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光源的视觉残像显示影像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7452发布日期:2018-09-29 05:4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作为利用光源的视觉残像显示影像的电子装置的可穿戴装置。



背景技术:

音乐会场等场所存在为歌手、运动选手助威的多种助威道具,最近随着可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显示助威语句,用户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显示助威语句。这种助威牌类需要记载于助威牌的内容尽可能保持不移动的固定状态。另一方面,助威道具中存在助威棒类。用户通过与其它用户一同摇动助威棒来进行群集式助威。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实现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利用可穿戴装置、与可穿戴装置执行数据通信的显示装置显示助威影像的方法。并且,本发明提供可使多个用户利用上述装置简单地显示群集式助威影像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通信部,与光源进行数据连接;控制部,用于控制上述光源的发光;本体,用于收容上述通信部和控制部;以及固定部,用于将上述本体固定于用户的身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如下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即,多个用户可简单地显示群集式助威影像,从而可实现通过多种方式及演出的群集助威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一实施例的影像显示装置的图。

图2至图3为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框图及分解图。

图4至图5为一实施例的可穿戴装置的框图及外观侧视图。

图6为表示一实施例的可穿戴装置的影像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检测显示装置的移动,来控制发光部的发光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8为对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驱动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9为可穿戴装置直接控制显示装置的流程图。

图10为表示可穿戴装置利用从显示装置接收的检测数据来控制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至图14为对显示装置的光源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5为表示控制显示装置的发光的方法的概念图。

图16为一实施例的控制显示装置的发光的流程图。

图17为一实施例的助威装置显示助威语句的示例图。

图18为对助威装置之间的影像数据传输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9为对第一助威装置分配影像的例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20为表示第一助威装置向另一助威装置提供根据另一助威装置的位置信息分配的影像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1及图22为对影像被分配的例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23为表示助威装置之间的分配影像数据的传播的图。

图24为示出根据助威装置的配置对显示影像进行再分配的图。

图25为对显示装置与智能手机直接连接来显示影像的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26至图27为示出一实施例的由显示装置与可穿戴装置相连接而成的助威装置的图。

图28为示出再一实施例的助威装置的图。

图29为表示另一实施例的助威装置的连接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如下的电子装置实施,即,上述电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通信部,与光源进行数据连接;控制部,用于控制上述光源的发光;本体,用于收容上述通信部和控制部;以及固定部,用于将上述本体固定于用户的身体,上述光源基于上述光源的空间位置变化来显示影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为示出影像显示装置的图,影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装置100和可穿戴装置200。一实施例的影像显示装置作为助威装置显示助威语句或助威影像。显示装置利用残像效果(persistenceofvisioneffect)显示影像。例如,若用户向图1的a方向及b方向摇动显示装置,则显示装置所释放的光的残像沿着显示器的移动轨迹凝聚在视网膜上,并根据显示装置的位置变化,向用户显示用户可利用残像识别的影像,如l301、o302等影像。

基于图2、图3的显示装置为发光二极管(led),包括光源部110、电源部120、控制部130、通信部140、存储器150、传感部160及用于收容它们中的至少一种的外壳101。即,外壳101为壳体,执行本体的功能。显示装置根据实施例仅包括光源部110和外壳101。在显示装置受可穿戴装置的控制而进行工作的情况下,显示装置仅包括光源部110和外壳101。除此之外,可根据实施例省略电源部120、控制部130、通信部140、存储器150及传感部160中的至少一个。

外壳101用于收容光源部110、电源部120、控制部130、通信部140、存储器150及传感部160,光源部110具有被分离的结构。参照图3的实施例,外壳101还包括连接部。例如,外壳包括第一连接部102、第二连接部103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外壳101a包括光源部110。在第一外壳101a设有第一连接部102,第一连接部102与设置在包括除光源部之外的部分的第二外壳101b的被连接部(未图示)相连接。由此,第一外壳101a通过第一连接部102装拆于第二外壳101b。连接部包括数据线,从而可从外壳内的控制部向光源部传递与光源相关的控制信号。以类似的方式,设置于外壳的一侧的第二连接部103与设置于图5的可穿戴装置的被连接部202相连接,显示装置装拆于可穿戴装置。连接部包括数据线,从而向显示装置传递来自可穿戴装置的控制信号。外壳101还包括把手。把手设置于外壳的一侧或光源部的一侧,把手呈具有中空的戒指形态,从而使用户的手指被贯通,在光源部的上端部中,戒指形态的把手固定于用户的手指,从而可防止显示装置从可穿戴装置或用户的手中分离。

