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双向导通限流的负载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613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电子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双向导通限流的负载开关。



背景技术:

电子器件中,负载开关是一种常被用来控制电路系统的通断。但是,通常负载开关仅具有单向导通特性,而且负载开关电源和地不能反接。在某些应用诸如锂电均衡领域,现有的负载开关无法实现双向导通限流的功能。在接口类应用希望负载开关在电源和地接反情况下系统无损坏,例如触点供电的应用。由于现有的负载开关的开关适应较差,无法被广泛应用,因此有必要对负载开关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双向导通限流的负载开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负载开关无法双向导通、限流、防反接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双向导通限流的负载开关,所述负载开关分别连接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负载开关还包括:

主控P型MOS管,所述主控P型MOS管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

第一P型MOS管,所述第一P型MOS管的栅极与所述主控P型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P型MOS管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端口和第一节点;

第二P型MOS管,所述第一P型MOS管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

第一误差放大器,所述第一误差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P型MOS管的栅极;

第三P型MOS管,所述第三P型MOS管的栅极与所述主控P型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P型MOS管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节点;

第四P型MOS管,所述第四P型MOS管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

第二误差放大器,所述第二误差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二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P型MOS管的栅极;

第三误差放大器,所述第三误差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节点和一基准电压端口,所述第三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P型MOS管的栅极。

优选的,所述负载开关还包括一高电平选取器,所述高电平选取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所述高电平选取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负载开关的各内部器件。

优选的,所述高电平选取器包括:

两个电平选取P型MOS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端连接所述高电平选取器的输出端,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口或所述第二端口;

一高电平选择比较器,所述高电平选择比较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所述高电平选择比较器的两个控制端连接所述两个电平选取P型MOS管的栅极。

优选的,所述主控P型MOS管、所述第一P型MOS管、所述第二P型MOS管、所述第三P型MOS管、所述第四P型MOS管、所述两个电平选取P型MOS管的衬底均连接所述高电平选取器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主控P型MOS管的栅极还与所述高电平选取器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节点和公共接地端之间设置有一电阻。

优选的,所述负载开关还包括一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公共接地端,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外部接地端。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双向导通限流的负载开关,利于多个放大器和多个P型MOS管控制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在双向导通的同时进行限流控制,同时具有防电源和地反接的功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双向导通限流的负载开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可双向导通限流的负载开关,负载开关分别连接第一端口VA和第二端口VB,负载开关还包括:

主控P型MOS管M0,主控P型MOS管M0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第一端口VA和第二端口VB;主控P型MOS管M0用于控制第一端口VA和第二端口VB的双向通导的状态;

第一P型MOS管M1,第一P型MOS管M1的栅极与主控P型MOS管M0的栅极连接,第一P型MOS管M1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第二端口VB和第一节点N1;第一P型MOS管M1用于对从第二端口VB流向第一端口VA的电流进行采样;

第二P型MOS管M2,第一P型MOS管M1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第一节点N1和第三节点N3;

第一误差放大器EA1,第一误差放大器EA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节点N1和第一端口VA,第一误差放大器EA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P型MOS管M2的栅极;第一误差放大器EA1用于与第二P型MOS管M2组合控制第一P型MOS管M1的源漏电压等于主控P型MOS管M0的源漏电压;

第三P型MOS管M3,第三P型MOS管M3的栅极与主控P型MOS管M0的栅极连接,第三P型MOS管M3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第一端口VA和第二节点N2;第三P型MOS管M3用于对从第一端口VA流向第二端口VB的电流进行采样;

第四P型MOS管M4,第四P型MOS管M4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第二节点N2和第三节点N3;

第二误差放大器EA2,第二误差放大器EA2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节点N2和第二端口VB,第二误差放大器EA2的输出端连接第四P型MOS管M4的栅极;第二误差放大器EA2用于与第四P型MOS管M4组合控制第二P型MOS管M2的源漏电压等于主控P型MOS管M0的源漏电压;

第三误差放大器EA3,第三误差放大器EA3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三节点N3和一基准电压端口,第三误差放大器EA3的输出端连接主控P型MOS管M0的栅极;第三误差放大器EA3用于控制主控P型MOS管M0进行双向限流。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口VA和第二端口VB分别为负载开关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口,在第一端口VA的电压高于和第二端口VB,电流从第一端口VA通过负载开关通向第二端口VB;在第二端口VB的电压高于和第一端口VA,电流从第二端口VB通过负载开关通向第一端口VA,从而实现双向导通。

