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冷源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9350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然冷源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然冷源集装箱数据中心。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的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集装箱数据中心是一个可作为数据中心构建的标准模块,将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等IT设施都设计到一个集装箱中。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集装箱数据中心投入使用;目前数据中心在加强基础管理的同时,为维持恒定的室内温度需要全年为之降温,由此带来的巨额的耗电量及电费。据统计,在数据中心机房中制冷空调设备的耗能约占总体耗能的40%;为适应数据中心绿色节能的趋势,充分利用免费制冷技术,设计了一种自然冷源集装箱数据中心,在我国华北、西北及东北等地区,室外气温较低的天数占全年的百分比相当可观,可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自然冷源集装箱数据中心。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然冷源集装箱数据中心,所述数据中心分为IT设备箱和动力制冷箱两部分,其中IT设备箱内设置有服务器机柜、网络柜、冷冻水列间空调、配电柜;动力制冷箱分为外机区和动力区两部分,其中:外机区设置有空调外机,动力区域设置有电池柜和UPS,为数据中心系统提供备用电源和稳定动力。

所述服务器机柜、网络柜、冷冻水列间空调排成一列,各设备在高度方向和深度方向保持一致,并隔离形成热通道;配电柜设置在箱体右侧方便外部接线。

所述的IT设备箱在箱体前后分别设置若干个风雨密门,方便设备搬运和运维人员的出入。

所述动力区域前后分别设置有风雨密门,方便设备的安装。

空调外机采用三台风冷自然冷源冷水机组,两用一备,自然冷源冷水机组可以充分利用室外冷风实现制冷,为末端列间空调提供冷水。

冷水机组的管路系统包括截止阀、水泵、过滤器、水箱、流量开关,均内置于空调外机中,只需要连接水冷外机与冷冻水列间空调的管路即可,简单方便,易于部署。

动力区箱体的四周设置有保温棉进行保温处理,减少冷量的耗散和热传导。

空调外机的各冷水机组交错排列,之间保持足够的间距和维护空间。

所述的冷水机组比传统的压缩机制冷方式额外配备自然冷却盘管,在室外温度较低时可以充分利用室外冷风对自然冷却盘管内的水进行降温,实现免费制冷,为末端列间空调提供冷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带自然冷源冷水机组,布置高密度服务器机柜,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实现免费制冷,节能高效,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具有节能绿色的特点,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力制冷箱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IT设备箱示意图;

图3为自然冷源冷水机组联机图;

其中:Rack-服务器机柜,A/C-冷冻水列间空调,PDF-配电柜,UPS-不间断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说明书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自然冷源集装箱数据中心,所述数据中心分为IT设备箱和动力制冷箱两部分,其中IT设备箱内设置有服务器机柜、网络柜、冷冻水列间空调、配电柜,如图2所示;动力制冷箱分为外机区和动力区两部分,其中:外机区设置有空调外机1,动力区域设置有电池柜和UPS,为数据中心系统提供备用电源和稳定动力,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服务器机柜、网络柜、冷冻水列间空调排成一列,各设备在高度方向和深度方向保持一致,并隔离形成热通道;配电柜2设置在箱体右侧方便外部接线。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的IT设备箱在箱体前后分别设置若干个风雨密门3,方便设备搬运和运维人员的出入。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动力区域前后分别设置有风雨密门3,方便设备的安装。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空调外机1采用三台风冷自然冷源冷水机组,两用一备,自然冷源冷水机组可以充分利用室外冷风实现制冷,为末端列间空调提供冷水。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冷水机组的管路系统包括截止阀、水泵、过滤器、水箱、流量开关,均内置于空调外机1中,只需要连接水冷外机与冷冻水列间空调的管路即可,简单方便,易于部署。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动力区箱体的四周设置有保温棉进行保温处理,减少冷量的耗散和热传导。

实施例8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空调外机的各冷水机组交错排列,之间保持足够的间距和维护空间。

实施例9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的冷水机组比传统的压缩机制冷方式额外配备自然冷却盘管4,在室外温度较低时可以充分利用室外冷风对自然冷却盘管内的水进行降温,实现免费制冷,为末端列间空调提供冷水。

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