光源部110包括至少一个光源111。光源能够以线性排列于光源部110。光源可根据用户向左右摇动的动作显示多种颜色的残像效果,或可作为照明来进行发光。光源可发出红色(r)、绿色(g)及蓝色(b)等光的三原色。光源为可将3色全部发出的发光二极管。或者可发出各个颜色的多个光源形成为一组而排列于光源部,发出红光的一个光源、发出绿光的一个光源及发出蓝光的一个光源中的至少一个光源形成一个光源组,如上形成的光源组排列于光源部。在光源部能够以线性或“之”字形排列有16个以上的红绿蓝(rgb)光源。

光源部具有折叠式结构,其结构即有可延伸的结构或随着光源部的一部分向长度方向滑动重叠而可延伸的结构,并包括以坚硬的材质不弯曲或以柔性材质弯曲的结构中的一种,在光源部由坚硬的材质形成的情况下,在光源部中坚硬的部分由单一产品形成,或通过扩张部(未图示)连续连接坚硬的多个产品而扩张或通过以可折叠坚硬的部分的结构(collapsible)形成,来扩张光源部。

在光源部由柔性材质形成的情况下,在柔性光源部可配置有光源。例如,通过在利用绳制成的光源部以线性配置发光二极管,从而可呈现与胳膊总长度相应的残像效果。电源部120提供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电源。电源部可收容电池。电源部可从所收容的电池获得对驱动显示所需的电力来分配于各个结构。图3示出随着外壳的盖子开放而示出的电源部的状态。可从电源部装拆电池或电源部可包括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部(未图示)。

控制部130对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发光进行控制。控制部可通过控制光源部来显示与从外部设备接收的影像数据相应的影像。控制部可利用从传感部接收的检测数据确定光源部的位置、移动方向、移动时间、移动速度等。并且,控制部可利用从电源部接收的电源数据确认电源状态。控制部可通过控制通信部来执行与外部设备的数据通信。

通信部140执行显示装置与可穿戴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通信部可向可穿戴装置传输从显示装置的传感部160中生成的检测数据。通信部可通过向控制部传递从可穿戴装置接收的影像相关数据或控制数据,来对光源部的发光进行控制。或者通信部可通过直接向光源部传递从可穿戴装置接收的控制数据,来可使可穿戴装置直接对光源的发光进行控制。

存储器150可包含驱动显示装置所需的程序数据、在驱动显示装置中所生成的临时数据及从外部装置接收的影像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从外部装置接收的控制数据,利用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闪速(flash)存储器及固态硬盘(ssd)等通常所通用的记录介质。

传感部160可检测光源部的位置、移动方向、移动时间、移动速度等。例如,传感部160可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全球定位(gps)传感器。由此,传感部160可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判断显示装置的移动速度或利用陀螺仪传感器判断显示装置的移动方向或利用全球定位传感器判断显示装置的位置。

显示装置可独立使用或与可穿戴装置一同使用,可独立显示基于残像效果的影像,通过接收来自可穿戴装置的控制,来显示基于残像效果的影像。可穿戴装置对用于残像效果的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显示装置与可穿戴装置物理连接,从而以有线或无线进行通信连接。由此,可穿戴装置可向显示装置传递用于控制显示装置的动作的控制信号。

图4中的可穿戴装置包括显示部210、电源部220、输入部230、输出部240、控制部250、通信部260、存储器270、传感部280及外壳201。可根据实施例省略显示部210、输入部230、输出部240、存储器270及传感部280中的至少一个。

