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2170发布日期:2018-10-23 22:2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噪声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噪声滤波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π型的噪声滤波器,在其壳体内设置有两个电容器和一个线圈。在从各电容器突出的两根导线中,一方的导线与输入输出用端子连接,另一方的导线与接地用端子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9037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噪声滤波器中,接地用端子和电容器借由导线连接。因此,在这种噪声滤波器中,基于接地用端子与电容器的布置,需要用于将导线布线于壳体内的较大的空间。因此,存在噪声滤波器大型化等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事情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小型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

电容器,其收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容器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成为大致平面状的接地侧电极;

接地用端子,其与所述接地侧电极直接连接;以及

输入输出用端子,其与所述电容器的输入输出侧电极连接。

发明效果

因为在壳体内,不需要将电容器和接地用端子连接的导线的布线空间,所以能够使壳体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2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3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6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7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实施例8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噪声滤波器也可以具备:导线,其设置于所述电容器,并从所述输入输出侧电极导出;以及电气元件,其由所述导线形成。根据此结构,因为导线作为滤波器元件发挥作用,所以与设置相对于电容器分体的滤波器元件的情况相比,部件数量较少。

本发明的噪声滤波器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输入输出侧电极在所述电容器的外表面以大致平面状露出,在所述输入输出侧电极接合有母线的基端部,所述母线的前端部作为所述输入输出用端子发挥作用。根据此结构,只要在收纳到壳体之前,将输入输出侧电极和母线接合而使其一体化,则能够进行以一个动作安装到壳体的安装作业。

本发明的噪声滤波器也可以构成为:在将所述输入输出侧电极和所述输入输出用端子连接的导电电路设置有磁芯。根据此结构,与滤波器元件只由电容器构成的情况相比,滤波器性能提高。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本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A构成为具备:壳体10、两个输入输出用端子15、一个接地用端子17以及两个电容器20,并作为π型滤波器发挥作用。壳体1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制成。壳体10由主体部11和左右一对嵌合部14构成,主体部11的内部成为收纳空间12,左右一对嵌合部14从主体部11的前壁部13向前方以罩状突出。

在主体部11的前壁部13以前后贯通的方式安装有左右一对输入输出用端子15。一方的输入输出用端子15成为输入侧端子,另一方的输入输出用端子15成为输出侧端子。各输入输出用端子15的前端部被收纳于嵌合部14内而与线束(图示省略)连接。各输入输出用端子15的后端部配设于收纳空间12的前端部。线圈状的电感器16的两端部利用钎焊等与左右两输入输出用端子15的后端部连接。

在主体部11的后端部安装有接地用端子17。接地用端子17的后端部向主体部11的外部后方露出,成为用于与接地点(图示省略)连接的接地功能部18。接地用端子17的前端部配设于收纳空间12内。在接地用端子17的前端缘部形成有接地侧连接部19,接地侧连接部19呈平板状,并形成为板厚方向朝向前后方向。该接地侧连接部19与一对电容器20连接。

在收纳空间12内沿左右排列收纳有两个电容器20。各电容器20的前端面成为输入输出侧电极21。从各输入输出侧电极21分别向前方导出有导线22。各导线22的前端部利用钎焊等分别与输入输出用端子15的后端部连接。

各电容器20的外表面的后端面分别成为呈平面状的接地侧电极23。导线没有从接地侧电极23导出。左右两电容器20的接地侧电极23均以面接触状态直接地且能导通地与形成于接地用端子17的一个接地侧连接部19的正面连接。作为将接地侧电极23与接地用端子17连接的手段,能够采用具有导电性的粘合剂(图示省略)、低温焊接、熔接等方法。另外,也可以在接地用端子17的接地侧连接部19形成弹性接触片(图示省略),并使该弹性接触片与接地侧电极23弹性地抵接。

本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A具备:壳体10;电容器20,其收纳于壳体10内,电容器20的后端面(外表面的一部)成为大致平面状的接地侧电极23;接地用端子17,其直接与接地侧电极23连接;以及输入输出用端子15,其与电容器20的输入输出侧电极21连接。根据此结构,因为在壳体10内,不需要用于将电容器20与接地用端子17连接的导线的布线空间,所以能够使壳体10小型化。

<实施例2>

接着,参照图2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本实施例2的噪声滤波器B作为π型滤波器发挥作用,关于输入输出用端子25、电感器27、电容器28,是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因为关于壳体10与接地用端子17的构成,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所以关于相同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省略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

