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逆变器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7571发布日期:2018-07-07 14:0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控机箱,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逆变器机箱。



背景技术:

太阳能一般安装在户外,因此其配套的逆变器通常也室外布置。潮湿和灰尘都非常多。逆变器内存在较大热量的发热元件。因此逆变器机箱需要耐挤压,耐腐蚀,抗灰尘,抗振动,抗辐射。主要用于环境比较恶劣的场合。由于逆变器机箱一般需要具有良好的散热,传统的散热方式是在机箱上设置排风扇利用机箱外的空气对流实现散热,而此种方式是的机箱内外相同,机箱内容易积累灰尘以及机箱内容易潮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逆变器机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逆变器机箱,包括长方体机箱壳体,所述机箱壳体内设有容置腔体,所述容置腔体左侧设有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设有前后开口的外散热通道和上下开口的内散热通道,所述外散热通道与所述内散热通道间隔排列,所述换热模块顶部设有鼓风风扇,所述鼓风风扇的出口朝向所述内散热通道的顶部开口,所述容置腔体顶部设有气流均布板,所述气流均布板设有气流均布孔,所述气流均布板将所述容置腔体顶部分隔成集气腔,所述鼓风风扇的进气口与所述集气腔连通,所述气流均布孔分布密度和所述气流均布孔与换热模块的距离成反比,所述换热模块延伸至所述机箱壳体后侧,所述机箱壳体后侧设有散热腔,所述换热模块的外散热通道后出口与所述散热腔进口连通,所述散热腔出口设有排风扇,所述换热模块的外散热通道前端开口与外界连通。

上述设计中通过换热模块上间隔排列的外散热通道和内散热通道实现机箱内外空气换热,降低机箱内温度且保证机箱的密封性防止灰尘和潮气进入。气流均布板设置在容置腔体顶部便于热空气的引流,提升机箱各个位置顶部的散热,防止热量在局部集聚。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腔体左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前后延伸的滑槽,所述换热模块左侧设有前后延伸的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滑槽配合,所述支撑架底部设有托住所述换热模块的托架。滑轨滑槽的设置便于单独将换热模块抽出清洗,保证其散热效果。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为燕尾槽,连接稳定性好。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腔体底部螺纹连接有垫柱,所述垫柱顶面设有用于安装线路板或电子元器件的安装孔,便于在PCB板或电子元器件底部形成空隙,便于冷却后空气进入,散热效果好。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柱底部与所述机箱壳体之间夹有开口向下的碗状塑料弹片,提升垫柱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垫柱在搬运或晃动时松脱。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流均布孔为单边冲切的孔,即所述气流均布孔一侧设有延伸至气流均布孔下方的挡片,便于对热空气引流,防止大粉尘吸入。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前高后低,所述换热模块延伸至所述机箱壳体前端,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换热模块上间隔排列的外散热通道和内散热通道实现机箱内外空气换热,降低机箱内温度且保证机箱的密封性防止灰尘和潮气进入。气流均布板设置在容置腔体顶部便于热空气的引流,提升机箱各个位置顶部的散热,防止热量在局部集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模块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垫柱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机箱壳体,2.集气腔,3.气流均布板,4.气流均布孔,5.挡片,6.鼓风风扇,7.换热模块,8.容置腔体,9.垫柱,10. 排风扇,11.散热腔,12.托架,13.内散热通道,14.外散热通道,15.导轨,16.滑槽,17.塑料弹片,18.支撑架,19.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种太阳能逆变器机箱,包括长方体机箱壳体1,所述机箱壳体1内设有容置腔体8,所述容置腔体8左侧设有换热模块7,所述换热模块7设有前后开口的外散热通道14和上下开口的内散热通道13,所述外散热通道14与所述内散热通道13间隔排列,所述换热模块7顶部设有鼓风风扇6,所述鼓风风扇6的出口朝向所述内散热通道13的顶部开口,所述容置腔体8顶部设有气流均布板3,所述气流均布板3设有气流均布孔4,所述气流均布板3将所述容置腔体8顶部分隔成集气腔2,所述鼓风风扇6的进气口与所述集气腔2连通,所述气流均布孔4分布密度和所述气流均布孔4与换热模块7的距离成反比,所述换热模块7延伸至所述机箱壳体1后侧,所述机箱壳体1后侧设有散热腔11,所述换热模块7的外散热通道14后出口与所述散热腔11进口连通,所述散热腔11出口设有排风扇10,所述换热模块7的外散热通道14前端开口与外界连通。

上述设计中通过换热模块7上间隔排列的外散热通道14和内散热通道13实现机箱内外空气换热,降低机箱内温度且保证机箱的密封性防止灰尘和潮气进入。气流均布板3设置在容置腔体8顶部便于热空气的引流,提升机箱各个位置顶部的散热,防止热量在局部集聚。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腔体8左侧设有支撑架18,所述支撑架18上设有前后延伸的滑槽16,所述换热模块7左侧设有前后延伸的导轨15,所述导轨15与所述滑槽16配合,所述支撑架18底部设有托住所述换热模块7的托架12。滑轨滑槽16的设置便于单独将换热模块7抽出清洗,保证其散热效果。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16为燕尾槽,连接稳定性好。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腔体8底部螺纹连接有垫柱9,所述垫柱9顶面设有用于安装线路板或电子元器件的安装孔19,便于在PCB板或电子元器件底部形成空隙,便于冷却后空气进入,散热效果好。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柱9底部与所述机箱壳体1之间夹有开口向下的碗状塑料弹片17,提升垫柱9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垫柱9在搬运或晃动时松脱。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流均布孔4为单边冲切的孔,即所述气流均布孔4一侧设有延伸至气流均布孔4下方的挡片5,便于对热空气引流,防止大粉尘吸入。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16前高后低,所述换热模块7延伸至所述机箱壳体1前端,安装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