采用第一P型MOS管M1对从第二端口VB流向第一端口VA的电流进行采样,第二P型MOS管M2和第一误差放大器EA1进行钳位控制,控制第一P型MOS管M1的源漏电压与主控P型MOS管M0源漏电压一致,此时,通过第一P型MOS管M1的采样电流与通过主控P型MOS管M0的电流保持一比例关系。此时,第二误差放大器EA2处于关闭状态。采样电流通过第一P型MOS管M1和第二P型MOS管M2流向第三误差放大器EA3,第三误差放大器EA3将从基准电压端口输出的基准电压与采样电流的电压进行比较后,向主控P型MOS管M0的栅极发送控制电压,实现对第二端口VB流向第一端口VA的电流进行限流控制。

在第一端口VA电压高于第二端口VB电压时,采用第三P型MOS管M3对电流进行电流采样,通过与上述控制方法相同的过程,对电流进行限流控制。其中,第四P型MOS管M4和第二误差放大器EA2对第三P型MOS管M3的采样电流进行钳位控制,控制第三P型MOS管M3的源漏电压与主控P型MOS管M0源漏电压一致,通过第三P型MOS管M3的采样电流与通过主控P型MOS管M0的电流保持一比例关系。此时,第一误差放大器EA1处于关闭状态。第三误差放大器EA3根据采样电流实现对第二端口VB流向第一端口VA的电流进行限流控制。

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负载开关还包括一高电平选取器,高电平选取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端口VA和第二端口VB,高电平选取器的输出端VH连接负载开关的各内部器件。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高电平选取器用于比较并选取第一端口VA和第二端口VB中较高的输入电压,从输入电压中产生负载开关的内部器件的工作电压,并控制第一P型MOS管M1和第三P型MOS管M3的开关。高电平选取器可以通过控制发送的工作电压控制第一P型MOS管M1和第三P型MOS管M3的工作状态。内部器件为各个P型MOS管以及各个误差放大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高电平选取器包括:

两个电平选取P型MOS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端连接高电平选取器的输出端VH,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端口VA或第二端口VB;

一高电平选择比较器,高电平选择比较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端口VA和第二端口VB,高电平选择比较器的两个控制端连接两个电平选取P型MOS管的栅极。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高电平选择比较器用于根据高电平选择比较器的输入端的电压,控制电压较大一侧的电平选取P型MOS管导通来输出工作电压。通过高电平选择比较器判断输入电压较高的输入端口,通过对电平选取P型MOS管栅极的控制实现向输出端输出工作电压。第一电平选取P型MOS管M5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高电平选取器的输出端VH和第一端口VA,第一电平选取P型MOS管M5为靠近第一端口VA的电平选取P型MOS管;第二电平选取P型MOS管M6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高电平选取器的输出端VH和第二端口VB;第二电平选取P型MOS管M6为靠近第二端口VB的电平选取P型MOS管。

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主控P型MOS管M0、第一P型MOS管M1、第二P型MOS管M2、第三P型MOS管M3、第四P型MOS管M4、两个电平选取P型MOS管的衬底均连接高电平选取器输出端。本实施例中,采用各P型MOS管的衬底连接高电平选取器的方式来获取工作电平。

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主控P型MOS管M0的栅极还与高电平选取器的输出端VH连接。本实施例中,在负载开关关断的情况下,向主控P型MOS管M0的栅极输出工作电压,控制主控P型MOS管M0关断。

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节点N3和公共接地端VSS之间设置有一电阻R。本实施例中,采用电阻R使得采样电流流向第三误差放大器EA3时有一定的电压。

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负载开关还包括一二极管D,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公共接地端VSS,二极管D的负极连接外部接地端GND。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二极管D用于在外部电源反接时保护负载开关的各内部器件。外部电源反接时,正电位接外部接地端GND,负电位连接第一端口VA,由于二极管D的电流截止,此时负载开关内部器件不会发生损坏。二级管放置在采样电流通路中,实现防电源反接同时,不会造成热损耗。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变化例,在此不做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