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系统、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8819发布日期:2018-11-14 01:2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灯具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照明系统、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概念的重视,各种智能终端配置的硬件不断丰富以实现对自身健康或者环境状况的监测。例如,很多手机或可穿戴设备都配置至少一种生物信息采集器以收集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或者运动数据,然后由智能终端内的处理器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通过智能终端内配置的提示设备进行提示,以告知用户分析结果。

因此,这类智能终端除了要配套相关的硬件(如信息采集器、提示设备等),往往都还需要配套计算机应用软件app来支持,即,对智能终端的数据存储能力、处理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对于像空气净化器这类不是特别“智能”的电器而言,需要同时在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配置才能实现上述功能,花费的成本较高,不利于其被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系统、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不仅是提供了一种新颖的、便于用户更加直观并方便感知的信息提示方式,而且,可以降低智能终端本身对软硬件配置的要求,以有利于通过更多的终端或者电器设备来实现对用户健康或者环境状况的监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照明功能的主光源、用于实现提示功能的辅助光源、控制模块以及第一传输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主光源且用于控制所述主光源发光;所述控制模块还连接于所述辅助光源与所述第一传输模块;所述第一传输模块用于从智能终端接收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并将所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传输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时,根据所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所述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照明系统,包括:智能终端及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所述智能终端包括与所述第一传输模块相匹配的第二传输模块;所述智能终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传输模块发送所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至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第一传输模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照明功能的主光源与用于实现提示功能的辅助光源,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判断是否从智能终端接收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若接收到所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根据接收的所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所述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装置还包括辅助光源与第一传输模块,第一传输模块用于从智能终端接收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即,通过控制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来对智能终端的待提示信息进行提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照明装置对智能终端的信息进行提示,不仅是提供了一种新颖的、便于用户更加直观并方便感知的信息提示方式,而且,可以降低智能终端本身对软硬件配置的要求,以有利于通过更多的终端或者电器设备来实现对用户健康或者环境状况的监测。

作为优选,在照明装置中,所述辅助光源环绕设置在所述主光源的外圈;提供了辅助光源的一种较佳的结构方式。

作为优选,在照明装置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块为无线传输模块;即,采用无线传输,更加符合实际应用需求,不会受到有线传输可能带来的空间位置上的限制。

作为优选,在照明装置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模式切换开关,所述模式切换开关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且用于供用户操作以切换所述照明装置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至少包括信息提示模式与主照明模式;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判断出所述照明装置处于所述信息提示模式时,控制所述主光源发光且根据所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所述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判断出所述照明装置处于所述主照明模式时,控制所述主光源发光。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包括多种可选的工作模式并能够通过开关进行切换,丰富了照明装置的功能选择,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作为优选,在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所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为所述待提示信息本身;所述接收的根据所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所述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具体包括:根据提示信息与发光方式的预设对应关系,获取接收的所述待提示信息对应的发光方式;根据获取的所述发光方式生成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辅助光源发光。本实施例提供了对智能终端的待提示信息的一种解析方式,即通过照明灯具将待提示信息解析出对应的发光方式,并根据发光方式生成第一发光控制信号。这种方式将数据的解析放在照明装置侧执行,减少了智能终端侧的数据处理量、降低了对智能终端本身的软硬件配置要求,从而有利于该照明装置与更多的智能终端实现兼容、有利于对更多种类信息进行提示、有利于照明系统的扩展。

作为优选,在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所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为所述待提示信息对应的发光方式;所述根据接收的所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所述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包括:根据接收的所述待提示信息对应的发光方式生成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辅助光源发光;其中,所述待提示信息对应的发光方式由所述智能终端根据所述待提示信息生成。本实施例提供了对智能终端的待提示信息的另一种解析方式,即通过智能终端将待提示信息解析转换为其对应的发光方式,然后将解析转换后的发光方式发送至照明装置。这种方式将数据的解析转换放在智能终端侧执行,可以降低照明装置侧的数据处理压力,尤其是照明装置的外部数据源较多时,可以极大地降低照明装置中控制模块的数据处理压力,从而可以节省控制模块的成本(无需很高配置)。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若未接收到所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根据记录的所述辅助光源的上次发光方式控制所述辅助光源发光。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具有记忆功能,能够记住上次发光方式。

