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宇照明控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70237发布日期:2019-01-02 23:02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宇照明控制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楼宇照明控制箱领域,具体为一种楼宇照明控制箱。



背景技术:

照明控制箱适用开厂矿、企业、商场、宾馆、学校、机场、港口、医院、高层建筑、生活小区等场合,交流50hz,额定工作电压为交流380v的低压电网系统中,作为动力、照明配电及电动机控制之用,适合室内挂墙、户外落地安装的配电设备。也使用于交流50hz,电压500v以下电力系统作为消防水泵控制、潜水泵控制、消防风机控制、风机控制、照明配电控制等使用,但现有的照明控制箱,在楼宇内引发火灾时,不能及时通知人们快速撤离,且由火灾引发的停电时,不方便于工作人员的抢救维修,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度,而且现有的楼宇照明控制箱都是固定在墙面上,不仅危险,而且容易造成漏电失火的现象。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楼宇照明控制箱,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楼宇照明控制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楼宇照明控制箱,包括控制箱本体、底板、散热风扇、接线端子、紧固螺钉、电线、卡柱、四相漏保器、止停阀、急救照明灯、报警装置、嵌入板、照明按钮、柜门、壳体、电源接口、风力调节器、蓄电池、连接线、支撑柱、电动伸缩杆制动电机、电动伸缩杆、固定板、螺栓孔、电机、伸缩杆固定板、微型散热风机和微型扇叶,所述控制箱本体的内侧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中部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外壁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一侧设有电源接口,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风力调节器,所述散热风扇的顶部设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设有若干个紧固螺钉,所述接线端子的顶端设有电线,所述电线的末端设有四相漏保器,所述四相漏保器的一端设有止停阀,所述控制箱本体的一端边缘位置设有卡柱,所述卡柱的另一侧设有急救照明灯,所述控制箱本体的顶端一侧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的一端设有柜门,所述柜门的一侧中部设有嵌入板,所述嵌入板的另一侧设有照明按钮,所述急救照明灯的底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顶端设有连接线,所述控制箱本体的背面中部设有所述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设有所述电动伸缩杆制动电机,所述电动伸缩杆制动电机上设有所述伸缩杆固定板,所述制箱本体的背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所述微型散热风机,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所述螺栓孔,所述微型散热风机的内部设有所述微型扇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动伸缩杆通过所述伸缩杆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控制箱本体上,所述微型散热风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控制箱本体的四个拐角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动伸缩杆与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墙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支撑柱通过所述连接线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嵌入板与所述柜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卡柱与所述控制箱本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嵌入设置在所述底板中,所述底板与所述控制箱本体紧密贴合并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急救照明灯与所述控制箱本体通过所述照明按钮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柱采用硬质合金钢制成,所述底板外壁由橡胶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优点1:该楼宇照明控制箱通过设有急救照明灯,当楼宇内起火时,由起火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可能导致楼内大面积停电,通过急救照明灯能够克服停电的障碍,且与楼宇内为不同电路,楼宇的停电并不会影响急救照明灯的正常工作,急救照明灯内部设有自带的蓄电池,通过蓄电池能够维持急救照明灯的长时间工作,方便于工作人员对照明控制箱的急救维修。

优点2:该楼宇照明控制箱通过设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设置于底板的顶端,通过散热风扇内部叶片多角度旋转,使得散热区域不再集中在某一处,便于控制箱内部热量的排放,避免各器件之间由于温度过高而出现损坏的情况,从而提高了该照明控制箱的散热性能,且壳体采用铝合金压铸成型,表面高压静电喷塑,稳定于散热风扇的正常工作。

优点3:该楼宇照明控制箱通过设有风力调节器,风力调节器设置在散热风扇的一端边缘位置,且风力调节器设有两个按钮,一个作用为加大风力,一个作用为减弱风力,通过风力调节器能够合理控制散热风扇的转动速率,若各元件之间只有少部分器件工作,则利用风力调节器可设置出相对应的散热风力,达到节约电力的效果,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度。