外壳201可以为用于收容显示部210、电源部220、输入部230、输出部240、控制部250、通信部260、存储器270及传感部280中的至少一个的壳体,从而可执行本体的功能。显示部210用于显示可穿戴装置的控制画面、工作画面等,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等的显示面板或发光二极管光源等。显示部可根据控制部的控制显示影像或信息。电源部220提供用于驱动可穿戴装置的电源。电源部220可包括电池。电源部220可从可进行装拆的电池获得电力并分配于各个结构。电源部220可收容可进行装拆的电池。输入部230可包括至少一个输入单元,如键盘、触摸屏、麦克风等。输入部可向控制部传递用户的输入。控制部可基于通过输入部获得的用户的输入,控制可穿戴装置的动作。

输出部240可包括振动部及扬声器等结构来根据控制部的控制利用振动或音频数据输出振动或音频。

控制部250用于对一实施例的可穿戴装置的动作及显示装置的发光进行控制,并且向显示装置传输控制信号。控制部250基于以可穿戴装置为基准的光源所处的空间位置、以可穿戴装置为基准的光源所处的相对方向以及可穿戴装置与光源之间的距离中的至少一种,对光源的发光进行控制。控制部250对表、计时器、秒表及警报器的动作进行控制,使得可穿戴装置实现电子表的功能。并且,控制部250可从外部设备接收影像数据来存储,或可从外部设备接收所要向显示装置传输的语句,来存储于存储器270或将用户利用输入部230输入的语句存储于存储器270或可通过通信部260向显示装置传输。控制部可通过通信部260向显示装置传输存储于存储器270的影像或语句。

通信部260执行可穿戴装置与外部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例如,通信部260执行显示装置与可穿戴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并从显示装置接收检测数据。通信部260可向显示装置传递影像相关数据或控制数据。基于此,显示装置控制光源部的发光。或者通信部260可通过直接向显示装置传递与显示装置的光源部相关的控制数据,来使可穿戴装置直接控制显示装置的光源的发光。

存储器270可包含驱动可穿戴装置所需的程序数据及在驱动可穿戴装置中所生成的临时数据。存储器可包含从外部装置接收的影像数据及语句数据。存储器可以为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闪速存储器及固态硬盘等通常所通用的记录介质。

传感部280用于检测可穿戴装置的移动,在显示装置与可穿戴装置相连接来进行工作的情况下,通过对可穿戴装置的移动进行检测,来对附着于显示装置的光源部的位置、移动方向、移动时间、移动速度等进行检测。传感部280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全球定位传感器等。

具有图5的表形态的可穿戴装置除了外壳201之外还包括形成于外壳201的一部分的连接部202及固定部203。连接部202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相连接。连接部202与显示装置的连接部相连接。固定部203像附着于普通表的表带一样与外壳201相连接。例如,固定部203可呈使用于普通表的两个表带被环所固定的形态或与表仅连接一侧的手镯式形态。固定部203可装拆于连接部202,从而具有可更换的结构。用户可利用固定部230将可穿戴装置穿戴于身体。

以下,对利用可穿戴装置和显示装置中的一个显示影像的方法进行说明。各个实施例可通过与另一实施例相结合来实施,参照图6来对可穿戴装置的影像显示方法进行说明。可穿戴装置获得影像数据(步骤s710)。可穿戴装置可从智能手机、台式机或网络服务器等获得影像数据。然后,可穿戴装置向显示装置传输数据(步骤s720)。接收影像数据的显示装置基于接收到的影像数据来控制光源(步骤s730)。

在图7中,显示装置根据显示装置的移动信息来控制光源的发光。显示装置生成检测数据(步骤s740),并根据检测数据来控制光源(步骤s750)。由此,显示装置考虑到光源的移动速度、移动方向来对光源的发光进行控制,使得根据残像效果向用户显示的影像即使在显示装置的移动速度不规则的情况下也恒定地显示,例如,在光源快速移动的情况下,可能使光源所显示的像素值变更的速度变快,从而光源无歪曲地显示影像。在光源慢慢移动的情况下,光源所显示的像素值的变更速度有可能变慢。

