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控开关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1452阅读:15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控开关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控制技术改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自助设备上的照明设备的光控开关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的银行自助设备在有照明灯的情况下,一般照明灯的电源都连接在机柜内,所以在光线充足而不需要照明灯的情况下,一方面不利于工作人员去操作照明灯的开和关;二来,当光线充足不需要照明灯的时候,照明灯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这样极大的浪费了能源也减短了照明灯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控开关电路,旨在解决照明灯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浪费了能源也减短了照明灯的寿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光控开关电路,一种光控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光控开关电路包括光感模块、放大模块、微调模块、LED1及电源模块,所述LED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VCC端,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LED1的另一端,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源模块的VCC端及微调模块的输出端及光感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光感模块的一端还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VCC端,所述微调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VCC端。

所述微调模块的输出端接地,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出端及光感模块的输出端分别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光感模块采用的是光敏电阻CDS。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放大模块采用的是运算放大器U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运算放大器采用的是LM393型号放大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微调模块采用的滑动变阻器VR。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光控开关电路还包括电阻R1及电阻R2,所述电源模块的VCC端分别连接所述LED1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1的第5脚电源正端、电阻R1的一端及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光敏电阻CDS的一端及运算放大器U1的第2脚反向输入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VR的一端,所述滑动变阻器VR的滑动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第3脚同向输入端,所述滑动变阻器VR的另一端、光敏电阻CDS的另一端及运算放大器U1的第4脚电源负端均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光敏电阻对光线的采集进而转化为电压信号来自动控制照明灯的开关,通过此种方式能够起到节约能源,增加照明灯的寿命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控开关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控开关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控开关电路,一种光控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光控开关电路包括光感模块、放大模块、微调模块、LED1及电源模块,所述LED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VCC端,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LED1的另一端,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源模块的VCC端及微调模块的输出端及光感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光感模块的一端还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VCC端,所述微调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VCC端。

所述微调模块的输出端接地,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出端及光感模块的输出端分别接地。通过光敏电阻对光线的采集进而转化为电压信号来自动控制照明灯的开关,通过此种方式能够起到节约能源,增加照明灯的寿命等。

所述光感模块采用的是光敏电阻CDS。

所述放大模块采用的是运算放大器U1。

所述运算放大器采用的是LM393型号放大器。实现利用光线强度来自动控制照明灯的开关

所述微调模块采用的滑动变阻器VR。通过变阻器进行微调,是的更加节能环保。

所述光控开关电路还包括电阻R1及电阻R2,所述电源模块的VCC端分别连接所述LED1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1的第5脚电源正端、电阻R1的一端及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光敏电阻CDS的一端及运算放大器U1的第2脚反向输入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VR的一端,所述滑动变阻器VR的滑动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第3脚同向输入端,所述滑动变阻器VR的另一端、光敏电阻CDS的另一端及运算放大器U1的第4脚电源负端均接地。

图2是照明灯光控开关的电路原理图,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运算放大器的第2脚上的光敏电阻CDS受到一定强度的光照时,比如在白天光线比较好的情况下,其阻值会变小,运算放大器的第2脚的电压被拉低到0V,此种状态为第一工作状态,运算放大器的第1脚输出高电平,照明灯LED1不亮。

当运算放大器的第2脚上的光敏电阻CDS无光照射时,如环境较暗的晚上,其阻值会很大,运算放大器的第2脚电压会被抬高到VCC,此种工作状态为第二工作方式,运算放大器的第1脚输出低电平,照明灯LED1点亮。调节滑动变阻器VR的阻值可以调节外界光线强度对照明灯开关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