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器测量杆组件装配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96368发布日期:2019-05-17 21:34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控器测量杆组件装配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控器测量杆组件装配装置及其工作方法,用于温控器的测量杆组件的装配。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高温发热盘技术,一般采用是一种环形电热丝绕制在一个陶瓷盘中做加热体,其特点是,通电后可以快速升温。高温发热盘采用如图6所示的温控器进行温度控制,防止温度过高。该温控器包括陶瓷盒组件、测量杆组件、微调顶针组件、温控器支架螺丝k、卡套n和盖子o,测量杆组件包括感温棒a、石英管b、弹簧c、温控器支架d和连接套e,陶瓷盒组件包括端子f、陶瓷盒g、铆钉h、弹片i和陶瓷顶针j,微调顶针组件包括微调顶针l和微调螺丝m。这种温控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专利号为201610184077.8的中国专利相似。

目前,如图6所示的温控器的测量杆组件装配采用人工装配,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温控器测量杆组件装配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温控器测量杆组件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架、感温棒上料机构、石英管上料机构、测量杆组件组装机构、弹簧上料机构、连接套上料机构、温控器支架料盘和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械手;感温棒上料机构安装在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架上,其包括一次感温棒上料漏斗、二次感温棒上料漏斗、上料主轮、上料螺杆、感温棒上料基座、上料主轮驱动机构和上料螺杆驱动机构;感温棒上料基座固定安装在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架上;一次感温棒上料漏斗安装在感温棒上料基座上;二次感温棒上料漏斗安装在感温棒上料基座上;一次感温棒上料漏斗的出口位于二次感温棒上料漏斗的入口上方;上料主轮转动安装在二次感温棒上料漏斗的出口处;上料主轮驱动机构与上料主轮连接;上料螺杆转动安装在感温棒上料基座上;上料螺杆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上料螺杆的进料端位于上料主轮的旁边;上料螺杆上设置有螺旋槽,螺旋槽由上料螺杆的进料端延伸至出料端;螺旋槽的槽宽由上料螺杆的进料端至出料端逐渐减小;上料螺杆驱动机构与上料螺杆连接;石英管上料机构安装在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架上,其包括石英管上料漏斗、石英管上料基座、石英管上料推块、石英管上料气缸和石英管上料斜板;石英管上料基座固定安装在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架上;石英管上料基座上设置有石英管上料槽;石英管上料漏斗安装在石英管上料基座上,石英管上料漏斗的出口与石英管上料槽相通;石英管上料气缸安装在石英管上料基座上,并与石英管上料推块连接;石英管上料推块滑动安装在石英管上料基座上,并设置在石英管上料槽周边;石英管上料斜板安装在石英管上料基座上;石英管上料斜板呈上高下低的倾斜设置,其上端与石英管上料槽相通;测量杆组件组装机构包括感温棒组装基座、弹簧组装基座、温控器支架组装基座、连接套组装基座、石英管组装基座、感温棒组装推块和感温棒组装气缸;感温棒组装基座、弹簧组装基座、温控器支架组装基座、连接套组装基座、石英管组装基座依次固定安装在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架上;感温棒组装基座上设置有感温棒滑槽和感温棒定位槽,感温棒滑槽和感温棒定位槽相连;弹簧组装基座上设置有弹簧滑槽和弹簧定位槽,弹簧滑槽和弹簧定位槽相连;温控器支架组装基座上设置有温控器支架定位槽;连接套组装基座上设置有连接套滑槽和连接套定位槽,连接套滑槽和连接套定位槽相连;石英管组装基座上设置有石英管滑槽和石英管定位槽,石英管滑槽和石英管定位槽相连;感温棒组装推块滑动安装在感温棒组装基座上,并伸入感温棒定位槽;感温棒组装气缸安装在感温棒组装基座上,并与感温棒组装推块连接;感温棒定位槽、弹簧定位槽、温控器支架定位槽、连接套定位槽、石英管定位槽依次设置;弹簧上料机构、连接套上料机构、温控器支架料盘和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械手均安装在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架上;弹簧上料机构与弹簧滑槽连接;连接套上料机构与连接套滑槽连接;石英管上料斜板的下端与石英管滑槽连接;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械手与上料螺杆、石英管滑槽、温控器支架料盘、温控器支架定位槽配合。

本发明所述的感温棒上料机构还包括一次上料控制机构,一次上料控制机构包括一次上料控制气缸和启闭板;一次上料控制气缸安装在一次感温棒上料漏斗上,并与启闭板连接;启闭板与一次感温棒上料漏斗的出口配合。

