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7483发布日期:2018-09-29 05:4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收纳电子设备等物品的框体。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的端子台周边,为了满足各种规格及安全性而往往需要保护用的罩。

该罩不能容易地拆装,需要由使用者使用某些工具特意拆装。

在罩使用小螺钉及螺母等零件而固定于壳体的情况下,由于需要这些零件,因此成本升高。

因此,为了抑制成本,也存在使用挠性的钩将罩固定来代替小螺钉及螺母等零件的情况。

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公开了用于通过使用一字型螺丝刀那样的工具使挠性的钩变形来拆卸罩的结构。

然而,在这些结构中,难以获知操作工具的范围,因此罩的拆卸有可能并不容易。

另外,由于不存在用于限制钩变形的范围的结构,因此钩可能会超过所需地变形而破损。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298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6648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59-9037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拆卸将罩固定于壳体的钩时,避免钩破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框体具备:

壳体,其收纳物品;以及

罩,其安装于所述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钩,所述钩卡挂在所述罩的一部分上,

所述罩具有筒状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供用于使卡挂的钩脱离的棒材插入,

所述插入部具有:

倾斜部,其倾斜地形成而构成筒状的一部分;以及

接受部,其是从所述倾斜部朝向筒状的内部突出的部分,且是供所述钩卡挂的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对用于使钩脱离的棒材进行操作的范围由倾斜部限制,因此钩因棒材而变形的范围受到限制。由此,能够防止钩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框体100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固定部109的侧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固定部109的动作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固定部109的动作的图。

图5是实施方式2的固定部109的侧剖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固定部109的动作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固定部109的动作的图。

图8是实施方式3的固定部109的侧剖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固定部109的动作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固定部109的动作的图。

图11是实施方式4的固定部109的侧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固定部109的动作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固定部109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对于收纳电子设备等的框体100,基于图1~图4进行说明。

***结构的说明***

基于图1及图2,说明框体100的结构。

在图1中,框体100具备收纳物品的壳体101和安装于壳体101的罩102。具体而言,壳体101是用于收纳电子设备的壳体,罩102是用于保护电子设备的端子的罩。

当罩102安装于壳体101的前侧时,在由虚线的椭圆包围的部分,罩102固定于壳体101。

将由虚线的椭圆包围的部分称为固定部109,对于固定部109的结构,以后进行说明。

图2示出壳体101安装于罩102时的固定部109的侧剖面。

壳体101具有卡挂在罩102的一部分上的钩110。钩110具有挠性。即,钩110能够挠曲。

罩102具有插入部120,该插入部120供用于使卡挂的钩脱离的棒材插入。具体的棒材是一字型螺丝刀那样的工具。

插入部120由倾斜部121和接受部122构成。

倾斜部121是倾斜地形成的部分。

接受部122是从倾斜部121朝向筒状的内部突出的部分,是供钩110卡挂的部分。

钩110具有爪部111和主体部112。钩110的形状为钩状。

爪部111是卡挂于接受部122的部分。

主体部112是与爪部111相连的部分。具体而言,在主体部112的前端的部分设置有爪部111。

接受部122具有如下程度的长度,即在钩110的爪部111卡挂时,在与倾斜部121相连的根部的部分和钩110的爪部111之间产生供棒材的前端进入的间隙129的程度的长度。

并且,罩102具有朝向设置壳体101的一方突出的抑制肋123。抑制肋123的形状为板状。

抑制肋123设置于如下部位,即在钩110的主体部112倾斜到钩110的爪部111从接受部122脱离的程度时钩110的前端抵接的部位。具体而言,抑制肋123设置于爪部111抵接的部位。爪部111位于主体部112的前端。

***动作的说明***

基于图3及图4,说明壳体101从罩102拆卸时的固定部109的动作。

在图3中,棒材103插入到插入部120,棒材103的前端进入到间隙129。然后,当棒材103朝向倾斜部121倾斜时,固定部109成为图4的状态。

在图4中,当棒材103朝向倾斜部121倾斜时,通过棒材103的前端将爪部111压下。

此时,钩110的主体部112挠曲,主体部112倾斜,爪部111从接受部122脱离。

当在该状态下将壳体101从罩102拉开时,能够将壳体101从罩102拆卸。

另外,在主体部112倾斜到爪部111从接受部122脱离的程度时,爪部111与抑制肋123抵接。具体而言,在棒材103倾斜到与倾斜部121的入口侧的端部抵接的程度而使主体部112倾斜时,爪部111与抑制肋123抵接。

