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隔离可控硅调光LED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2271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隔离可控硅调光LED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驱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非隔离可控硅调光LED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照明灯光行业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一种新型光源LED灯,LED灯使用具有节能、寿命长等优点使得它在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

随着LED技术的进步,对LED照明设备进行调光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可控硅调光是LED电路调光中的一种。目前,LED电路的可控硅调光是采用开关对其进行调节;并且其电路线路会产生严重的EMI干扰信号,而在可控硅调光电路中LC滤波电路可使可控硅产生振荡,会使LED灯在使用中出线闪烁,使得灯调光效果差。在现有技术中,LED驱动电路一般是通过供电电压整流输送到LED灯具,其中有恒压恒流电路和繁多电子器件进行整流,其电路复杂,生产成本高,电路可靠性也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隔离可控硅调光LED驱动电路,其电路结构的简单实现调控LED亮与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非隔离可控硅调光LED驱动电路,包括可控硅控制模块、电压转换模块、电流控制模块和LED驱动模块;一100-264V交流输入电压接入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和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一端,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的另一端接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所述电流控制模块接入所述LED驱动模块的一端;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另一端接入所述LED驱动模块和LED灯的正负极;所述LED驱动模块的另一端接入LED灯的正负极。

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接所述100-264V交流输入电压的一端并行接于压敏电阻MOV1和电感L1;在电路中所述电感L1为低通滤波器,对电子线路中的电流进行限流,并有阻交流通直流的作用。

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1A、电阻R1B、电阻R2A和电阻R2B;所述电阻R1A与所述电阻R1B串联于所述100-264V交流输入电压的L线,所述电阻R2A与所述电阻R2B串联于所述电感L1,所述电阻R1B和所述电阻R2B并联,并与所述电容C6串联接地。

其中,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是通过电阻调控可控硅调光,该模块连接于所述电流控制模块,在电路中不会产生干扰影响其他元器件从而影响调光效果。

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电压转换器DB1和抗浪涌电路;所述电压转换器DB1的引脚1和2连接所述100-264V交流输入电压,所述电压转换器DB1的引脚3和4连接所述抗浪涌电路。

其中,所述抗浪涌电路包括电容CB1、电阻RA、电感L2、电容CB2、电阻RB和电容CB3;所述电容CB1并联于所述电压转换器DB1的引脚3和4,所述电阻RA串联于所述电压转换器DB1的引脚3并与所述电感L2串联,所述电容CB2串联所述电感L2并并联所述电容CB1,所述电阻RB与所述电容CB3串联并并联于所述电容CB2接地。

其中,所述电阻RA对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转换后的电流进行限流。

其中,一输入电压通过所述电压转换器DB1转换,将转换后的电压经过所述抗浪涌电路输出到LED灯的正负极,同时通过电阻R3连接二极管D1、电阻R4、电容C6和稳压二极管ZD1输送至所述LED驱动模块。

所述电流控制模块设有芯片U1、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容C1;所述芯片U1具有引脚1-8,所述引脚2串联电阻R9接地,所述引脚3串联电容C1接地,所述引脚4接地,所述电阻R7并联所述电阻R8一端接地,另一端接于所述引脚5,以控制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电流的大小,从而控制输送到所述LED驱动模块的电流和输出之LED灯的电流,避免电流过大烧坏电路或者LED灯。

其中,所述引脚1为可控硅调光补偿输入端,对所述LED灯进行调光补偿。

所述LED驱动模块设有吸收回路41、电容C2和电阻R11;所述吸收回路41由变压器T1、电阻R10、电容C4和整流二极管D2组成;所述电阻R10和所述电容C4串联并并联于所述整流二极管D2,所述变压器T1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D2,其二者共同的输出端连接LED灯的正级;所述变压器T1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LED的负极;同时所述变压器T1的两个输出端依次并联于所述电容C2和所述电阻R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非隔离可控硅调光LED驱动电路,该电路的可控硅调光模块是通过电阻调控调光,调光效果好,其兼容调光器多,性能好;该电路有电流控制电路和电压转换电路,其电子元器件少、电路简单、生产成本低、电路可靠性高;在绿色环保节能时代更适合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非隔离可控硅调光LED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非隔离可控硅调光LED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放大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处放大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C处放大的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可控硅控制模块1,电压转换模块2,电流控制模块3,LED驱动模块4,抗浪涌电路21,吸收回路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及相关附图,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和图2,一种非隔离可控硅调光LED驱动电路,包括可控硅控制模块1、电压转换模块2、电流控制模块3和LED驱动模块4;一100-264V交流输入电压接入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1和所述电压转换模块2的一端,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1的另一端接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3,所述电流控制模块3接入所述LED驱动模块4的一端;所述电压转换模块2的另一端接入所述LED驱动模块4和LED灯的正负极;所述LED驱动模块4的另一端接入LED灯的正负极。

参照图3,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1连接所述100-264V交流输入电压的一端并行连接于压敏电阻MOV1和电感L1。

参照图3,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1包括电阻R1A、电阻R1B、电阻R2A和电阻R2B;所述电阻R1A与所述电阻R1B串联于所述100-264V的交流输入电压的L线,所述电阻R2A与所述电阻R2B串联于所述电感L1,所述电阻R1B和所述电阻R2B并联,并与所述电容C6串联接地。

参照图4,所述电压转换模块2包括电压转换器DB1和抗浪涌电路21;所述电压转换器DB1的引脚1和2连接所述100-264V交流输入电压,所述电压转换器DB1的引脚3和4连接所述抗浪涌电路21。

参照图4,所述抗浪涌电路21包括电容CB1、电阻RA、电感L2、电容CB2、电阻RB和电容CB3;所述电容CB1并联接入所述电压转换器DB1的引脚3和4,所述电阻RA串联于所述电压转换器DB1的引脚3并与所述电感L2串联,所述电容CB2串联于所述电感L2,并所述电容CB1并联,所述电阻RB与所述电容CB3串联,并与所述电容CB2并联接地。

参照图1和图4,一输入电压通过所述电压转换器DB1转换,将转换后的电压经过所述抗浪涌电路21输出到LED灯的正负极,同时通过电阻R3连接二极管D1、电阻R4、电容C6和稳压二极管ZD1输送至所述LED驱动模块4。

参照图5,所述电流控制模块3设有芯片U1、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容C1;所述芯片U1具有引脚1-8,所述引脚2串联电阻R9接地,所述引脚3串联于电容C1接地,所述引脚4接地,所述电阻R7并联所述电阻R8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引脚5。

参照图4,所述LED驱动模块4设有吸收回路41、电容C2和电阻R11;所述吸收回路41由变压器T1、电阻R10、电容C4和整流二极管D2组成;所述电阻R10和所述电容C4串联,并与所述整流二极管D2并联,所述变压器T1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D2,其二者共同的输出端接LED灯的正级;所述变压器T1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LED的负极;同时所述变压器T1的两个输出端依次并联所述电容C2和所述电阻R11。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