在图8中,显示装置与可穿戴装置进行数据连接(步骤s910)。数据连接方式可使用基于有线/无线连接或与端子接触的连接方式等。显示装置基于是否与可穿戴装置进行数据连接来控制光源(步骤s920)。例如,显示装置仅在与可穿戴装置进行数据连接时对光源进行控制。显示装置仅从可穿戴装置接收认证数据时对光源进行控制。即,显示装置仅可在与包含认证数据的可穿戴装置相连接的情况下控制光源部,在与不具有认证数据的可穿戴装置相连接时有可能不控制光源。

显示装置在与可穿戴装置连接1次以上后保持激活状态,若显示装置从可穿戴装置接收认证数据,则在被分离的情况下也被激活并对光源进行控制。

在图9中,若显示装置和可穿戴装置相互数据连接(步骤s1010),则可穿戴装置生成控制信号(步骤s1020)。可穿戴装置向显示装置传递所生成的控制信号(步骤s1030)。显示装置根据从可穿戴装置接收的控制信号对光源进行控制并显示影像(步骤s1040)。

在图10中,首先,显示装置和可穿戴装置进行数据连接(步骤s1110)。然后,显示装置生成检测数据(步骤s1120)。显示装置利用传感部对显示装置的位置、显示装置的移动方向、显示装置的移动速度、显示装置向单向移动的时间等进行测定。然后,显示装置向可穿戴装置传递检测数据(步骤s1130)。可穿戴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检测数据生成控制信号(步骤s1140)。控制信号为用于控制显示装置的控制信号。例如,可穿戴装置以从显示装置接收的显示装置的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等为基础,生成对显示装置的光源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可穿戴装置向显示装置传递其控制信号(步骤s1150)。显示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对光源部的动作进行控制(步骤s1160)。由此,显示装置可显示基于残像效果的影像。

在输入为“iloveu”的情况下,可以一次性地输出“iloveu”或可依次输出“i”,接着输出“love”,然后输出“u”,并根据可穿戴装置和隔开距离对显示装置的光源进行控制。图11为表示显示装置的光源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显示装置确定与可穿戴装置隔开的距离(步骤s1210)。显示装置基于从可穿戴装置接收的电波的强度或无线信号的强度,测定可穿戴装置与显示装置之间的距离。或者可利用由可穿戴装置利用全球定位模块获得的位置信息和利用显示装置的全球定位模块获得位置信息测定装置之间的距离。或者可通过显示装置是否与可穿戴装置相结合来确定显示装置与可穿戴装置之间的距离。然后,显示装置根据与可穿戴装置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光源(步骤s1220)。显示装置可基于距离来变更通过光源所显示的影像。或者,显示装置还可利用陀螺仪传感器等来变更根据显示装置与可穿戴装置之间的距离及方向来显示的影像。例如,在将可穿戴装置佩戴于左臂上并利用右手摇动发光二极管棒的情况下,(a)当垂下左臂时、(b)将左臂放置在胸口时、(c)将左臂抬到头上时,在显示装置中显示的影像可发生变化。

参照图12至15,当显示装置与可穿戴装置相结合时,当显示装置位于靠近可穿戴装置的位置时,当显示装置位于远离可穿戴装置的位置时,分别显示不同的影像。例如,如图12的(a)部分所示,在显示装置与可穿戴装置相结合的情况下,如图12的(b)部分所示,在显示装置中,借助残像效果来显示“we”。如图13的(a)部分所示,在显示装置以近距离与可穿戴装置隔开的情况下,如图13的(b)部分所示,在显示装置中,借助残像效果来显示“love”。如图14的(a)部分所示,在显示装置以远距离与可穿戴装置隔开的情况下,如图14的(b)部分所示,在显示装置中,借助残像效果来显示“you”。可穿戴装置或显示装置可进行如上所述的隔开距离的判断及显示装置的控制。用户可将近距离及远距离的判断基准设定于可穿戴装置或显示装置。例如,在用户将可穿戴装置佩戴于左侧手腕并利用左侧手握住显示装置摇动的情况下,以如图13所示的方式执行近距离识别,在用户将可穿戴装置佩戴于左侧手腕并利用右侧手握住显示装置摇动的情况下,以如图14所示的方式执行近距离识别。