本发明所述的上料主轮的轮面上设置有上料槽,上料槽横向设置。

本发明所述的感温棒上料机构还包括上料副轮,上料副轮与上料主轮同轴设置。

本发明所述的感温棒上料机构还包括上料挡片,上料挡片安装在二次感温棒上料漏斗上,并挡在上料主轮的轮面的外侧。

本发明所述的石英管定位槽远离连接套滑槽的一端设置有开口,该开口的宽度小于石英管的外径,大于感温棒的直径。

一种温控器测量杆组件装配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感温棒上料:将一堆感温棒放入一次感温棒上料漏斗,一次感温棒上料漏斗中的感温棒掉入二次感温棒上料漏斗中,落在上料主轮上的感温棒被转动的上料主轮带出二次感温棒上料漏斗,然后掉落在上料螺杆进料端处的螺旋槽中,螺旋槽转动,将感温棒由进料端输送至出料端,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械手将出料端的感温棒抓取放入感温棒滑槽,感温棒滑槽中的感温棒再滑入感温棒定位槽中;

石英管上料:将一堆石英管放入石英管上料漏斗,石英管从石英管上料漏斗的出口落入石英管上料槽中,石英管上料气缸推动石英管上料推块,石英管上料推块推动石英管上料槽中的石英管进入石英管上料斜板的上端,然后滑入石英管滑槽,再由石英管滑槽滑入石英管定位槽中;

弹簧上料:弹簧上料机构将弹簧送入感温棒滑槽,再由感温棒滑槽滑入感温棒定位槽中;

温控器支架上料: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械手将温控器支架料盘中的温控器支架抓取后放入温控器支架定位槽中;

连接套上料:连接套上料机构将连接套送入连接套滑槽,再由连接套滑槽滑入连接套定位槽中;

测量杆组件组装:感温棒组装气缸推动感温棒组装推块,感温棒组装推块推动感温棒定位槽中的感温棒,感温棒的头部依次穿过弹簧、温控器支架、连接套、石英管,这样感温棒、弹簧、温控器支架、连接套、石英管就装配在一起。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可以自动化装配温控器的测量杆组件,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感温棒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石英管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石英管上料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测量杆组件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5,本发明实施例包括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架b1、感温棒上料机构b2、石英管上料机构b3、测量杆组件组装机构b4、弹簧上料机构b5、连接套上料机构b6、温控器支架料盘和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械手b7。

感温棒上料机构b2安装在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架b1上,其包括一次感温棒上料漏斗b21、一次上料控制机构b22、二次感温棒上料漏斗b23、上料主轮b24、上料挡片b25、上料螺杆b26、螺杆支座b27、感温棒上料基座b28、上料副轮b29、上料主轮驱动机构和上料螺杆驱动机构。

感温棒上料基座b28固定安装在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架b1上。

一次感温棒上料漏斗b21安装在感温棒上料基座b28上。

一次上料控制机构b22包括一次上料控制气缸b221和启闭板b222。一次上料控制气缸b221安装在一次感温棒上料漏斗b21上,并与启闭板b222连接;启闭板b222与一次感温棒上料漏斗b21的出口配合,用于调节一次感温棒上料漏斗b21出口的开启幅度,一次感温棒上料漏斗b21的出口可完全打开和关闭。

二次感温棒上料漏斗b23安装在感温棒上料基座b28上。一次感温棒上料漏斗b21的出口位于二次感温棒上料漏斗b23的入口上方。

上料主轮b24转动安装在二次感温棒上料漏斗b23的出口处。上料主轮b24的轮面上设置有上料槽,上料槽横向设置。上料槽为多条,均匀分布在上料主轮b24的轮面上。

上料副轮b29与上料主轮b24同轴设置,且为两个,分别位于上料主轮b24的两侧,上料副轮b29可以对感温棒提供支撑。

上料主轮驱动机构与上料主轮b24连接,用于驱动上料主轮b24转动。

上料挡片b25安装在二次感温棒上料漏斗b23上,并挡在上料主轮b24的轮面的外侧,防止感温棒a过早从上料主轮b24掉出。

螺杆支座b27固定安装在感温棒上料基座b28上,上料螺杆b26转动安装在螺杆支座b27上,即上料螺杆b26通过螺杆支座b27转动安装在感温棒上料基座b28上。上料螺杆b26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上料螺杆b26的进料端位于上料主轮b24的旁边。上料螺杆b26上设置有螺旋槽b261,螺旋槽b261由上料螺杆b26的进料端延伸至出料端。螺旋槽b261的槽宽由上料螺杆b26的进料端至出料端逐渐减小,这样感温棒a容易掉落在进料端处的螺旋槽b261中,而在出料端的螺旋槽b261限制了感温棒a的位置,起到了定位作用,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械手b7抓取感温棒a的精度高。

上料螺杆驱动机构与上料螺杆b26连接,用于驱动上料螺杆b26转动。

石英管上料机构b3安装在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架b1上,其包括石英管上料漏斗b31、石英管上料基座b32、石英管上料推块b33、石英管上料气缸b34和石英管上料斜板b35。

石英管上料基座b32固定安装在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架b1上。石英管上料基座b32上设置有石英管上料槽b321。

