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中控平台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6429发布日期:2018-06-16 01:26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家居中控平台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中控平台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智能家居技术的普及,常用的智能家居设备种类越来越繁多,如智能电冰箱、智能空调、智能电视、智能灯光系统、智能窗帘等。一般无线路由器的性能已无法负担众多智能家居设备同时接入的需求,由此兴起一种基于智能家居中控平台的集中式管理智能家居系统结构,现有的智能家居中控平台支架固定结构,高度不可调节,而且也不便于中控平台的收纳,容易造成中控平台的损伤影响家居设备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家居中控平台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家居中控平台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端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设有内外连通的通孔,且通孔内贯穿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位于凹槽内的一端上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蜗杆,且蜗杆位于转动杆的下方,所述蜗杆上套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凹槽内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凹槽的左右两端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上下连通的第一螺纹孔,且第一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下端与凹槽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上套接有蜗轮,且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设有腔室,所述腔室的左右两端内壁上均竖直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内均设有第一滑块,其中一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侧壁与连接块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滑槽的侧壁并延伸至支撑杆的外部,所述腔室内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块第一滑块的侧壁连接,所述移动板上设有上下连通的第二螺纹孔,且第二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下端与腔室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上端穿过腔室的顶面并延伸至支撑杆的外部,所述支撑杆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板,且转动板位于连接块的上方,所述转动板的下端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连接块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的上端连接有中控平台。

优选地,所述转动杆位于凹槽外的一端上连接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手柄。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左右两端侧壁上均竖直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位于转动杆的上方,两个所述第二滑槽内均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侧壁与支撑板的连接。

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上设有槽口,且连接块位于槽口内。

优选地,所述转动板的下端设有通槽,且连接杆远离连接块的一端位于通槽内,且连接杆与通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摇动第一手柄能带动中控平台上下移动,能够调整中控平台的高度,便于身高不同的人的对中控平台进行操作,提高使用的舒适度,通过摇动第二手柄能够带动中控平台转动,继而配合摇动第一手柄,便于将中控平台收纳在凹槽内,将中控平台收纳在凹槽能有效避免外力对中控平台的影响,确保中控平台的能正常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家居中控平台支架的透视图;

图2为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块、3凹槽、4转动杆、5第一齿轮、6蜗杆、7第二齿轮、8第一螺纹杆、9蜗轮、10支撑板、11支撑杆、12腔室、13第一滑槽、14第一滑块、15连接块、16移动板、17第二螺纹杆、18转动板、19连接杆、20中控平台、21第二滑槽、22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智能家居中控平台支架,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支撑块2,支撑块2的上端表面设有凹槽3,凹槽3的侧壁上设有内外连通的通孔,且通孔内贯穿设有转动杆4,转动杆4位于凹槽3内的一端上套接有第一齿轮5,转动杆4位于凹槽3外的一端上连接有第一手柄,便于转动转动杆4,凹槽3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蜗杆6,且蜗杆6位于转动杆4的下方,蜗杆6上套接有第二齿轮7,且第二齿轮7与第一齿轮5啮合,凹槽3内设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凹槽3的左右两端侧壁滑动连接,凹槽3的左右两端侧壁上均竖直设有第二滑槽21,且第二滑槽21位于转动杆4的上方,两个第二滑槽21内均设有第二滑块22,第二滑块22的侧壁与支撑板10的连接,便于支撑板10滑动,支撑板10上设有上下连通的第一螺纹孔,且第一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8,第一螺纹杆8的下端与凹槽3的底部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8上套接有蜗轮9,且蜗轮9与蜗杆6啮合。

支撑板10上设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内设有腔室12,腔室12的左右两端内壁上均竖直设有第一滑槽13,两个第一滑槽13内均设有第一滑块14,其中一块第一滑块14的一端侧壁与连接块15的一端连接,连接块15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滑槽13的侧壁并延伸至支撑杆11的外部,其中一个第一滑槽13的内壁上设有槽口,且连接块15位于槽口内,便于连接块15的移动,腔室12内设有移动板16,移动板1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块第一滑块14的侧壁连接,移动板16上设有上下连通的第二螺纹孔,且第二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7,第二螺纹杆17的下端与腔室12的底部转动连接,第二螺纹杆17的上端穿过腔室12的顶面并延伸至支撑杆11的外部,第二螺纹杆17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手柄,便于转动第二螺纹杆17,支撑杆11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8,且转动板18位于连接块15的上方,转动板18的下端与连接杆19的一端连接,转动板18的下端设有通槽,且连接杆19远离连接块15的一端位于通槽内,且连接杆19与通槽的内壁转动连接,当转动板18转动至与支撑杆11贴合时,连接杆19位于通槽内,便于中控平台20进行收纳,连接杆19的另一端与连接块15的侧壁转动连接,转动板18的上端连接有中控平台20,中控平台20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摇动第一手柄能带动转动杆4转动,则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由于第一齿轮5与第二齿轮7啮合,则带动蜗杆6转动,由于蜗杆6与蜗轮9啮合,则带动第一螺纹杆8转动,继而通过支撑杆11能调整中控平台20的高度,通过摇动第二手柄能够带动第二螺纹杆17转动,则带动连接块15移动,继而通过连接杆19能带动转动板18转动,配合摇动第一手柄能够将中控平台20收纳进凹槽3内,操作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