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出过压保护电路及驱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7750发布日期:2018-09-21 22:0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输出过压保护电路及驱动电源。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LED驱动电源中,当电网电压瞬间变化或者出现雷击、浪涌时,将会对电源产生很大的瞬间脉冲电压和电流而导致驱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不稳,这种脉冲对驱动电源和负载(LED灯)产生有害影响。

其次,当驱动电源本身出现故障导致输出电压集市时,也会损坏驱动电源和负载,降低了驱动电源的安全性,缩短了驱动电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输出过压保护电路及驱动电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输出过压保护电路,应用于驱动电源,包括主控芯片、供电电路以及过压保护电路,其中,

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源的正输出母线连接,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第二端与所述供电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供电引脚连接;

所述驱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阈值电压时,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导通并产生过压信号,并将所述过压信号发送给所述供电电路的控制端;

所述供电电路接收并根据所述过压信号截止,停止给所述主控芯片供电。

优选地,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和变压器的辅助绕组;

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供电引脚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三端与变压器的辅助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辅助绕组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为所述供电电路的控制端。

优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三端。

优选地,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限流电路、门限电路、反馈电路以及下拉电路;

所述限流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源的正输出母线连接,所述限流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门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门限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供电电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的第四端与所述下拉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下拉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供电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下拉电路的第三端接地;

所述下拉电路的第二端为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限流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6,所述限流电阻R6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源的正输出母线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门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限流电阻R6的第一端为所述限流电路的第一端,所述限流电阻R6 的第二端为所述限流电路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门限电路包括第三稳压管ZD3和第四稳压管ZD4,

所述第三稳压管ZD3的阴极与所述限流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稳压管ZD3与所述第四稳压管ZD4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稳压管ZD4的阳极与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稳压管ZD3的阴极为所述门限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稳压管ZD4的阳极为所述门限电路的第二端。

优选地,反馈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其中,光电耦合器包括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

所述光敏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稳压管ZD4的阳极连接,所述光敏二极管的阴极接地,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下拉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供电电路连接;

所述光敏二极管的阳极为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一端,所述光敏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二端,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反馈电路的第三端,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反馈电路的第四端。

优选地,所述下拉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3和单向导通器,所述单向导通器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

所述单向导通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单向导通器的第二端与所述限流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供电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单向导通器的第三端接地;

所述限流电阻R3的第二端为所述下拉电路的第二端,所述单向导通器的第三端为所述下拉电路的第三端。

优选地,所述单向导通器包括单向可控硅整流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驱动电源,包括以上所述的输出过压保护电路。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输出过压保护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实施本实用新型可以在驱动电源遭遇瞬间大脉冲电压、电流或者驱动电源本身出现故障时,迅速使主控芯片的供电电路截止,停止给主控芯片供电而使电源无输出,有效地保护了驱动电源和负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和延长电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输出过压保护电路实施例一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输出过压保护电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输出过压保护电路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输出过压保护电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输出过压保护电路可应用于LED驱动电源,具体的,如图 1所示,本实施例的输出过压保护电路30,包括主控芯片10、供电电路20以及过压保护电路30,其中,过压保护电路30第一端与驱动电源的正输出母线连接,过压保护电路30第二端与供电电路20的控制端连接,供电电路20与主控芯片10的供电引脚连接;驱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大于过压保护电路30的阈值电压时,过压保护电路30导通并产生过压信号,并将过压信号发送给供电电路20的控制端;供电电路20接收并根据过压信号截止,停止给主控芯片10供电。

参阅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输出过压保护电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供电电路20包括开关电路201和变压器的辅助绕组202。

开关电路201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开关电路201的第一端与过压保护电路30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电路201的第二端与主控芯片10的供电引脚连接,开关电路201的第三端与变压器的辅助绕组202的一端连接,变压器的辅助绕组202的另一端接地;开关电路201的第一端为供电电路20 的控制端。

可选的,开关电路201可以包括三极管Q1,其中,三极管Q1的基极为开关电路201的第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为开关电路201的第二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为开关电路201的第三端。

过压保护电路30可以包括限流电路301、门限电路302、反馈电路303 以及下拉电路304;

