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5058发布日期:2018-08-29 01:30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手表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智能手表由于具有功能丰富、能力强大、轻小便携等优点,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

传统的智能手表,常常因为通话时间过长或者使用功耗大的应用而产生较多热量。因手表是佩带在手臂上和皮肤直接接触的,如果不能及时散热就会使人感到不适,严重时甚至会烫伤皮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手表的散热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智能手表散热性差,导致佩戴不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手表的散热结构,包括底壳、与底壳连接的屏幕组件和主板组件,所述底壳与所述屏幕组件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所述主板组件的内部空间,其中,还包括:

至少一个金属散热片,设置在底壳的外表面;

导热片,用以将所述主板组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金属散热片上以导出至所述底壳的外部,所述导热片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并包括金属箔和设置在所述金属箔的面向所述主板组件一侧表面上的热扩散膜;以及

隔热片,设置在所述导热片与所述底壳之间;

至少一个所述金属散热片与所述金属箔背离所述热扩散膜的一侧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包括底板部、侧壁部以及从底板部的周边向上并向外倾斜延伸至侧壁部的环形斜壁部,所述金属散热片设置在所述环形斜壁部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斜壁部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金属散热片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散热片的一侧表面上突设形成有至少一凸台,所述安装槽的底面设置有供所述凸台置入并与所述金属箔抵接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片包括基部和连接在所述基部一侧且用以与金属散热片连接的至少一热量传导部,所述隔热片设置在所述基部与所述底壳的底板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散热片为铜片。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片为气凝胶片。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箔为铝箔、铜箔、金箔或银箔。

进一步地,所述热扩散膜为石墨烯膜或导热石墨膜。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散热片表面设置有纳米碳管涂层。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散热结构,采用导热片、隔热片和金属散热片,导热片用以将主板组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金属散热片上以导出至底壳的外部,导热片设置在内部空间中并包括金属箔和热扩散膜,金属散热片与金属箔抵接,这样,通过热扩散膜,能够快速地将内部空间中的热量沿着热扩散膜的四周传递,且能使热量均匀分布而避免局部温度过高,通过金属箔分别与热扩散膜和金属散热片,能够有效地将热扩散膜的热量传递给金属散热片以排出底壳外,通过隔热片可避免导热片将热量直接传递至底壳上,这样,能够提高散热效率并且能够降低与皮肤接触位置的温度,从而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散热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结合了导热、隔热、散热三种方式,主板组件发热后热量通过导热片分布开并传递给金属散热片,金属散热片的温度上升,散热效率加快以使整机的热量较快地散发而避免整机温度过高,并能可以较好的隔绝热量使其尽量不传递到底壳底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散热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散热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散热结构的省略屏幕组件和主板组件时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散热结构 1a:内部空间

1:底壳 11:底板部

12:侧壁部 13:环形斜壁部

14:角部件 15:安装槽

16:黏结胶片 17:通孔

2:屏幕组件 3:主板组件

4:导热片 41:金属箔

42:热扩散膜 43:基部

44:热量传导部

5:隔热片

6:金属散热片 61: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上”“下”与附图本身的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如图1至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散热结构100,包括底壳1、与底壳1连接的屏幕组件2和主板组件3,底壳1与屏幕组件2围合形成用于容置主板组件3的内部空间1a,其中,该散热结构100还包括导热片4、隔热片5和至少一个金属散热片6,金属散热片6设置在底壳1的外表面,隔热片5设置在导热片4与所述底壳1之间;导热片4用以将主板组件3产生的热量传递到金属散热片6上以导出至底壳1的外部,导热片4设置在内部空间1a中并包括金属箔41和设置在金属箔41的面向主板组件3一侧表面上的热扩散膜42;至少一个金属散热片6与金属箔41背离热扩散膜42的一侧抵接。

上述的智能手表的散热结构100,采用导热片4、隔热片5和金属散热片6,导热片4用以将主板组件3产生的热量传递到金属散热片6上以导出至底壳1的外部,导热片4设置在内部空间1a中并包括金属箔41和热扩散膜42,金属散热片6与金属箔41抵接,这样,通过热扩散膜42,能够快速地将内部空间1a中的热量沿着热扩散膜42的四周传递,且能使热量均匀分布而避免局部温度过高,通过金属箔41分别与热扩散膜42和金属散热片6,能够有效地将热扩散膜42的热量传递给金属散热片6以排出底壳1外,通过隔热片5可避免导热片4将热量直接传递至底壳1上,这样,能够提高散热效率并且能够降低与皮肤接触位置的温度,从而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参见图1至5,本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散热结构100,主要由底壳1、屏幕组件2、主板组件3、导热部分、散热部分构成,底壳1为朝上开口的中空结构,屏幕组件2安装在底壳1的开口处并由底壳1支撑,底壳1与屏幕组件2围合形成内部空间1a,主板组件3容置在该内部空间1a中并与屏幕组件2电性连接,在智能手表长时间通话或使用功耗大的应用程序时,主板组件3会向内部空间1a中释放较多的热量。底壳1上设置有金属散热片6,内部空间1a中设置有导热片4,金属散热片6作为本结构的散热部分,导热片4作为本结构的导热部分,这样,对于智能手表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通过导热片4传递至金属散热片6,再由金属散热片6导出至底壳1外部,从而有效地将内部空间1a中的热量散出,以避免整机温度过高。

