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器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0282发布日期:2019-04-03 04:5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加热器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加热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有一种加热器,其用于复印机或传真机等的墨粉定影、可重写读卡器的印字去除等。该加热器通过从供电用电极供给过来的电力使形成在基板的一个表面上的电阻发热体发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49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60710号公报

通常,电阻发热体沿长条状基板的长边方向带状延伸。加热器例如有如下倾向:由于电阻发热体要加热的纸张宽度(相对于基板的长边方向的记录用纸张的长度)不同,因而在基板的长边方向上产生温度分布。当基板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与两端部之间的温度梯度较大时,受到热膨胀的影响,基板可能会出现破裂。

作为其对策,存在一种技术,其在基板的与加热对象体(即,记录用纸张)滑动接触的另一个表面(一个表面的背面)上设置用于检测基板温度的热敏电阻,根据热敏电阻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电阻发热体的发热量,由此使基板的长边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均匀化。并且,在基板的另一个表面上,通过印刷图案形成有热敏电阻及用于向热敏电阻供电的导体,导体与热敏电阻的两端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沿基板的短边方向排列。

然而,由于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是通过使导体与热敏电阻的各个印刷图案彼此重叠而形成,因此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会形成凸部。另一方面,在加热器对记录用纸张进行加热时,沿长条状的基板的短边方向输送记录用纸张,因此经由定影膜与基板的另一个表面间接地滑动接触的记录用纸张与沿记录用纸张的输送方向(基板的短边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这两个凸部连续摩擦,因此在记录用纸张上容易出现印刷不均的现象(即,所谓的印刷痕)。



技术实现要素:

对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器及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抑制由热敏电阻和导体重叠而形成的连接部相对于与之间接地滑动接触的加热对象体连续地滑动接触。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具备:矩形的基板;电阻发热体,其沿所述基板的长边方向而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一个表面上;热敏电阻,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一个表面的背面即另一个表面上,并且用于检测所述基板的温度;导体,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另一个表面上,并且沿所述基板的长边方向从所述热敏电阻延伸至所述基板的端部,并且所述导体用于向所述热敏电阻供电,在所述热敏电阻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导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在所述基板的所述另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排列方向即连接方向与所述基板的短边方向不同。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由热敏电阻和导体重叠而形成的连接部相对于与之间接地滑动接触的加热对象体连续地滑动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基板的一个表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时的俯视图。

图2是从基板的另一个表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时的仰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所具有的热敏电阻与第二导体图案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所具有的热敏电阻与第二导体图案之间的连接状态的变形例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从基板的一个表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所具有的电阻发热体的变形例1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从基板的一个表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所具有的电阻发热体的变形例2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利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进行加热的各种记录用纸张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的定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加热器;11-基板;11a-一个表面;11b-另一个表面;12-电阻发热体;14-热敏电阻;15-第二导体图案(导体);15a-第一连接部;15b-第二连接部;15c-导通部;15d-电极部;100-复印机(图像形成装置);203-加压辊;m-记录用纸张(介质);x-长边方向;y-短边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1具备:矩形的基板11、电阻发热体12、热敏电阻14及导体(第二导体图案15)。电阻发热体12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设置在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上。热敏电阻14设置在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的背面(即,另一个表面11b)上。热敏电阻14用于检测基板11的温度。导体(第二导体图案15)设置在基板11的另一个表面11b上。导体(第二导体图案15)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从热敏电阻14延伸至基板11的端部。导体(第二导体图案15)用于向热敏电阻14供电。在热敏电阻14的两端设置有与导体(第二导体图案15)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5a及第二连接部15b。在基板11的另一个表面11b上,第一连接部15a与第二连接部15b的排列方向(即,连接方向l)与基板11的短边方向不同。

并且,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1中,连接方向l与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一致。

并且,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1中的导体(第二导体图案15)仅具有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部分(第一部分15c-1及第三部分15c-3)及沿相对于基板11的长边方向及短边方向均倾斜的方向延伸的部分(第二部分15c-2)。

并且,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1中的电阻发热体12具有多个发热部12a。多个发热部12a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配置在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上。热敏电阻14设置在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的多个位置上。