因此,主体部112挠曲的范围受到限制。具体而言,钩110在主体部112的根部弯曲的角度受到限制。

由此,能够防止钩110的破损。具体而言,能够防止钩110在主体部112的根部折断。

***实施方式1的效果***

通过设置倾斜部121来作为进行使用了棒材103的拆装操作时的导向件,能够明确棒材103的操作范围。

通过设置对具有挠性的钩110的动作进行限制的抑制肋123,能够防止钩110的破损。

抑制肋123是为了避免由于使用了棒材103作为工具的作业而使钩110发生破损而设置的,但在其他的某些外力施加时也发挥抑制力。

***其他的结构***

棒材103倾斜的范围由倾斜部121限制。结果,钩110的根部挠曲的范围也受到限制。因此,也可以不用为了防止钩110的破损而在罩102设置抑制肋123。即,也可以不在钩110的一部分抵接的部位设置抑制肋123。

实施方式2.

对于将用于使罩102容易拆卸的结构设置于钩110的方式,基于图5~图7进行说明。但是,与实施方式1重复的说明省略或简化。

***结构的说明***

图5示出壳体101安装于罩102时的固定部109的侧剖面。

钩110除了爪部111和主体部112之外,还具有突起部113。

突起部113是从主体部112突出的部分,是在主体部112倾斜时与接受部122抵接的部分。

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动作的说明***

基于图6及图7,说明壳体101从罩102拆卸时的固定部109的动作。

在图6中,棒材103插入到插入部120,棒材103的前端进入到间隙129。然后,当棒材103朝向倾斜部121倾斜时,固定部109成为图7的状态。

在图7中,当棒材103朝向倾斜部121倾斜时,通过棒材103的前端将爪部111压下。

此时,钩110的主体部112挠曲,主体部112倾斜,爪部111从接受部122脱离。

另外,在爪部111从接受部122脱离时,突起部113的前端与接受部122的背面抵接,突起部113将接受部122推出。由此,将罩102从壳体101拆卸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2的效果***

除了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起到以下那样的效果。

在设置于壳体101的钩110从设置于罩102的接受部122脱离时,钩110的突起部113将接受部122推出。由此,将罩102从壳体101拆卸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3.

对于将钩130设置于罩102的方式,基于图8~图10进行说明。但时,与实施方式1重复的说明省略或简化。

***结构的说明***

图8示出罩102安装于壳体101时的固定部109的侧剖面。

罩102具有卡挂在壳体101的一部分上的钩130。钩130具有挠性。即,钩130能够挠曲。

另外,罩102具有插入部139,该插入部139供用于使卡挂在壳体101的一部分上的钩130脱离的棒材插入。

壳体101具有倾斜部140和接受部141。

倾斜部140倾斜地形成并设置在与插入部139对应的部位。

接受部141是位于倾斜部140的里侧而供钩130卡挂的部分。

钩130是钩状的构件,具有爪部131和主体部132。

爪部131是卡挂于接受部141的部分。

主体部132是与爪部131相连的部分。具体而言,在主体部132的前端的部分设置有爪部131。

爪部131具有如下程度的高度,即在前端卡挂于接受部141时,在主体部132与接受部141之间产生供棒材的前端进入的间隙149的程度的高度。

并且,罩102具有朝向设置壳体101的一方突出的抑制肋134。

抑制肋134是板状的构件,设置于在主体部132倾斜到爪部131从接受部141脱离的程度时钩130的一部分抵接的部位。具体而言,抑制肋134设置在主体部132抵接的部位。

