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反馈直推式DC调光LED灯管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液晶显示器产品LED灯管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市用交流电90V-264V经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进行电压转换后生成一低压直流电如:19V直流电,该19V直流电经过Boost升压电路进行升压之后生成一LED灯管所需的工作电压如:25V-70V直流电给LED灯管工作,该Boost升压电路由升压电路控制芯片进行驱动,该LED灯管中各灯串输出反馈端与升压电路控制芯片的各反馈引脚相电连接,由升压电路控制芯片控制LED灯管中各灯串工作时电流,以便控制液晶显示画面平均亮度,该升压驱动电路接收一从主板电路(图示未画出)提供的一开关信号,用以控制该LED灯管驱动电路工作与否,该升压驱动电路接收一从主板电路(图示未画出)提供的一DIM调光信号,以控制该LED灯管中各灯串工作时电流大小,从而控制液晶显示画面平均亮度。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着如下问题:1、LED灯管驱动电源板零件材料成本价格较高,在价格方面已经开始缺乏市场竞争力。2、LED灯管驱动电路(不含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转换效率)转换效率在85%-90%之间,转换效率不高,在设计EPA7.0新能效液晶显示器产品时,往往需要进一步提升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电源转换效率才能达到EPA7.0新能效法规的要求,而提升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电源转换效率时会造成LED灯管驱动电源板零件材料成本价格进一步提升。3、液晶显示器产品内部的主板电路需要5V供电,需要从19V通过一组DC-DC降压转换电路来转一个5V直流电压,而19V转5V DC-DC降压转换电路在待机条件下转换效率并不高,仅有:30%-45%左右的转换效率。因此,降低LED灯管驱动电源板的设计成本,提升LED灯管驱动转换效率,降低液晶显示产品待机功耗成为技术发展的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单反馈直推式DC调光LED灯管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反馈直推式DC调光LED灯管驱动电路,其包括交流-直流转换电路、LED灯管驱动的供电电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内部Vcc”掉电抑制电路、PWM转DC调光控制电路、LED灯管电流控制电路和单反馈LED灯管;
所述的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交流输入端接收一市用交流电,并将市用交流电进行电压转换并通过输出端输出一组电压值可变的直流电,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端接单反馈LED灯管的输入端和LED灯管驱动的供电电路的输入端,LED灯管驱动的供电电路还设有开关信号接收端、第一基准电压输出端、第二基准电压输出端和Vcc输出端,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设有第一反馈输入端、第二反馈输入端和基准电压接收端,
所述单反馈LED灯管的输出端分别连接LED灯管电流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第一反馈输入端;LED灯管电流控制电路还设有供电端和控制电流信号接收端,LED灯管电流控制电路的供电端连接LED灯管驱动的供电电路的Vcc输出端,LED灯管电流控制电路的控制电流信号接收端连接PWM转DC调光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PWM转DC调光控制电路还设有基准电压输入端和调光信号接收端,PWM转DC调光控制电路的基准电压输入端连接LED灯管驱动的供电电路的第一基准电压输出端,PWM转DC调光控制电路的调光信号接收端接收一来自主板的DIM调光信号,并依据DIM调光信号的正占空比转换生成一直流调光电压输出至LED灯管电流控制电路用以控制单反馈LED灯管工作时电流大小;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内部Vcc”掉电抑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第二反馈输入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内部Vcc”掉电抑制电路的开关信号接收端接收一来自主板的开关信号,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内部Vcc”掉电抑制电路确保该LED灯管驱动由正常工作模式进行待机不工作模式时,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内部控制芯片Vcc供电电压不出现因掉电而引起该控制芯片产生欠压保护;所述的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基准电压接收端连接LED灯管驱动的供电电路的第二基准电压输出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反馈输入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通过侦测单反馈LED灯管输出端电压来控制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端电压;所述的LED灯管驱动的供电电路的开关信号接收端接收来自主板的开关信号,用以控制LED灯管驱动的供电电路工作与否。
进一步地,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包括桥式整流及滤波电路、变压器、反馈电路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
所述LED灯管驱动的供电电路包括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和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
所述LED灯管电流控制电路包括第一N型MOS管Q1、电流采样电阻R1、偏置电阻和第一运放OP1;
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二运放OP2、电压采样电阻R2、频率补偿电路、第一晶体管Q2、光耦及TL431电路、反馈电阻R3、反馈电阻R4和反馈电阻R5 ;
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内部Vcc”掉电抑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晶体管Q3;
