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DSP灌电流的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3495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小DSP灌电流的电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尤其是一种减小DSP灌电流的电路。



背景技术:

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经常要通过I/O口的状态来判断电路运行的情况。常规的电路设计方式是直接通过一个上拉电阻接到+3.3V电源。但此种设计方式会导致导致DSP的灌电流较大,使DSP的功耗大、温升高;同时,DSP的I/O口抗干扰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减小DSP灌电流且增强DSP的I/O口抗干扰能力的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小DSP灌电流的电路,包括2个电源、3 个电阻、1个电容和2个钳位二极管,所述电源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2的一端和接入输入信号,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钳位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钳位二极管D2与钳位二极管D1串联,所述电阻R3 的另一端连接在钳位二极管D1的正极和钳位二极管D2的负极之间,并作为输出信号与DSP的I/O口连接,所述钳位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3.3V电源的正极,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钳位二极管D2的正极还均接GND。

优选地,所述电容为滤波电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其中输出信号OUT与DSP的I/O口连接,能有效减小DSP的灌电流;原理为当输入信号IN为高阻状态时,电流由5V电源经过电阻R1、R2、R3、 D1流入+3.3V电源,这样就能有效减小流入DSP的电流,从而降低DSP的功耗与温升;且由于RC滤波电路和钳位二极管的存在,能增强DSP的I/O口的抗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减小DSP灌电流的电路,包括2个电源、3个电阻、1 个滤波电容和2个钳位二极管,5V电源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 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2的一端和接入输入信号,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滤波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所述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钳位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钳位二极管D2与钳位二极管D1串联,所述电阻R3 的另一端连接在钳位二极管D1的正极和钳位二极管D2的负极之间,并作为输出信号与DSP的I/O口连接,所述钳位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3.3V电源的正极,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钳位二极管D2的正极还均接GND。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DSP通过检测输出信号OUT的状态来判断电路的工作情况;当输入信号IN为高阻状态时,电流由+5V电源经过R1、R2、R3、 D1流向电源+3.3V,这样就减小了流进DSP的电流,从而实现减小DSP的灌电流,此时由于二极管D1的钳位作用,DSP检测到输出信号OUT为高电平。

当输入信号IN为低电平时,电流由GND通过D2、R3、R2流向低电平IN,此时DSP检测到输出信号OUT为低电平。

由于二极管的钳位作用以及R2、C1组成的滤波器,可以增强I/O口的抗干扰能力。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的一种应用,是变频器中一种过流保护电路。其中Iabs 是精密整流后的电压信号,当比较器LM339的8脚电压大于9脚电压时,14脚输出低电平电压。此时由电流由GND通过D2、R7、R6流向LM339的14脚, DSP的I/O口电压被二极管D2钳位在GND,DSP检测I/O的状态为低电平, DSP内部可认定变频器处于过流状态,报过流故障。当比较器LM339的8脚电压小于9脚电压时,LM339的14脚为高阻状态。此时,电流由5V电源经过R5、 R6、R7、D1流向3.3V电源,这样就能有效减小流入DSP的电流,达到减小 DSP功耗的效果。此时,I/O口的电压被二极管D1钳位在3.3V,DSP检测I/O 状态为高电平,判断变频器未处于过流状态,不报过流故障。由于二极管的钳位作用和RC电路存在,增强了HOC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修改、等同变化、改进等,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