参见图1至5,底壳1,可采用金属或塑料制成,其包括底板部11、侧壁部12以及从底板部11的周边向上并向外倾斜延伸至侧壁部12的环形斜壁部13,底板部11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或其他任意形状,金属散热片6可以设置在环形斜壁部13和/或侧壁部12上,在本实施例中,底板部11为但不局限于方形,金属散热片6设置在环形斜壁部13的外表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底板部11的外表面用以在佩戴时与人体皮肤接触,而环形斜壁部13的外表面不与人体皮肤接触,这样,金属散热片6导出的热量不会直接传递至人体皮肤上,避免对人体造成不适和烫伤皮肤。

参见图1至5,金属散热片6可以是铜片、铝片或锌片,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角部件14,用以连接表带。金属散热片6为但不局限于铜片,铜片的导热系数较高,热量传递给金属散热片6后其温度可以迅速的升高,温度越高散热效率越高。金属散热片6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两个金属散热片6分别设置在底壳1的无角部件14的两侧(即没有设置角部件14的两侧)上。这样,金属散热片6的外表面能够更好地与外部空气接触,不会被表带遮挡,以保证金属散热片6能够有效地换热。

参见图1至5,底壳1的无角部件14的两侧的环形斜壁部13上分别形成有安装槽15,金属散热片6可采用黏结、卡接等一切现有的固定方式固定在安装槽15内。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散热片6通过黏结胶片16固定在安装槽15内,这样,方便金属散热片6的安装和固定,并能保证外形的齐整。

参见图1至5,金属散热片6的一侧表面上突设形成有至少一凸台61,安装槽15的底面设置有供凸台61置入并与金属箔41抵接的通孔17。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散热片6的一侧表面上形成的凸台61的数量为但不限于两个,安装槽15的底面形成通孔17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两个通孔17与两个凸台61分别一一对应。这样,金属散热片6上的凸台61可以更好的与导热片4接触,加快热量的传递。

参见图1至5,导热片4为上述的导热部分,用以将主板组件3产生的热量传递到金属散热片6上以导出至底壳1的外部,导热片4设置在内部空间1a中,导热片4为包括金属箔41和热扩散膜42的复合片,热扩散膜42设置在金属箔41的面向主板组件3一侧表面上,热扩散膜42的数量可为一个或更多,金属箔41与热扩散膜42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金属箔41可以为铝箔、铜箔、金箔、银箔或上述的组合,热扩散膜42的材料可选自石墨烯、导热石墨、碳纳米管以及碳纳米纤维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箔41上设置的热扩散膜42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一个,金属箔41的形状与热扩散膜42的形状相同,金属箔41为铜箔,热扩散膜42为石墨烯膜。值得一提的是,包含石墨烯的热扩散膜42,其横向和纵向(该横向和纵向是指在同一表面上相垂直的两方向)的导热系数很高,该导热系数可以达到2000瓦/米·度,能很快的将热量沿着横向和纵向传递分布均匀,而避免局部温度过高,但其厚度方向的导热系数大概为10瓦/米·度。包含铜箔的金属箔41,其横向、纵向、厚度方向的导热系数均较高,在400瓦/米·度左右,因为金属箔41在厚度方向的导热系数较热扩散膜42高,且金属箔41与热扩散膜42的接触面积大,所以在工作时可以很好的将热扩散膜42的热量传递给金属散热片6。

参见图1至5,导热片4包括基部43和连接在基部43一侧且用以与金属散热片6连接的至少一热量传导部44,基部43设置在底壳1的底板部11内壁上并基本上覆盖底板部11。本实施例中,基部43的形状与底板部11的形状相匹配,为但不局限于方形,热量传导部44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两个热量传导部44分别连接在基部43的相对两侧,热量传导部44贴设在环形斜壁部13的内壁上并与金属散热片6相接触,可以理解的是,作为本结构的导热部分,导热片4的面积越大则传递的热量越多,可将较多的热量传导至金属散热片6,因此,基部43的面积与底板部11的面积相同,或更大,这样,由热扩散膜42将内部空间1a中的热量传递分布均匀,再由热量传导部44的金属箔41传递给金属散热片6,从而有效地热量排出内部空间1a,以更好地对内部作为热源的主板组件3进行散热。

参见图1至5,导热片4与底壳1之间设置有隔热片5,隔热片5的材料优选为气凝胶,气凝胶的导热系数大概为0.02瓦/米·度,因此可以较好的隔绝热量使其尽量不要传递到底壳1上与人手接触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片5主要是为了避免导热片4将热量传递至底板部11上,因此,在导热片4的基部43与底壳1的底板部11之间设置隔热片5,这样,对于在穿戴手表时与人体皮肤接触的底板部11,增设隔热片5能阻止热量传递到底板部11上,影响佩戴的舒适性。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金属散热片6与底壳1之间可采用胶带、胶水或者热压胶来作防水密封,这样,能够提高智能手表的防水性能,避免汗液、水汽从金属散热片6与底壳1之间的间隙进入手表内部。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金属散热片6表面设置有纳米碳管涂层,这样,纳米碳管涂层可以较好的提高金属散热片6的热辐射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