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隔热功能的电源供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0536发布日期:2019-04-03 04:5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具有隔热功能的电源供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与一种电源适配器有关,尤指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电源供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大量需求,大多数的电源供应器于长期操作下,所需使用的电功率也不断地上升。且随着电功率的增加,所需消耗瓦特数也相对地增加,伴随产生的大量的热量进而提高了电源供应器的温度,同时也因为机种愈做愈小,但瓦特数并没有相对减少,再加上散热面积也不足,就更容易造成内部元件温度过高,并间接提高了电源连接器(acinlet)温度散热须满足安全法规的困难度。

在传统的电源供应器中,为了隔离电源连接器后方的发热元件,习知的技术是将电源连接器下区域上的屏蔽部位切除,避免热量因为铝片而传导到电源连接器的板下区域,但效果有限。此外,即使在电源连接器后方放上一麦拉片(mylar)来隔绝发热元件的高温,亦无法产生良好的隔热效果,故仍难以通过安规的检测,同时更提高组装电源供应器上的难度。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失,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其可提高隔热效果,藉以避免电源供应器内部的零件所产生的高温影响其电源连接器,进而更容易通过安规检测,同时也能便于组装。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包括一壳体、一电路板、以及一电源连接器;壳体设有一开口以连通于其内、外,且包含一第一壳件与一第二壳件,第一壳件上设有一由多个肋所构成的中空隔热结构,电路板设于壳体内并承载于第二壳件上,电源连接器耦接于电路板上并朝向开口设置;其中,第一壳件具有一第一连接部,第二壳件具有一第二连接部,且第一、二壳件通过第一、二连接部对应设置而构成所述壳体时,中空隔热结构将电路板一表面朝向第一壳件内的区域区分为一第一隔热空间与一第二隔热空间,电源连接器位于第一隔热空间内,且被中空隔热结构以间距容纳空气而与第二隔热空间相隔离。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于电路板一表面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于电路板另一表面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内部构造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于电路板一表面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于电路板另一表面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壳体1

开口10

第一壳件11第一连接部110

第一隔热空间111第二隔热空间112

第二壳件12第二连接部120

中空隔热结构13肋130

第一隔壁131第二隔壁132

隔热区133

电路板2

缺口20

表面21导电部210

表面22

电源连接器3

连接本体30插口300

导电端31

导热结构4

传热结构5

凹口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立体组合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包括一壳体1、一电路板2、以及一电源连接器3;其中:

该壳体1内呈中空状,用以装载上述电路板2及电源连接器3等构件。该壳体1上设有一开口10,该开口10连通于该壳体1的内部与外部,且该壳体1包含一第一壳件11与一第二壳件12,该第一壳件11上设有一由多个肋130所构成的中空隔热结构13,该中空隔热结构13可一体成型于该第一壳件11上。

该电路板2设于上述壳体1内,并承载于该壳体1的第二壳件12上。该电路板2上可具有多个电子元件及布设有若干控制电路(如upb电路等);当电源供应器正常运作时,该些电子元件及控制电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高温。而本发明主要即通过上述中空隔热结构13用以隔绝所述高温。

该电源连接器3可为一ac插座(acinlet),并耦接于上述电路板2以朝向壳体1的开口10设置。俾通过前述中空隔热结构13用以隔绝电子元件及控制电路产生的高温,再配合空气的低导热系数等,不但能有效地隔绝后方零件的高温,又无须加装不必要的零组件而能节省电源供应器的组装步骤。更进一步地,于该电源连接器3上亦可贴接一导热结构4,该导热结构4可为一导热片,俾可利用该导热片帮助该电源连接器3进行散热。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所示,上述壳体1的中空隔热结构13,可更具有彼此相间隔设置的一第一隔壁131与一第二隔壁132,并可通过连续连接、或是藉由单一壁间隔连接而成不规则形态。而该些肋130则分别连接于该第一、二隔壁131、132之间,以于该第一、二隔壁131、132间形成多个供空气容纳的隔热区133;俾利用该些肋130构成多层结构的隔热区133,以将上述电源连接器3层层包覆于邻近开口10处,藉此能有效隔离电路板2后方零件的高温并避免影响到该电源连接器3的温度。

