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器隔热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21523阅读:895来源:国知局
电加热器隔热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加热器隔热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反应釜电加热器装置,在化工的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根据工艺的特性,满足生产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加热器装置一般包括加热器本体、测温元件、隔热保温及电器柜;加热器本体又包括加热元件,支撑元件等;电热管引至接线腔,电热管接线采用高温软电缆连接铜排,最后形成380V接线的两个接线端头。

反应釜筒体温度需达400℃及其以上,那么加热器本体温度则要求更高,现有的化工反应釜的接线腔接线处虽与隔热层有一定的距离(200mm),但是热浪常通过间隙传入接线腔,导致接线腔内温度过高,铜排高温氧化接触不良、电热管接线端电流过高烧毁等现象,同时发热组件传热板出现熔融和变形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加热器隔热接线装置,以降低接线腔内的温度,防止接线熔断等事故发生,能够在反应釜筒体温度超过400℃时确保电加热器装置能稳定可靠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加热器隔热接线装置,包括反应釜筒体,和设置在该反应釜筒体底部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外壁套设有传热板,所述传热板的外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若干电加热装置,每个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多组并联设置的电加热管,和一个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外部的接线装置,该接线装置内设置有定位板,各电加热管的接线端延伸至加热腔的外部并与所述定位板螺栓连接,且各电加热管的接线端通过高温导线相互连接并形成两个接线头;所述接线装置内还设置有接线盒,和两根镍丝,以及用于固定所述镍丝的支撑板,所述镍丝的一端与所述接线头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板与接线盒内的电源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加热腔设置在反应釜筒体的底部,设置在加热腔外周的传热板用于将热量传递给反应釜筒体。传统化工反应釜的电加热管的接线端直接通过铜排与电源线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使得接线腔的长度较短,当热浪通过间隙传入接线腔内时,往往会导致接线腔内温度急剧升高,最终导致铜排高温氧化,从而出现电加热管接线端电流过高而烧毁的现象;而本实用新型将电加热管的接线端固定在定位板上,并通过高温导线和镍丝与电源线连接,镍丝的设置增加了接线腔的长度,缓解了接线腔内的高温环境,而且采用高温导线将电加热管相互连接最终形成两个接线头,可以在不使用铜排的情况下为电加热管供电,避免了铜排高温氧化接触不良的情况的发生;此外,镍的熔点是1453℃,一般使用温度1200℃以下,可以很好地适应接线腔内的高温。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加热器隔热接线装置,延长了接线腔的长度,便于接线腔内高温的扩散,降低了接线腔内的温度,大大降低了接线盒内接线熔断等事故的发生率。

优选地,所述传热板的材质为铸铁。传统的化工反应釜的传热板的原材料采用铸铜,而铸铜熔点仅800℃,工作温度450℃,超温氧化造成烧塌,现采用铸铁,铸铁熔点为1600℃,工作温度800℃,铸铁机械强度高于铸铜,有足够夹紧力;铸铁的导热性能略差于铸铜,可以适当降低电加热管热负荷,延长电加热器寿命。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和保温层外壁之间的距离为700mm。将支撑板和保温层外壁之间的距离设置为700mm,可以在降低接线腔内的温度的同时,防止接线装置向外延伸的悬臂过长,保障了化工反应釜和接线装置的连接强度可靠。

优选地,在所述支撑板远离定位板的一端设置有5mm厚的隔热板,所述镍丝穿过所述支撑板和隔热板与接线盒内的电源线连接。通过增设隔热板,可以防止接线腔内的高温传至接线盒内,进一步保障接线盒内的接线安全。

优选地,所述镍丝的外周套设有绝缘瓷环,以对镍丝作绝缘处理,防止出现短路或触电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加热器隔热接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

1-反应釜筒体;2-加热腔;3-传热板;4-保温层;5-电加热管;6-接线装置;7-高温导线;8-传统接线腔;9-改进接线腔;

601-定位板;602-接线盒;603-镍丝;604-支撑板;605-隔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加热器隔热接线装置,包括反应釜筒体1,和设置在该反应釜筒体1底部的加热腔2;所述加热腔2的外壁套设有传热板3,所述传热板3的外周设置有保温层4;所述加热腔2内设置有若干电加热装置,每个电加热装置包括四组并联设置的电加热管5,和一个设置在所述加热腔2外部的接线装置6,该接线装置6内设置有定位板601,各电加热管5的接线端延伸至加热腔2的外部并与所述定位板601通过耐高温螺栓连接,且各电加热管5的接线端通过高温导线7相互连接并形成两个接线头(图中未示出);所述接线装置6内还设置有接线盒602,和两根镍丝603,以及用于固定所述镍丝603的支撑板604,所述镍丝603的一端与所述接线头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板604进入接线盒602内分别与两相线相接供380V AC电压。

传统化工反应釜的电加热管的接线端直接通过铜排与电源线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使得接线腔的长度较短,如图1所示,传统接线腔8的末端与保温层4外壁之间的距离为200mm,则当热浪通过间隙传入传统接线腔8内时,往往会导致传统接线腔8内温度急剧升高,最终导致铜排高温氧化,从而出现电加热管5接线端电流过高而烧毁的现象;而本实用新型将电加热管5的接线端固定在定位板601上,并通过高温导线7和镍丝603与接线盒602内的两相线相接,其中定位板601和支撑板604之间的距离即为改进接线腔9的长度,如图1所示,改进接线腔9的末端(即支撑板604的位置)与保温层4外壁之间的距离为700mm,则当热浪通过间隙传入改进接线腔9内时,由于长度增加的改进接线腔9的散热性能好,可以缓解其内部的高温环境,而且采用高温导线7将电加热管5相互连接最终形成两个接线头,可以在不使用铜排的情况下为电加热管5供电,避免了铜排高温氧化接触不良的情况的发生;此外,镍的熔点是1453℃,一般使用温度1200℃以下,使得镍丝603可以很好地适应改进接线腔9内的高温。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器隔热接线装置,改进接线腔9长度的增加,利于改进接线腔9内高温的扩散,降低了改进接线腔9内的温度,大大降低了接线盒602内接线熔断等事故的发生概率。

传统的化工反应釜的传热板3的原材料采用铸铜,而铸铜熔点仅800℃,工作温度450℃,超温氧化造成烧塌,因此,本实施例中,传热板3的材质选用铸铁,铸铁熔点为1600℃,工作温度800℃,铸铁机械强度高于铸铜,有足够夹紧力;铸铁的导热性能略差于铸铜,可以适当降低电加热管5的热负荷,延长电加热器寿命。

为了进一步防止改进接线腔9内的高温传至接线盒602内,保障接线盒602内的接线安全,在所述支撑板604远离定位板601的一端设置有5mm厚的隔热板605,所述镍丝603穿过所述支撑板604和隔热板605与接线盒602内的两相线相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镍丝603的外周套设有绝缘瓷环(图中未示出),以对镍丝603作绝缘处理,防止出现短路或触电的情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