如图15所示,用户向上下方向反复摇动显示装置,并朝向第一方向a移动后,再朝向第二方向b移动,之后反复朝向第一方向a及第二方向b移动。在用户直接用手摇动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由于摇动的速度不恒定,因而根据残像效果显示的影像1601失真。并且,在显示的影像为语句的情况下,若语句的长度长,则在用户摇动显示装置的宽度小的情况下,发生无法显示全部语句的情况。因此,为了在显示装置中显示完整的影像,可考虑到显示装置的移动速度来对显示装置的发光进行控制。

如图16的流程图所示,显示装置对光源朝向第一方向移动进行识别(步骤s1710),并生成朝向第一方向移动的光源的状态数据(步骤s1720)。显示装置通过对朝向第一方向移动的光源的移动速度、光源移动的距离、光源移动的时间、进行移动的光源的加速度变化、光源的移动轨迹进行检测,来生成检测数据。然后,显示装置对光源的第二方向的移动进行识别(步骤s1730)。例如,若光源向与第一方向无连续性的方向移动,则显示装置将相应方向确定为第二方向。例如,若光源向上侧线性移动(第一方向),然后向左侧线性移动,则将其确定为第二方向。或者,若光源向左侧以画弧的方式移动(第一方向),然后向右侧以画弧的方式移动,则将其确定为第二方向。

在光源朝向第二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显示装置利用光源朝向第一方向移动中所测定的状态相关数据,来控制光源的发光(步骤s1740)。例如,可基于光源朝向第一方向移动的时间、移动距离、移动时的加速度变化等预测朝向第二方向移动的光源的移动时间、移动距离、移动时的加速度变化等。基于此,显示装置控制朝向第二方向移动的光源的发光,从而可使显示部利用残像效果显示不歪曲的影像。例如,在第二方向为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的情况下,显示装置可基于光源朝向第一方向移动中所测定的移动时间、移动距离、移动速度及基于移动轨迹的加速度变化量中的至少一个,实时确定朝向第二方向移动的光源需要显示的像素值,来控制光源的发光,使得影像全部显示。

图17的第一助威装置至第四助威装置可显示“love”的语句。各个助威装置仅由上述的显示装置形成,从而由自身对光源部进行控制,来根据残像效果显示语句。各个助威装置可包括显示装置和可穿戴装置。显示装置可基于从可穿戴装置接收的语句数据来显示语句。

图18的实施例中对第一助威装置作为主装置向另一助威装置传输数据进行说明。作为第二助威装置,可存在主装置或多个主装置。并且,助威装置之间所传输的数据可以为文本数据而不是影像数据。在第一助威装置为了执行以下动作而向外部设备请求权限的情况下,第一助威装置仅限在从外部设备接收赋予权限的认可消息的情况下执行以下动作。在外部设备为执行认证的设备或认证用服务器的情况下,第一助威装置的通信部向外部设备传输权限请求消息,并从另一外部设备接收批准权限消息,从而在与其它助威装置进行联动的情况下,可执行影像的分配。

首先,第一助威装置确定所要分配到其它助威装置的影像(步骤s1910)。在本实施例中,假设所要接收由第一助威装置分配的影像的装置为3个装置。第一助威装置预先存储接收经过分配的影像的信息。或者第一助威装置向配对的全部助威装置分配影像或通过输出部向用户显示在成对的装置中与所要分配影像的助威装置相关的质疑,并可设定为向由用户通过输入部选择的装置分配影像。第一助威装置可将与原影像相同的影像确定为所要分配的影像。或者,第一助威装置可通过对原影像进行分割,来确定所要分配的影像。

然后,第一助威装置向第二助威装置传输与第二助威装置所要显示的第二影像相关的数据(步骤s1920a),向第三助威装置传输与第三助威装置所要显示的第三影像相关的数据(步骤s1920b),向第四助威装置传输与第四助威装置所要显示的第四影像相关的数据(步骤s1920c)。

