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拆散热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0629发布日期:2018-10-02 20:12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式拆散热片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实现快速作业,杜绝产品质量隐患的一体式拆散热片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电子产品随处可见,其中集成电路主板就扮演者非常关键的角色,然而随着主板上电子元件的运行,大量的热能也随之产生,为确保各个电子元件的平稳运行,有效的降低主板上的高温,目前都会在主板上设置散热片以加强散热效果。

目前,厂内主板在生产过程中功能测试不良的需要维修重流,并且在维修重流过程中为保证产品质量,都需要将主板上的散热片拆除后才能进行维修重流。

然而,现在厂内拆除主板上的散热片都是人工用手逐一拆除的,不仅效率低,而且在拆除过程中,拆除一边塑件钉后,散热片由于受力不均,会翘起压到主板上的元件,存在着损坏元件的风险。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快速作业,杜绝产品质量隐患的一体式拆散热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快速作业,杜绝产品质量隐患的一体式拆散热片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拆散热片装置,其包括:

一底座,该主板放置于该底座上,该底座上包括四个对应该主板四个角的位置的定位柱、若干个分别设置于该主板三侧的挡板、若干个设置于该主板下面并避开电子元件的支撑件。

一支架,其固定于该底座上,该支架上设有两竖直的第一导柱,该第一导柱的上端固定于该支架,下端固定于该底座。

一运动组件,其包括一用于连接该支架上端与一第一驱动单元和一运动杆的固定臂,所述运动杆上端连接该第一驱动单元,可做上下移动。

一压头组件,其连接该运动组件,在该第一驱动单元的带动下上下运动,该压头组件包括一连接所述运动杆下端并设有两个下压杆的下压板、一设置于下压板上的第二驱动单元、一设有两个顶出杆并与该第二驱动单元紧密接触的顶出板及两个设置于下压板上并与两个第一导柱相配合导向的第一套筒,所述两下压杆为空心管且置于该下压板下方,该顶出杆可上下移动的装于该两个下压杆中,该顶出板与该下压板之间设有两个弹性复位件及两个相配合导向的第二导柱和两第二套筒。

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第一驱动单元,带动连接运动杆的压头组件上下移动并使得压头组件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往复运动。在非工作状态时,压头组件远离底座,可将主板依底座上定位柱位置放置好,在工作状态时,压头组件靠近已放好的主板并且两下压杆已完成压缩主板上的塑料胶钉。在压头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第二驱动单元,带动连接顶出杆的顶出板上下移动并使得顶出杆从非顶出位置运动到顶出位置,从而顶出主板上已压缩好的塑料胶钉。在不作用第二驱动单元时,连接顶出杆的顶出板在弹性复位件和两相配合导向的第二导柱和第二套筒的作用下恢复到非顶出位置,再通过第一驱动单元使压头组件运动至非工作状态,从而拿出已拆好的主板和散热片。

优选地,所述固定臂为弓形臂,其上端转动连接第一驱动单元,下端固定连接一导套且该运动杆穿设其中可做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一第一把手和两转动连接该第一把手的连接片,该连接片的下端转动连接该运动杆,转动该第一把手从而带动该运动杆的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一第二把手和两固定在第二把手上的凸轮,该第二把手转动连接于下压板,该凸轮紧密接触于该顶出板,转动第二把手从而带动顶出板的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下压板面对该主板一侧设有三限位柱,该限位柱的长度与该下压杆的长度一样。

优选地,所述下压板上设有一凹槽,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该弹簧放置于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若干个支撑件中有一个是支撑块,该支撑块设置于该散热片下面并抵持着该散热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拆散热片装置省去人工用手逐一拆除的麻烦,实现快速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将散热片两端的胶钉同时拆除,保证散热片两端受力均匀,有效避免了拆除散热片过程中散热片压到主板上的电子元器件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情况发生,有利于节省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体式拆散热片装置的待装主板示意图。

图2为一体式拆散热片装置的组装关系示意图。

图3为一体式拆散热片装置的下压板及其组件组装关系示意图。

图4为一体式拆散热片装置的塑胶钉压缩前示意图。

图5为一体式拆散热片装置的塑胶钉压缩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拆散热片装置,其用于拆除一主板5上的一散热片52,该散热片52通过一塑料胶钉53固定于该主板5上其包括:一底座1、一支架2、一运动组件3、一压头组件4。

