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码传输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87543发布日期:2019-11-20 01:39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极化码传输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极化码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简称lte)通信系统中,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broadcastchannel,简称pbch)承载主信息块(maininformationblock,简称mib)。所述mib的长度为24比特,并且所述mib包括下行带宽的大小、物理harq指示信道(physicalhybridarqindicatorchannel,简称phich)和系统帧号(systemframenumber,简称sfn)的8个最高有效位(mostsignificantbit,简称msb)比特。发送pbch的过程如图1所示。基站首先对mib进行编码以获得16比特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nacycheck,简称crc)序列。然后,所述基站将24比特的mib与16比特的crc级联。编码序列包括mib部分和crc部分,并且所述编码序列的长度为40比特。复制所述编码序列以获得4个大小相等的pbch分段,并且分别通过4个加扰序列对该4个pbch分段进行加扰。所述基站完成加扰过程后的调制、映射和发送过程。

在lte通信系统中,pbch的信道编码为尾比特卷积编码(tailingbitconvolutionalcoding,简称tbcc),并且所述4个加扰序列采用不同相位。所述4个pbch分段携带相同的编码比特。

接收pbch的过程如图2所示。如果信道质量足够好,则接收器只接收一个pbch分段便可成功完成解扰、解码和crc校验操作。此外,由于所述接收器成功解扰所述pbch段,因此所述接收器获得sfn的隐含2个最低有效位(leastsignificantbit,简称lsb)比特。如果信道质量差,则所述接收器通过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pbch分段来解码pbch信息。

第五代(fifthgeneration,简称5g)通信系统和未来通信系统已经定义了三类场景,即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mobilebroadband,简称embb)、高可靠低延迟(ultra-reliablelowlatencycommunications,简称urllc)和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machinetypecommunications,简称mmtc)。在上述三种场景中,embb主要包括超高清视频,并用于增强a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等的真实性。urllc主要用于物联网、无人驾驶车辆中的工业控制。mmtc主要用于智能电网、智能城市的物联网。

在3gppran1#87全体会议中,正式接收极化码作为5gembb场景中的上下行控制信道编码。但是,直接将极化码应用到pbch上会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化码传输方法和装置。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一种极化码传输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通过极化码将比特序列编码为码序列,其中,所述比特序列包括控制信令和循环冗余码(cyclicredundancycode,简称crc)序列;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码序列转换为m个副本,其中,所述m个副本的第i信息副本乘以(i–1)的幂的第一矩阵,m为整数,m>0且1≤i≤m。

可选地,所述第一矩阵包括:置换矩阵,其中,所述置换矩阵在每行和每列中都有一个非零元素。

可选地,所述第一矩阵包括:具有循环移位的单位矩阵。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一种极化码传输装置包括:

编码单元,用于通过极化码将比特序列编码为码序列,其中,所述比特序列包括控制信令和循环冗余码(cyclicredundancycode,简称crc)序列;

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码序列转换为m个副本,其中,所述m个信息副本的第i信息副本乘以(i–1)的幂的第一矩阵,m为整数,m>0且1≤i≤m。

可选地,所述第一矩阵包括:置换矩阵,其中,所述置换矩阵在每行和每列中都有一个非零元素。

可选地,所述第一矩阵包括:具有循环移位的单位矩阵。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一种设备包括:

处理器;

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耦合于所述处理器并存储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指示所述处理器:

通过极化码将比特序列编码为码序列,其中,所述比特序列包括控制信令和循环冗余码(cyclicredundancycode,简称crc)序列;

将所述码序列转换为m个副本,其中,所述m个信息副本的第i信息副本乘以(i–1)的幂的第一矩阵,m为整数,m>0且1≤i≤m。

通过上述方法和装置,m个副本的码字x由极化码编码,所述m个副本隐式地传递不同的时间戳信息,这适用于5g通信系统中pbch的传输,也减少了信令开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lte通信系统中pbch的生成流程图;

图2为lte通信系统中pbch的提取流程图;

图3为通信系统的基本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应用场景;

图5示出了发送器侧的理论变换示例;

图6示出了发送器侧的另一理论变换示例;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详细图示;

图8示出了具有循环移位的详细极化矩阵(8,4)变换;

图9示出了另一具有循环移位的详细极化矩阵(8,4)变换;