此外,如图1、图3及图4所示,上述电路板2上设有一对应该电源连接器3下方的缺口20,且该电路板2具有一表面21(即如图3所示)与另一表面22(即如图4所示)。如图3所示,该电源连接器3即位于该电路板2一表面21上,且该电路板2上具有至少一用以与该电源连接器3耦接的导电部210,所述导电部210即位于该中空隔热结构13与该电源连接器3之间;如图4所示,该电路板2另一表面21上设有一围绕于该缺口20的传热结构5,该传热结构2可为导热硅胶构成,且在本实施例中,该传热结构5配合该缺口20而形成有一凹口50,通过其本身所占面积,可更有效地隔绝该电路板2下方的热空气对流至电源连接器3下方,并可进一步快速将该电路板2的热量传递到壳体1外。

再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所示,上述电源连接器3具有一连接本体30、以及至少一用以与上述电路板2耦接的导电端31,该连接本体30前端具有一插口300可供对接的插头(图略)插入而作电性连接,而所述导电端31则由该连接本体30后端延伸并耦接至该电路板2的导电部210上,以使该电源连接器3可通过该电路板2而与电源供应器互相导通。

据此,如图5所示,上述壳体1的第一壳件11与第二壳件12相对应组设,且该第一壳件11具有一第一连接部110,而该第二壳件12则具有一第二连接部120,该第一、二连接部110、120可为相互地卡固、锁固、或粘结而组设成所述壳体1;故当该第一、二壳件11、12通过该第一、二连接部110、120对应设置而构成该壳体1时,该中空隔热结构13即可将电路板2一表面21朝向该第一壳件11内的区域,区分为一第一隔热空间111与一第二隔热空间112,而上述电源连接器3即位于该第一隔热空间111内,且被该中空隔热结构13以该些肋130所形成之间距来容纳空气,进而得以与该第二隔热空间112相隔离,从而可藉由该中空隔热结构13并配合容纳其内的空气的低导热系数,以有效隔绝后方零件的高温,以达到通过安规的需求,并因无需加装不必要的零组件而能节省组装步骤。

承上所述,本发明更可利用上述导热结构4帮助该电源连接器3进行散热;其中,该导热结构4亦位于该第一隔热空间111内,故可有效地针对该电源连接器3进行散热,且该导热结构4贴靠于该第一壳件11内壁上,俾能将多余的热快速传导至壳体1外,以帮助该电源连接器3降温而达散热效果。再者,本发明还可利用上述传热结构5防止高温由电路板2下方传递至电源连接器3;其中,该传热结构5可配合该中空隔热结构13,而能更有效隔绝该电路板2下方的零件产生的热空气对流至该电源连接器3下方,进而避免该电源连接器3因受高温影响而超过安规所须温度限制。

再请配合图3所示,本发明更使该电路板2用以与该电源连接器3耦接的导电部210、以及该电源连接器3用以与该电路板2耦接的导电端31,皆位于该第一隔热空间111内。因此,该电源连接器3也不会因为需与电路板2耦接,而在耦接处须与后方的零件邻近并造成高温容易传递等问题。在该中空隔热结构13并配合其所容纳的空气的隔绝下,该电源连接器3可与电路板2在不受影响的温度下进行耦接。

另,如图6及图7所示,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该中空隔热结构13通过不同长度的肋130、以及各式形状的该第一、二隔壁131、132而构成各种不规则形态,皆可达到上述相同功效。又,该传热结构5亦可通过配合该缺口20而围绕的方式来形成所述凹口50,亦可达到上述相同的效果。

是以,藉由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发明具有隔热功能的电源供应器。

因此,藉由本发明具有隔热功能的电源供应器,其藉由电源供应器壳体上设计的中空隔热结构13,以将电源供应器的壳体内部隔开为不同空气腔室,一方面可阻挡大部分由电路板上的发热元件产生的热传递、另一方面可藉由空气的低导热系数降低热传递。且通过该中空隔热结构13的配置,又可利用该导热结构4及传热结构5,进一步帮助电源连接器3降温与散热,同时防止电路板2下方的热空气对流,藉以更加全面地改善习知电源供应器容易造成其电源连接器温度过高,而无法符合安规等问题。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