限流电路301的第一端与驱动电源的正输出母线连接,限流电路301的第二端与门限电路302的第一端连接,门限电路302的第二端与反馈电路303 的第一端连接,反馈电路303的第二端接地,反馈电路303的第三端与供电电路20连接,反馈电路303的第四端与下拉电路304的第一端连接,下拉电路304的第二端与供电电路20的控制端连接,下拉电路304的第三端接地;下拉电路304的第二端为过压保护电路30的第二端。

限流电路301可以包括限流电阻R6,限流电阻R6的第一端与驱动电源的正输出母线连接,限流电阻R6的第二端与门限电路302的第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6的第一端为限流电路301的第一端,限流电阻R6的第二端为限流电路301的第二端。

门限电路302可以包括第三稳压管ZD3和第四稳压管ZD4。

第三稳压管ZD3的阴极与限流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稳压管ZD3 与第四稳压管ZD4的阴极连接,第三稳压管ZD4的阳极与反馈电路30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稳压管ZD3的阴极为门限电路302的第一端,第四稳压管ZD4 的阳极为门限电路302的第二端。

反馈电路303可以包括光电耦合器,其中,光电耦合器包括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光敏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四稳压管ZD4的阳极连接,光敏二极管的阴极接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下拉电路304的第一端连接,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供电电路20连接;光敏二极管的阳极为反馈电路303的第一端,光敏二极管的阴极为反馈电路303的第二端,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为反馈电路303的第三端,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为反馈电路303的第四端。

下拉电路304可以包括限流电阻R3和单向导通器,单向导通器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单向导通器的第一端与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单向导通器的第二端与限流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3的第二端与供电电路20的控制端连接,单向导通器的第三端接地;

限流电阻R3的第二端为下拉电路304的第二端,单向导通器的第三端为下拉电路304的第三端。

作为选择,单向导通器可以包括单向可控硅整流器。

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输出过压保护电路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图。该实施例是PFC+反激式集成控制器的拓扑结构,主控芯片10是采用恩智浦SSL8516T方案,输出额定功率为40V、150W的智能路灯电源的原理图。

在该实施例中,光电耦合器由光敏二极管U2-B和光敏三极管U2-A组成,单向导通器采用单向可控硅整流器S-SC。

如图3所示,限流电阻R6的第一端与驱动电源的正输出母线连接,限流电阻R6的第二端与第三稳压管ZD3的阴极连接,第三稳压管ZD3的阳极与第四稳压管ZD4的阴极连接,第四稳压管ZD4的阳极与光敏二极管U2-B的阳极连接,光敏二极管U2-B的阴极接地,光敏三极管U2-A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与变压器的辅助绕组202T2-B上且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光敏三极管U2-A的发射极与单向可控硅整流器S-SC的第一端连接,还通过电阻R5 接地,单向可控硅整流器S-SC的第二端通过限流电阻R3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单向可控硅整流器S-SC的第三端接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主控芯片10的供电引脚VCC连接。

如图3所示,当电网电压瞬间变化或者出现雷击、浪涌时,或者电源本身出现故障导致输出电压偏高时,即输出电压大于(限流电阻R6上的电压+ 第三稳压管ZD3的稳压值+第四稳压管ZD4的稳压值+光敏二极管U2-B的值),此时,第三稳压管ZD3和第四稳压管ZD4导通,进而有电流流过光敏二极管U2-B,同时光敏三极管U2-A也导通,此时光敏三极管U2-A的集电极通过限流电阻R4接在变压器的辅助绕组202T2-B并接入到主控芯片10的供电引脚VCC上,同时光敏三极管U2-A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5接地,以使在电阻R5上产生一个触发电压给单向可控硅整流器S-SC,使单向可控硅S-SC 整流器导通,单向可控硅S-SC整流器的阳极通过限流电阻R3接到三极管Q1 的基极,此时三极管Q1的基极被下拉到地,三极管Q1截止,进而使主控芯片10的供电引脚VCC没有电压,控制主控芯片10停止工作,最终使电源无电压输出。从而起到有效保护电源的目的,避免电源因过压使用而损坏,延长电源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驱动电源,该驱动电源包括上述的输出过压保护电路。

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可以在驱动电源遭遇瞬间大脉冲电压、电流或者驱动电源本身出现故障时,迅速使主控芯片10的供电电路20截止,停止给主控芯片10供电而使电源无输出,有效地保护了驱动电源和负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和延长电源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此实施,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