图10示出了具有循环移位的详细极化矩阵(16,7)变换;

图11为软合并方案的图示;

图12为盲检测过程的流程图;

图13示出了涉及矩阵tu的极矩阵(8,4)变换;

图14示出了另一涉及矩阵tu的极矩阵(8,4)变换;

图15示出了极化码传输装置的逻辑组成;

图16示出了极化码传输设备的物理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相关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3为无线通信的基本流程图。在发送端,源之后是源编码、信道编码、速率匹配、调制和映射。在接收端,对通过信道传输的信号进行解映射、解调、去速率匹配、信道解码和源解码处理。因为原始极化码(母码)长度为2的整数幂,因此信道编解码可以使用极化码。在实际实现中,通过速率匹配实现极化码的各种目标长度。需要说明的是,无线通信的基本流程图还包括一些额外的过程(例如,预编码和交织),这些额外的过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申请中提到的crc序列与crc信息在本申请中是相同的。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一般由小区组成。每个小区包括基站(basestation,简称bs),与多个移动台(mobilestation,简称ms)相关联的基站提供通信服务。此外,所述基站通过如图4所示的回程连接到核心网。所述基站包括基带单元(basebandunit,简称bbu)和远端射频单元(remoteradiounit,简称rru)。bbu和rru可以置于不同位置,例如,rru置于高网络流量区域,bbu置于网络维护中心。bbu和rru也可以置于相同位置。bbu和rru也可以是机架内的不同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简称nb-iot)、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简称gsm)、gsm演进增强数据速率(enhanceddataratesforgsmevolution,简称edge)、宽带码分多址(broad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w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w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wcdma)、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2000,简称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td-scdma)、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简称lte)系统和包括embb、urllc和emtc三种场景的下一代5g移动通信系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等。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中,基站的名称各不相同,例如,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nodeb,简称enb)、3g系统中的3g基站(nodeb,简称nb)等。为了便于描述,在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中,上述用于为所述ms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基站或bs。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ms可以包括各种手机、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其他嵌入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所述ms也可以称为终端,并且可以包括用户单元(手机)、手机、智能手机、无线数据卡、笔记本电脑、机器类型通信设备等。为了便于描述,在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中,上述设备统称为ms。

下面对所述极化码进行简要描述。

通信系统通常使用信道编码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确保通信质量。土耳其教授arikan提出了极化码,该极化码首先在理论上被证明实现了香农容量。此外,所述极化码具有较低的编解码复杂度。极化码也是编码矩阵为gn的线性块码,编码过程为其中,为二进制行向量,u1n的长度为n;gn是n×n的矩阵,并且被定义为log2n和矩阵f2的克罗内克尔积。上述矩阵表示为

在所述极化码的编码过程中,的一部分用于携带信息,称为信息比特集或i。比特的另一部分被设置为由发送器和接收器折衷的固定值,称为固定比特集或冻结比特f。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极化码包括但不限于:crc级联极化码、奇偶校验级联极化码、arikan传统极化码和crc辅助极化码。

下面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细节。首先,介绍极化码传输方法的编码部分,然后介绍极化码传输方法的解码部分,最后介绍极化码传输装置。

实施例1:编码部分(发送器侧)

给定极化码:

u·gn=x

其中,u为具有冻结集f中的已知比特以及剩余位置中的信息比特i的源向量,gn为父码字变换矩阵,x为码字。如果在码字x上应用表示为px的变换矩阵,则可以在u上找到矩阵tu,所述矩阵tu具有与x上的px相同的效果。表达式如下:

u·tu·gn=x·px

根据上述等式,tu表示为px的函数:

tu=gn·px·gn

其中,gn·gn=in,in表示为单位矩阵。在发送器侧,tu·gn和gn·px的等值关系如图5所示。

如果所述变换矩阵px是在每行和每列中都只有一个非零元素的置换矩阵,则所述变换矩阵px在所述码字x上作为交织器工作,因此,通过不同px接收的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ratio,简称llr)的唯一差别在于每个llr向量中元素的位置,这将非常有助于实现具有相同x但不同px的传输的快速软合并。下面的设计都是基于px,即置换矩阵。

