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可回收电路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67842发布日期:2018-11-24 12:5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柔性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可回收电路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市,场上的电子产品,如平板电脑、柔性传感器件、柔性电路、人造肌肉、柔性心脏检测衣、柔性键盘和柔性电子显示器等,对产品的柔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常规电子器件一般都是在刚性基板上的硅晶片集成技术,其硬脆的性质使电子器件难以进行弯曲或延展,一旦有较大变形将导致电子器件的结构破坏或性能失效。因此,传统的常规电子器件难以适应下一代电子产品在便捷性和柔性方面的高要求,急需寻找能够实现电子器件柔性化的方法。

而现有的柔性电路是用印刷法将导电图形制作在塑料基片上,其导电层由起粘结作用和结构作用的高分子树脂以及起导电作用的银粒组成,其导电层粘结不好甚至局部脱落,就会产生粘结失效;而且很多传统的柔性电路用完后难以回收利用,也难以进行生物降解或降解时间过长,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可回收电路及其制作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柔性电路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柔性可回收电路的制作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提供带有微流管道的聚乙烯醇薄膜;

向微流管道内注入液体金属,再封装所述聚乙烯醇薄膜,制得柔性可回收电路。

所述的柔性可回收电路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步骤提供带有微流管道的聚乙烯醇薄膜,包括:

利用第一聚乙烯醇溶液制作第一层膜;

将第二聚乙烯醇溶液倒入微流管道模板,制成第二层膜;

将第二层模贴合在第一层膜上;

其中,所述第一聚乙烯醇溶液的浓度低于第二聚乙烯醇溶液的浓度。

所述的柔性可回收电路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聚乙烯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15%,所述第二聚乙烯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25%。

所述的柔性可回收电路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聚乙烯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所述第二聚乙烯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

所述的柔性可回收电路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液体金属为水银、镓或镓合金。

所述的柔性可回收电路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镓合金为镓铟液态金属合金或镓铟共晶合金。

所述的柔性可回收电路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步骤封装所述聚乙烯醇薄膜,包括:

将聚乙烯醇薄膜翻转,使第一层膜朝上,然后利用第三聚乙烯醇溶液对聚乙烯醇薄膜进行涂覆,烘干。

所述的柔性可回收电路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三聚乙烯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

所述的柔性可回收电路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层膜的厚度为小于20微米,且小于第二层膜的厚度。

一种柔性可回收电路,其中,由如上所述的方法制备而成。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柔性可回收电路,采用具有微流管道的聚乙烯醇薄膜为基底,利用无毒的液态金属作为导电线路填充在微流管道中,因为聚乙烯醇具有良好的柔性,使得到的电路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能够进行拉伸、压缩、扭转以及弯曲等,而且聚乙烯醇易溶于水,使用完后将所述电路扔入水中即能溶解,再通过酸或碱作用即可回收其中的液体金属,避免用完之后的电子器件污染环境。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柔性电路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柔性可回收电路的制作方法较佳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可回收电路及其制作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柔性可回收电路的制作,其中,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

s1、提供带有微流管道的聚乙烯醇薄膜;

s2、向微流管道内注入液体金属,再封装所述聚乙烯醇薄膜,制得柔性可回收电路。

本发明以具有微流管道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基板,利用无毒的液体金属注入所述微流管道中制作导电线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聚乙烯醇本身具有良好的柔性且易溶于水,使得制得的电路不但具有很好的拉伸、压缩、扭转、弯曲等力学性能,而且扔入水中即可进行销毁,并且可以通过调控、草酸和聚乙烯醇的比例控制电子图案的溶解时间;再通过酸或碱处理对液体金属进行回收,能够实现液体金属的回收利用,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其中,溶解时间由pva薄膜厚度和pva的质量溶度决定,pva薄膜厚度越薄,pva质量浓度越小,溶解速度越快;而且在溶解回收是可通过甘油调节薄膜柔软性。

所述步骤s1中,需要先制作具有微流管道的聚乙烯醇薄膜,作为电路的基板或载体,用于承载液态金属。具体地,所述步骤s1包括步骤:

s11、利用第一聚乙烯醇溶液制作第一层膜;

s12、将第二聚乙烯醇溶液倒入微流管道模板,制成第二层膜;

s13、将第二层模贴合在第一层膜上;