在壳体10安装有前后方向细长的左右一对母线24。左右一对母线24的前端部作为输入输出用端子25起作用,并以贯通主体部11的前壁部13的形态安装。一方的母线24的输入输出用端子25成为输入侧端子,另一方的母线24的输入输出用端子25成为输出侧端子。各输入输出用端子25的前端部被收纳于嵌合部14内而与线束(图示省略)连接。在左右两母线24的后端缘部分别形成有端子侧连接部26,端子侧连接部26呈平板状且形成为板厚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线圈状的电感器27的两端部利用钎焊等连接于左右两母线24中的输入输出用端子25与端子侧连接部26之间的区域。

在收纳空间12内沿左右排列收纳有两个电容器28。各电容器28的前端面成为呈平面状的输入输出侧电极29。导线没有从输入输出侧电极29导出。母线24的端子侧连接部26的后表面以面接触状态直接地且能导通地分别与输入输出侧电极29连接。作为将输入输出侧电极29和端子侧连接部26连接的手段,能够采用具有导电性的粘合剂(图示省略)、低温焊接、熔接等方法。另外,也可以在端子侧连接部26形成弹性接触片(图示省略),并使该弹性接触片与输入输出侧电极29弹性地抵接。

各电容器28的外表面中的后端面分别成为呈平面状的接地侧电极30。导线没有从输入输出侧电极29导出。左右两电容器28的接地侧电极30均以面接触状态直接地且能导通地与形成于接地用端子17的一个接地侧连接部19的正面连接。作为将接地侧电极30与接地用端子17连接的手段,能够采用具有导电性的粘合剂(图示省略)、低温焊接、熔接等方法。另外,也可以在接地侧连接部形成弹性接触片(图示省略),并使该弹性接触片与接地侧电极30弹性地抵接。

本实施例2的噪声滤波器B具备:壳体10;电容器28,其收纳于壳体10内,电容器28的后端面(外表面的一部份)成为大致平面状的接地侧电极30;接地用端子17,其直接与接地侧电极30连接;以及输入输出用端子25,其与电容器28的输入输出侧电极29连接。根据此结构,因为在壳体10内,不需要用于将电容器28与接地用端子17连接的导线的布线空间,所以能够使壳体10小型化。

另外,在噪声滤波器B中,输入输出侧电极29在电容器28的外表面(前端面)以大致平面状露出,在输入输出侧电极29接合有母线24的基端部(端子侧连接部26),母线24的前端部作为输入输出用端子25发挥作用。根据此结构,只要在收纳到壳体10之前,将电容器28的输入输出侧电极29和母线24接合而使其一体化,则能够将电容器28和母线24以一个动作安装到壳体10。

<实施例3>

接着,参照图3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3进行说明。本实施例3的噪声滤波器C作为π型滤波器发挥作用,关于输入输出用端子31、电容器32、电感器36(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气元件),是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因为关于壳体10与接地用端子17的构成,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所以关于相同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省略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

在主体部11的前壁部13以前后贯通的方式安装有左右一对输入输出用端子31。一方的输入输出用端子31成为输入侧端子,另一方的输入输出用端子31成为输出侧端子。各输入输出用端子31的前端部被收纳于嵌合部内而与线束(图示省略)连接。各输入输出用端子31的后端部配设于收纳空间12的前端部。

在收纳空间12内沿左右排列收纳有两个电容器32。各电容器32的前端面成为输入输出侧电极33。从各输入输出侧电极33分别向前方导出有一根端子直连导线34。两根端子直连导线34的前端部利用钎焊等分别单独地与一对输入输出用端子31的后端部连接。

从各电容器32的输入输出侧电极33分别向前方导出有除了端子直连导线34以外的一根线圈用导线35(权利要求所述的导线)。该两根线圈用导线35的前端部彼此利用钎焊等连接。在各线圈用导线35的中途分别形成有螺旋状(线圈状)的电感器36。电感器36借由线圈用导线35、输入输出侧电极33以及端子直连导线34与一对输入输出用端子31连接。

各电容器32的外表面的后端面分别成为呈平面状的接地侧电极37。导线没有从接地侧电极37导出。左右两电容器32的接地侧电极37均以面接触状态直接地且能导通地与形成于接地用端子17的一个接地侧连接部19的正面连接。作为将接地侧电极37与接地用端子17连接的手段,能够采用具有导电性的粘合剂(图示省略)、低温焊接、熔接等方法。另外,也可以在接地用端子17的接地侧连接部形成弹性接触片(图示省略),并使该弹性接触片与接地侧电极37弹性地抵接。

