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火线取电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6674发布日期:2018-09-15 01:1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子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火线取电开关。



背景技术:

传统家庭的开关布线都是一根火线,机械式通断实现开关;目前由于WIFI技术的发展,家庭电器都往智能控制方向发展;智能设备需要实时工作就需要实时有供电包括开关在关闭状态下;在传统家庭开关布线下实现智能化控制,就需要解决从单根火线上取电并供电给智能面板,从而在不用改变现有布线方式下,实现家庭智能面板触摸控制或远程APP控制。

单火线待机取电受限于流过负载的电流,电流过小会导致单火线取电开关待机状态下工作不稳定,电流过大会影响负载,如负载是灯,会导致灯光微亮,影响正常使用。

中国发明专利(单火线取电开关:201510181083.3)公开了一种单火线取电开关,所述单火线取电开关与负载串接在220V市电上,所述单火线取电开关包括控制电路、整流桥、可控硅、二极管和电容,所述整流桥的两个接线端接在220V市电上,所述整流桥的另外两个接线端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二极管的正极和可控硅的正极,所述可控硅的负极接地,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电容的一端和控制电路的低压直流正向输出端,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电路的低压直流负向输出端接地,所述可控硅的控制极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开关控制端;该单火线取电开关虽然在不改变布线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单火线取电,但是该发明仍然需要借助负载内的电流进行工作,使得易出现电流过大或过小的状况,影响正常使用,且输出的功率较小。

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单火线触摸开关:201620570642.X)公开了一种包括单火线单元、保持单元、抗扰单元和触摸单元,通过电容式触摸按键控制可控交流开关电路的通断实现开关功能。所述单火线触摸开关能够有效地将工频干扰及工频以上的干扰脉冲滤除,即允许宽度大于规定值的正常触摸操作脉冲信号通过,自动过滤负宽脉冲期间的正窄脉冲和正宽脉冲期间的负窄脉冲,特别是能够快速恢复过滤能力过滤连续的正窄脉冲或者负窄脉冲干扰信号;但是该单火线触摸开关仍然不能解决电路中因电流过大或过小而出现的灯闪烁不稳定的问题,还有输出功率较小,不能驱动带WIFI的智能面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输出电能功率小而不能驱动带WIFI的智能面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火线取电开关,包括电压转化模块、待机取电电路、开通取电电路、开关控制电路、智能控制面板,

所述电压转化模块,用于将交流电压转化为较为纯净的直流电;

所述待机取电电路,用于在负载关闭状态下在单火线获取功率大的电能为所述智能控制面板供电;

所述开通取电电路,用于在负载开通状态下在单火线获取功率大的电能为所述智能控制面板供电;

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负载的打开或关闭状态;

所述智能控制面板,用于接收和发送关闭/开启负载的控制信号并输出关闭/开启控制信号;

所述电压转化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待机取电电路、开通取电电路、开关控制电路;

所述待机取电电路包括降压模块、电压稳定模块;所述降压模块,用于将电压转化模块输出的高压降低;电压稳定模块,用于调整并稳定降压模块输出的电压;

所述电压转化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降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压稳定模块的输入端。

优选地,所述电压转化模块包括双向可控硅SCR2、整流桥J1、电容C4;所述整流桥J1交流输入脚AC1接双向可控硅SCR2的T2脚,整流桥J1直流输出V-连接电容C4的负极,整流桥J1直流输出V+连接电容C4的正极;通过所述双向可控硅SCR2微弱的交流电压经所述整流桥J1整流后,经电容C4滤波后得到较为纯净的直流电压。

优选地,还包括光耦U2,所述智能控制面板通过光耦U2与开关控制电路的一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的另一端连接电压转化模块中的双向可控硅SCR2;

智能控制面板控制IO为高电平时,光耦U2导通,当光耦U2导通时,会通过开关控制电路触发双向可控硅SCR2的触发级,从而使双向可控硅SCR2导通;

