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LASSD音频功放前置驱动电路及音频功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7025发布日期:2018-09-14 23:29阅读:37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具体涉及一种CLASSD音频功放前置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在音响领域里人们一直坚守着A类功放的阵地。认为A类功放声音最为清新透明,具有很高的保真度。但是,A类功放的低效率和高损耗却是它无法克服的先天顽疾。B类功放虽然效率提高很多,但实际效率仅为50%左右,在小型便携式音响设备如汽车功放、笔记本电脑音频系统和专业超大功率功放场合,仍感效率偏低不能令人满意。所以,效率极高的D类功放,因其符合绿色革命的潮流正受着各方面的重视。由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原来用分立元件制作的很复杂的调制电路,现在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价格上均已不成问题。而且近年来数字音响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D类功放与数字音响有很多相通之处,进一步显示出D类功放的发展优势。

现有的D类功放第一部分为调制器,最简单的只需用一只运放构成比较器即可完成。把原始音频信号加上一定直流偏置后放在运放的正输入端,另通过自激振荡生成一个三角形波加到运放的负输入端。当正端上的电位高于负端三角波电位时,比较器输出为高电平,反之则输出低电平。若音频输入信号为零、直流偏置三角波峰值的1/2,则比较器输出的高低电平持续的时间一样,输出就是一个占空比为二分之一的方波。当有音频信号输入时,正半周期间,比较器输出高电平的时间比低电平长,方波的占空比大于二分之一;负半周期间,由于还有直流偏置,所以比较器正输入端的电平还是大于零,但音频信号幅度高于三角波幅度的时间却大为减少,方波占空比小于二分之一。这样,比较器输出的波形就是一个脉冲宽度被音频信号幅度调制后的波形,称为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或PDM(Pulse Duration Modulation脉冲持续时间调制)波形。音频信息被调制到脉冲波形中。

第二部分就是D类功放本身,这是一个脉冲控制的大电流开关放大器,把比较器输出的PWM信号变成高电压、大电流的大功率PWM信号。能够输出的最大功率由负载、电源电压和晶体管允许流过的电流来决定。

第三部分需把大功率PWM波形中的声音信息还原出来。方法很简单,只需要用一个低通滤波器。但由于此时电流很大,RC结构的低通滤波器电阻会耗能,不能采用,必须使用LC低通滤波器。当占空比大于二分之一的脉冲到来时,C的充电时间大于放电时间,输出电平上升;窄脉冲到来时,放电时间长,输出电平下降,正好与原音频信号的幅度变化相一致,所以原音频信号被恢复出来。

而现有的D类功放输出纹波较大,干扰严重,文波有较大的改善但导致非交叠控制电路死区时间长,电路动态范围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D类功放输出纹波较大,干扰严重,文波有较大的改善但导致非交叠控制电路死区时间长,电路动态范围较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LASSD音频功放前置驱动电路,解决现有的D类功放输出纹波较大,干扰严重,文波有较大的改善但导致非交叠控制电路死区时间长,电路动态范围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CLASSD音频功放前置驱动电路,包括相互独立的PREP电路和PREN电路;

所述PREP电路包括输入端INP,所述INP上并连有P型场效应管P1和N型场效应管N1的栅极,所述P1的源极与N1的漏极共同与输出端OTP连接,P1的漏极接地,N1的源极接地,N1的衬底与N型场效应管N2的栅极连接,N2的漏极与输出端OTP连接,N2的源极接地;

所述PREN电路包括输入端INN,所述INN上并连有P型场效应管P2和N型场效应管N3的栅极,所述P2的源极与N3的漏极共同与输出端OTN连接,P2的漏极接地,N3的源极接地,P2的衬底与P型场效应管P3的栅极连接,P3的源极与输出端OTN连接,P3的漏极接地。

在PREP电路中N1的源极与大地之间或N1的漏极与输出端OTP之间设置有电阻R1;在PREN电路中P2的源极与大地之间或P2的漏极与输出端OTP之间设置有电阻R2。

