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用于机电控制的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0384发布日期:2018-06-01 21:4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运用于机电控制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机电工程中,晶体管驱动是一种常用的驱动器件,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力装置中。而它的驱动电路决定了其开关损耗、抗过载能力等静态和动态特性,因此,可靠的驱动电路是晶体管稳定工作的前提条件。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很多驱动电路,但其电路使用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功能单一、驱动效果不佳、不能有效的反馈故障信号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效率驱动的运用于机电控制的驱动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用于机电控制的驱动电路,它包括第一光耦、第二光耦、第三光耦、驱动器、晶体管和负载接口,所述驱动器为MC33153,所述第一光耦的负极接入驱动信号、正极通过第一电阻接入电源,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阻接入电源并与驱动器的4端脚连接,所述驱动器的1端脚接入电源并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驱动器的8端脚通过第二电容接地并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三电阻和第一二极管与负载接口连接,所述驱动器的5端脚通过第四电阻与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晶体管的基极通过第十电阻接地,所述第十电阻并联有依次串联的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稳压二极管,所述晶体管的集电极与负载接口连接并通过依次串联的第六电阻和第三电容接地,所述第三光耦的正极通过第八电阻与负载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光耦的输出端输出信号并通过第九电阻接入电源,所述第二光耦的正极通过第五电阻与驱动器的7端脚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端输出信号并通过第七电阻接入信号。

优选地,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稳压二极管为MBJ18A稳压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光耦为TLP181光耦,所述第二光耦和第三光耦为TLP127光耦。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光耦将信号接入和输出,实现电路与电路之间信号隔离,避免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利用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稳压二极管形成栅压限幅电路,可保证栅极不被击穿,利用第六电阻和第三电容形成RC吸收回路,来抑制可能出现的尖峰电压,其结构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用于机电控制的驱动电路,它包括第一光耦U1、第二光耦U2、第三光耦U3、驱动器U4、晶体管Q1和负载接口J1,驱动器U4为MC33153,第一光耦U1的负极接入驱动信号、正极通过第一电阻R1接入电源,第一光耦U1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入电源并与驱动器U4的4端脚连接,驱动器U4的1端脚接入电源并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驱动器U4的8端脚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并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三电阻R3和第一二极管D1与负载接口J1连接,驱动器U4的5端脚通过第四电阻R4与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1的基极通过第十电阻R10接地,第十电阻R10并联有依次串联的第一稳压二极管D2和第二稳压二极管D3,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与负载接口连接并通过依次串联的第六电阻R6和第三电容C3接地,第三光耦U3的正极通过第八电阻R8与负载接口J1连接,第三光耦U3的输出端输出信号并通过第九电阻R9接入电源,第二光耦U2的正极通过第五电阻R5与驱动器U4的7端脚连接,第二光耦U2的输出端输出信号并通过第七电阻R7接入信号。

进一步,第一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二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

进一步,第一稳压二极管D2和第二稳压二极管D3为MBJ18A稳压管。

进一步,第一光耦U1为TLP181光耦,第二光耦U1和第三光耦U2为TLP127光耦。

本实施例利用多个光耦将信号接入和输出,实现电路与电路之间信号隔离,避免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驱动器U4的稳定工作,提高驱动效果;同时,利用第一稳压二极管D2和第二稳压二极管D3形成栅压限幅电路,可保证晶体管Q1栅极不被击穿,利用第六电阻R6和第三电容C3形成RC吸收回路,来抑制可能出现的尖峰电压,保证晶体管Q1工作安全。

在工作中驱动器U4可能存在保护盲区,则采用RC延时设计,即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阻R3,当驱动器U4输入高电平时,驱动器U4会允许内部270μA的恒流源给第二电容C2充电,第二电容C2从驱动器U4内部NPN三极管的导通电压开始充电到驱动器U4内部比较器的关断电压所需的时间,再加上电压信号在足上的上升时间就是消隐时间,只要消隐时间略大于盲区时间,就可以很好地使电路正确传输故障信号,保护整个电路。

此外,为排除干扰和正确识别发生过流/短路故障而使电路自锁,本实施例利用第三光耦U3检测负载输入信号并通过第三光耦U3外接控制器件,可有效的实现电路自锁,保护负载的工作安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