该支架2固定于该底座1上,该运动组件3通过一固定臂31固定于该支架 2的上端,该压头组件4通过一运动杆34与该运动组件4固定连接,该主板5 放置在该底座1上。

该底座1上四个角分别设置有定位该主板5四个角的定位柱11,所述定位柱11在放置主板5时要穿过主板5上的预留孔51来实施准确的定位。完成四角定位后,放置好的主板有三侧设置有挡板12(留一长侧用来放置未拆散热片的主板5),该挡板12设置于底座1上,所述挡板12辅助该定位柱11来加强定位的效果,不至于在工作的时候主板5滑落,影响工作效率。在底座1的上面设置有若干支撑柱13,所述支撑柱13都避开主板5上的电子元件设置主要起支撑作用,保护主板和主板上的电子元件。在底座1上位于主板5散热片52的下面设置有支撑块14,该支撑块14支撑散热片52在塑料胶钉53拆除后保持不动,防止散热片52受力翘起损坏主板5上的电子元件并且有保护散热片52的作用。

该支架2上设置有两竖直放置的第一导柱21,所述第一导柱21穿过压头组件4,使得压头组件4只能在第一导柱21上做上下移动。

该运动组件3包括一固定臂31,其上端转动连接第一驱动单元32,下端固定连接一导套33且所述运动杆34穿设其中可做上下移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 32包括一第一把手321和两转动连接该第一把手321的连接片322,该连接片 322的下端转动连接该运动杆34,转动该第一把手321从而带动该运动杆34的上下移动。

该压头组件4设置有一连接所述运动杆34并设有两下压杆42的下压板41,所述两下压杆42为空心管置于下压板41下。在该下压板41的一侧墙44上转动连接一第二驱动单元45,所述第二驱动单元45包括一第二把手451和两固定在第二把手451上的凸轮452,该第二把手451转动连接于下压板41的侧墙44 上。所述凸轮452紧密接触于一顶出板46,转动第二把手451从而带动顶出板 46的上下移动。该顶出板46设置于下压板41上面,所述顶出板46下面设置有两顶出杆47,顶出板46会带动顶出杆47上下移动,所述顶出杆47与下压杆 42配合并装于下压杆42中可做上下移动。顶出板46与下压板41之间设有两弹性复位件及两相配合导向的第二导柱48和两第二套筒49,所述第二导柱48固定于顶出板46上,所述第二套筒49固定在下压板41上,在该下压板41上设置有凹槽411,所述弹性复位件是弹簧410,该弹簧410放置于凹槽411内。该下压板41上还设置有两与第一导柱21相配合导向的第一套筒412。

在所述下压板41面对该主板5一侧设有三根限位柱43,该限位柱43的长度与该下压杆42的长度一样,主要是压平主板5并有防止下压杆42过压损坏主板5的作用。

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一体式拆散热片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第一驱动单元32,带动连接运动杆34的压头组件4上下移动并使得压头组件4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往复运动。在非工作状态时,压头组件4远离底座1,可将主板5依底座上定位柱11位置放置好,在工作状态时,压头组件4靠近已放好的主板5并且两下压杆42已压缩完成主板5散热片52上的塑料胶钉53。在压头组件4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第二驱动单元45,带动连接顶出杆47的顶出板 46上下移动并使得顶出杆47从非顶出位置运动到顶出位置,从而顶出主板5散热片52上已压缩好的塑料胶钉53。在不作用第二驱动单元45时,连接顶出杆 47的顶出板46在弹性复位件和两相配合导向的第二导柱48和第二套筒49的作用下恢复到非顶出位置,再通过第一驱动单32元使压头组件4运动至非工作状态,从而拿出已拆好的主板5和散热片52,完成从该主板5上拆除该散热片52 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拆散热片装置,藉由第一把手联动运动杆控制下压板的上下移动,对准定位柱放入主板并通过下压杆压缩固定散热片的塑胶钉头部,再由第二把手通过凸轮控制顶出板的上下移动,从而控制下压杆中的顶出杆,顶出整个塑胶钉,完成散热片的拆除动作。该装置省去人工用手逐一拆除的麻烦,实现快速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将散热片两端的塑胶钉同时拆除,保证散热片两端受力均匀,有效避免了拆除散热片过程中散热片压到主板上的其他电子元器件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情况发生,有利于节省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