优点4:该楼宇照明控制箱可以自动升降高度,防止不法分子操控控制箱,而且不会让楼宇内的儿童触碰,防止出现漏电触电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控制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散热风扇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急救照明灯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控制箱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微型散热风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箱本体,2、底板,3、散热风扇,4、接线端子,5、紧固螺钉,6、电线,7、卡柱,8、四相漏保器,9、止停阀,10、急救照明灯,11、报警装置,12、嵌入板,13、照明按钮,14、柜门,15、壳体,16、电源接口,17、风力调节器,18、蓄电池,19、连接线,20、支撑柱,21、电动伸缩杆制动电机,22、电动伸缩杆,23、固定板,24、螺栓孔,25、电机,26、伸缩杆固定板,27、微型散热风机,28、微型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1: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楼宇照明控制箱,包括控制箱本体1、底板2、散热风扇3、接线端子4、紧固螺钉5、电线6、卡柱7、四相漏保器8、止停阀9、急救照明灯10、报警装置11、嵌入板12、照明按钮13、柜门14、壳体15、电源接口16、风力调节器17、蓄电池18、连接线19、支撑柱20、电动伸缩杆制动电机21、电动伸缩杆22、固定板23、螺栓孔24、电机25、伸缩杆固定板26、微型散热风机27和微型扇叶28,控制箱本体1的内侧底部设有底板2,底板2的顶端中部设有散热风扇3,散热风扇3的外壁设有壳体15,壳体15的底部一侧设有电源接口16,壳体15的一端设有风力调节器17,散热风扇3的顶部设有接线端子4,接线端子4的一端设有若干个紧固螺钉5,接线端子4的顶端设有电线6,电线6的末端设有四相漏保器8,四相漏保器8的一端设有止停阀9,控制箱本体1的一端边缘位置设有卡柱7,卡柱7的另一侧设有急救照明灯10,控制箱本体1的顶端一侧设有报警装置11,报警装置11的一端设有柜门14,柜门14的一侧中部设有嵌入板12,嵌入板12的另一侧设有照明按钮13,急救照明灯10的底部设有支撑柱20,支撑柱20的底端设有蓄电池18,蓄电池18的顶端设有连接线19,控制箱本体1的背面中部设有电动伸缩杆22,电动伸缩杆22的一端设有电动伸缩杆制动电机21,电动伸缩杆制动电机21上设有伸缩杆固定板26,制箱本体1的背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微型散热风机27,电动伸缩杆22的另一端设有固定板23,固定板23上设有螺栓孔24,微型散热风机27的内部设有微型扇叶28。

电动伸缩杆22通过伸缩杆固定板26固定在控制箱本体1上,微型散热风机27通过螺栓固定在控制箱本体1的四个拐角处。

电动伸缩杆22与固定板23通过螺栓固定相连,固定板23通过螺栓固定在墙面上。

蓄电池18与支撑柱20通过连接线19固定连接,便于维持急救照明灯10的长时间续航。

嵌入板12与柜门14螺栓固定连接,卡柱7与控制箱本体1固定连接,便于柜门14的闭合。

散热风扇3嵌入设置在底板2中,防止控制箱内热量太高对元件造成损坏,底板2与控制箱本体1紧密贴合并固定,稳定于散热风扇3的工作。

急救照明灯10与控制箱本体1通过照明按钮13电性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在无电的情况下对照明控制箱进行维修。

卡柱7采用硬质合金钢制成,底板2外壁由橡胶材料制成,减缓散热风扇3与控制箱本体1之间的压力作用。

该装置是一种楼宇照明控制箱,包括控制箱本体1、底板2、散热风扇3、接线端子4、紧固螺钉5、电线6、卡柱7、四相漏保器8、止停阀9、急救照明灯10、报警装置11、嵌入板12、照明按钮13、柜门14、壳体15、电源接口16、风力调节器17、蓄电池18、连接线19、支撑柱20、电动伸缩杆制动电机21、电动伸缩杆22、固定板23、螺栓孔24、电机25、伸缩杆固定板26、微型散热风机27和微型扇叶28,首先对控制箱本体1内部进行适量的检测,保证各元件之间的正常工作,通过接线端子4处的空气开关,能够对楼宇的照明系统进行控制,通过柜门14与卡柱7契合,便于控制箱本体1的闭合,当发生火灾时,通过报警装置11发出警报,便于人们的及时撤离,若因火灾引起楼宇大面积停电,通过急救照明灯10能够克服停电的障碍,楼宇的停电并不会影响急救照明灯10的正常工作,急救照明灯10内部设有自带的蓄电池18,通过蓄电池18能够维持急救照明灯10的长时间工作,通过嵌入板12一侧的照明按钮13可控制急救照明灯10的开启与关闭,通过散热风扇3内部叶片多角度旋转,使得散热区域不再集中在某一处,便于控制箱内部热量的排放,利用散热风扇3底部的电源接口16,可维持扇热风扇3的长时间续航,利用风力调节器17可设置出相对应的散热风力,达到节约电力的效果,而且,通过电动伸缩杆22让控制箱本体1升高到合适的高度,防止儿童触碰漏电,这就是该装置的使用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