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通讯的电子镇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4344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带通讯的电子镇流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通讯的电子镇流器。



背景技术:

镇流器是灯管上起限流作用和产生瞬间高压的设备,它是在硅钢制作的铁芯上缠漆包线制作而成,这样的带铁芯的线圈,在瞬间开/关上电时,就会自感产生高压,加在灯管的两端的电极上。这个动作是交替进行的,当启辉器(跳泡)闭合时,灯管通过镇流器限流导通发热;当启辉器开路时,镇流器就会自感产生高压加在灯管上,启辉器反复几次通断,就会反复几次这样的动作,从而打通灯管。当灯管正常发光时,内阻变小,启辉器就始终保持开路状态,这样电流就稳定的通过灯管、镇流器工作了,使灯管正常发光。

目前电子镇流器在控制方面无法有效对数据进行传输,以及组网,所以是的电子镇流器对于控制参数的输入十分不便,所以为了提高其控制的便捷性,需要对此硬件结构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带通讯的电子镇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通讯的电子镇流器,包括主控装置、用以连接灯管的接口,所述主控装置上还连接有RS485通讯模块,所述RS485通讯模块包括光耦U901、光耦U902、光耦U903、芯片U904、以及抗干扰电路;

所述光耦U90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01连接5V电源,发射极接地,阳极通过电阻R904连接5V电源,阴极通过电阻R910连接芯片U904的管脚1;

所述光耦U902的阳极通过电阻R902连接5V电源,阴极用以连接主控装置,集电极连接芯片U904的管脚2以及管脚3,发射极接地;

所述光耦U903的阳极通过电阻R903连接5V电源,阴极用以连接主控装置,集电极连接芯片U904的管脚4,发射极接地;

芯片U904的5、6、7、8管脚连接抗干扰电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芯片U904的管脚3通过电阻R906连接5V电源,芯片U904的管脚4通过电阻R905连接5V电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抗干扰电路包括电容C903、电容C901、电容C902、电阻R907、电阻R908、电阻R909;

所述电容C903一端连接芯片U904的管脚8以及5V电源,电容C903另一端接地;

电阻R907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电阻R908;电阻R908一端连接芯片U904的管脚7,另一端连接芯片U904的管脚6;电阻R909的一端连接芯片U904的管脚6,另一端接地,芯片U904的管脚5接地;

电容C901连接于芯片U904的管脚7和接地端之间;

电容C902连接于芯片U904的管脚6和接地端之间;

芯片U904的管脚7还通过电感L901连接信号口;

芯片U904的管脚6还通过电感L902连接信号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电感L901和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稳压管ZD901,所述电感L902和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稳压管ZD90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信号口上还连接有电感L903,所述电感L903的另一端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芯片U904的型号为SN7517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主控装置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C8051F53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此电路通过多个光耦元器件进行信号的传递,从而起到隔离强电干扰的作用,电阻器件可以起到很好的限流,从而避免信号电流过大,此电路在信号的通讯过程中的功耗更低,因为电路中采用5V电源驱动,电阻R906不但为光耦U902提供限流,而且为芯片U904的管脚2和3提供限流,也就是一个电阻的共用结构,为其节省电阻个数成本以及电阻功耗,同理,电阻R905起到相同的作用,由此,在电子镇流器上不但实现了通讯,以及便于组网,而且功耗较低,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RS485通讯模块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施例电子镇流器输入口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主控装置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施例单片机的管脚图。

附图标记:100、主控装置;200、接口;300、RS485通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带通讯的电子镇流器,包括主控装置100、用以连接灯管的接口200,主控装置100上还连接有RS485通讯模块300,RS485通讯模块300包括光耦U901、光耦U902、光耦U903、芯片U904、以及抗干扰电路;光耦U90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01连接5V电源,发射极接地,阳极通过电阻R904连接5V电源,阴极通过电阻R910连接芯片U904的管脚1;光耦U902的阳极通过电阻R902连接5V电源,阴极用以连接主控装置100,集电极连接芯片U904的管脚2以及管脚3,发射极接地;光耦U903的阳极通过电阻R903连接5V电源,阴极用以连接主控装置100,集电极连接芯片U904的管脚4,发射极接地;芯片U904的5、6、7、8管脚连接抗干扰电路。信号口上还连接有电感L903,电感L90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904的型号为SN75176。图中的信号口名称为DIMMER。

芯片U904的管脚3通过电阻R906连接5V电源,芯片U904的管脚4通过电阻R905连接5V电源。

抗干扰电路包括电容C903、电容C901、电容C902、电阻R907、电阻R908、电阻R909;电容C903一端连接芯片U904的管脚8以及5V电源,电容C903另一端接地;电阻R907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电阻R908;电阻R908一端连接芯片U904的管脚7,另一端连接芯片U904的管脚6;电阻R909的一端连接芯片U904的管脚6,另一端接地,芯片U904的管脚5接地;电容C901连接于芯片U904的管脚7和接地端之间;电容C902连接于芯片U904的管脚6和接地端之间;芯片U904的管脚7还通过电感L901连接信号口;芯片U904的管脚6还通过电感L902连接信号口。

电感L901和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稳压管ZD901,电感L902和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稳压管ZD902。

如图2所示,INPUT端口有三个支脚,一个连接熔断器F1,一个连接电容C101后连接热敏电阻RT1,然后通过电感L101、电感L102以及电感L103输出至AC/DC模块,从而输出至a端,其中通过多个电容,如电容C104和C103起到一个滤波的作用,通过压敏电阻RV1起到防止过压的作用。

如图3所示,主控装置100连接于图1电路中的a端,主控装置100包括控制器、第一变压器T1、第二变压器T2、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第一开关管Q301、第二开关管Q302以及第三变压器T301;高压输出端的b端和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开关管Q301和第二开关管Q302;第一开关管Q301的控制端连接第一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连接第一变压器T1,第一变压器T1的另一侧连接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第二开关管Q302的控制端连接第二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连接第二变压器T2,第二变压器T2的另一侧连接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303、电阻R305、电阻R307、电容C305、二极管D307、三极管Q3、稳压管ZD301;电容C305的一端连接第一变压器T1的正向端,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07的阳极,二极管D307的阴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稳压管ZD301的阴极电阻R307一端以及第一开关管Q301的控制极;电阻R303连接电容C305和二极管D305之间的连接点,电阻R305一端连接电阻R303另一端,电阻R305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和二极管D307的阴极;第一变压器T1的负向端连接二极管D307的阳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稳压管ZD301以及电阻R307的另一端。

第二驱动电路与第一驱动电路结构一致。

如图4所示,主控装置100包括单片机,单片机的型号为C8051F530。图1中,可以将通讯模块的信号端485-DE-A,以及信号端TX-A连接到图4中的单片机的P03以及P05上。

由上述结构可知:此电路通过多个光耦元器件进行信号的传递,从而起到隔离强电干扰的作用,电阻器件可以起到很好的限流,从而避免信号电流过大,此电路在信号的通讯过程中的功耗更低,因为电路中采用5V电源驱动,电阻R906不但为光耦U902提供限流,而且为芯片U904的管脚2和3提供限流,也就是一个电阻的共用结构,为其节省电阻个数成本以及电阻功耗,同理,电阻R905起到相同的作用,由此,在电子镇流器上不但实现了通讯,以及便于组网,而且功耗较低,使用便捷。RS485通迅功能,可以实现远程控制,从而调功率的参数也便于传递;在远程模式下,可以设置灯管电流、预热电流、预热时间,以适应不同的灯管型号。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