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具有第一引脚CS、第二引脚Vdri、第三引脚Vcc”、反馈引脚FB和接地引脚GND,所述变压器具有位于一次侧的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位于二次侧的第三绕组,市用交流电通过桥式整流及滤波电路接入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端,第一绕组的另一端与一第五N型MOS管Q11的漏极连接,第五N型MOS管Q11的源极分别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CS和一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接地,第五N型MOS管Q11的栅极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Vdri,第二绕组的一端连接一二极管D12的正极,二极管D12的负极分别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的第三引脚Vcc”和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绕组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1的正极,二极管D11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1的一端和反馈电路的一端,反馈电路的另一端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FB,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绕组的另一端,第三绕组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1的负极作为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绕组的另一端、第二绕组的一端和第三绕组的一端为同名端;
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单反馈LED灯管的输入端和所述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运放OP2的正电源端和基准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入端,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分别生成第一基准电压和第二基准电压;
单反馈LED灯管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N型MOS管Q1的漏极和电压采样电阻R2的一端,第一N型MOS管Q1的源极分别连接电流采样电阻R1的一端和第一运放OP1的负输入端,电流采样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N型MOS管Q1的栅极连接第一运放OP1的输出端,
偏置电阻的一端连接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偏置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N型MOS管Q1的源极;
所述PWM转DC调光控制电路分别接收一DIM调光信号和一第一基准电压,并将第一基准电压依据DIM调光信号的正占空比转换生成一直流调光电压输出至第一运放OP1的正端入端,
电压采样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运放OP2的负输入端和频率补偿电路的一端,频率补偿电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运放OP2的输出端,第二运放OP2的正输入端接入第二基准电压,
第二运放OP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晶体管Q2的基极,第一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一晶体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反馈电阻R5的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反馈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反馈电阻R3的一端、反馈电阻R4的一端和光耦及TL431电路的参考端,反馈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反馈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光耦及TL431电路的另一端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晶体管Q3的发射极,第二晶体管Q3的基极接入来自主板的开关信号,第二晶体管Q3的集电极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晶体管Q2为NPN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Q3为PNP晶体管。
进一步地,所述PWM转DC调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二N型MOS管Q4和第三N型MOS管Q5,第二N型MOS管Q4的栅极接入DIM调光信号,第二N型MOS管Q4的源极接地,第二N型MOS管Q4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三N型MOS管Q5的栅极和第四电阻R6的一端,第三N型MOS管Q5的源极接地,第三N型MOS管Q5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五电阻R7的一端和第六电阻R8的一端,第四电阻R6的另一端和第五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接入第一基准电压,第六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第七电阻R9的一端,第七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八电阻R10的一端和第一运放OP1的正输入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八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包括第四N型MOS管Q6、第三晶体管Q7、第四晶体管Q8和稳压二极管ZD1,第三晶体管Q7的发射极分别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