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及其变频器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2303发布日期:2018-06-30 07:04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电梯及其变频器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及其变频器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梯的日益普及,人们对电梯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也越来越重视,变频器作为电梯设备中比较关键的一个部件,变频器能否在合理温度下正常运行工作对整个电梯设备的安全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电梯变频器传统的散热方式通过加设轴流风扇以对导热件进行散热,轴流风扇主要吸取控制柜内部的空气吹向导热件,从而带走导热件上的热量,当导热件使控制柜内的空气温度上升后,由轴流风扇吹出的热空气导致导热件的散热效率较低,不利于变频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梯及其变频器的散热装置,能够提高变频器的散热效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变频器的散热装置,包括:控制柜本体,所述控制柜本体设有通风口和散热通道;变频模块底板,所述变频模块底板设置于所述控制柜本体的内壁上;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热件的第一端与热源抵接,所述导热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变频模块底板抵接;及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变频模块底板上,所述散热风扇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形成曲折风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口用于将风吹向所述导热件、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

上述电梯变频器的散热装置,包括控制柜本体、变频模块底板、导热件及散热风扇,其中,控制柜本体设有通风口和散热通道,变频模块底板设置于控制柜本体的内壁上,导热件的第一端抵接于热源上、用于将热源的热量传递至导热件,导热件的第二端与变频模块底板抵接,散热风扇设置于变频模块底板上,散热风扇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形成曲折风道,并且散热风扇的进风口与通风口连通,散热风扇的出风口与散热通道连通,当散热风扇工作时,控制柜本体外部的空气经通风口后被吸入散热风扇的进风口,经过曲折风道的变向后由出风口流出而吹向导热件,空气与导热件进行热交换之后流经散热通道排出,使得导热件的温度降低,从而降低热源的温度,最终达到降低变频器温度的目的,由于散热风扇吸取的控制柜本体外部的空气,使得导热件的散热效率提高从而提高了变频器的散热效率,使得变频器能够始终在正常温度范围之内工作,避免了因变频器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同时,无需外加风道挡板就可以满足控制柜本体外部进风的要求,成本低,安装便利。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导热介质层,所述导热介质层的一端与所述热源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热件的第一端抵接。在导热件的第一端与热源之间设置导热介质层,导热介质层的一端与热源抵接、另一端与导热件的第一端抵接,通过导热介质层将热源产生的热量充分的传递至导热件,使得热源的散热效率提高,防止热源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故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为贯流风扇,所述贯流风扇设置于所述变频模块底板上,所述贯流风扇的进风口与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贯流风扇的出风口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散热风扇为设置于变频模块底板上的贯流风扇,贯流风扇的进风口与通风口连通,贯流风扇的出风口与散热通道连通,通过贯流风扇将控制柜本体外部的空气吸入之后吹向导热件,与导热件进行热交换之后通过散热通道排出,从而降低导热件的温度以达到降低热源温度的目的,同时,利用贯流风扇大风量、低风压、噪声低的性能,满足了无机房电梯低噪声的使用要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设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散热风扇的第一侧面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散热风扇的第二侧面设有第一安装面、用于将所述散热风扇可固设于所述变频模块底板上。散热风扇的第一侧面上设有进风口,散热风扇上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一安装面,通过第一安装面实现散热风扇固设于变频模块底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还设有第三侧面,所述散热风扇的第一侧面及所述散热风扇的第二侧面分别与所述散热风扇的第三侧面相邻设置,所述散热风扇的第三侧面上设有第二安装面和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安装面靠近所述散热风扇的第一侧面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面用于将所述散热风扇可固设于所述变频模块底板上。散热风扇上还设有第三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与第三侧面相邻,第三侧面上设有出风口和第二安装面,出风口与导热件的散热通道连通,第二安装面靠近散热风扇的第一侧面设置,通过第二安装面实现散热风扇固设于变频模块底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的第三侧面与所述导热件的一端相互贴合。散热风扇的第三侧面与导热件的一端相互贴合,使散热风扇的出风口与导热件能够相互贴近,使得从出风口流出的风能够完全吹向导热件并畅通的流入散热通道后排出,避免出现回流现象,提高了导热件的散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面积等于所述散热通道的进风面积。散热风扇的出风口的出风面积等于散热通道的进风面积,使得出风口吹出的风吹向导热件之后不需外设风道即可顺畅的进入散热通道,避免了回流现象,保证了导热件的散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至少为一个,至少一个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变频模块底板上。散热风扇至少为一个、且至少一个散热风扇设置于变频模块底板上,在薄型化的变频器中,只需单个散热风扇就能满足散热需求,成本低廉,当利用至少两个散热风扇对导热件进行散热时,通过至少两个散热风扇的协同作用保证了导热件的散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柜本体为有机房电梯控制柜本体或无机房电梯控制柜本体。控制柜本体为有机房电梯控制柜本体或无机房电梯控制柜本体,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的进行选择。