智能控制面板控制IO为低电平时,光耦U2截至时,双向可控硅SCR2的触发级未有触发信号,双向可控硅SCR2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实现低电压控制交流市电的开通与关闭;

所述双向可控硅SCR2导通时,待机取电电路不工作,开通取电电路工作;

所述双向可控硅SCR2未导通时,待机取电电路工作,开通取电电路不工作;

优选地,所述待机取电电路采用反激式开关拓扑结构,电源输出效率高;在待机时,在待机时,输出功率能达到3.3W。

优选地,所述单个开通取电电路可以输出1W的功率,多路输出时即叠加多个开通取电电路输出功率能达到2W。

优选地,所述降压模块包括启动单元、控制芯片供电单元、变压器降压单元;

所述启动单元,用于激活并驱动自身供电单元正常工作;所述自身供电单元,用于维持控制芯片工作所需要的电压;所述变压器降压单元,用于将控制芯片供电单元输出的高压降低;

所述电压转化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启动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启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供电单元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变压器降压单元连接。

优选地,所述变压器降压单元包括:控制芯片IC1、变压器BYQ1、MSO管T1;

所述控制芯片IC1是电流模式脉冲控制技术,所述控制芯片IC1的OUT脚输出脉冲宽度(PWM)信号;

脉冲为高电平时,MSO管T1导通,经过整流滤波后的直流电通过变压器BYQ1初级绕组储存能量;

脉冲为低电平时,MOS管T1关闭,变压器BYQ1的初级绕组释放能量,变压器BYQ1的初级绕组与变压器BYQ1的次级绕组之间由一定匝比的线圈绕成,从而达到降压目的。

优选地,所述变压器降压单元还包括RCD吸收回路、保护电路;

所述RCD吸收回路由二极管D2、电阻R2、电容C2组成,用于保护MOS管T1;

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电容C1、二极管D1,所述电阻R1、电容C1吸收二极管D1的反向尖峰,用于保护二极管D1。

优选地,所述电压稳定模块包括控制芯片IC1、光耦U1、电阻R8、稳压管Z1;所述光耦U1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COMP脚,另一端连接稳压管Z1的一端,稳压管Z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

在待机取电输出功率范围内,当输出电压变化时,输出电压变高或变低,会通过电阻R8、稳压管Z1、光耦U1,反馈到控制芯片IC1的COMP,所述控制芯片IC1的COMP脚主要是采样到光耦U1接收端集射极的电流变化,控制芯片IC1会自动调整OUT脚脉冲宽度(PWM)占空比,所述变压器BYQ1初级储能就会增加或减少,从而维持恒定电压的输出。

优选地,所述智能控制面板设有2.4G WIFI的终端设备和MCU普通的IO口,MCU普通的IO口与光耦U2的发射二极管阳极连接,就可以控制负载的开与关;

所述智能控制面板采用Wi-Fi的IEEE 802.11无线通信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普通开关的功能和灯光状态显示功能,而且可以通过Wi-Fi连入专用的路由器,与其它的智能设备形成整体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单火线取电开关,在负载开通和断开的状态下都能实现在单火线上取电,且其获取的电能功率较大,可以支持WIFI功能所需的电压,且其具有电压稳定模块,能够自动调节电压,从而输出稳定的电压,且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电器智能化控制;

(2)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控制面板是一款智能的灯光控制开关。采用Wi-Fi的IEEE 802.11无线通信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普通开关的功能和灯光状态显示功能,而且可以通过Wi-Fi连入专用的路由器,与其它的智能设备形成整体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实现远程控制、定时控制、联动控制,与其他产品做关联互动等更智能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单火线取电开关的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待机取电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单火线取电开关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中的单火线取电开关,包括电压转化模块、待机取电电路、开通取电电路、开关控制电路、智能控制面板;电压转化模块,用于将交流电压转化为较为纯净的直流电;待机取电电路,用于在负载关闭状态下在单火线获取功率大的电能为所述智能控制面板供电;待机取电电路包括降压模块、电压稳定模块;降压模块,用于将电压转化模块输出的高压降低;电压稳定模块,用于调整并稳定降压模块输出的电压;电压转化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降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压稳定模块的输入端。