和第十电阻R12的一端,第三晶体管Q7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九电阻R11的一端和第十电阻R12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第四N型MOS管Q6的漏极,第四N型MOS管Q6的源极接地,第四N型MOS管Q6的栅极接入来自主板的开关信号,第三晶体管Q7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3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晶体管Q8集电极和第十二电阻R14的一端,第四晶体管Q8的基极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和第十二电阻R14的另一端,第四晶体管Q8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接地,以第四晶体管Q8的发射极作为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晶体Q7为PNP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Q8为NPN晶体管。
进一步地,所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第五晶体管Q9和三端并联稳压器U1,所述第五晶体管Q9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和第十七电阻R19的一端,第五晶体管Q9的基极分别连接第十七电阻R19的另一端和三端并联稳压器U1的阴极端,第五晶体管Q9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十五电阻R17的一端、第十三电阻R15的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十三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6的一端,三端并联稳压器U1的参考端分别连接第十五电阻R17的另一端和第十六电阻R18的一端,三端并联稳压器U1的阳极端、第十六电阻R18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 4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接地,第五晶体管Q9的发射极输出第一基准电压,第十三电阻R15的另一端输出第二基准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三端并联稳压器U1的参考端的基准电压为2.5V,所述三端并联稳压器U1为TL431稳压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晶体管Q9为NPN晶体管。
进一步地,所述频率补偿电路为一补偿电阻和一补偿电容串联而成的RC频率补偿电路。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1、交流-直流转换电路采用单组输出设计,输出电压直接供应给LED灯管工作。2、LED灯管采用单反馈设计方式,即LED灯管中的各灯串(String)输出端接在一起。3、通过第一个运放OP1或是误差放大器来精准的控制LED灯管电流。4、通过第二个运放OP2或是误差放大器来精准的控制LED灯管输出端电压,从而控制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单组输出电压,即: 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单组输出电压值大小是变动的,而非固定的,确保LED灯管驱动有较高的转换效率≥93%。5、通过主板电路提供的开关信号,开关信号为High高电平时,电源板中的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一如18V-21V的直流电给LED灯管直接工作,而当液晶显示器产品进行待机状态时,开关信号为Low低电平,电源板中的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仅输出一如15V或更低的直流电,经DC-DC降压转换电路转换后生成5V直流电给主板电路工作,对于DC-DC降压转换电路,输入电压越低,其转换效率会相对较高,如本实用新型的LED驱动的电源板在待机时,DC-DC降压转换电路(15V转5V)的转换效率为55%-60%,而传统LED驱动电源板在待机时, DC-DC降压转换电路(19V转5V)的转换效率为30%-45%,故本实用新型的LED灯管驱动电路具有更低的待机功耗。6、本实用新型的LED灯管驱动电路采用的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单组输出直流电直接供应给LED灯管工作,而传统LED灯管驱动采用的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单组输出直流电后还要经过Boost升压电路升压后才供给LED灯管工作,该Boost升压电路N型MOS管开关工作时会产生大量高频的EMI辐射杂讯,故新型LED驱动电源板降低了EMI解决难度。7、在第一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并联一C1电容和一Q3PNP电晶体,使得液晶显示器产品的LED灯管驱动由正常工作进入待机模式条件下,即:主板电路提供的开关信号由高电平High变为低电平Low时,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初级侧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的Vcc”供电引脚不会因掉电掉到低于该控制芯片供电引脚内部所设定的欠压保护值(UVLO),以确保该液晶显示器产品当按下按键板的开关键时,能由正常工作模式顺利的进入待机工作模式。8、Q1N沟道N型MOS管源极与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输出端之间设置一Roffset偏置电阻,在液晶显示器产品正常工作时,当DIM调光信号正占空比调到最小0%时能确保液晶显示画面能够处于完全暗画面。本实用新型的LED驱动较传统LED灯管驱动具有:价格低、效率高、低待机功耗,具有更低的EMI辐射特点。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传统的LED灯管驱动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反馈直推式DC调光LED灯管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反馈直推式DC调光LED灯管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反馈直推式DC调光LED灯管驱动电路的PWM转DC调光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反馈直推式DC调光LED灯管驱动电路的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反馈直推式DC调光LED灯管驱动电路的基准电压产生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反馈直推式DC调光LED灯管驱动电路的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示意图;