并且,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加热器及加压辊。加热器对介质进行加热。加压辊对被加热器加热的介质进行加压。图像形成装置利用加热器及加压辊使附着在介质上的墨粉定影。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进行说明。图1是从基板的一个表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时的俯视图。图2是从基板的另一个表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时的仰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等电子设备中,并且用于对通过加热器的纸张等进行加热。

(加热器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1具备矩形基板11、多个电阻发热体12、用于向多个电阻发热体12供电的多个第一导体图案(发热体用导体图案)13。并且,如图2所示,加热器1具备用于检测基板11的温度的多个热敏电阻(温度检测元件)14及用于向多个热敏电阻14供电的导体即带状的多个第二导体图案(热敏电阻用导体图案)15。在附图中,将基板11的长边方向作为x方向,将基板11的短边方向作为y方向。

基板11例如由氧化铝等陶瓷、玻璃陶瓷、耐热复合材料等形成为长条状,因而其具有耐热性及绝缘性。基板11的厚度例如形成为0.5mm~1.0mm左右。

如图1所示,在基板11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个表面(前表面)11a上形成有多个电阻发热体12及多个第一导体图案13。电阻发热体12及第一导体图案13被保护层18覆盖。并且,如图2所示,在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的背面即另一个表面(背面)11b上形成有多个热敏电阻14及多个第二导体图案15,热敏电阻14及第二导体图案15被保护层18覆盖。保护层18例如形成为10μm~60μm左右的膜厚,其机械性地、化学性地、电性地保护电阻发热体12、第一导体图案13、热敏电阻14及第二导体图案15。

如图1所示,电阻发热体12具有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x方向)延伸的带状的电阻发热体12。两个电阻发热体12沿基板11的短边方向(y方向)上的两侧而配置在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上。并且,在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上,形成有三个第一导体图案13,该三个第一导体图案13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延伸且在基板11的短边方向上隔着间隔配置。两个电阻发热体12形成为横跨在基板11的短边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一导体图案13之间。多个第一导体图案13在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的基板11的两个端部形成有第一电极部13b。并且,配置在基板11的短边方向上的中央的第一导体图案13的导通部13a包括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隔着间隔配置的多个第二电极部13c。另外,第一导体图案13的数量并不只限于三个。例如,可以根据纸张的尺寸,将第一导体图案13的数量设为五个或七个。

电阻发热体12是通过电流的流过而发热的部件,其例如由含有氧化钌(ruo2),银-钯(ag-pd)合金的材料等制成。电阻发热体12通过将电阻发热体糊剂涂布在基板11上并使其固化而形成。

第一导体图案13具有导通部13a、第一电极部13b及第二电极部13c,导通部13a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延伸且呈直线状,第一电极部13b及第二电极部13c分别与用于供电的端子部件连接。

导通部13a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x方向)排列成两列,并且配置在基板11的短边方向(y方向)上的基板11的两侧。电阻发热体12的各个发热部12a沿着两列导通部13a而配置。第一电极部13b分别配置在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的基板11的两端部,并且形成为横跨两列导通部13a的端部。第二电极部13c在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的中间沿长边方向隔着间隔配置有三个,并且设置在排列成两列的各个发热部12a之间。另外,第一导体图案13例如由银(ag)、银-钯(ag-pd)、银-铂(ag-pt)等银系材料制成,并且通过将低电阻导体糊剂涂布在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上并使其固化而形成。

如图2所示,多个热敏电阻14设置在基板11的另一个表面11b上的、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的多个位置上。即,多个热敏电阻14彼此隔着间隔配置在基板11的长边方向(x方向)上的基板11的中央与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的基板11的两端之间。并且,多个热敏电阻14以其位于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的一条直线上的方式排列成一列。热敏电阻14通过印刷图案而形成,并且具有电阻温度系数(tcr)为-1000ppm/℃以下的特性。