本实施例3的噪声滤波器C具备:壳体;电容器32,其收纳于壳体内,电容器32的后端面(外表面的一部)成为大致平面状的接地侧电极37;接地用端子17,其直接与接地侧电极37连接;以及输入输出用端子31,其与电容器32的输入输出侧电极33连接。根据此结构,因为在壳体内,不需要用于将电容器32与接地用端子17连接的导线的布线空间,所以能够使壳体小型化。

另外,电容器32具备从输入输出侧电极33导出的线圈用导线35以及形成于线圈用导线35的线圈状的电感器36。根据此结构,因为电容器32的形成于线圈用导线35的电气元件、即电感器36作为滤波器元件发挥作用,所以与设置相对于电容器32分体的电感器36(滤波器元件)的情况相比,部件数量较少。

<实施例4>

接着,参照图4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关于电容器38、电感器,本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D采用与上述实施例3不同的构成。因为关于壳体10、接地用端子17与输入输出用端子31的构成,与上述实施例3相同,所以关于相同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省略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

在收纳空间12内沿左右排列收纳有两个电容器38。各电容器38的前端面成为输入输出侧电极39。从各输入输出侧电极39分别向前方导出有一根端子直连导线40。两根端子直连导线40的前端部利用钎焊等分别单独地与一对输入输出用端子的后端部连接。

从各电容器38的输入输出侧电极39分别向前方导出除了端子直连导线40以外的一根短路用导线41(权利要求所述的导电电路)。该两根短路用导线41的前端部彼此利用钎焊等连接。并且,该两根短路用导线41的连接部分被环状的磁芯42包围。磁芯42作为滤波器元件发挥作用。因为本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D具备磁芯42,所以与滤波器元件只由电容器38构成的情况相比,滤波器性能提高。

各电容器38的外表面中的后端面分别成为呈平面状的接地侧电极43。导线没有从接地侧电极43导出。左右两电容器38的接地侧电极43均以面接触状态直接地且能导通地与形成于接地用端子17的一个接地侧连接部19的正面连接。作为将接地侧电极43与接地用端子17连接的手段,能够采用具有导电性的粘合剂(图示省略)、低温焊接、熔接等方法。另外,也可以在接地用端子17的接地侧连接部19形成弹性接触片(图示省略),并使该弹性接触片与接地侧电极43弹性地抵接。

本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D具备:壳体10;电容器38,其收纳于壳体10内,电容器38的后端面(外表面的一部)成为大致平面状的接地侧电极43;接地用端子17,其直接与接地侧电极43连接;以及输入输出用端子31,其与电容器38的输入输出侧电极39连接。根据此结构,因为在壳体10内,不需要用于将电容器38与接地用端子17连接的导线的布线空间,所以能够使壳体10小型化。

<实施例5>

接着,参照图5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5进行说明。关于母线44与输入输出用端子45,本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E采用与上述实施例2不同的构成。因为关于壳体10、接地用端子17与电容器28的构成,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所以关于相同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省略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

在壳体10安装有左右一对母线44(权利要求所述的导电电路)。各母线44的前端部作为输入输出用端子45发挥作用,以贯通主体部11的前壁部13方式安装。一方的母线44的输入输出用端子45成为输入侧端子,另一方的母线44的输入输出用端子45成为输出侧端子。各输入输出用端子45的前端部被收纳于嵌合部14内而与线束(图示省略)连接。在左右两母线44的后端缘部分别形成有端子侧连接部46,端子侧连接部46呈平板状,并形成为板厚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形态。

两个电容器28的输入输出侧电极29分别以面接触状态直接地且能导通地与母线44的端子侧连接部46的后表面连接。作为将输入输出侧电极29与端子侧连接部46连接的手段,能够采用具有导电性的粘合剂(图示省略)、低温焊接、熔接等方法。另外,也可以在端子侧连接部46形成弹性接触片(图示省略),并使该弹性接触片与接地侧电极30弹性地抵接。

左右两母线44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成为以彼此接近对方侧的母线44的方式大致梯形地折弯的接近部47。这两接近部47被环状的磁芯48包围。磁芯48作为滤波器元件发挥作用。因为像这样的在将输入输出侧电极29和输入输出用端子45连接的母线44上设置有磁芯48,所以与滤波器元件只由电容器28构成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E的滤波器性能优良。