图8为若没有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内部Vcc”掉电抑制电路时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供电电压Vcc”掉电时的波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增加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内部Vcc”掉电抑制电路后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供电电压Vcc”的波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反馈直推式DC调光LED灯管驱动电路的芯片替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10之一所示,本实用新型其包括交流-直流转换电路、LED灯管驱动的供电电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内部Vcc”掉电抑制电路、PWM转DC调光控制电路、LED灯管电流控制电路和单反馈LED灯管;
所述的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交流输入端接收一市用交流电,并将市用交流电进行电压转换并通过输出端输出一组电压值可变的直流电,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端接单反馈LED灯管的输入端和LED灯管驱动的供电电路的输入端,LED灯管驱动的供电电路还设有开关信号接收端、第一基准电压输出端、第二基准电压输出端和Vcc输出端,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设有第一反馈输入端、第二反馈输入端和基准电压接收端,
所述单反馈LED灯管的输出端分别连接LED灯管电流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第一反馈输入端;LED灯管电流控制电路还设有供电端和控制电流信号接收端,LED灯管电流控制电路的供电端连接LED灯管驱动的供电电路的Vcc输出端,LED灯管电流控制电路的控制电流信号接收端连接PWM转DC调光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PWM转DC调光控制电路还设有基准电压输入端和调光信号接收端,PWM转DC调光控制电路的基准电压输入端连接LED灯管驱动的供电电路的第一基准电压输出端,PWM转DC调光控制电路的调光信号接收端接收一来自主板的DIM调光信号,并依据DIM调光信号的正占空比转换生成一直流调光电压输出至LED灯管电流控制电路用以控制单反馈LED灯管工作时电流大小;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内部Vcc”掉电抑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第二反馈输入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内部Vcc”掉电抑制电路的开关信号接收端接收一来自主板的开关信号,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内部Vcc”掉电抑制电路确保该LED灯管驱动由正常工作模式进行待机不工作模式时,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内部控制芯片Vcc供电电压不出现因掉电而引起该控制芯片产生欠压保护;所述的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基准电压接收端连接LED灯管驱动的供电电路的第二基准电压输出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反馈输入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通过侦测单反馈LED灯管输出端电压来控制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端电压;所述的LED灯管驱动的供电电路的开关信号接收端接收来自主板的开关信号,用以控制LED灯管驱动的供电电路工作与否。
进一步地,所述LED灯管驱动的供电电路包括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和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
所述LED灯管电流控制电路包括第一N型MOS管Q1、电流采样电阻R1、偏置电阻和第一运放OP1;
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二运放OP2、电压采样电阻R2、频率补偿电路、第一晶体管Q2、光耦及TL431电路、反馈电阻R3、反馈电阻R4和反馈电阻R5 ;
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内部Vcc”掉电抑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晶体管Q3;
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单反馈LED灯管的输入端和所述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运放OP1、运放OP2的正电源端和基准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入端,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分别生成第一基准电压Vref1压和第二基准电压Vref2;
单反馈LED灯管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N型MOS管Q1的漏极和电压采样电阻R2的一端,第一N型MOS管Q1的源极分别连接电流采样电阻R1的一端和第一运放OP1的负输入端,电流采样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N型MOS管Q1的栅极连接第一运放OP1的输出端,
偏置电阻Roffset的一端连接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偏置电阻Roffset的另一端连接第一N型MOS管Q1的源极;