石英管上料漏斗b31安装在石英管上料基座b32上,石英管上料漏斗b31的出口与石英管上料槽b321相通。石英管上料漏斗b31出口的宽度大于一根石英管b的宽度,小于两根石英管b的宽度之和,这样石英管上料漏斗b31中的石英管b只能一根一根掉出石英管上料漏斗b31出口。

石英管上料气缸b34安装在石英管上料基座b32上,并与石英管上料推块b33连接。

石英管上料推块b33滑动安装在石英管上料基座b32上,并设置在石英管上料槽b321周边。

石英管上料斜板b35安装在石英管上料基座b32上。石英管上料斜板b35呈上高下低的倾斜设置,其上端与石英管上料槽b321相通。

测量杆组件组装机构b4包括感温棒组装基座b41、弹簧组装基座b42、温控器支架组装基座b43、连接套组装基座b44、石英管组装基座b45、感温棒组装推块b46和感温棒组装气缸。

感温棒组装基座b41、弹簧组装基座b42、温控器支架组装基座b43、连接套组装基座b44、石英管组装基座b45依次固定安装在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架b1上。

感温棒组装基座b41上设置有感温棒滑槽b411和感温棒定位槽,感温棒滑槽b411和感温棒定位槽相连。

弹簧组装基座b42上设置有弹簧滑槽b421和弹簧定位槽,弹簧滑槽b421和弹簧定位槽相连。

温控器支架组装基座b43上设置有温控器支架定位槽。

连接套组装基座b44上设置有连接套滑槽b441和连接套定位槽,连接套滑槽b441和连接套定位槽相连。

石英管组装基座b45上设置有石英管滑槽b451和石英管定位槽,石英管滑槽b451和石英管定位槽相连。

感温棒组装推块b46滑动安装在感温棒组装基座b41上,并伸入感温棒定位槽。

感温棒组装气缸安装在感温棒组装基座b41上,并与感温棒组装推块b46连接。

感温棒定位槽、弹簧定位槽、温控器支架定位槽、连接套定位槽、石英管定位槽依次设置。

石英管定位槽远离连接套滑槽b441的一端设置有开口b452,该开口b452的宽度小于石英管b的外径,大于感温棒a的直径,这样在测量杆组件组装时,感温棒a的头部可从开口b452中穿出,而石英管b仍被限位在石英管定位槽中。

弹簧上料机构b5、连接套上料机构b6、温控器支架料盘和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械手b7均安装在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架b1上。

弹簧上料机构b5和连接套上料机构b6均采用震动上料方式。

弹簧上料机构b5与弹簧滑槽b421连接。连接套上料机构b6与连接套滑槽b441连接。

石英管上料斜板b35的下端与石英管滑槽b451连接。

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械手b7与上料螺杆b26、石英管滑槽b451、温控器支架料盘、温控器支架定位槽配合。

一种温控器测量杆组件装配装置的工作方法,步骤为:

感温棒上料:将一堆感温棒a放入一次感温棒上料漏斗b21;一次上料控制气缸b221控制启闭板b222移动,调节一次感温棒上料漏斗b21出口的开启幅度,以此控制感温棒a的出料量;一次感温棒上料漏斗b21中的感温棒a掉入二次感温棒上料漏斗b23中,落在上料主轮b24的上料槽中的感温棒a被转动的上料主轮b24带出二次感温棒上料漏斗b23,经过上料挡片b25后掉落在上料螺杆b26进料端处的螺旋槽b261中,螺旋槽b261转动,将感温棒a由进料端输送至出料端,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械手b7将出料端的感温棒a抓取放入感温棒滑槽b411,感温棒滑槽b411中的感温棒a再滑入感温棒定位槽中。

石英管上料:将一堆石英管b放入石英管上料漏斗b31,石英管b从石英管上料漏斗b31的出口落入石英管上料槽b321中,石英管上料气缸b34推动石英管上料推块b33,石英管上料推块b33推动石英管上料槽b321中的石英管b进入石英管上料斜板b35的上端,然后滑入石英管滑槽b451,再由石英管滑槽b451滑入石英管定位槽中。

弹簧上料:弹簧上料机构b5将弹簧c送入感温棒滑槽b411,再由感温棒滑槽b411滑入感温棒定位槽中。

温控器支架上料:测量杆组件装配机械手b7将温控器支架料盘中的温控器支架d抓取后放入温控器支架定位槽中。

连接套上料:连接套上料机构b6将连接套e送入连接套滑槽b441,再由连接套滑槽b441滑入连接套定位槽中。

测量杆组件组装:感温棒组装气缸推动感温棒组装推块b46,感温棒组装推块b46推动感温棒定位槽中的感温棒a,感温棒a的头部依次穿过弹簧c、温控器支架d、连接套e、石英管b后,从石英管定位槽的开口b452穿出,这样感温棒a、弹簧c、温控器支架d、连接套e、石英管b就装配在一起。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