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理线结构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949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理线结构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理线结构及具有该种理线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电子产品的外形和内部空间越来越小,但其结构却是日益复杂,因此,合理规划和设计电子装置的内部结构显的尤为重要。内部线材的良好固定有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结构,然而目前在很多电子装置中,对内部线材的处理往往不够完善,有时甚至是忽略。比如,手机等电子装置内部的马达线和喇叭线,从元器件延伸出来后,常直接在焊点进行焊锡,这很容易造成线材中途跳线或者压线的问题,进而使得在后续的生产和使用中出现线材损坏、甚至是对内部电路和其他元器件造成干扰等。虽然目前也出现了一些相关措施来防止跳线、压线,比如在焊锡前,对相关的线材进行扭卷,但是该种做法容易造成线材的损伤,缩短线材的寿命。也有措施在线材的走线部位设置线槽,然而这也不能保证不会出现跳线、压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理线结构及具有该种理线结构的电子装置,达到有效防止电子装置内部线材跳线、压线的效果,使其不干扰其他有关元器件工作,并且能很好地保护线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理线结构,包含:

一种理线结构,设置在本体上,该理线结构包括两个相互间隔并交错设置在本体上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包括自本体表面向上延伸的筋板、以及自筋板远离本体的顶端弯折、并位于本体上方的第一压线臂;所述第二凸起包括自本体表面向上延伸的直立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包括第一线材、第二线材、以及如前所述的理线结构。所述第一线材的两侧分别抵靠所述第一凸起的筋板和所述第二凸起的直立臂;所述第二线材抵靠所述第一凸起的筋板并位于第一压线臂下方,且所述第二线材与所述第一线材位于第一凸起的筋板两侧。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设置了用于固定线材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两个凸起采用间隔、交错的设置方式,使得第一凸起的筋板和第二凸起的直立臂对置于它们之间的第一线材形成相反方向的约束力,从而约束第一线材在本体表面上的水平移动;另外,第一凸起的筋板和第二凸起的直立臂在竖直方向上对置于它们之间的第一线材的摩擦力可以约束第一线材竖直方向上的移动;由于在水平、竖直方向上有效限制了线材的移动,从而能很好地防止线材跳线,而不会压到另一线材;另外,第一凸起的第一压臂也能在竖直方向上固定住另一线材。总得来说,“第一凸起的筋板、顶端弯折、压线臂”以及“第一凸起的筋板和第二凸起的直立臂之间的相互配合”,能有效地固定第一、第二线材、防止线材跳线、压线,进而不产生线材损伤和对内部其他元器件的干扰。另一方面,不需要对线材进行扭卷,也不需要另外设置长而深的线槽,而只是在本体上设置两个简单小巧并且固定的凸起,能很好地固定和保护线材。

另外,所述第二凸起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凸起远离本体的顶端弯折、并位于本体上方的第二压线臂。如此设计,在“第一凸起具备筋板和第一压线臂”以及“第二凸起具备直立臂”固定线材的基础上,在第二凸起远离本体的的部分设置顶端弯折,并延伸出第二压线臂,从而协助固定依靠第一凸起的筋板和第二凸起的直立臂摩擦力约束的线材,增加了一层防跳线、压线的保障。

另外,所述第二压线臂与本体表面平行。

另外,所述第二凸起与本体一体成型。

另外,所述第一压线臂与本体表面平行。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凸起自本体表面向上延伸出的结构中,第一压线臂的结构被设置为与本体平行。平行的设置能有效节省空间,即所述第一凸起的最低高度,只需要能刚好容纳线材,使得电子装置不需要额外增加过多高度。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压线臂的平行设置,不会对线材的放置起阻碍作用,相反地,很方便线材的置入和置出。

另外,所述第一凸起与本体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被设置在本体上,即在材料成型时,所述第一凸起作为本体的一个部分,一起被模具制造出来。这使得在制造阶段,可以高效率地生产大量带所述第一凸起的本体,并且能很好地保持其一致性,在组装阶段,不额外增加工艺,防止不必要的错误和损失,也能有效控制整体的成本。

另外,所述第二凸起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凸起远离本体的顶端弯折、并位于本体上方的第二压线臂,所述第一线材位于第二压线臂下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另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理线结构。如图1-3所示,包含:

设置两个相互间隔并交错设置在本体5上的第一凸起1和第二凸起2;所述第一凸起1包括自本体5表面向上延伸的筋板11、以及自筋板11远离本体5的顶端弯折12、并位于本体5上方的第一压线臂13;所述第二凸起2包括自本体5表面向上延伸的直立臂21。也就是说,设置两个凸起结构,它们的位置关系为相互间隔并交错。其中,所述第一凸起1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筋板11、顶端弯折12、第一压线臂13,所述顶端弯折12在所述筋板11和所述第一压线臂13之间起到过渡连接的作用;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2为直立臂2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构建两个结构简单的凸起,可以很好地起到固定内部线材的作用,具体为:两个凸起采用间隔、交错的设置方式,使得第一凸起1的筋板11和第二凸起2的直立臂21对置于它们之间的线材在Y方向(也即,本体5表面上的水平方向)上形成相反方向的约束力,从而约束线材在Y方向上移动;另外,第一凸起1的筋板11和第二凸起2的直立臂21对置于它们之间的线材还形成一个Z方向(也即竖直方向)上的摩擦力,从而约束线材在Z方向上的移动;由于在Y、Z方向上有效限制了线材的移动,能很好地防止线材跳线,并且不会压到其他线材;另外,所述第一凸起1的直立臂11和第一压线臂13也能在Y、Z方向上固定住另一线材。总得来说,通过“所述第一凸起1的筋板11、顶端弯折12、第一压线臂13”以及“所述第一凸起1的筋板11和所述第二凸起2的直立臂21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有效起到防止跳线、压线的问题,进而不会产生线材压损和对内部结构中其他元件的干扰,有助于构造一个规范有序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既不需要对线材进行扭卷,不会造成线材损伤,也不需要另外设置长而深的线槽,而只是在本体5上设置两个简单小巧并且固定的凸起,能很好地保护线材,并且简单易造。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线臂13与本体5表面平行。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一凸起1上延伸出来的所述第一压线臂13,与本体5表面的位置关系是相互平行。第一压线臂13与本体5表面的位置关系设置有多种,比如,呈钝角式相交、锐角式相交、平行式等。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平行式,较之其他方式而言,平形式的优点有:在空间利用方面,更为节省空间,这体现在,所述第一凸起1的高度仅需满足第一压线臂13能刚好容置相关线材部分,而不需要额外的高度空间;在线材的保护方面,平行式也不会存在狭小开口部分压伤线材的情况;在元件组装方面,平行式的结构在固定线材不跳线、压线的同时,也使得线材的置入和置出更为容易,不会造成阻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1与本体5一体成型。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凸起1被设置在本体5上,是由一个模具做出来,在本体5被注塑成型时,所述第一凸起1也同时被制造成型。第一凸起1与本体5的连接方式有多种,比如后期粘贴、事先一体成型等。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一体成型方式,较之其他方式而言,一体成型方式的优点有:在制造方面,可以用一个模具高时效地制造出大量的产品,并且能很好地保证产品的一致性,整体效率高;在组装方面,不用额外增加工艺,避免了此环节出错的可能,提高了效率;在成本方面,利用模具在早期高效率的制造产品,对整个生产过程而言,节省了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2与本体5一体成型。与第一凸起1与本体5一体成型相类似的:第二凸起2被设置在本体5上,随着本体5的模具一起被制造成型。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在制造方面,高时效地大量产出产品,保证产品一致性、高效率;在组装方面,不额外增加工艺,避免出错;在成本方面,有利于控制整个生产过程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理线结构,主要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如图4所示:

所述第二凸起2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凸起2远离本体5的顶端弯折22、并位于本体上方的第二压线臂23。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凸起2包括自本体5表面向上延伸的直立臂21,另外还包括顶端弯折22、第二压线臂23。与所述第一凸起1的结构类似的,所述第二凸起2上的所述顶端弯折22置于所述直立臂21和所述第二压线臂23的中间,起到过渡连接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凸起1的筋板11和第二凸起2的直立臂21能很好地固定线材以及防止跳线、压线的基础上,从第二凸起2上直立臂21延伸出来的所述顶端弯折22、第二压线臂23,可以起到第二层保护作用,形成双保险。此外,当产线需要临时更换使用线材,而所更换到的线材比原来线材的直径更小的情况下,第一凸起1的筋板11与第二凸起2的直立臂21因相互间距大于线材直径而对更换后的线材的摩擦力不够,而造成可能出现跳线、压线的问题时,所述第二凸起2的顶端弯折22、第二压线臂23可以有效防止线材跳线、压线。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理线结构同样简单实用。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凸起2的结构可以带“所述顶端弯折22、第二压线臂23”,也可以不带“所述顶端弯折22、第二压线臂23”,这可以满足不同的成本和结构的需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线臂23与本体5表面平行。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的,第二压线臂23与本体5的位置关系为相互平行。采用平行式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面,不需要额外的高度,节省了空间;在线材保护方面,不会压伤线材;在元件组装方面,平行式的结构能很好地固定线材,不发生跳线、压线,也使得线材的置入和置出更为容易,不会造成阻碍,有利于整体内部空间结构的组装和调整。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具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理线结构的电子装置,如图5所示,包含:

第一线材3、第二线材4、以及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理线结构,所述第一线材3的两侧分别抵靠所述第一凸起1的筋板11和所述第二凸起2的直立臂21;所述第二线材4抵靠所述第一凸起1的筋板11并位于第一压线臂13下方,且所述第二线材4与所述第一线材3位于第一凸起1的筋板11两侧。

也就是说,所述电子装置是通过构造一个良好的理线结构,将相关的线材通过构造的理线结构进行固定,其中,相关线材具体为第一线材3和第二线材4,理线结构的主体具体为第一凸起1和第二凸起2。第一线材3被第二凸起2和第一凸起1在Y方向和Z方向上牢牢固定,第二线材4被第一凸起1的结构在Y方向和Z方向上牢牢固定。另外,第一线材3和第二线材4的位置关系为,在所述第一凸起1的筋板11的两侧。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分析和有益效果主要是构成该电子装置的所述理线结构的结构分析和有益效果,该结构分析和有益效果已经在第一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为避免赘述,这里不再重复。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具有第二实施例中理线结构的电子装置,是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基础上改进得来。如图6所示:

所述第二凸起2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凸起2远离本体5的顶端弯折22、并位于本体5上方的第二压线臂23,所述第一线材3位于第二压线臂23下方。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改进之处,在于第三实施例中第二凸起2的顶端延伸出了顶端弯折22、第二压线臂23,延伸出的部分用于对第一线材3进行第二层固定,防止跳线、压线。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的具体结构和有益效果即是构成该电子装置的理线结构的具体结构和有益效果,该具体结构和有益效果已经在第二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为了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