所述PWM转DC调光控制电路分别接收一DIM调光信号和一第一基准电压Vref1,并将第一基准电压Vref1依据DIM调光信号的正占空比转换生成一直流调光电压输出至第一运放OP1的正端入端,
电压采样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运放OP2的负输入端和频率补偿电路的一端,频率补偿电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运放OP2的输出端,第二运放OP2的正输入端接入第二基准电压Vref2,
第二运放OP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晶体管Q2的基极,第一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一晶体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反馈电阻R5的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反馈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反馈电阻R3的一端、反馈电阻R4的一端和光耦及TL431电路的参考端,反馈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反馈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光耦及TL431电路的另一端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晶体管Q3的发射极,第二晶体管Q3的基极接入来自主板的开关信号,第二晶体管Q3的集电极接地。
所述第一晶体管Q2为NPN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Q3为PNP晶体管。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运放OP1、电流采样电阻R1、第一N型MOS管Q1、PWM转DC调光控制电路组成一LED灯管电流控制电路,该LED灯管电流控制电路为负反馈电路,OP1运放具有虚短特点,即:V1+=V1-,LED灯管电流Ilamp=(V1-)/R1=(V1+)/R1。
电压采样电阻R2、频率补偿电路、第二运放OP2(或是误差放大器)、第一晶体管Q2、反馈电阻R3、反馈电阻R4、反馈电阻R5以及光耦及TL431电路组成了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端电压Vout控制电路(也是单反馈LED灯管输入端压控制电路);通过电压采样电阻R2将所采样到的电压中的杂讯信号(Noise)衰减之后电压V2-提供给第二运放OP2的负输入端,第二运放OP2正输入端接收从基准电压产生电路输出的第二基准电压Vref2,第二运放OP2输出端电连接频率补偿电路和第一晶体管Q2的基极(Base),第二运放OP2和频率补偿电路组成一积分电路,为负反馈电路,故第二运放OP2具有虚短特点,即:V2-=V2+=Vref2,即:正常工作时,单反馈LED灯管的输出端电压大小被控制为与Vref2电压基本一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LED灯管驱动正常工作时,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端电压Vout=Vled+Vref2,其中Vled------为LED灯管工作时LED灯管两端的电压;且此时第一晶体管Q2会工作在放大区,第一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通常会产生一动态阻抗Rce,故光耦及TL431电路中的参考端(R端)的下拉电阻总阻抗R=R4//(R5+Rce),由于光耦及TL431电路中参考端R端的电压为2.5V,故本实用新型的LED灯管驱动电路正常工作时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端电压Vout1=Vled+Vref2=2.5V*(R3+R)/R。
进一步地,上面所提到偏置电阻即图3中的电阻Roffset,偏置电阻的作用是在液晶显示器产品正常工作时,当DIM调光信号正占空比调到最小0%时(Duty=0%),确保液晶显示画面能够处于完全暗画面,在液晶显示器产品正常工作时,当DIM调光信号正占空比调到最小0%时(Duty=0%),第一运放OP1运放的正输入端电压V1+=0V,依据第一运放OP1运放虚短特点:V1+=V1-=0V,此时LED灯管电流Ilamp应该为0mA,但由于第一运放OP1输入端存在输入失调电压(Input offset voltage),使得第一运放OP1运放输出端仍存在一定值的输出电压,使得第一N型MOS管Q1处于微导通状态,使得LED灯管仍有一微弱的电流流过,产生一微弱的光,使得液晶显示画面无法处于全暗画面,而当设置一偏置电阻Roffset,进而设置一偏置电流Ioffset(Ioffset≈Vcc/Roffset)时,该Ioffset电流流过电流采样电阻R1,在第一运放OP1运放的负输入端产生一偏置电压Voffset=Ioffset*R1,该电压只要大于OP1运放规格书中的最大输入失调电压Vio时,OP1运放输出端电压为0V,使得第一N型MOS管Q1处于完全截止状态,此时LED灯管电流Ilamp=0mA,液晶显示画面完全处理暗画面。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接收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端电压Vout和一从主板电路提供的一开关信号,当主板电路所提供的开关信号为高电平(High)时,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将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端电压Vout转换成一供电电压Vcc供给第一运放OP1和第二运放OP2工作,同时供给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工作,并由基准电压产生电路产生出两组参考电压第一基准电压Vref1和第二基准电压Vref2,故开关信号为高电平时,本实用新型的LED灯管驱动正常工作,此时,第二晶体管Q3截止;
当液晶显示器产品需要进入待机工作模式时,液晶显示器产品内部的主板电路会提供一开关信号为低电平(Low)信号,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停止提供Vcc供电电压给第一运放OP1、第二运放OP2及基准电压产生电路,本实用新型的LED驱动停止工作,Q2电晶体截止,
