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打火机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21527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打火机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打火机发热体,具体为一种电池打火机发热体。



背景技术:

因受环保及安全影响,欧美国家使用电池打火机越来越多,因气体打火机产生明火,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气体打火机使用的气体主要是丁烷,如果有充足的空气供应的情况下,丁烷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如果空气供应不足,会产生碳和一氧化碳,同时也有不完全燃烧的气体对人体有害及污染环境。现在除国外普遍使用电池打火机外,国内也会逐步限制气体打火机的使用。目前市场上大量销售的电池打火机,是通过锂电池使发热体加热来点烟,这种电池打火机的发热体存在:点烟速度慢、发热体使用寿命短及电池损耗功率大等缺项。

现有电池打火机是通过锂电池供电使发热体发热来点烟,受体积的限制,电池打火机的电池不可能做成大容量、大功率型,所以电池打火机的发热体设计又细或薄,发热量受到限制,而且很容易被空气带走,造成点烟慢,同时在点烟时烟头必须接触到发热体,若不控制接触受力,造成损坏发热体,若有不完全燃烧的烟丝碳化物粘贴在发热体,易造成发热体短路而烧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的电池打火机存在点烟速度慢、发热体使用寿命短及电池损耗功率大等缺项,采用一种使电池打火机快速点烟、及延长发热体寿命、减少电池损耗功率等的一种新型节能长寿命电池打火机发热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池打火机发热体,包括陶瓷座、发热体、复合陶瓷层,所述陶瓷座为矩形,所述陶瓷座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发热体两端设置有卡接头,所述发热体的卡接头卡接在陶瓷座的卡槽内,所述发热体为丝状或者片状中的一种,所述发热体为环形,所述复合陶瓷层的厚度为0.03-0.08mm。所述发热体的两面都涂覆有复合陶瓷层,所述复合陶瓷层可以为低温复合陶瓷层、或中温复合陶瓷层、或高温复合陶瓷层中的一种,所述发热体和复合陶瓷层的热膨胀系数相等。所述复合陶瓷层是高绝缘陶瓷层。

本实用新型在发热体上覆盖一层的发热体上加上一载体,保护发热体,同时增加蓄热量,加快点烟速度。

电池打火机的发热体一般都是多元素发热合金材料,属高膨胀系数材料,从室温到发热,体积膨胀大。要在发热体上加载一层保护层,保护层必须具有与发热体匹配的膨胀系数,同时还要与发热体很好的粘连性,若膨胀系数不一样,容易使保护层剥离,还有可能损坏发热体。本实用新型发明一种高膨胀系数的复合陶瓷,其膨胀系数可与发热体同步,并且能与发热体紧密接合。

电池打火机的发热体加热后会变软,在点烟时烟头最容易损坏发热体,而复合陶瓷层在加热后仍然保持一定强度,不会因点烟时,接触受力不均而损坏发热体,又因复合陶瓷层是高绝缘陶瓷材料,不会因残留烟丝碳化物而烧坏发热体。

因增加蓄热量,加快点烟速度,点烟时间缩短,减少电池电量的消耗,整个电池打火机使用寿命会更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发热体上双面加载一层高膨胀系数的复合陶瓷层,因加大了发热体的体容量,发热体发出的热量不易被空气带走,可以大大增加发热体区域蓄热量,加快点烟速度;复合陶瓷层覆盖在发热体上即保护发热体不受氧化,延长发热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一种电池打火机发热体的剖视图,一种电池打火机发热体的仰视图,一种电池打火机发热体,包括陶瓷座1、发热体2、复合陶瓷层3,所述陶瓷座1为矩形,所述陶瓷座1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发热体2两端设置有卡接头,所述发热体2的卡接头卡接在陶瓷座1的卡槽内,所述发热体2为丝状或者片状中的一种,所述发热体2为环形,所述复合陶瓷层3的厚度为0.03-0.08mm。所述发热体2的两面都涂覆有复合陶瓷层3,所述复合陶瓷层3可以为低温复合陶瓷层、或中温复合陶瓷层、或高温复合陶瓷层中的一种,所述发热体2和复合陶瓷层3的热膨胀系数相等。所述复合陶瓷层是高绝缘陶瓷层。

制备时,按照陶瓷座1的形状生产好陶瓷座1,陶瓷体中间为装放发热体2即点烟位置,按照发热体2的形状生产好发热体2,并测定发热体的膨胀系数;配好复合陶瓷载体浆料,浆料膨胀系数按测定好发热体2的膨胀系数匹配;将复合陶瓷载体浆料涂印在发热体2的双面,涂层厚度为0.03-0.08mm;将涂印好复合陶瓷层3的发热体2放于80℃烘箱烘烤30-45分钟后,冷却到室温,然后于950-1050℃烧结;将烧结的成品做导通检验,即得到一种电池打火机发热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