开通取电电路,用于在负载开通状态下在单火线获取功率大的电能为所述智能控制面板供电;开关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负载的打开或关闭状态;智能控制面板,用于接收和发送关闭/开启负载的控制信号并输出关闭/开启控制信号;

电压转化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待机取电电路、开通取电电路、开关控制电路;

电压转换模块包括双向可控硅SCR2、整流桥J1、电容C4;通过双向可控硅SCR2微弱的交流电压经整流桥J1整流后,经电容C4滤波后得到较为纯净的直流电压,电容C4,可以降低整流滤波器的输出纹波;

智能控制面板通过光耦U2与开关控制电路的一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的另一端连接电压转化模块中的双向可控硅SCR2;

智能控制面板控制IO为高电平时,光耦U2导通,当光耦U2导通时,会通过开关控制电路触发双向可控硅SCR2的触发级,从而使双向可控硅SCR2导通;

智能控制面板控制IO为低电平时,光耦U2截至时,双向可控硅SCR2的触发级未有触发信号,双向可控硅SCR2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实现低电压控制交流市电的开通与关闭;

双向可控硅SCR2导通时,待机取电电路不工作,开通取电电路工作;

双向可控硅SCR2未导通时,待机取电电路工作,开通取电电路不工作;

具体而言,待机状态下,双向可控硅SCR2未导通,待机取电回路路径:火线L→保险丝FUSE→整流桥J1→负载→零线,由于通过负载有微弱的电流流到零线上从而形成回路;交流~200V50HZ电压通过整流桥整流J1,整流后通过电容C4滤波,供电给开关电源控制芯片IC1,待机取电电路拓扑结构是反激式拓扑;开关电源控制芯片IC1采样光耦U1的电压,调整PWM占空比即控制MOS管T1开关频率下周期内的导通时间,通过变压器BYQ1原副边匝比,得到所需要的电压VCC,VCC供电给智能控制面板;变压器BYQ1辅助绕组通过二极管D3、电阻R4、电容C6给开关电源控制芯片IC1持续供电;

开通状态下,双向可控硅SCR2导通,双向可控硅SCR2两端压差为零,整流桥J1输入端压差为零,待机取电电路不工作,切换到开通取电电路;开通取电回路路径:J火线L→双向可控硅SCR2→整流桥J2→单向可控硅SCR1→隔离二极管D4→电容C3即有输出电压VCC,VCC供电给智能控制面板。

开通取电电路是利用50HZ交流电给电容C3充电;此时VCC输出电压会比待机取电电路输出的电压高;控制芯片IC1的COMP端持续检测光耦U1反馈电流,从而调整占空比,直到待机取电路关闭;

开关控制回路:控制IO为高电平→光耦导通U2→单向可控硅导通SCR1→电阻R10→整流桥J2→双向可控硅SCR2触发端→双向可控硅SCR2导通;二极管D5是维持单向可控硅SCR1导通;

所述电压稳定模块包括控制芯片IC1、光耦U1、电阻R8、稳压管Z1;所述光耦U1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COMP脚,另一端连接稳压管Z1的一端,稳压管Z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

在待机取电输出功率范围内,当输出电压变化时,输出电压变高或变低,会通过电阻R8、稳压管Z1、光耦U1,反馈到控制芯片IC1的COMP,所述控制芯片IC1的COMP脚主要是采样到光耦U1接收端集射极的电流变化,控制芯片IC1会自动调整OUT脚脉冲宽度(PWM)占空比,所述变压器BYQ1初级储能就会增加或减少,从而维持恒定电压的输出。