待机工作模式的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Vout2=2.5V*(R3+R4)/R4,因R4>R4//(R5+Rce),故液晶显示器产品在待机条件下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Vout2比正常工作时Vout1电压小得多,如:液晶显示品产品正常工作时,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Vout1=19V,而在待机状态下可设置输出电压Vout2=15V甚至更低,这会降低液晶显示产品的待机功率,传统LED灯管驱动电源板不管是在待机状态下还是在正常工作时,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单组输出一个19V的固定直流电压,该19V直流电压经过主板电路中的DC-DC转换器之后生成一5V输出直流电供给主板电路中的Scaler IC等电路工作;而本实用新型的LED驱动电路的电源板正常工作时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单组输出电压在19V~21V之间的直流电,而在待机状态下,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单组输出一个如≤15V的固定直流电压。以 PHILIPS 223V5机种为例,若采用传统LED Boost升压驱动电源板,待机状态下当输入交流电压为240V测得的输入功率在280mW左右;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LED驱动电路,则待机状态下当输入交流电压为240V测得的输入功率仅为在230mW左右。
当主板电路中所提供的开关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第二晶体管Q3导通,第一晶体管Q2截止,反馈电阻R5对第一电容C1进行充电。当经过5个t=R5*C1时间后,第一电容C1两端电压会由0V上升到约2.5V左右。此时反馈电阻R5与第一电容C1之间串联阻抗R”会由R5+Rce(Q2)上升到无穷大,下拉电阻总阻抗R=R4//R”。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端电压满足Vout=2.5V*(R3+R)/R=2.5V*(R3/R+1),即经过5个t=R5*C1时间后,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端的电压会由如正常工作时的19V慢慢地下降到15V以内,此时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可正确的控制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端电压慢慢下降到待机工作模式时所设计的电压值,确保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在开关信号由高电平(High)到低电平(Low)过程中输出电压能正常下降,不出现输出电压异常过低造成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初级侧控制芯片Vcc”供电引脚出现欠压保护(UVLO)问题。以确保该液晶显示器产品当按下按键板的开关键时,仍能由正常工作模式顺利的进入待机工作模式。
如图4所示,所述PWM转DC调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二N型MOS管Q4和第三N型MOS管Q5,第二N型MOS管Q4的栅极接入DIM调光信号,第二N型MOS管Q4的源极接地,第二N型MOS管Q4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三N型MOS管Q5的栅极和第四电阻R6的一端,第三N型MOS管Q5的源极接地,第三N型MOS管Q5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五电阻R7的一端和第六电阻R8的一端,第四电阻R6的另一端和第五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接入第一基准电压Vref1,第六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第七电阻R9的一端,第七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八电阻R10的一端和第一运放OP1的正输入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八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具体地,第二N型MOS管Q4的栅极接收一从液晶显示器产品内部的主板电路提供的一DIM调光信号,该DIM调光信号通过第二N型MOS管Q4/第三N型MOS管Q5将第一基准电压Vref1参考电压通过第五电阻R7、第六电阻R8和第二电容C2进行电压转换后生成一V1直流电压,该V1直流电压大小与DIM调光信号的正占空比(Duty)大小有关,DIM调光信号的正占空比越大,则V1电压越高,DIM调光信号的正占空比越小,则V1电压越低,如:当液晶显示器产品内部的主板电路输出的DIM调光信号正占空比Duty=100%时,V1=Vref1*(R9+R10)/(R7+R8+R9+R10);当液晶显示器产品内部的主板电路输出的DIM调光信号正占空比Duty=0%时,V1=0V;V1直流电压经第七电阻R9和第八电阻R10分压之后生成一直流调光电压信号V1+提供给运放或是误差放大器的正输入端控制LED灯管的工作电流大小,从而控制液晶显示画面平均亮度。
如图5所示,所述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包括第四N型MOS管Q6、第三晶体管Q7、第四晶体管Q8和稳压二极管ZD1,第三晶体管Q7的发射极分别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和第十电阻R12的一端,第三晶体管Q7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九电阻R11的一端和第十电阻R12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第四N型MOS管Q6的漏极,第四N型MOS管Q6的源极接地,第四N型MOS管Q6的栅极接入来自主板的开关信号,第三晶体管Q7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3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晶体管Q8集电极和第十二电阻R14的一端,第四晶体管Q8的基极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和第十二电阻R14的另一端,第四晶体管Q8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接地,以第四晶体管Q8的发射极作为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三晶体管Q7、第四N型MOS管Q6、第九电阻R11、第十电阻R12组成了一开关控制电路,用来控制LED灯管驱动电路工作与否;第十二电阻R14、第四晶体管Q8、稳压二极管ZD1、第三电容C3组成一稳压Vcc供电电路,如:稳压二极管ZD1为9.1V,第四晶体管Q8导通时Vbe电压为0.7V,则供电电压Vcc=9.1V-0.7V=8.4V;当第四N型MOS管Q6的栅极接收一主板电路提供的开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High)时,第四N型MOS管Q6、第三晶体管Q7导通,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输出一Vcc供电电压给运放第一运放OP1、第二运放OP2及基准电压产生电路,LED灯管驱动开始正常工作。当在液晶显示器产品进行待机模式条件下,第四N型MOS管Q6的栅极接收一主板电路提供的开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Low)时,第四N型MOS管Q6、第三晶体管Q7截止,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停止输出Vcc供电电压给运放第一运放OP1、第二运放OP2及基准电压产生电路,LED灯管驱动停止工作,此时液晶显示器产生进入待机模式下因LED灯管驱动电路不工作而非常节能省电。