***动作的说明***

基于图9及图10,说明壳体101从罩102拆卸时的固定部109的动作。

在图9中,棒材103插入到插入部139,棒材103的前端进入到间隙149。然后,当棒材103朝向倾斜部140倾斜时,固定部109成为图10的状态。

在图10中,当棒材103朝向倾斜部140倾斜时,通过棒材103的前端将主体部132压下。

此时,钩110的主体部132挠曲,主体部132倾斜,爪部131从接受部141脱离。

当在该状态下将壳体101从罩102拉开时,能够将壳体101从罩102拆卸。

另外,在主体部132倾斜到爪部131从接受部141脱离的程度时,主体部132的背面与抑制肋134的前端抵接。具体而言,在棒材103倾斜到与倾斜部140的入口侧的端部抵接的程度而使主体部132倾斜时,主体部132的背面与抑制肋134的前端抵接。

因此,主体部132挠曲的范围受到限制。具体而言,钩130在主体部132的根部弯曲的角度受到限制。

由此,能够防止钩130的破损。具体而言,能够防止钩130在主体部132的根部折断。

***实施方式3的效果***

通过设置倾斜部140来作为进行使用了棒材103的拆装操作时的导向件,能够明确棒材103的操作范围。

通过设置对具有挠性的钩130的动作进行限制的抑制肋134,能够防止钩130的破损。

***其他的结构***

也可以延长抑制肋134从罩102突出的长度。即,也可以在主体部132倾斜时使爪部131与抑制肋134抵接。

棒材103倾斜的范围由倾斜部140限制。结果,钩130的根部挠曲的范围也受到限制。因此,也可以不用为了防止钩130的破损而在罩102设置抑制肋134。即,也可以不在钩130的一部分抵接的部位设置抑制肋134。

实施方式4.

对于钩130具有凸轮结构的方式,基于图11~图13进行说明。但是,与实施方式3重复的说明省略或简化。

***结构的说明***

图11示出壳体101安装于罩102时的固定部109的侧剖面。

罩102具有卡挂在壳体101的接受部141上的钩130。

钩130具有爪部131和主体部132。

爪部131卡挂于接受部141的前端。

主体部132具有向配置接受部141的一方隆起的隆起部133,呈直动凸轮的形状。

隆起部133朝向接受部141的侧面隆起。

***动作的说明***

基于图12及图13,说明壳体101从罩102拆卸时的固定部109的动作。

在图12中,棒材103插入到插入部139。然后,当棒材103被压入时,固定部109成为图13的状态。

在图13中,当棒材103从插入部139被向里侧压入时,棒材103的前端进入到接受部141的侧面与隆起部133之间。

此时,钩130的主体部132挠曲,主体部132向离开接受部141的侧面的一方倾斜,爪部131从接受部141的前端脱离。

另外,在主体部132倾斜到爪部131从接受部141的前端脱离的程度时,主体部132的背面与抑制肋134的前端抵接。具体而言,在棒材103被朝向倾斜部140的里侧的端部及钩130的根部压入时,主体部132的背面与抑制肋134的前端抵接。

因此,主体部132的根部挠曲的范围受到限制。具体而言,钩130在主体部132的根部弯曲的角度受到限制。

由此,能够防止钩130的破损。具体而言,能够防止钩130在主体部132的根部折断。

***实施方式4的结构***

即使不进行使棒材103倾斜的操作,只要进行将棒材103压入的操作,就能够使钩130从接受部141脱离。

通过设置对具有挠性的钩130的动作进行限制的抑制肋134,能够防止钩130的破损。

***其他的结构***

也可以延长抑制肋134从罩102突出的长度。即,也可以在主体部132倾斜时使爪部131与抑制肋134抵接。

棒材103不插入到比夹在倾斜部140的里侧的端部与钩130的根部之间的部位靠里侧的位置。因此,也可以不用为了防止钩130的破损而在罩102设置抑制肋134。即,也可以不在钩130的一部分抵接的部位设置抑制肋134。

***实施方式的补充***

各实施方式是优选的方式的例示,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各实施方式可以部分地实施,也可以与其他的方式组合实施。

符号说明

100框体,101壳体,102罩,103棒材,109固定部,110钩,111爪部,112主体部,113突起部,120插入部,121倾斜部,122接受部,123抑制肋,129间隙,130钩,131爪部,132主体部,133隆起部,134抑制肋,139插入部,140倾斜部,141接受部,149间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