本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E具备:壳体10;电容器28,其收纳于壳体10内,电容器28的后端面(外表面的一部)成为大致平面状的接地侧电极30;接地用端子17,其直接与接地侧电极30连接;以及输入输出用端子45,其与电容器28的输入输出侧电极29连接。根据此结构,在壳体10内,不需要用于将电容器28与接地用端子17连接的导线的布线空间,所以能够使壳体10小型化。

另外,在噪声滤波器E中,输入输出侧电极29在电容器28的外表面(前端面)以大致平面状露出,在输入输出侧电极29接合有母线44的基端部(端子侧连接部46),母线44的前端部作为输入输出用端子45发挥作用。根据此结构,只要在收纳到壳体10之前,将电容器28的输入输出侧电极29和母线44接合而使其一体化,则能够将电容器28和母线44以一个动作安装到壳体10。

<实施例6>

接着,参照图6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6进行说明。关于输入输出用端子52和母线49,本实施例6的噪声滤波器F采用与上述实施例2、5不同的构成。因为关于壳体10、接地用端子17以及电容器28的构成,与上述实施例2、5相同,所以关于相同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省略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

在壳体10安装有俯视形状呈“H形”的母线49(权利要求所述的导电电路)。母线49是具备前后方向细长的左右一对端子功能部50以及将左右两端子功能部50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51的单个部件。各端子功能部50的前端部作为输入输出用端子52发挥作用,并以贯通主体部11的前壁部13的形态安装。一方的母线49的输入输出用端子52成为输入侧端子,另一方的母线49的输入输出用端子52成为输出侧端子。各输入输出用端子52的前端部被收纳于嵌合部14内而与线束(图示省略)连接。在左右两端子功能部50的后端缘部分别形成有端子侧连接部53,端子侧连接部53呈平板状并形成为将板厚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形态。

两个电容器28的输入输出侧电极29分别以面接触状态直接地且能导通地与母线49的端子侧连接部53的后表面连接。作为连接输入输出侧电极29与端子侧连接部53的手段,能够采用具有导电性的粘合剂(图示省略)、低温焊接、熔接等方法。另外,也可以在端子侧连接部53形成弹性接触片(图示省略),使该弹性接触片与输入输出侧电极29弹性地抵接。

连结部51被环状的磁芯54包围。磁芯54作为滤波器元件发挥作用。因为像这样的在连接输入输出侧电极29与输入输出用端子52的母线49上设置有磁芯54,所以与滤波器元件只由电容器28构成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6的噪声滤波器F的滤波器性能优良。

本实施例6的噪声滤波器F具备:壳体10;电容器28,其收纳于壳体10内,电容器28的后端面(外表面的一部)成为大致平面状的接地侧电极;接地用端子17,其直接与接地侧电极连接;以及输入输出用端子52,其与电容器28的输入输出侧电极29连接。根据此结构,在壳体10内,不需要用于将电容器28与接地用端子17连接的导线的布线空间,所以能够使壳体10小型化。

另外,在噪声滤波器F中,输入输出侧电极29在电容器28的外表面(前端面)以大致平面状露出,在输入输出侧电极29接合有母线49的基端部(端子侧连接部53),母线49的前端部作为输入输出用端子52发挥作用。根据此结构,只要在收纳到壳体10之前,将电容器28的输入输出侧电极29和母线49接合而使其一体化,则能够将电容器28和母线49以一个动作安装到壳体10。

<实施例7>

接着,参照图7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7进行说明。本实施例7的噪声滤波器G作为L型滤波器发挥作用,关于电容器55、电感器59(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气元件),与上述实施例3、4不同。因为关于壳体10、输入输出用端子31以及接地用端子17的构成,与上述实施例3、4相同,所以关于相同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省略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

在收纳空间内收纳有一个电容器55。电容器55的前端面成为输入输出侧电极56。从输入输出侧电极56向前方导出有一根端子直连导线57。端子直连导线57的前端部利用钎焊等与左右一对输入输出用端子31中的一方的输入输出用端子31的后端部连接。

从电容器55的输入输出侧电极56向前方导出除了端子直连导线57之外的一根线圈用导线58。该线圈用导线58的前端部利用钎焊等与左右一对输入输出用端子31中的另一方的输入输出用端子31的后端部连接。在线圈用导线58的中途形成有螺旋状(线圈状)的电感器59。