所述第三晶体Q7为PNP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Q8为NPN晶体管。
如图6所示,所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第五晶体管Q9和三端并联稳压器U1,所述第五晶体管Q9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和第十七电阻R19的一端,第五晶体管Q9的基极分别连接第十七电阻R19的另一端和三端并联稳压器U1的阴极端,第五晶体管Q9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十五电阻R17的一端、第十三电阻R15的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十三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6的一端,三端并联稳压器U1的参考端分别连接第十五电阻R17的另一端和第十六电阻R18的一端,三端并联稳压器U1的阳极端、第十六电阻R18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 4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接地,第五晶体管Q9的发射极输出第一基准电压Vref1,第十三电阻R15的另一端输出第二基准电压Vref2。
所述三端并联稳压器U1的参考端的基准电压为2.5V,所述三端并联稳压器U1为TL431稳压器。故该基准电压产生电路所产生的第一个基准电压Vref1=2.5V*(R17+R18)/R18,如:R17=R18=10KΩ,则Vref1=5V,通过R15电阻、R16电阻分压后得到第二个基准电压Vref2=Vref1*R16/(R15+R16),如:R15=22KΩ,R16=3.9KΩ,则Vref2=0.752V。
所述第五晶体管Q9为NPN晶体管。
所述频率补偿电路为一补偿电阻和一补偿电容串联而成的RC频率补偿电路。该频率补偿电路作用是让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Vout电压更加稳定。
如图7所示,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包括桥式整流及滤波电路、变压器、反馈电路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具有第一引脚CS、第二引脚Vdri、第三引脚Vcc”、反馈引脚FB和接地引脚GND,所述变压器具有位于一次侧的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位于二次侧的第三绕组,市用交流电通过桥式整流及滤波电路接入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一端,第一绕组的另一端与一第五N型MOS管Q11的漏极连接,第五N型MOS管Q11的源极分别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CS和一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接地,第五N型MOS管Q11的栅极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Vdri,第二绕组的一端连接一二极管D12的正极,二极管D12的负极分别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的第三引脚Vcc”和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绕组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1的正极,二极管D11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1的一端和反馈电路的一端,反馈电路的另一端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FB,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绕组的另一端,第三绕组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1的负极作为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绕组的另一端、第二绕组的一端和第三绕组的一端为同名端。
如图8所示,若未增加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内部Vcc”掉电抑制电路时,在开关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的Vcc”供电电压会出现掉电问题。掉电原因:液晶显示器产品由正常工作进入待机模式时,机器内部的主板电路的开关信号会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此时第一晶体管Q2会被截止导通,采样反馈下拉电阻阻值舜间会由R4//(R5+Rce(Q2))变为R4,即下拉电阻舜间变大,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输出Vdri引脚停止输出PWM方波来驱动变压器进行能量转换。由于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内部的反馈电路有时间t2响应延迟问题,故需要经过t1+t2时间之后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输出Vdri引脚才会输出PWM方波来驱动变压器进行能量转换。对应t2时间,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的Vcc”供电电压就出现掉电问题,若Vcc”掉电时最小电压低于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内部的欠压保护值(UVLO),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将会启动欠压保护功能,使开关电源无法正常工作.
