容C2的负极接地;降压芯片U2的输出端2脚与电容C3一端连接,降压芯片U2的输出端2脚同时也输出降压后的电压+3.3V;电容C3另一端、降压芯片U2的公共端1脚接地。大小不同的电容C1、电容C1在输入端并联接地用于电源电压VCC的去耦滤波,降压芯片U2的输出端与地之间接电容C3为了输出滤波。降压芯片U2在低压时自动停止工作。

进一步,主控芯片U1的正电压端1脚接电压+3.3V,主控芯片U1的接地端8脚接地,主控芯片U1的7脚与电容C5一端、电阻R6一端、电阻R7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另一端、电阻R6另一端分别接地,电阻R7另一端接电源电压VCC,主控芯片U1的3脚与电阻R4一端连接,电阻R4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集电极分别与电压+3.3V、电阻R5一端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正极连接,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负极接地;主控芯片U1的2脚与电阻R2一端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外接一电阻R1,场效应管Q1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1漏极与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接电源电压VCC。

更进一步,所述电压+3.3V与连接器的1脚、2脚、3脚分别连接,连接器的4脚与电阻R8一端,电阻R8另一端接地,连接器的6脚与主控芯片U1的5脚连接,连接器的5脚接电源电压VCC,连接器的7脚接地,连接器的8脚与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的正极连接,连接器的9脚、10脚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正极连接。连接器的8脚与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正极连接用于控制IR的發光強度(感應的距離)。

更进一步,所述连接器的5脚与电源电压VCC连接的节点与电池BETTERY正极连接,电池BETTERY负极接地。

更进一步,单片机仿真器选用PICkit3仿真器,PICkit3仿真器的1脚与主控芯片U1的4脚连接,PICkit3仿真器的2脚接电压+3.3V,PICkit3仿真器的3脚接地,PICkit3仿真器的4脚、5脚分别与主控芯片U1的7脚、6脚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控芯片U1采用PIC12F510型号。

进一步,所述电压+3.3V与电阻R3一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与红外线接收二级管PT集电极连接,红外线接收二级管PT发射极接地,电阻R3两端与电容C14两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压+3.3V与电阻R9、电容C6依次连接,电容C6接地。该设置是为了滤波,EMI控制,减少电磁干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路的有益效果为:本红外线感应线路能及时监测,通过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控制,来判断使用者是否开门或关门;有电池过放电保护,当电压低于3.6V时,降压芯片U2自动停止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红外线感应线路的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红外线感应线路,包括降压电路、主控芯片U1、单片机仿真器、连接器,电源电压VCC与降压电路、连接器、主控芯片U1、场效应管Q1的漏极分别连接,降压电路降压后的输出电压与单片机仿真器、连接器、主控芯片U1、紅外线接收管PT分别连接,连接器与主控芯片U1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电源电压VCC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之间设有一发光二极管D1,所述主控芯片上设有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

降压电路为电源电压VCC与电容C1一端、电容C2的正极、降压芯片U2的输入端3脚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电容C2的负极接地;降压芯片U2的输出端2脚与电容C3一端连接,降压芯片U2的输出端2脚同时也输出降压后的电压+3.3V;电容C3另一端、降压芯片U2的公共端1脚接地。

主控芯片U1的正电压端1脚接电压+3.3V,主控芯片U1的接地端8脚接地,主控芯片U1的7脚与电容C5一端、电阻R6一端、电阻R7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另一端、电阻R6另一端分别接地,电阻R7另一端接电源电压VCC,主控芯片U1的3脚与电阻R4一端连接,电阻R4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集电极分别与电压+3.3V、电阻R5一端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正极连接,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负极接地;主控芯片U1的2脚与电阻R2一端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外接一电阻R1,场效应管Q1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1漏极与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接电源电压VCC。

电压3.3V与连接器的1脚、2脚、3脚分别连接,连接器的4脚与电阻R8一端,电阻R8另一端接地,连接器的6脚与主控芯片U1的5脚连接,连接器的5脚接电源电压VCC,连接器的7脚接地,连接器的8脚与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的正极连接,连接器的9脚、10脚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正极连接。连接器的8脚与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正极连接用于控制IR的發光強度(感應的距離)。连接器的5脚与电源电压VCC连接的节点与电池BETTERY正极连接,电池BETTERY负极接地。

单片机仿真器选用PICkit3仿真器,PICkit3仿真器的1脚与主控芯片U1的4脚连接,PICkit3仿真器的2脚接电压3.3V,PICkit3仿真器的3脚接地,PICkit3仿真器的4脚、5脚分别与主控芯片U1的7脚、6脚连接。

电压3.3V与电阻R3一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与红外线接收二级管PT集电极连接,红外线接收二级管PT发射极接地,电阻R3两端与电容C14两端连接。

电压3.3V与电阻R9、电容C6依次连接,电容C6接地。该设置是为了滤波,EMI控制,减少电磁干扰。

主控芯片U1采用PIC12F510型号,降压芯片U2采用MCP1703T-3302E/MB型号,连接器含有10个脚的插针,PICkit3仿真器含有5个脚的插针。

电容C1大小选用1uf,电容C2选用极性电容47uf,电容C3选用1UF。电阻R4大小为1K,电阻R5大小为39R(即39欧姆),三极管Q2选用8550型号,电容C5大小选用0.UF,电阻R6、电阻R7大小为1M。电阻R8选用Res3 1M。电阻R3大小为20K,电容C4为1UF,红外线接收二级管PT采用NPN型三极管。电阻R9大小为20K,电容C6为1UF。场效应管Q1选用APM2306型号,电阻R大小为100K,电阻R2大小为10K。

主控芯片U1发射一个频率提供给红外线发射二级管IR,当紅外线接收管PT接收到相同的频率时,主控芯片U1提供给2脚的GP5一个讯号供给场效应管Q1作为开门与关门的确认。本红外线感应线路能及时监测,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控制,来判断使用者是否开门或关门;通过主控芯片U1预设时间,当使用者开门时间超过预设时间,自动断电,关门后则重新启动;有电池过放电保护,当电压低于3.6V时,降压芯片U2自动停止工作。

以上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思路做出的变形及改进,都应当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