作为优选,在接收到所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时且在根据所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所述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之前,还包括:根据时间段与提示信息的预设对应关系,识别出当前时刻对应的待提示信息;判断接收到的所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中是否包含表征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的待提示信息的数据;若判断结果为包含,根据所述表征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的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所述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可以预设为在不同的时间段提示不同种类的信息,即提供了更多的可选功能,以满足一些用户的特殊需求。

作为优选,所述发光方式包括所述辅助光源的发光颜色与发光区域的至少其中之一;即,通过发光颜色与发光区域这两个特征的组合来提示信息,提示方式更加丰富、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中的第一驱动电路与辅助光源连接关系的方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5a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b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发光方式包括发光区域时的辅助光源的多种发光状态;

图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a是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第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7b是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第二种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如图1a所示,照明装置1包括用于实现提示功能的辅助光源11、用于实现照明功能的主光源12、控制模块13以及第一传输模块14;控制模块13连接于主光源12、辅助光源11以及第一传输模块14。其中,照明装置还包括时钟电路(图未示)等用于辅助控制模块正常工作的电路,此部分内容当属于本领域公知技术,此处不作详述。

本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辅助光源11环绕设置在主光源12的外围,呈灯带形式。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b中,主光源12呈椭圆形,辅助光源11沿着主光源12的边缘环绕设置,即辅助光源11呈椭圆环形。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主光源12的形状与辅助光源11的形状以及位置关系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其中,辅助光源11可以为led光源,然不限于此。并且,本实施例对主光源12的类型也不做任何限制,例如也可以为led光源、或者为白炽灯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模块14用于从智能终端接收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并将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传输至控制模块13。其中,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可以为待提示信息本身,也可以为由智能终端根据该待提示信息生成的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第一传输模块14可以为无线传输模块,例如蓝牙传输模块或wifi传输模块;或者,第一传输模块14也可以为有线传输模块,即可以理解为一个连接接口(例如usb接口等)。其中,第一传输模块14为无线传输模块为优选方案,其更加符合实际应用需求,不会受到有线传输可能带来的空间位置上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3用于控制主光源12发光,且用于在接收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时,根据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辅助光源11的发光方式。具体而言,控制模块13包括微控制器131、连接至辅助光源11的第一驱动电路132以及连接至主光源12的第二驱动电路133。微控制器131连接于第一驱动电路132,且用于根据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生成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第一驱动电路132用于根据第一发光控制信号驱动辅助光源发光,以控制其发光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发光方式包括辅助光源11的发光颜色与发光区域的至少其中之一,然不限于此。

微控制器131还连接于第二驱动电路133,并用于通过第二驱动电路133驱动主光源12发光。其中,第二驱动电路133用于驱动主光源,此部分内容与现有技术至的照明驱动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辅助光源11为led光源且led光源包括多个led发光单元(即发光二极管),第一驱动电路132包括与多个led发光单元数量相等的多个输出接脚,多个输出接脚分别连接至多个led发光单元,第一驱动电路132对各led发光单元进行独立控制(即各led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和是否发光均相互独立)。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驱动电路132可以集成在控制芯片中。如图1c所示,图中led光源包括8个led发光单元;由于集成了第一驱动电路的一个控制芯片具有4个输出接脚,因此控制芯片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控制芯片共8个输出接脚,以分别连接至8个led发光单元);然不限于此,图1c中仅为示例性说明,led发光单元的数量、控制芯片的数量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除了包括用于实现照明功能的主光源,还包括辅助光源与第一传输模块,第一传输模块用于从智能终端接收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即,通过控制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来对智能终端的待提示信息进行提示。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照明装置对智能终端的信息进行提示,不仅是提供了一种新颖的、便于用户更加直观并方便感知的信息提示方式,而且,可以降低智能终端本身对软硬件配置的要求,以有利于通过更多的终端或者电器设备来实现对用户健康或者环境状况的监测。

实施方式二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照明装置1还包括模式切换开关15,连接于控制模块13且用于供用户操作以切换照明装置的工作模式。