如图9所示,增加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内部Vcc”掉电抑制电路后,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内部电压Vcc”电压不出现掉电问题,以确保该液晶显示器产品当按下按键板的开关键时,仍能由正常工作模式顺利的进入待机工作模式。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LED灯管驱动控制芯片,所述LED灯管驱动控制芯片集成了所述PWM转DC调光控制电路、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基准电压产生电路,所述包括以下引脚,分别为:1、Vcc供电引脚,为该控制芯片提供供电电压;2、COMP反馈引脚,通过Pin8引脚侦则单反馈LED灯管输出端电压来调节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电压Vout大小;3、On_Off开关控制引脚,用来控制该新型LED驱动工作与否;4、DIM调光引脚,用来控制该新型LED驱动工作时LED灯管电流大小;5、GND接地引脚;6、Iset LED灯管电流设置引脚,通过R1电阻来设置LED灯管工作时最大电流;7、GM 频率补偿引脚,通过外接R2电阻和C1电容,使整个LED驱动系统能稳定的工作;8、LED引脚,用来侦测LED灯管输出端电压和电流。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1、交流-直流转换电路采用单组输出设计,输出电压直接供应给LED灯管工作。2、LED灯管采用单反馈设计方式,即LED灯管中的各灯串(String)输出端接在一起。3、通过第一个运放OP1或是误差放大器来精准的控制LED灯管电流。4、通过第二个运放OP2或是误差放大器来精准的控制LED灯管输出端电压,从而控制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单组输出电压,即: 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单组输出电压值大小是变动的,而非固定的,确保LED灯管驱动有较高的转换效率≥93%。5、通过主板电路提供的开关信号,开关信号为High高电平时,电源板中的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输出一如18V-21V的直流电给LED灯管直接工作,而当液晶显示器产品进行待机状态时,开关信号为Low低电平,电源板中的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仅输出一如15V或更低的直流电,经DC-DC降压转换电路转换后生成5V直流电给主板电路工作,对于DC-DC降压转换电路,输入电压越低,其转换效率会相对较高,如本实用新型的LED驱动的电源板在待机时,DC-DC降压转换电路(15V转5V)的转换效率为55%-60%,而传统LED驱动电源板在待机时, DC-DC降压转换电路(19V转5V)的转换效率为30%-45%,故本实用新型的LED灯管驱动电路具有更低的待机功耗。6、本实用新型的LED灯管驱动电路采用的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单组输出直流电直接供应给LED灯管工作,而传统LED灯管驱动采用的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单组输出直流电后还要经过Boost升压电路升压后才供给LED灯管工作,该Boost升压电路N型MOS管开关工作时会产生大量高频的EMI辐射杂讯,故新型LED驱动电源板降低了EMI解决难度。7、在第一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并联一C1电容和一Q3PNP电晶体,使得液晶显示器产品的LED灯管驱动由正常工作进入待机模式条件下,即:主板电路提供的开关信号由高电平High变为低电平Low时,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初级侧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控制芯片的Vcc”供电引脚不会因掉电掉到低于该控制芯片供电引脚内部所设定的欠压保护值(UVLO),以确保该液晶显示器产品当按下按键板的开关键时,能由正常工作模式顺利的进入待机工作模式。8、Q1 N沟道N型MOS管源极与供电转换及控制电路输出端之间设置一Roffset偏置电阻,在液晶显示器产品正常工作时,当DIM调光信号正占空比调到最小0%时能确保液晶显示画面能够处于完全暗画面。本实用新型的LED驱动较传统LED灯管驱动具有:价格低、效率高、低待机功耗,具有更低的EMI辐射特点。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盖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