待机取电电路采用反激式开关拓扑结构,电源输出效率高;在待机时,VCC能输出功率达到3.3W,足够可以驱动带WIFI方案的智能控制面板。

开通取电电路能输出1W的功率,多路输出时即叠加多个开通取电电路输出功率能达到2W;也能满足驱动带WIFI方案的智能控制面板;

本发明中提供的智能控制面板设有2.4G WIFI的终端设备和MCU普通的IO口,MCU普通的IO口与光耦U2发射二极管阳极连接;智能控制面板设有2.4G WIFI的终端设备和MCU普通的IO口,MCU普通的IO口与光耦U2发射二极管阳极连接,就可以控制负载的开与关;智能面板有带WIFI功能,连接上路由,就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控制负载的开与关,智能控制面板控制IO高电平控制光耦U2导通、单向可控硅SCR1导通,通过电阻R10、整流桥J2、控制双向可控硅SCR2导通状态,从而实现低电压控制交流市电的开通与关断。

降压模块主要包括启动单元、控制芯片供电单元、变压器降压单元;

启动单元包括:电阻R3、电容C6、芯片IC1,

本发明中提供的电阻R3是控制芯片的启动电阻,电源上电开机时通过电阻R3给控制芯片IC1的VCC端的电容C4充电,直到控制芯片IC1的VCC端口电压达到控制芯片IC1的启动电压VTH(ON)时控制芯片IC1才被激活并且驱动整个电源系统正常工作;

具体而言,火线经过整流桥J1、滤波电容C4得到直流电,通过电阻R3供电给控制芯片IC1的VCC脚,控制芯片IC1开始工作,电容C6为滤波电容;

控制芯片供电单元包括:变压器BYQ1辅助绕组、二极管D3、电阻R4、电容C6、控制芯片IC1的VCC脚,维持控制芯片IC1工作所需要的电压,

具体而言,电源工作后,控制芯片IC1的工作电压是由变压器BYQ1辅助绕组、二极管D3、电阻R4、电容C6提供;

变压器降压单元包括:控制芯片IC1的OUT脚、电阻R5、MOS管T1、变压器BYQ1初级绕组、变压器BYQ1次级绕组、二极管D1、电容C3、电阻R6、电阻R7;电阻R6是设置控制芯片IC1的产生的脉冲频率,电阻R7,是控制芯片IC1采样变压器BYQ1初级绕组的电流;

控制芯片IC1是电流模式脉冲控制技术,控制芯片IC1的OUT脚输出脉冲宽度(PWM)信号;周期性的关闭与开通MOS管T1;

脉冲为高电平时,通过电阻R5、MSO管T1导通,二极管D1截止,变压器BYQ1的激磁电感和漏感被充电,经过整流滤波后的直流电通过变压器BYQ1初级绕组储存能量;

脉冲为低电平时,MOS管T1关闭,二极管D1导通,激磁电感上储存的能量通过变压器BYQ1被传递到输出,但漏感上的能量没有传递而突然降为零,会有一个高压尖刺出现在其MOS管T1漏极上,在MOS管T1漏极上过高的电压可能会击穿MOS管T1,即RCD吸收回路,用于保护MOS管T1,即变压器BYQ1的初级绕组释放能量,变压器BYQ1的初级绕组与变压器BYQ1的次级绕组之间由一定匝比的线圈绕成,从而达到降压目的;

变压器降压单元还包括RCD吸收回路、保护电路,RCD吸收回路由二极管D2、电阻R2、电容C2组成,用于保护MOS管T1;

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电容C1、二极管D1,所述电阻R1、电容C1吸收二极管D1的反向尖峰,用于保护二极管D1;

智能控制面板是一款智能的灯光控制开关。采用Wi-Fi的IEEE 802.11无线通信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普通开关的功能和灯光状态显示功能,而且可以通过Wi-Fi连入专用的路由器,与其它的智能设备形成整体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实现远程控制、定时控制、联动控制,与其他产品做关联互动等更智能功能;

功能说明

1、设备供电:采用本专利的单火线取电技术,实现设备供电;