因此,在加热器1中,通过多个热敏电阻1分别检测后述的与记录用纸张m滑动接触的基板11的背面11b上的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处的温度。在加热器1中,控制部(未图示)根据多个热敏电阻14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供给电阻发热体12的电压,具体而言,控制供给第一电极部13b与第二电极部13c之间的电压,从而控制电阻发热体12的发热量。并且,多个热敏电阻14配置成,各个热敏电阻14彼此之间的间隔随着从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央朝向两端侧而逐渐减小。因此,在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的基板11的两端侧,各个热敏电阻14隔着较小的间隔而配置。另外,多个热敏电阻14的配置并不限定于图2所示的结构。例如,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侧的各个热敏电阻14彼此之间的间隔也可以大于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央处的各个热敏电阻14彼此之间的间隔。并且,各个热敏电阻14还可以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大致等间隔配置。

(热敏电阻与第二导体图案之间的连接结构)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所具有的热敏电阻与第二导体图案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热敏电阻14例如由矩形的印刷图案而形成,热敏电阻14形成为其长边方向与基板11的长边方向(x方向)一致。在热敏电阻14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导体图案15。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二导体图案15具有与热敏电阻14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5a及第二连接部15b、延伸至基板11的长边方向(x方向)上的端部的直线状的导通部15c、分别与用于供电的端子部件(未图示)连接的电极部15d。并且,第二导体图案15使各个热敏电阻14彼此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5a及第二连接部15b是指图3中的阴影区域。通过将热敏电阻14的两端重叠在形成于基板11的另一个表面11b上的第二导体图案15的导通部15c上,从而形成第一连接部15a及第二连接部15b。

如图3所示,在基板11的另一个表面11b上,第一连接部15a与第二连接部15b的排列方向(即,连接方向l)与基板11的短边方向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连接方向l与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一致,第一连接部15a及第二连接部15b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排列配置。因此,电流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流过热敏电阻14。

由于第一连接部15a与第二连接部15b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x方向)排列配置,因此能够避免第一连接部15a与第二连接部15b沿基板11的短边方向(y方向)连续。换言之,在沿基板11的短边方向的一条直线上只配置有一个连接部,而上述一条直线上并未配置有多个连接部。通过以如此配置第一连接部15a及第二连接部15b的方式连接热敏电阻14与导通部15c,能够抑制在由第一连接部15a及第二连接部15b在基板11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的凸部与经由定影膜(未图示)而与基板11的另一个表面11b间接地滑动接触且沿基板11的短边方向输送的记录用纸张m(参照图6)之间产生凹凸差。

并且,导通部15c具有从第一连接部15a及第二连接部15b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x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15c-1、沿相对于基板11的长边方向及短边方向(y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15c-2、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延伸至电极部15d的第三部分15c-3。通过如此配置导通部15c,导通部15c仅具有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15c-1及第三部分15c-3、以及沿相对于基板11的长边方向及短边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15c-2,而不具有沿基板11的短边方向延伸的部分。导通部15c的第二部分15c-2例如沿相对于基板11的短边方向(y方向)倾斜大约45°的方向延伸。并且,多个导通部15c在基板11的短边方向上彼此隔着间隔而配置。

由于导通部15c不具有沿基板11的短边方向延伸的部分,因此避免了导通部15c沿基板11的短边方向连续。由此,能够抑制在由导通部15c在基板11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的凸部与和基板11的另一个表面11b间接地滑动接触且沿基板11的短边方向输送的记录用纸张m之间产生凹凸差。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中的导通部15c具有第一部分15c-1,但是也可以不经由第一部分15c-1而使第二部分15c-2直接从第一连接部15a及第二连接部15b延伸。

第二导体图案15所具有的电极部15d形成于延伸至基板11的长边方向(x方向)上的端部的导通部15c的第三部分15c-3的端部。在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电极部15d沿基板11的短边方向(y方向)隔着间隔配置。由于电极部15d上连接有与图像形成装置等电子设备的电源部(未图示)相连接的端子部件,因此热敏电阻14经由端子部件得到供电。

(热敏电阻与导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变形例)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所具有的热敏电阻与第二导体图案之间的连接状态的变形例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矩形的热敏电阻14可以形成为其长边方向可以相对于基板11的长边方向及短边方向倾斜。在热敏电阻14的两端形成有沿相对于基板11的长边方向及短边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15c-2,第二部分15c-2也可以从第一连接部15a及第二连接部15b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延伸。