具体而言,模式切换开关15可以为机械开关,机械开关例如可以安装在墙壁上,且通过走线连接至控制模块13中的微控制器131。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机械开关来切换照明装置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至少包括信息提示模式与主照明模式,然不限于此。在一个例子中,机械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对应于信息提示模式与主照明模式;即,当按压第一开关时,照明装置上电启动且进入信息提示模式;当按压第二开关时,照明装置上电启动且进入主照明模式。在另一个例子中,机械开关包括一个开关,且该一个开关具有三种按压状态,三种按压状态分别对应的功能是:关闭照明装置、启动照明装置且进入信息提示模式、启动照明装置且进入主照明模式;即可以通过多次按压该开关来切换照明装置的状态。

模式切换开关15也可以为遥控器,遥控器可以与照明装置1中的第一传输模块(此时为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无线连接。遥控器上至少包括两个按键,分别对应于信息提示模式与主照明模式;模式切换开关15为遥控器时的控制原理与模式切换开关15为机械开关的控制原理类似。

当照明装置处于主照明模式时,控制模块13控制主光源12发光;当照明装置处于信息提示模式时,控制模块13控制主光源发光12,并且同时根据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辅助光源11的发光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主光源12和辅助光源11是否发光、如何发光均不作任何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信息提示模式也可以设定为仅辅助光源11发光(即控制模块13根据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辅助光源11的发光方式)。

相对于第一实施例而言,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增加了模式切换开关,能够通过开关进行切换至不同的工作模式,丰富了照明装置的功能选择,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实施方式三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照明装置1还包括存储器16,存储器16连接于控制模块13且至少储存有辅助光源11的上次发光方式。

具体而言,存储器16连接于控制模块13中的微控制器,存储器16中至少储存有照明装置1上一次被关闭时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当控制模块13未接收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时,可以访问存储器16以从存储器16中获取辅助光源11的上次发光方式,并根据获取的上次发光方式控制辅助光源发光。

例如,在照明装置上电启动后,或者是由主照明模式切换至信息提示模式后,控制模块13会从智能终端获取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但是如果由于网络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数据获取失败,则可以从存储器16获取辅助光源11的上次发光方式并控制辅助光源按照上次发光方式发光,从而可以避免出现照明装置(处于信息提示模式)无法提示任何信息(即辅助光源不发光)的情况。

相对于第二实施例而言,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增加了存储器16,使得照明装置对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具有记忆功能,在由于网络等其他原因导致从智能终端获取数据失败时,控制模块13可以获取辅助光源11的上次发光方式并控制辅助光源按照上次发光方式发光,从而避免照明装置(处于信息提示模式)无法提示任何信息(即辅助光源不发光)的情况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实际上也可以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上述改进。

实施方式四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照明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智能终端2以及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照明装置1;如图4所示,是以照明系统包括第一实施例中的照明装置为例的示意图。其中,智能终端2例如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或者空气净化器;但不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以一个智能终端为例进行示意,然不限于此。

具体而言,智能终端2包括与第一传输模块14相匹配的第二传输模块21、与第二传输模块21连接的主控制器22以及与主控制器22连接的信息采集器23。该信息采集器用于获取待提示信息;该信息采集器的种类可视该待提示信息而定。例如,当待提示信息为空气质量时,该信息采集器可以为空气质量传感器;当待提示信息为运动数据时,该信息采集器可以为运动数据传感器(例如计步器等)。

主控制器22通过第二传输模块21将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发送至照明装置1,照明装置1通过其第一传输模块14接收该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

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除了包括用于实现照明功能的主光源,还包括辅助光源与第一传输模块,第一传输模块用于从智能终端接收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即,通过控制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来对智能终端的待提示信息进行提示。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照明装置对智能终端的信息进行提示,不仅是提供了一种新颖的、便于用户更加直观并方便感知的信息提示方式,而且,可以降低智能终端本身对软硬件配置的要求,以有利于通过更多的终端或者电器设备来实现对用户健康或者环境状况的监测。