P1的尺寸为100u/0.5u,N1的尺寸为50u/0.5u,R1=150Ω,N2的尺寸为10u/0.5u;N2的尺寸为50u/0.5u,P1的尺寸为100u/0.5u,R2=300Ω,P2的尺寸为10u/0.5u。

采用上述电路,P1尺寸100u/0.5u使PREP上升沿较快,关断功率管;N1=50u/0.5u,R1=150欧姆,N2为10u/0.5u,PREP下降时通过R1让PREP下降较缓。当INP电压较高时,通过N2下拉此时加快PREP下降降低死区时间。N2尺寸50u/0.5u使PREN下降沿较快,关断功率管;P1=100u/0.5u,R2=300欧姆,P2为10u/0.5u,PREN上升时通过R2让PREN上升较缓。当INN电压较低时,通过P3上拉此时加快PREN上升降低死区时间。

一种CLASSD音频功放,包括依次连接的两路音频输入、积分器、两路比较器、两路非交叠控制电路、两路功率管输出级、喇叭,非交叠控制电路和功率管输出级之间还设置有前置驱动电路,所述一个非交叠控制电路的两路输出分别与PREP电路的输入端INP和PREN电路的输入端INN一一匹配,所述PREP电路的输出端OTP和PREN电路的输出端OTN连接分别与功率管输出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CLASSD音频功放前置驱动电路,音频功放输出纹波较小,干扰较少;

2、本实用新型一种CLASSD音频功放前置驱动电路,非交叠控制电路死区时间短,电路动态范围较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置驱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统D类功放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传统改进型D类功放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OUTP,OUTN输出波形示意图;

图6为传统D类功放OUTP,OUTN输出波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CLASSD音频功放前置驱动电路,包括相互独立的PREP电路和PREN电路;

所述PREP电路包括输入端INP,所述INP上并连有P型场效应管P1和N型场效应管N1的栅极,所述P1的源极与N1的漏极共同与输出端OTP连接,P1的漏极接地,N1的源极接地,N1的衬底与N型场效应管N2的栅极连接,N2的漏极与输出端OTP连接,N2的源极接地;

所述PREN电路包括输入端INN,所述INN上并连有P型场效应管P2和N型场效应管N3的栅极,所述P2的源极与N3的漏极共同与输出端OTN连接,P2的漏极接地,N3的源极接地,P2的衬底与P型场效应管P3的栅极连接,P3的源极与输出端OTN连接,P3的漏极接地。

在PREP电路中N1的源极与大地之间或N1的漏极与输出端OTP之间设置有电阻R1;在PREN电路中P2的源极与大地之间或P2的漏极与输出端OTP之间设置有电阻R2。

P1的尺寸为100u/0.5u,N1的尺寸为50u/0.5u,R1=150Ω,N2的尺寸为10u/0.5u;N2的尺寸为50u/0.5u,P1的尺寸为100u/0.5u,R2=300Ω,P2的尺寸为10u/0.5u。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一种CLASSD音频功放,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两路音频输入、积分器、两路比较器、两路非交叠控制电路、两路功率管输出级、喇叭,其特征在于,非交叠控制电路和功率管输出级之间还设置有前置驱动电路,所述一个非交叠控制电路的两路输出分别与PREP电路的输入端INP和PREN电路的输入端INN一一匹配,所述PREP电路的输出端OTP和PREN电路的输出端OTN连接分别与功率管输出级连接。

实施例3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对比实施例,图2是传统前置驱动电路,由PMOS管P1,P2和NMOS管N1,N2构成。图3是优化后的电路P1,N1,P2,N2分别串有R1,R2,R3,R4。R1,R2,R3,R4使得node1,node2,node3,node4电压上升沿和下降沿较缓,因此OUTP,OUTN输出纹波较小。

实施例4

如图5、6所示,使用MATLAB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CLASSD音频功放和传统CLASSD功放进行仿真,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OUTP,OUTN的输出波形,图5为传统CLASSD功放的OUTP,OUTN输出波形;可以明显看出,本实用新型中OUTP,OUTN的输出波形相对于传统CLASSD功放的OUTP,OUTN输出波形在上升沿末端和下降沿开始端的输出纹波明显较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