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矿用隔爆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866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矿用隔爆箱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用隔爆领域,是一种新型矿用隔爆箱体。



背景技术:

隔爆型设备在煤矿或其他矿井中运用广泛,现有的隔爆型外壳的工作原理都是把电气设备内部空间与周围环境隔开,箱体内部与外部都存在爆炸性气体,当箱体内部发生爆炸时,外壳可以承受产生的爆炸压力而不损坏。同时外壳结构间隙可冷却火焰或降低火焰传播速度,使得火焰或火焰生成的高温物不能穿越隔爆箱,从而达到隔爆的目的。

但当前的隔爆箱体结构与功能单一,已经不能适应电气设备信息化、自动化、工作状态实时化的发展要求。大部分矿用隔爆箱只具备基本的隔爆功能,并且耗费钢材量大,未能做到用料最少。

与此同时,现有的隔爆型设备往往不能实时获取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及电气设备所处的工作环境,隔爆箱内温度、湿度等参数无法获取,因而不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隔爆箱耗材多、功能单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隔爆外壳设计方案,将隔爆外壳分为厚铸钢板-耐高温泡沫-厚铸钢板三层结构,在保证同等抗冲击力的情况下,能够减少不锈钢板的消耗;在隔爆腔体内部放置传感器,能对隔爆箱内的情况做到实时监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矿用隔爆箱体,包括隔爆外壳与隔爆腔,隔爆外壳又由壳体和壳盖构成,外壳内部所包围的空间即为隔爆腔,用于放置电气设备。隔爆外壳由铸钢(厚铸钢板)构成,壳盖和壳体结合处为法兰结构进行连接。

壳盖和壳体均采用厚铸钢板-耐高温泡沫-厚铸钢板三层结构,内外层的铸钢通过焊接技术进行连接,将耐高温泡沫包裹在夹层内,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甲烷(CH4)浓度传感器贴放在内层的内表面,随电气设备电源线路引出隔爆外壳。

隔爆外壳的内层与外层之间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根散热管,用于加快内层与外层的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新型的矿用隔爆箱体外壳采用不锈钢板-耐高温泡沫-不锈钢板三层结构,使得隔爆箱体在承受同等的爆炸冲击力作用下,耐高温泡沫能够进行缓冲,从而较大程度的减少了厚钢板的用量,降低了隔爆箱体的生产成本;同时在隔爆箱体内部放置传感器,达到对隔爆箱内状态监测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内外层隔爆壳之间连接有导热管或散热管,有利于电气设备热量发散,从而降低爆炸事故发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图2为沿着图1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导热管位置分布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圆筒状外观示意图;

图5为沿着图4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螺栓,2.螺母,3.铸钢板,4.耐高温泡沫,5.导热管,6.隔爆壳盖,7.隔爆壳体,8.隔爆接合面,9.隔爆腔,10.温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2.甲烷(CH4)浓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一长方形隔爆箱体,包括隔爆壳盖6、隔爆壳体7、隔爆腔8。

如图2所示,隔爆壳盖6和隔爆壳体7均为厚铸钢板3-耐高温泡沫4-厚铸钢板3三层结构,铸钢板3与铸钢板3之间每隔一定距离连接导热管5,用于向外交换电气设备产生的热量。隔爆壳盖6和隔爆壳体7边缘处均长出一节铸钢,用于两者之间的连接,隔爆壳盖6与隔爆壳体7之间通过螺栓1和螺母2进行法兰连接,由此形成了内部的隔爆腔9和隔爆接合面8,隔爆腔9内部可放置电气设备。在取出或放入电气设备时可用扳手工具拧开螺栓1与螺母2,打开隔爆壳盖6。

如图3所示,隔爆箱内壁放置有温度传感器10,湿度传感器11,甲烷(CH4)浓度传感器12,用于检测长方体隔爆箱体内部的温度、湿度以及可燃性气体的实时情况。

【实施例2】

如图4、图5所示,隔爆壳盖6和隔爆壳体7构成的隔爆箱体也可以为圆筒状,以适应圆筒状的电气设备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