由于采用的WIFI通讯技术,和256色的灯光指示方案,整机功耗在0.9W,需本专利的单火线取电的供电技术才能正常工作;

2、本地控制:在没有接入Wi-Fi网络时可正常控制接在设备上的灯光;

当用户没有联网需求时,可以当一个非联网的设备使用,代替传统的机械开关面板;

3、接入Wi-Fi网络状态下可配置为“一控一”、“一控多”控制效果。

4、远程控制:设备通过路由器接入公共网络,实现远程数据通讯,可实现远程控制,设备即可以是控制端也可以是执行端,在网设备都可以控制它进行开关灯,它也可控制所有在网设备,比如控制其它位置的灯光、窗帘、背景音乐等会;

5、三个触控按键的指示灯光颜色可以自由定义,采用MBI6023对三基色LED的控制,实现256色的自由控制,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定义出开启和关闭的任意指示颜色;

参图3所示,图3是本发明提供单火线取电开关的电路原理示意图;本发明中提供的单火线取电开关,L接在~220V市电上,LOUT接在负载,负载接在零线上;火线L连接在保险丝FUSE上;

整流桥J1直流输出V-连接电容C4的负极,整流桥J1直流输出V+连接电容C4的正极,C4的正极连接电阻R3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IC1的VCC脚;整流桥J1交流输入脚AC1接双向可控硅SCR2的T2脚,整流桥J1交流输入脚AC2接电容C3的阴极;电容C4正极连接电容C2和电阻R2一端,电容C2和电阻R2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2阳极接MOS管T1的D极;电容C4正极连接变压器BYQ1初级绕阻的一端,变压器初级绕阻另一端(同名端)连接MOS管T1的D级;MOS管T1的S极连接控制芯片IC1的CS端,同时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另一端连接到电容C4负极;MOS管T1的D极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另一端连接IC1的OUT管脚;BYQ1辅助绕组的同名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阻R4一端,电阻R4另一端连接IC1的VCC管脚,电容C6正极连接到IC1的VCC管脚,电容C6负极连接到电容C4的负极;IC1的GND管脚连接到电容C4的负极,IC1的COMP管脚连接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另一端连接到电容C4的负极;IC1的RT管脚接电阻R6一端,电阻R6另一端接电容C4的负极;变压器BYQ1的次级绕阻同名端接电容C3的负极,变压器BYQ1的次级绕阻另一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阴极接电容C3的正极,电阻R1一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1另一端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另一端接电容C3的阳极;光耦U1发射管的阳极接电阻R8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电容C3的阳极,光耦U1发射管阴极接电容C3的负极;光耦U1接收端集电极接IC1的COMP管脚,光耦U1接收管的发射极接电容C4的负极;

双向可控硅SCR2的T2脚接负载,同时接整流桥J2交流输入脚AC1,整流桥J2交流输入脚AC2接双向可控硅SCR2的GATE脚;

双向可控硅SCR2的GATE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接双向可控硅SCR2的T1脚;稳压管Z1阳极接双向可控硅SCR2的GATE脚,稳压管Z1阴极接电阻R13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双向可控硅SCR2的T1脚;整流桥J2直流输出脚V+接单向可控硅SCR1的阳极,单向可控硅SCR1的阴极接二极管D4的阳极,二级管D4的阴极接电容C3的正极;整流桥J2直流输出脚V+接电阻R9一端,电阻R9另一端接稳压管Z2的阴极和电容C7的正极,稳压管Z2的阴极和电容C7的阴极接整流桥J2直流输出V-脚;单向可控硅SCR1的控制端接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另一端接光耦U2接收端的发射极,光耦U2接收端集电极接电容C7的正极;二极管D5的阴极接电容C7的正极,二极管D5的阳极接二极管D4的阳极,电阻R10接二极管D5阳极,电阻R10另一端接整流桥J2直流输出V-。

上文所述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不是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的各种变化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