由此,在变形例中,由于第一连接部15a与第二连接部15b的排列方向(即,连接方向l)相对于基板11的长边方向及短边方向倾斜,因此也能够避免第一连接部15a与第二连接部15b沿基板11的短边方向连续。由此,能够抑制由第一连接部15a及第二连接部15b在基板11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的凸部和与基板11的另一个表面11b滑动接触且沿基板11的短边方向输送的记录用纸张m之间产生摩擦。

(电阻发热体的变形例1及变形例2)

图5是表示从基板的一个表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所具有的电阻发热体的变形例1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从基板的一个表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所具有的电阻发热体的变形例2的俯视图。变形例1及变形例2与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x方向)配置有一个电阻发热体12。在变形例1及变形例2中,对与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与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在变形例1中,在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上的短边方向(y方向)上的中央,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x方向)配置有一个电阻发热体12。并且,在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上形成有从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侧朝向中央侧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导体图案13。两个第一导体图案13包括形成于电阻发热体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的第一电极部13b。第一导体图案13的导通部13a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延伸,并且包括与电阻发热体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中间部连接的第二电极部13c。

如图6所示,与变形例1相同,在变形例2的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上的短边方向(y方向)上的大致中央,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x方向)配置有一个电阻发热体12。并且,在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上形成有一个第一导体图案13,该第一导体图案13具有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导通部13a。在第一导体图案13的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有第一电极部13b。并且,第一导体图案13包括在电阻发热体12的与导通部13a相反的一侧沿电阻发热体12的长边方向隔着间隔配置的多个第2电极部13c。

(相对于加热器的记录用纸张的输送方向)

图7是表示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加热的各种记录用纸张的位置的示意图。在图7中,作为一例示出了具备图5所示的变形例1的电阻发热体12的加热器1。如图7所示,在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中,在利用加热器1对各种类型的记录用纸张m进行加热时,记录用纸张m与基板11的另一个表面11b滑动接触且沿基板11的短边方向(y方向)输送。例如,作为纸张宽度(相对于基板11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互不相同的各种类型的记录用纸张m,例如使用纸张尺寸较大的信纸(ltr)尺寸(纸张宽度:215.9mm)纸张、纸张尺寸较小的b5尺寸(纸张宽度:182.0mm)纸张等。加热器1的电阻发热体12在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例如形成为222.0mm。各种类型的记录用纸张m以使其纸张宽度的中央与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央一致的方式输送至加热器1。另外,记录用纸张m的尺寸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纸张尺寸较大的a4纸(纸张宽度:210.0mm)、纸张尺寸较小的明信片(纸张宽度:100mm)。

另外,加热器1的加热对象体并不限定于记录用纸张m,也可以使用薄膜等其他加热对象体。并且,也并不限定于使加热对象体相对于加热器1移动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使加热器1相对于加热对象体移动的结构。

上述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设置有使热敏电阻14的两端与第二导体图案15连接而成的第一连接部15a及第二连接部15b,并且在基板11的另一个表面11b上,第一连接部15a与第二连接部15b的排列方向(即,连接方向l)与基板11的短边方向(y方向)不同。由此,避免了第一连接部15a与第二连接部15b沿基板11的短边方向连续,因此能够抑制在由第一连接部15a及第二连接部15b在基板11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的凸部和与基板11的另一个表面11b间接地滑动接触且沿基板11的短边方向输送的记录用纸张m之间产生凹凸差。其结果,能够抑制与第一连接部15a及第二连接部15b间接地滑动接触的记录用纸张m受到与第一连接部15a及第二连接部15b连续地滑动接触的影响而在记录用纸张m上出现印刷不均(印刷痕),从而能够提高记录品质。而且,还能够提高加热器1的耐久性。

尤其,在为了提高热敏电阻14的检测精度从而有效地进行检测而将热敏电阻14设置在保护层18的正下方并将保护层18的厚度设为较薄而提高了导热性的情况下,在与记录用纸张m滑动接触的基板11的另一个表面11b上容易产生由第二导体图案15与热敏电阻14引起的凹凸。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能够进一步抑制记录用纸张m上出现印刷不均的现象,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记录品质及加热器1的耐久性。