然后,第一助威装置显示第一影像(步骤1930a),第二助威装置显示第二影像(步骤1930b),第三助威装置显示第三影像(步骤1930c),第四助威装置显示第四影像(步骤1930d)。助威装置基于残像效果执行显示影像的工作,从而可显示各个影像。

如图19的概念图所示,原影像2000可分割为两个部分,即,包括2001、2002、2005、2006来显示“lo”的第一部分及包括2003、2004、2007及2008来显示“ve”的第二部分,或可分割为显示文字l、o、v及e的4个部分或分割为8个部分2001、2002、……、2008。根据用户的选择输入来确定影像的分割方式,或考虑所要生成的分配影像的数量、所要分配影像的助威装置的数量及所要分配影像的助威装置的位置。另一方面,还可基于用户的选择输入手动确定需要生成的分配影像的数量、所要分配影像的助威装置的数量及所要分配影像的助威装置。

根据提供图20的第一助威装置根据其它助威装置的位置信息分配的影像数据的流程图,第二助威装置等生成位置信息(步骤s2110)。第二助威装置等可处于与第一助威装置配对的状态。第二助威装置等根据从第一助威装置接收的位置信息请求生成位置信息。第二助威装置等向第一助威装置传递所生成的位置信息(步骤s2120a、步骤s2120b、步骤s2120c)。

第一助威装置可通过基于从第二助威装置接收的位置信息确定分配影像及助威装置的配置结构,从而确定影像的分配方式。如图21所示,若基于从第二助威装置接收的位置信息由第一助威装置确定的第一助威装置至第四助威装置的位置示出横线(horizontalline)配置2210,则第一助威装置沿着横线将图19的助威影像2000均匀地分为4个来分配于各个助威装置,参照图19,第一助威装置将第一助威装置所要显示的第一影像确定为表示l的影像2220,其包括与附图标记2001及2005相对应的影像,第二助威装置将第二助威装置所要显示的第二影像确定为表示o的影像2230,其包括与附图标记2002及2006相对应的影像,第三助威装置将第三助威装置所要显示的第三影像确定为表示v的影像2230,其包括与附图标记2003及2007相对应的影像,第四助威装置将第四助威装置所要显示的第四影像确定为表示e的影像2250,其包括与附图标记2004及2008相对应的影像。

或者如图22所示,若第一助威装置至第四助威装置的位置示出两列横线配置,则可将图19的助威影像2000以如图22所示的方式均匀地分为4个来分配于各个助威装置。在根据用户的设定以如图22所示的方式配置助威装置的情况下,第一助威装置能够以语句为基准向助威装置分配影像。例如,第一助威装置能够以使第一助威装置显示l、第二助威装置显示o、第三助威装置显示v等的方式分配影像。影像的分配通过分配影像数据来执行。其中,所分配的数据可以为影像数据或影像所显示的语句文本数据。

图23为表示助威装置之间的分配影像数据的传播的图,第一助威装置可向多个助威装置传输影像数据,但是,如图23所示,第一助威装置可向第二助威装置传输经过分配的影像的数据,第二助威装置可向其它助威装置传输除所要显示的影像数据之外的其它影像数据。

参照图24来对影像数据的再分配方法进行说明。第一助威装置判断多个助威装置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步骤s2810),并且通过从其它助威装置周期性地接收位置信息来判断是否发生位置变更。助威装置周期性地检测位置信息,在助威装置脱离预设范围的情况下,向第一助威装置传输位置信息。为了根据残像效果显示影像,预先设定的范围可以为用户摇动助威装置的范围。然后,第一助威装置根据助威装置的变更后的位置分配影像。例如,在周边助威装置的位置变更的情况下,第一助威装置基于所变更后的位置再次分配影像,并且根据所分配的影像向助威装置再次分配影像数据。这种流程可根据用户输入结束而中断(步骤s2830)。若用户不输入结束,则第一助威装置可周期性地判断助威装置的位置变化。