电容器55的外表面中的后端面成为呈平面状的接地侧电极60。导线没有从接地侧电极60导出。接地侧电极60以面接触状态直接地且能导通地与形成于接地用端子17的接地侧连接部19的正面连接。作为将接地侧电极60与接地用端子17连接的手段,能够采用具有导电性的粘合剂(图示省略)、低温焊接、熔接等方法。另外,也可以在接地用端子17的接地侧连接部19形成弹性接触片(图示省略),并使该弹性接触片与接地侧电极60弹性地抵接。

本实施例7的噪声滤波器G具备:壳体10;电容器55,其收纳于壳体10内,电容器55的后端面(外表面的一部份)成为大致平面状的接地侧电极60;接地用端子17,其与接地侧电极60直接连接;以及输入输出用端子31,其与电容器55的输入输出侧电极56连接。根据此结构,在壳体10内,不需要用于将电容器55与接地用端子17连接的导线的布线空间,所以能够使壳体10小型化。

另外,电容器55具备从输入输出侧电极56导出的线圈用导线58以及形成于线圈用导线58的线圈状的电感器59。根据此结构,因为电容器55的形成于线圈用导线58的电气元件、即电感器59作为滤波器元件发挥作用,所以与设置相对于电容器55分体的电感器59(滤波器元件)的情况相比,部件数量较少。

<实施例8>

接着,参照图8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8进行说明。本实施例8的噪声滤波器H作为T型滤波器发挥作用,关于电容器61、电感器64,与上述实施例7不同。因为关于壳体10、输入输出用端子31以及接地用端子17的构成,与上述实施例7相同,所以关于相同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省略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

在收纳空间12内收纳有一个电容器61。电容器61的前端面成为输入输出侧电极62。从输入输出侧电极62向前方导出有两根线圈用导线63。两根线圈用导线63的前端部利用钎焊等与左右一对输入输出用端子31的后端部单独地连接。在左右两线圈用导线63的中途形成有螺旋状的电感器64。

电容器61的外表面中的后端面成为呈平面状的接地侧电极65。导线没有从接地侧电极65导出。接地侧电极65以面接触状态直接地且能导通地与形成于接地用端子17的接地侧连接部19的正面连接。作为将接地侧电极65与接地用端子17连接的手段,能够采用具有导电性的粘合剂(图示省略)、低温焊接、熔接等方法。另外,也可以在接地用端子17的接地侧连接部19形成弹性接触片(图示省略),并使该弹性接触片与接地侧电极65弹性地抵接。

本实施例8的噪声滤波器H具备:壳体10;电容器61,其收纳于壳体10内,电容器61的后端面(外表面的一部份)成为大致平面状的接地侧电极65;接地用端子17,其与接地侧电极65直接连接;以及输入输出用端子31,其与电容器61的输入输出侧电极62连接。根据此结构,在壳体10内,不需要用于将电容器61与接地用端子17连接的导线的布线空间,所以能够使壳体10小型化。

另外,电容器61具备从输入输出侧电极62导出的两根线圈用导线63以及分别形成于两根线圈用导线63的线圈状的电感器64。根据此结构,因为电容器61的作为电气元件形成于线圈用导线63的电感器64作为滤波器元件发挥作用,所以与设置相对于电容器61分体的电感器64(滤波器元件)的情况相比,部件数量较少。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以及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的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例1、2、3、7、8中,采用将电感器(电气元件)以线圈状缠绕而成的构成,但是也可以采用将电感器(电气元件)在同一平面上以涡旋状缠绕的构成。

(2)在上述实施例1、2、3、7、8中,只是以线圈状缠绕的构成作为电感器(滤波器元件)发挥作用,也可以以将磁芯配置于线圈的内部,或者将磁芯配置于在同一平面上以涡旋状缠绕的线材的漩涡的中心部的构成作为电感器(滤波器元件)发挥作用。

(3)在上述实施例3、7、8中,由电容器的导线形成的电气元件是电感器,但是由导线形成的电气元件也可以是公知的绕组阻抗。

附图标记说明

A、B、C、D、E、F、G、H…噪声滤波器

10…壳体

15、25、31、45、52…输入输出用端子

17…接地用端子

20、28、32、38、55、61…电容器

21、29、33、39、56…输入输出侧电极

23、30、60、65…接地侧电极

24…母线

35、58…线圈用导线(导线)

36、59…电感器(电气元件)

41…短路用导线(导电电路)

42、48、54…磁芯

44、49…母线(导电电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