实施方式五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请参考图1a,照明装置至少包括用于实现照明功能的主光源12与用于实现提示功能的辅助光源11。本实施例中,当照明装置上电工作时,控制模块13控制主光源12发光且同时控制辅助光源11发光;即,本实施例中的照明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主光源12与辅助光源11同时工作(可以理解为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仅有一种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中的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如图5a所示;其中需要强调的是,控制模块13控制主光源12发光与控制辅助光源11发光的顺序不分先后,即下述步骤13也可以在步骤11之前执行,或者,步骤13与步骤11、步骤12可以是同时执行的。

步骤11,判断是否从智能终端接收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若是,进入步骤12;若否,直接结束。

具体而言,照明装置定时从智能终端接收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以定时更新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较佳的,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与智能终端之间无线传输数据。

其中,待提示信息可以包括空气质量信息、天气信息和运动信息的至少其中之一,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在照明装置上电启动的时刻,照明装置可以主动获取数据,即主动发送待提示信息的获取请求(例如以广播形式发送请求)至智能终端。而在照明装置在启动后,则定时从智能终端接收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其中,智能终端可以定时主动发送更新的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至照明装置,也可以是由用户操作后发送更新的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至照明装置(即当用户希望更新时,操作智能终端以触发智能终端更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并将更新的数据发送至照明装置)。然不限于此,在照明装置在启动后,照明装置也可以主动从智能终端获取数据。

步骤12,根据接收的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

步骤13:控制主光源发光。

本实施例中,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为待提示信息本身;步骤12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121,根据提示信息与发光方式的预设对应关系,获取接收的待提示信息对应的发光方式。

具体而言,照明装置内部预先储存有提示信息与发光方式的预设对应关系,该预设关系例如以对照表形式存在。当接收到智能终端发送的待提示信息时,查询该预设对应关系,并获取该待提示信息对应的发光方式。本实施例中,发光方式包括发光颜色和发光区域的至少其中之一。

子步骤122,根据获取的发光方式生成第一发光控制信号。

即,对获取的发光方式进行转换,生成辅助光源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本实施例中的辅助光源为led光源,该第一控制信号为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

子步骤123:根据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控制辅助光源发光。

即根据pwm信号控制led光源发光。

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直接将待提示信息发送至照明装置,由照明装置对待提示信息进行解析出对应的发光方式,并根据解析出的发光方式生成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来控制辅助光源发光。这种方式将数据的解析放在照明装置侧执行,减少了智能终端侧的数据处理量、降低了对智能终端本身的软硬件配置要求,从而有利于该照明装置与更多的智能终端实现兼容、有利于对更多种类信息进行提示、有利于照明系统的扩展。

在一个例子中,智能终端为手机,待提示信息为空气质量等级(即空气质量信息),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为发光颜色。其中,照明装置的结构请参考图1b,辅助光源11环绕设置在主光源12的外围,呈灯带形式。

具体而言,手机能够检测空气质量,并通过手机应用软件分析出空气质量等级。空气质量等级例如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六个等级分别用绿、黄、橙、红、紫、褐等六种颜色表示。即,照明装置中可以预先储存一张空气质量等级-发光颜色的对照表,如表1所示。

表1

用户每天起床打开照明灯具时,照明灯具的控制模块控制主光源发光以实现照明功能,同时,控制模块会从手机中获取当前的空气质量等级。控制模块查询该空气质量等级-发光颜色的对照表,并获取当前的空气质量等级对应的发光颜色。例如,当前的空气质量等级为“良”时,发光颜色为黄色;此时,控制模块控制辅助光源发出黄光。

在另一个例子中,智能终端为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待提示信息为行走步数(或公里数)(即运动信息),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包括发光颜色和发光位置。其中,照明装置的结构请参考图1b,辅助光源11环绕设置在主光源12的外围,呈灯带形式;这里的发光位置可以理解为灯带的发光区域。