一种电梯,包括上述的变频器的散热装置。

上述电梯包括上述变频器的散热装置,当散热风扇工作时,控制柜本体外部的空气经通风口后被吸入散热风扇的进风口,经过曲折风道的变向后由出风口流出从而吹向导热件,空气与导热件进行热交换之后流经散热通道排出,使得导热件的温度降低,从而降低热源的温度,最终达到降低变频器温度的目的,由于散热风扇吸取的控制柜本体外部的空气,使得导热件的散热效率提高从而提高了变频器的散热效率,使得变频器能够始终在正常温度范围之内工作,避免了因变频器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同时,无需外加风道挡板就可以满足控制柜本体外部进风的要求,成本低,安装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电梯变频器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梯变频器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控制柜本体,200、变频模块底板,300、导热件,400、热源,500、散热风扇,510、进风口,520、出风口,530、第一安装面,540、第二安装面,600、导热介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另一个元件,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约束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语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梯变频器的散热装置,包括:控制柜本体100,控制柜本体100上设有通风口和散热通道;变频模块底板200,变频模块底板200设置于控制柜本体100的内壁上;导热件300,导热件300设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热件300的第一端与热源400抵接,导热件300的第二端与变频模块底板200抵接;及散热风扇500,散热风扇500设置于变频模块底板200上,散热风扇500的进风口510与出风口520之间形成曲折风道、且散热风扇500的进风口510与通风口连通,散热风扇500的出风口520用于将风吹向导热件300、且出风口520与散热通道连通

上述实施例的电梯变频器的散热装置,包括控制柜本体100、变频模块底板200、导热件300及散热风扇500,其中,控制柜本体100上设有通风口和散热通道,变频模块底板200设置于控制柜本体100的内壁上,导热件300的第一端抵接于热源400上、用于将热源400的热量传递至导热件300,导热件300的第二端与变频模块底板200抵接,散热风扇500设置于变频模块底板200上,散热风扇500的进风口510与出风口520之间形成曲折风道,优选的,进风口510与出风口520之间形成垂直风道,此时风道更为畅通且进风效果好,并且散热风扇500的进风口510与通风口连通,散热风扇500的出风口520与散热通道连通,当散热风扇500工作时,控制柜本体100外部的空气经通风口后被吸入散热风扇500的进风口510,经过曲折风道的变向后由出风口520流出从而吹向导热件300,空气与导热件300进行热交换之后进入散热通道而排出,使得导热件300的温度降低,从而降低热源400的温度,最终达到降低变频器温度的目的,由于散热风扇500吸取的控制柜本体100外部的空气,使得导热件300的散热效率提高从而提高了变频器的散热效率,使得变频器能够始终在正常温度范围之内工作,避免了因变频器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同时,无需外加风道挡板就可以满足控制柜本体100外部进风的要求,成本低,安装便利。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热源可以为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其他需要进行散热的元件或组件,例如,热源为IGBT时,导热件300的第一端设有基板,IGBT设置于基板上,IGBT产生的热量通过基板传递至导热件上;导热件300可以是散热翅片等能够进行散热的元件或组件,当导热件300为散热翅片时,散热风扇500的出风口520正对散热翅片设置,由出风口520吹出的风吹向散热翅片后进入散热通道;导热件300的基板与热源400抵接,热源400可设置于基板上,通过基板将热源400的热量传递至导热件300上从而降低热源400的温度。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导热介质层600,导热介质层600的一端与热源400抵接、另一端与导热件300的第一端抵接。在导热件300的第一端与热源400之间设置导热介质层600,导热介质层600的一端与热源400抵接、另一端与导热件300的第一端抵接,通过导热介质层将热源400产生的热量充分的传递至导热件300,使得热源400的散热效率提高,防止热源400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故障。进一步的,导热介质层600采用弹性材质制得,利用该材质的弹性作用可以使得导热件300与热源400之间及导热件300与变频模块底板200之间能够做到无缝连接,使得热量能够更加充分的传递至导热件300上,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散热风扇500为贯流风扇,贯流风扇设置于变频模块底板200上,贯流风扇的进风口510与通风口连通,贯流风扇的出风口520与散热通道连通。散热风扇500为设置于变频模块底板200上的贯流风扇,贯流风扇的进风口510与出风口520之间形成垂直的风道,该垂直的风道有利于风的流入和流出,贯流风扇的进风口510与通风口连通,贯流风扇的出风口520与散热通道连通,通过贯流风扇将控制柜本体100外部的空气吸入之后经出风口520吹出而吹向导热件300,与导热件300进行热交换之后,热风进入散热通道,通过散热通道排出,从而降低导热件300的温度以达到降低热源400温度的目的,同时,利用贯流风扇大风量、低风压、噪声低的性能,满足了无机房电梯低噪声的使用要求。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散热风扇500设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散热风扇500的第一侧面设有进风口510,散热风扇500的第二侧面设有第一安装面530、用于将散热风扇500可固设于变频模块底板200上。散热风扇500的第一侧面上设有进风口510,散热风扇500上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一安装面530,当散热风扇500处于第一安装状态,例如散热风扇500正立安装时,适用于无机房控制柜,变频器能够做到薄型化,通过第一安装面530实现散热风扇500固设于变频模块底板200上,控制柜本体100外部的空气经通风口后被吸入散热风扇500的进风口510,经过曲折风道的变向后由出风口520流出而吹向导热件300,空气与导热件300进行热交换之后流经散热通道排出以降低导热件300的温度。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散热风扇500还设有第三侧面,散热风扇500的第一侧面及散热风扇500的第二侧面分别与散热风扇500的第三侧面相邻设置,散热风扇500的第三侧面上设有第二安装面540和出风口520,出风口520与散热通道连通,第二安装面540靠近散热风扇500的第一侧面设置,第二安装面540用于将散热风扇500可固设于变频模块底板200上。散热风扇500上还设有第三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与第三侧面相邻,第三侧面上设有出风口520和第二安装面540,出风口520与导热件300的散热通道连通,第二安装面540靠近散热风扇500的第一侧面设置,当散热风扇500处于第二安装状态,例如散热风扇500倒立安装时,适用于有机房控制柜,通过第二安装面540实现散热风扇500固设于变频模块底板200上,控制柜本体100外部的空气经通风口后被吸入散热风扇500的进风口510,经过曲折风道的变向后由出风口520流出而吹向导热件300,空气与导热件300进行热交换之后流经散热通道排出以降低导热件300的温度。