其中,所述第一聚乙烯醇溶液的浓度低于第二聚乙烯醇溶液的浓度。

因为微流管道主体位于第二层膜内,控制第一聚乙烯醇溶液的浓度低于第二聚乙烯醇溶液的浓度,使得制成的第二层膜的晶型结构与第一层膜的晶型结构相比,含水量更少,晶型结构更为稳定,相对而言更不容易遇水溶解,因而既能够便于后续封装程序的进行,又能够保证微流管道内电路结构的稳定。

较佳地,所述第一聚乙烯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15%,所述第二聚乙烯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25%,溶剂均为蒸馏水。质量浓度为5%~15%的第一聚乙烯醇溶液制作的第一层膜较质量浓度为15%~25%的第为聚乙烯醇溶液制作的第二层膜更加易于在水中溶解,以便于从第一层膜一侧注入液态金属后对薄膜整体进行封装。更佳地,所述第一聚乙烯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所述第二聚乙烯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溶剂均为蒸馏水。

所述步骤s11中,将第一聚乙烯醇溶液倒在平板上,自然晾干,即可制成用于制作聚乙烯醇薄膜的第一层膜,。较佳地,控制第一层膜的厚度小于20微米,以保证第一层膜能够与第二层膜紧密贴合。更佳地,所述第一层膜的厚度小于第二层膜的厚度。

所述步骤s12中,将第二聚乙烯醇溶液倒入微流管道模板中,自然晾干后揭下,即制成了用于制作聚乙烯醇薄膜的第二层膜。步骤s12中,微流管道模板用于形成用于制作电路图案的微流管道,而微流管道模板通过光刻法制成,即通过光刻胶在硅胶上刻出对应图案制成。

所述步骤s13中,将第二层模贴合在第一层膜上,即制得带有微流管道的聚乙烯醇薄膜。

所述步骤s2中,通过微管道注入技术向微管道内注入液体金属,然后再对聚乙烯薄膜整体进行封装。因为单纯通过第一层膜与第二层膜之间的相互贴合作用结合还是不够牢固,因而还需要对注入液态金属后的聚乙烯醇薄膜进行整体封装。

具体地,所述封装过程包括:将聚乙烯醇薄膜翻转,使第一层膜朝上,然后利用第三聚乙烯醇溶液对聚乙烯醇薄膜进行涂覆,烘干,制得柔性可回收电路。所述涂涂覆过程可以是利用沾满第三聚乙烯醇溶液的棉棒涂覆第一层膜表面及四周边缘。因为是利用第三聚乙烯醇溶液中的水分对薄膜的溶解作用达到密封的效果,将第一层膜翻转朝上则是为了保护第二层膜不被溶解以确实内部的电路图案不被损坏,而通过使第一层膜溶解并与第三聚乙烯醇内的聚乙烯醇溶合后风干,从而达到整体封装的效果。较佳地,所述第三聚乙烯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以使第一层膜能够与之更好地溶合,达到更地封装效果。

较佳地,所述所述液体金属为水银、镓或镓合金等无毒无害、性质稳定且导电性能极佳的金属,具体地,所述镓合金为镓铟液态金属合金或镓铟共晶合金。

将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柔性可回收电路投入水中,即可慢慢溶解,等完全降解后加入稀盐酸,可使液体金属小液滴溶合为一大大液滴,进而实现液体金属的回收利用。将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柔性可回收电路进行多次液体金属回收实验,液态金属的回收率均在95%以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柔性可回收电路,采用具有微流管道的聚乙烯醇薄膜为基底,利用无毒的液态金属作为导电线路填充在微流管道中,因为聚乙烯醇具有良好的柔性,使得到的电路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能够进行拉伸、压缩、扭转以及弯曲等,而且聚乙烯醇易溶于水,使用完后将所述电路扔入水中即能溶解,再通过酸或碱作用即可回收其中的液体金属,避免用完之后的电子器件污染环境。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柔性电路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