显示装置能够以与如上所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与智能手机直接连接来进行工作。图25的流程图与图7的流程图相似,这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上述的显示装置与可穿戴装置之间的动作可适用于显示装置与智能手机之间的动作,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智能手机可通过用于控制显示装置的专用应用程序进行工作。例如,显示装置可通过与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联动来进行工作,以之前所说明的方式直接利用残像效果来与显示装置一同进行工作,从而可显示基于残像效果的影像。智能手机可通过与可穿戴装置相连接来进行工作,这与之前所说明的显示装置通过与可穿戴装置的数据连接来显示基于残像效果的影像的情况相同。

图26中的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装置原样包括之前的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装置的技术特征,显示装置包括:外壳3010;光源部3011,包括至少一个光源3012;第一固定部3013,固定于用户的身体;以及连接部3014,连接有可穿戴装置。第一固定部3013可固定于用户的手指。第一固定部3013可呈圆形状。第一固定部3013的直径可小于3cm。第一固定部3013的直径可大于0.2cm。第一固定部可由柔性材质制成。

可穿戴装置包括:外壳3020;第二固定部3022,固定于用户的身体;以及捆扎部3021,第二固定部3022捆扎于可穿戴装置。第二固定部3022可固定于用户的手腕,并可呈圆形状。第二固定部3022的直径可小于10cm。第一固定部3013的直径可大于3cm。第二固定部可由柔性材质制成。显示装置和可穿戴装置的具体说明与之前说明的部分重复,因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显示装置和可穿戴装置可通过相连接来形成一个助威装置。显示装置的连接部3014包括用于安装可穿戴装置的外壳3020的安装部3015。连接部3014还包括以防止被安装的外壳3020脱离的方式进行固定的固定单元。作为固定单元的例,可以为固定于外壳3020的一面的搭扣(未图示)。例如,当外壳3020安装于安装部3015时,搭扣插入于位于外壳3020的一面的槽(未图示),从而防止从安装部3015脱离。由此,外壳3020连接于可穿戴装置的下端,为了进一步坚固地进行连接,外壳3020的下部面的截面积可大于外壳3020的上部面的截面积。或者,外壳3020及安装部3015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磁铁来使连接变得结实。

助威装置可利用显示装置的第一固定部3013和可穿戴装置的第二固定部3022固定于身体。第一固定部3013可固定于用户的手指,第二固定部3022可固定于手腕。

图28为示出再一实施例的助威装置的立体图,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装置原样包括之前的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装置的技术特征,在可穿戴装置的外壳3420呈圆形的情况下,显示装置能够以螺栓方式与可穿戴装置的外壳3420相连接。例如,在可穿戴装置的外壳3420的侧部外面沿着螺线形成有螺纹,在显示装置的外壳3410的连接部3414的内面,还形成有与形成于可穿戴装置的外壳3420的外面的螺纹相对应的螺纹。

图29为示出另一实施例的助威装置的连接的立体图,助威装置可包括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外壳3610;光源部3611,包括至少一个光源;第一连接槽3612和连接螺纹3613,用于与可穿戴装置3620相连接;螺纹3613,第一固定部3614,固定于用户的身体;以及滑动件3615,通过固定第一固定部3614来变更第一固定部3614的位置。第一固定部3614可沿着滑动件3615向外壳3610的长度方向进行位置移动。第一固定部3614可沿着滑动件3615进行上下移动(参照图29)。

显示装置的第一连接槽3612和可穿戴装置3620的第二连接槽3623可通过连接螺纹3613相连接,第二连接槽3623和连接螺纹3613可以为可进行装拆的结构。

显示装置可与可穿戴装置相连接,使得光源部3611与包括在可穿戴装置的外壳3620的显示部朝向相反的方向。例如,显示装置3610可与可穿戴装置3620相连接,以便以第一连接槽3612为基准来使光源部3611与连接螺纹3613的螺纹头朝向相同的方向。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具有如下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即,提供可穿戴装置、与可穿戴装置执行数据通信的显示装置以及可使多个用户利用上述装置简单地显示群集式助威影像的方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