并且,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中的第二导体图案15仅具有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15c-1及第三部分15c-3、以及沿相对于基板11的长边方向及短边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15c-2。由此,在第二导体图案15的导通部15c中不存在沿基板11的短边方向延伸的部分,能够避免导通部15c沿基板11的短边方向连续。因此,能够抑制在由导通部15c在基板11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的凸部和与基板11的另一个表面11b间接地滑动接触且沿基板11的短边方向输送的记录用纸张m之间产生凹凸差。因此,根据加热器1,能够进一步抑制记录用纸张m上出现印刷不均的现象,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记录品质及加热器1的耐久性。

并且,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中的电阻发热体12具有沿基板11的长边方向配置在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上的发热部12a,热敏电阻14设置在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的多个位置上。由此,能够使用多个热敏电阻14精确地检测出基板11的长边方向上的温度分布,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电阻发热体12以使温度分布变得均匀。

(定影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使用了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的定影装置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1的定影装置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在定影装置200中,加热器1设置在以圆筒状缠绕在支撑部件202的周围的定影膜带201的底部。定影膜带201例如由聚酰亚胺等具有耐热性的树脂材料制成。在与加热器1及定影膜带201对置的位置,配置有加压辊203。加压辊203的表面具有由耐热性的弹性材料构成的层(例如,硅酮树脂层204),并且加压辊203以与定影膜带201压力接触的状态能够围绕旋转轴205进行旋转(图8中的a方向)。

在墨粉定影工序中,在定影膜带201与硅酮树脂层204之间的接触面上,附着在介质即记录用纸张(复印用纸张)m上的墨粉图像u1经由定影膜带201被加热器1加热熔融。其结果,至少墨粉图像u1的表面部分超过熔点而软化熔融。之后,在加压辊203的排纸侧,记录用纸张m从加热器1分离并且从定影膜带201分离,墨粉图像u2自然散热而再次固化,由此墨粉图像u2定影在记录用纸张m上。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最后,参照附图对具备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视图。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为复印机100。如图9所示,在复印机100中,包括上述定影装置200在内的各个构成要件设置在框体101内。在框体101的上部安装有由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原稿放载台,图像信息的读取对象(即,原稿m1)在原稿放载台上往复移动(图9中的b方向)从而进行扫描。

在框体101内的上部设置有具有光照射用灯及反射镜的照明装置102。从照明装置102照射出的光被原稿放载台上的原稿m1的表面反射,并通过短焦小径成像元件阵列103而狭缝曝光于感光鼓104上。另外,感光鼓104设置为能够旋转(图9中的c方向)。并且,在配置于框体101内的感光鼓104的附近设置有带电器105,感光鼓104通过带电器105而均匀地带电。感光鼓104例如被氧化锌感光层或有机半导体感光层覆盖。在带电的感光鼓104上,形成有通过短焦小径成像元件阵列103进行图像曝光的静电图像。该静电图像通过被显影器106加热而软化熔融的由树脂等构成的墨粉而得到显像化,从而成为墨粉图像。

容纳在纸盒107内的记录用纸张m通过进给辊108及在上下方向上压力接触且与感光鼓104上的墨粉图像同步旋转的一对输送辊109而送入感光鼓104。接着,通过转印放电器110,感光鼓104上的墨粉图像转印至记录用纸张m上。之后,从感光鼓104输送至下游侧的记录用纸张m被输送引导件111引导至定影装置200而进行加热定影处理(上述墨粉定影工序),之后被排出至托盘112。另外,墨粉图像被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04上的墨粉被清洁器113去除。

在定影装置200中,加热器1以被安装在加压辊203的外周的硅酮树脂层204加压的状态设置。加热器1具备电阻发热体12,该电阻发热体12在与记录用纸张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记录用纸张m的宽度方向上具有与复印机100可复印的最大尺寸纸张的宽度(长度)相匹配的有效长度(即,比最大尺寸纸张的宽度(长度)更大)。而且,在加热器1与加压辊203之间输送的记录用纸张m上的未定影墨粉图像被电阻发热体12的发热而熔融,使得字母、符号、图像等复印图像出现在记录用纸张m上。

另外,以上对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用于复印机100等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加热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加热器1的用途并不限定于此。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还可以用于安装在家电产品、商用或实验用精密机器或化学反应用设备等上而进行加热或保温的热源。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并没有限定本发明范围的意图。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等。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或宗旨内,并且也包含在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