具体而言,穿戴设备会记录用户的行走步数。照明装置中预设有行走步数与发光颜色、发光位置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请参考图5b,为表2中所列出的当行走步数分别为10000以上、7500以上且10000以下、5000以上且7500以下、2500以上且5000以下以及2500以下这五种情况下辅助光源对应的发光区域(图中未体现发光颜色的不同)。由图5b中看出,发光区域类似于一个进度条,行走步数的多少可以由发光区域的大小来表示,行走步数越多,发光区域越大,即表示进度越大(越接近目标值,这个例子中的目标值是10000步)。进一步的,表2中的发光区域的变化是步进式的,然不限于此,实际上也可以是平滑过渡的,即发光区域随着行走步数的增加逐渐增加。

需要强调的是,表2中的各行走步数、各行走步数对应的发光颜色和发光位置仅仅是示例性说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另外,智能终端可以对行走步数进行定时更新(即定时发送至照明装置)或者实时更新(即实时发送至照明装置),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能够从智能终端接收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并根据接收的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即,通过控制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来对智能终端的待提示信息进行提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照明装置对智能终端的信息进行提示,不仅是提供了一种新颖的、便于用户更加直观并方便感知的信息提示方式,而且,可以降低智能终端本身对软硬件配置的要求,以有利于通过更多的终端或者电器设备来实现对用户健康或者环境状况的监测。

由上可知,第五实施例是与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相对应的方法实施例,第一实施例中的任何细节都适用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任何细节也都适用于第一实施例。

实施方式六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第六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五实施例中,智能终端直接将待提示信息发送至照明装置,由照明装置对待提示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得对应的发光方式;在第六实施例中,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为待提示信息对应的发光方式,即由智能终端对待提示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得发光方式。

如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步骤21、步骤23分别与第五实施例中的步骤11、步骤13类似,此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2的具体实现方式:

步骤22,根据接收的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其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221,根据接收的待提示信息对应的发光方式生成第一发光控制信号。

子步骤222,根据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控制辅助光源发光。

即,照明装置的控制模块直接将接收到的发光方式转换成第一控制信号,并控制辅助光源发光。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发光方式,可以理解为智能终端对待提示信息解析后再根据事前定义好的通信协议(指智能终端与照明装置之间的通信协议)转换成的表征发光方式的数据,该表征发光方式的数据例如包含led光源的调光调色段数和pwm占空比的数据;然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相对于第五实施例而言,本实施例提供了对智能终端的待提示信息的另一种解析方式,即通过智能终端将待提示信息解析转换为其对应的发光方式,然后将解析转换后的发光方式发送至照明装置。这种方式将数据的解析放在智能终端侧执行,可以降低照明装置侧的数据处理压力,尤其是照明装置的外部数据源较多时,可以极大地降低照明装置中控制模块的数据处理压力,从而可以节省控制模块的成本(无需很高配置)。

由上可知,第六实施例是与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相对应的方法实施例,第一实施例中的任何细节都适用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任何细节也都适用于第一实施例。

实施方式七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第七实施方式是在第六实施方式基础上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照明装置包括不同的工作模式,控制模块可以根据当前的工作模式控制辅助光源和主光源发光。

如图7a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步骤32至步骤34与步骤11至步骤13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32之前,增加了步骤31;具体如下:

步骤31,判断照明装置是否工作在信息提示模式。若是,则进入步骤32,若否,则进入步骤34。

具体而言,照明装置可以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在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例如具有信息提示模式与主照明模式。当照明装置处于主照明模式时,控制模块13控制主光源12发光;当照明装置处于信息提示模式时,控制模块13控制主光源发光12,并且同时根据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辅助光源11的发光方式。本实施例对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主光源12和辅助光源11是否发光、如何发光均不作任何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当控制模块判断出照明装置不处于信息提示模式时,表示照明装置处于主照明模式,因此仅控制主光源发光,即进入步骤33。然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当照明装置还包括其他工作模式时,可以根据情况设定各工作模式对应的主光源12和辅助光源11的发光情况。

步骤32,判断是否从智能终端接收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若是,进入步骤33;若否,则返回步骤31。

步骤33,根据接收的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

步骤34,控制主光源发光。

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包括多种可选的工作模式并能够通过开关进行切换,丰富了照明装置的功能选择,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优选的,如图7b所示,在步骤31之前,还可以包括:

步骤30-1,判断是否接收到照明装置由非信息提示模式切换至信息提示模式的触发信号;若是,则进入步骤30-2;若否,则进入步骤31。

其中,上面所述的主照明模式属于非信息提示模式的一种,本实施例中的非信息提示模式还包括非工作模式;控制模块判断照明装置当前是否是由主照明模式切换至信息提示模式,或者是否是由非工作模式进入信息提示模式(即开机上电后进入信息提示模式),即判断照明装置是否为刚进入信息提示模式,如果是的话,就主动向智能终端请求获取表示待提示信息的数据,即进入30-2;如果不是的话,可以等待接收智能终端(定时)发送的表示待提示信息的数据,即进入步骤32。

步骤30-2,发送待提示信息的获取请求至智能终端。

步骤30-2之后,进入步骤32。

由上可知,第七实施例是与第二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相对应的方法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的任何细节都适用于第七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任何细节也都适用于第二实施例。

实施方式八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第八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照明装置内部记录了辅助光源的上次发光方式,在未接收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时,可以控制辅助光源按照上次的发光方式发光。

如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步骤41、步骤42及步骤44与步骤11至步骤13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41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增加了步骤43,具体如下:

步骤41,判断是否从智能终端接收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若是,进入步骤42;若否,进入步骤43。

步骤42:根据接收的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

步骤43,根据记录的辅助光源的上次发光方式控制辅助光源发光。

具体而言,照明装置内还包括存储器,储存有照明装置1上一次被关闭时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即辅助光源的上次发光方式。

步骤44,控制主光源发光。

相对于第五实施例而言,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具有记忆功能,在由于网络等其他原因导致从智能终端获取数据失败时,控制模块可以获取辅助光源的上次发光方式并控制辅助光源发光,从而避免照明装置处于信息提示状态但是却无提示信息(即辅助光源不发光)的情况发生。

由上可知,第八实施例是与第三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相对应的方法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的任何细节都适用于第八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任何细节也都适用于第三实施例。

实施方式九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第八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照明装置可以在不同时间段提示不同信息。

如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步骤51、步骤54及步骤55与步骤11至步骤13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51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增加了步骤52和步骤53;具体如下:

步骤51:判断是否从智能终端接收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若是,进入步骤52;若否,直接结束。

步骤52:根据时间段与提示信息的预设对应关系,识别出当前时刻对应的待提示信息。

其中,照明装置中预设的时间段与提示信息的预设对应关系,可以有智能终端来进行设定(智能终端与照明装置网络连接,用户在智能终端的app中操作以进行设定)。

步骤53,判断接收到的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中是否包含表征当前时刻对应的待提示信息的数据。若是,进入步骤54;若否,则直接结束。

其中,智能终端可能会检测多种待提示信息,智能终端会定时发送检测到的多种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至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对接收到的多种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进行识别,如果识别出存在当前时刻对应的待提示信息的数据,则进入步骤54。

步骤54:根据表征当前时刻对应的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控制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

步骤55:控制主光源发光。

在一个例子中,照明装置中预先设定了分别在两个时间段对两种待提示信息进行提示:上午5:00—9:00提示空气质量等级;下午15:00-21:00提示行走步数。

例如当前时刻是上午8:00,照明装置在从智能终端接收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首先会识别出该当前时刻,并根据时间段与提示信息的预设对应关系,识别出当前时刻对应的待提示信息是空气质量等级的。其次,照明装置判断接收到表征待提示信息的数据是否包括表征空气质量等级的数据,若包括,则根据表征空气质量等级的数据控制辅助光源的发光方式。

或者,用户可以在智能终端中预设该照明装置的不同时间段对应的不同提示信息,即,智能终端中预先储存时间段与提示信息的预设对应关系;那么,智能终端可以根据当前时刻识别出当前时间段,并获取当前时间段对应的待提示信息;然后将该待提示信息发送至照明装置;或者,照明装置也可以主动告知智能终端其当前时刻所需要的待提示信息,然后智能终端再返回其所需要的待提示信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相对于第五实施例而言,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可以预设为在不同的时间段提示不同种类的信息,即提供了更多的可选功能,以满足一些用户的特殊需求。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基本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