更进一步的,散热风扇500的第三侧面与导热件300的一端相互贴合。散热风扇500的第三侧面与导热件300的一端相互贴合,使散热风扇500的出风口520与导热件300能够相互贴近,使得从出风口520流出的风能够完全吹向导热件300并畅通的流入散热通道后排出,避免出现回流现象,提高了导热件300的散热效果,在薄型化的变频器中,散热风扇500出风口520可以密切贴合导热件300,出风口520与散热通道之间的风道畅通,无回流的现象,散热效果更佳。

第一安装面530及第二安装面540的设置,使得散热风扇500不仅可以正立安装也能做到倒立安装,安装方便的同时满足控制柜本体100正面进风或控制柜本体100背面进风的要求,使得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和安装需求灵活的进行选择。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散热风扇500固设于变频模块底板200上可以是通过粘合或铆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焊接等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实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出风口520的出风面积等于散热通道的进风面积。散热风扇500的出风口520的出风面积等于散热通道的进风面积,使得出风口520吹出的风吹向导热件300之后不需外设风道即可顺畅的进入散热通道,避免了回流现象,保证了导热件300的散热效果。出风口520的形状与散热通道进风口的形状相同,进一步保证了风道的顺畅与对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散热风扇500至少为一个,至少一个散热风扇500设置于变频模块底板200上。散热风扇500至少为一个、且至少一个散热风扇500设置于变频模块底板200上,在薄型化的变频器中,只需单个散热风扇500就能满足散热需求,成本低廉,当利用至少两个散热风扇500对导热件300进行散热时,通过至少两个散热风扇500的协同作用保证了导热件300的散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控制柜本体100为有机房电梯控制柜本体100或无机房电梯控制柜本体100。控制柜本体100为有机房电梯控制柜本体100或无机房电梯控制柜本体100,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的进行选择。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通风口的内壁设有过滤装置。通风口的内壁上设有过滤装置,由外部吸入的风经过过滤装置的过滤作用后进入散热风扇500,防止因灰尘的污染而引发的机械故障和散热效果变差等问题。该过滤装置可以是设置于通风口内壁的一个元件,例如过滤网,也可以是设置于通风口内壁的一个组件,例如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电梯,包括上述的变频器的散热装置。

上述实施例的电梯包括上述变频器的散热装置,当散热风扇500工作时,控制柜本体100外部的空气经通风口后被吸入散热风扇500的进风口510,经过曲折风道的变向后由出风口520流出从而吹向导热件300,空气与导热件300进行热交换之后流经散热通道排出,使得导热件300的温度降低,从而降低热源400的温度,最终达到降低变频器温度的目的,由于散热风扇500吸取的控制柜本体100外部的空气,使得导热件300的散热效率提高从而提高了变频器的散热效率,使得变频器能够始终在正常温度范围之内工作,避免了因变频器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同时,无需外加风道挡板就可以满足控制柜本体100外部进风的要求,成本低,安装便利。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约束。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