此外,为了扩展上述等式,可以通过图6所示的以下方案隐式地传递tu或px相乘的时间(m)。在接收器端,所述隐式消息m可通过解码部分的流程图进行检索。所述隐式消息m可以用于指示定时索引、天线端口映射配置、极化设计规则、载波索引、mcs信息等。因此,所述消息m能够传递log2(m)比特信息。这里,(tu,infoset)n≠iinfoset,n∈[1,m-1],其中,i是单位矩阵,tu,infoset和iinfoset是具有u中的信息集的行和列索引的tu和i的子矩阵。置换矩阵px及其变换矩阵tu的设计如下所述。

极化码的构造限制了tu及其px的选择。适用的tu对应于置换矩阵px应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1:变换后的u·tu或u·(tu)n中的冻结集只能是u中的冻结集的函数。图8示出了描述原理1的极化矩阵(8,4)的一个tu示例。图13示出了极化矩阵(8,4)的另一tu示例。

为了实现图12中的快速盲检测方案,冻结比特的取值应遵循另一原则:

原则2:冻结比特的值无论变换多少次都要保持不变。这就限制了冻结比特的值。图9示出了描述原则2的极化矩阵(8,4)示例,其中,f中的所有冻结比特都必须设置为0。图14示出了具有另一tu的极化矩阵(8,4)的示例,其中,u0可以是任意值,而u1、u2、u4只能是0。

如果“原则1”准备就绪,只要所有的冻结比特都设置为0,“原则2”始终成立。

从软合并的角度看,最简单的px形式是作为循环移位的px。具体地,置换矩阵px的设计包括各种方法。

方法1:px作为循环移位。

方法1.1:(8,4)极化码。矩阵px作为偏移量为2的循环移位。因此,px0,px1,px2,px3作为偏移量为0、2、4、6的循环移位。

以(8,4)极化码为例,其中,f={u0,u1,u2,u4},i={u3,u5,u6,u7}。px被设置为左移2的矩阵,对应的冻结集f的值不受信息比特i的影响。发送器侧上的变换过程可以参见图8。利用该置换矩阵px可以支持4次传输。矩阵px作为偏移量为4、6的循环移位也是适用的。

方法1.2:(16,7)极化码。矩阵px作为偏移量为4的循环移位。因此,px0,px1,px2,px3作为偏移量为0、4、8、12的循环移位。

信息比特集和冻结比特集为f={u0,u1,u2,u4,u5,u6,u8,u9}和i={u7,u10,u11,u12,u13,u14,u15}。

偏移量为n/4=4的循环移位矩阵的px对应的tu可以参见图10。所述冻结集的值不受信息比特的影响。最大支持的定时索引是4。矩阵px作为偏移量为8、12的循环移位也适用。

方法1.3:对于任何基于pw(polarizationweight,极化权重)序列构造的(n,k)极化码,矩阵px作为偏移量为0、n/4、2n/4、3n/4的循环移位是适用的。

利用基于pw序列的极化构造方法也可以支持循环移位值为0、n/4、2n/4、3n/4的传输,其中,具有最大pw值的子信道被选择为信息集i。码字x可以存储在虚拟循环缓冲器中,并对每次传输以固定偏移量读出。循环移位n/4对应的矩阵tu共享以下形式:

方法2:px作为通用置换矩阵。

方法2.1:(8,4)极化码。一种可能的对应的这里tu满足原则1。为了满足原则2,u1、u2、u4必须为0但u0可以为0或1。由于最小值使(tu,infoset)m-1=iu,infoset为7,因此隐式消息的最大值(m)为7。

对于具有任意信息集和冻结集的极化码,只要矩阵tu满足上述两个设计原则及其对应的px作为置换矩阵,该tu就适用于隐式指示。tu的最大有效版本数(m)由最小值确定,该最小值使(tu,infoset)m-1=iinfoset。

下面是如何找到适用的tu或px的伪码。

[已知]

n:极化码的母码长度。

perms_set={p1,p2,…,pn!}:所有可能置换向量[1:n]的集合。总数为n!。

i:nxn单位矩阵。

infoset:1xn向量。信息集在u中的位置,其中,“1”代表信息比特位置。

frozenset:1xn向量。冻结集在u中的位置,其中,“1”代表冻结比特位置。

gn:极化生成矩阵。

[未知]

px:x上的nxn置换矩阵。

tu:u上对应的变换矩阵。

m:隐式消息的最大值。

搜索算法如下:

具体地,以隐式方式指示极化码上的定时戳(m)。图7示出了可以在接收器侧采用软合并方案实现的示例。发送器侧的定时相关操作可以是码字上的置换,也可以是源向量u上的变换。对于传输#n,在码字x上应用n次置换或者在源向量u上应用n次变换,得到一组用于定时t,t+δt,t+2δt,…,t+(n-1)δt的传输向量x,x·px,…,其中,所述定时戳可以被认为是仅从有效负载生成的码字x上的累积置换矩阵对于母码长度为n的极化码,可能的置换矩阵的数量为n!。但是,可能的置换矩阵中只有一个小子集是适用的。

通过发送器侧上的上述方案,发送器可以发送由极化码编码的m个副本的码字x,所述m个副本隐式地传递不同的时间戳信息,这适用于5g通信系统中pbch的传输,也减少了信令开销。

实施例2:解码部分(接收器侧)

如果信道条件足够好,则ue可以独立地从单个块的llr向量llr(t)解码以获得有效负载和定时索引(ss索引),其中,所述llr向量从pbch解映射。

如果信道条件不够好,则ue可以选择合并多个块。当合并两个接收块llr(t)和llr(t+j·δt)的软llr时,接收器知道相对定时偏移量j·δt,而不知道确切的起始点t。

相应地,接收器侧的软合并为:

其中,因为置换仅改变llr向量中的元素的位置,因此仅用作llr(t+j·δt)上的j次解交织器。的操作简单,不会造成任何信息丢失。接收器的软合并的过程如图11所示。

从先前的分析中,接收器盲检测的唯一未知参数是来自单个块llr(t)和合并块llr′(t)的llr的绝对起始点t。将t表示为t=m·δt,其中,m为要被盲检测的定时索引。

这里,在llr向量上应用传统的scl解码器以找到变换后的源向量为了恢复源向量u和定时索引m,对每个潜在的去变换后的源向量的信息集进行crc校验,例如,如果通过了crc,为定时索引,则具体过程可以参见图12。

注意,盲检测要求对tu的形式和冻结比特的值进行一些限制。所述限制可以参见上述原则1和原则2。

通过接收器侧上的上述方案,接收器通过scl解码算法可以获得时间索引和j·δt,这适用于5g通信系统中pbch的传输,也减少了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一种极化码传输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通过极化码将比特序列编码为码序列,其中,所述比特序列包括控制信令和循环冗余码(cyclicredundancycode,简称crc)序列;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码序列转换为m个副本,其中,所述m个副本的第i信息副本乘以(i–1)的幂的第一矩阵,m为整数,m>0且1≤i≤m。

可选地,所述第一矩阵包括:置换矩阵,其中,所述置换矩阵在每行和每列中都有一个非零元素。

可选地,所述第一矩阵包括:具有循环移位的单位矩阵。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一种极化码传输装置包括:

编码单元,用于通过极化码将比特序列编码为码序列,其中,所述比特序列包括控制信令和循环冗余码(cyclicredundancycode,简称crc)序列;

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码序列转换为m个副本,其中,所述m个信息副本的第i信息副本乘以(i–1)的幂的第一矩阵,m为整数,m>0且1≤i≤m。

所述极化码传输装置如图15所示。

可选地,所述第一矩阵包括:置换矩阵,其中,所述置换矩阵在每行和每列中都有一个非零元素。

可选地,所述第一矩阵包括:具有循环移位的单位矩阵。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一种设备包括:

处理器;

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耦合于所述处理器并存储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指示所述处理器:

通过极化码将比特序列编码为码序列,其中,所述比特序列包括控制信令和循环冗余码(cyclicredundancycode,简称crc)序列;

将所述码序列转换为m个副本,其中,所述m个信息副本的第i信息副本乘以(i–1)的幂的第一矩阵,m为整数,m>0且1≤i≤m。

所述设备如图16所示。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实现。当通过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当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生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过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其他可编程设备。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到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例如从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线、无线、微波等)到另一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也可以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数据存储设备,例如,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学介质(例如,dvd)或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驱动器(solidstatedrive,简称ssd)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