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加热的透明窗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0291发布日期:2018-11-02 22:09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加热的透明窗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明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有电加热层的可加热的透明窗板,尤其适用于车辆前挡。



背景技术:

对于车辆挡风玻璃,在天气寒冷时,玻璃表面会起霜、起雾、冷凝甚至出现冰雪等,严重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因此可加热的挡风玻璃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可加热的挡风玻璃包括两块玻璃板以及夹在这两块玻璃板之间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缩写为PVB)膜片,在其中一块玻璃板上设置有导电件,所述导电件为导电丝或透明导电层。该玻璃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两条汇流母线,所述汇流母线用于跟所述导电件电接触,每条汇流母线通过外部引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从而将电流导向所述汇流母线和所述导电件,用于电加热所述导电件,并通过热传导而加热挡风玻璃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达到去除雾气和融化冰雪的目的。出于安全及外观需要,要求用于加热的导电件是尽可能不可见的或不引人注目的,因此具有用于电加热的导电层也即电加热层的透明玻璃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常规设计中,母线通常沿玻璃轮廓布置在镀膜前挡的大小头边,如美国专利US6472636B1和US2007029299A1公开的一种加热窗。此种母线设计方法,在玻璃加热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温度不均、局部热点(常在母线端点处),膜面的温差为10~20℃(膜面功率为6W/dm2);在玻璃化霜时,化霜时间具有很大差别,热点位置只需5~10分钟,而靠近玻璃大头中间区域的低温区则需要30分钟,甚至更长。

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如美国专利US2009321407A1公开的一种可加热的窗玻璃,通过将母线设计成梭子状,即中间宽两段窄,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端部的母线电压,但效果并不明显。

另一种解决方法如中国专利CN101406102A公开的一种加热窗,通过激光等方法除膜,将玻璃分为多个加热区,对膜面电流起限制和导向作用。该方法基本可以消除母线端部热点、大头母线中部的低温区,但对于前挡镀膜玻璃,玻璃两侧温度仍会明显大于中间区域,及温差控制仍无法保证进一步需求下的均匀度,膜面更为有效的均匀度布置方法仍不能达成,且牺牲了外观需求。另外,通过对膜区电流的引导,达到膜面加热的均匀化,这样的生产工艺难度更大,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玻璃的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加热窗板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加热均匀性好的可加热的透明窗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加热的透明窗板,包括设置在透明窗板表面上的电加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层上设有纵向隔离线,所述电加热层被纵向隔离线分隔成多个彼此电隔离的子加热层,所述子加热层的左右边缘互相平行,所述子加热层的上端设有与该子加热层电接触的上线性母线,所述子加热层的下端设有与该子加热层电接触的下线性母线,所述上线性母线和下线性母线互相平行设置,并且分别电连接在电源的两端,用于加热所述子加热层的位于所述上线性母线和下线性母线之间的子加热区。

进一步地,所述子加热区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窗板的边缘设有不透明遮挡区,所述上线性母线和下线性母线均位于所述不透明遮挡区内。

进一步地,所述不透明遮挡区为油墨印边区。

进一步地,所述子加热层的数量为3~6个。

进一步地,所述上线性母线和下线性母线为经由导电浆料与子加热层电连接的低电阻率金属箔。

进一步地,各子加热层的上线性母线和下线性母线的间距的差值小于20mm。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隔离线的宽度为30~140um。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窗板为车辆前挡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窗板的外轮廓为轴对称图形,所述纵向隔离线和子加热层均对称分布在所述透明窗板的对称中心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加热层的各加热区的温差小,加热更加均匀。同时相对常规的弧状母线,本实用新型的母线布置方式降低了母线贴合的难度,工艺简单,提高了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加热的透明窗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1为透明窗板,2为电加热层,3为纵向隔离线,4为子加热层,5为上线性母线,6为下线性母线,7为不透明遮挡区。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横向”和“纵向”分别为互相垂直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然而应当明白,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各种其它的取向,因此这种术语不应该理解为有限制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加热的透明窗板,包括设置在透明窗板1表面上的电加热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层2上设有纵向隔离线3,所述电加热层2被纵向隔离线3分隔成多个彼此电隔离的子加热层4,所述子加热层4的左右边缘互相平行,所述子加热层4的上端设有与该子加热层4电接触的上线性母线5,所述子加热层4的下端设有与该子加热层4电接触的下线性母线6,所述上线性母线5和下线性母线6互相平行设置,并且分别电连接在电源的两端,用于加热所述子加热层4的位于所述上线性母线5和下线性母线6之间的子加热区。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线性母线5和下线性母线6可以设置在电加热层2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在边缘处。通过在子加热层4的上下两端设置互相平行的上线性母线5和下线性母线6,从而在子加热层4内围成一个类似平行四边形的子加热区,外接电源接通母线对该子加热区进行加热,能够保证加热均匀性。优选地,上线性母线5和下线性母线6沿着横向平行排列,使得所述子加热区的形状为矩形,从而进一步提高加热均匀性。其中,子加热区的左右边缘由纵向隔离线界定(当子加热区位于电加热层的边缘时,其中一端由电加热层的边缘界定),子加热区的上下边缘分别由上线性母线和下线性母线界定。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窗板1的边缘设有不透明遮挡区7,所述上线性母线5和下线性母线6均位于所述不透明遮挡区7内,所述不透明遮挡区7优选为油墨印边区。所述油墨印边区围绕着透明窗板1的视野区域形成在透明窗板1的四周边缘,其一般由不透明、不导电的陶瓷漆形成,常通过丝网印刷油墨浆料并烘干而成,多为黑色不透明,起到美观、遮挡及辅助粘结的作用。为了表达需要,附图中仅显示其轮廓,将不透明遮挡区绘制成透明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综合考虑到加热均匀性和工艺复杂程度,所述子加热层4的数量优选为3~6个,划分成多个子加热区,能够尽可能扩大加热层的有效加热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加热的透明窗板中,所述上线性母线5和下线性母线6的电阻趋近于零,可选择低电阻率导电件,以使得流经该上线性母线5/下线性母线6的电流产生的电压降趋于零或足够小。所述上线性母线5和下线性母线6优选为经由导电浆料与子加热层4电连接的低电阻率金属箔,例如采用通过导电银浆电连接在子加热层上的铜箔或铝箔。

进一步地,各子加热层4的上线性母线5和下线性母线6的间距的差值小于20mm。由于各子加热层4的膜面方阻是相同的,通过控制各加热层的上线性母线和下线性母线的间距,能够保证各子加热层的加热功率密度的一致性。在电加热过程中,所述透明窗板的膜面温差小,在5℃以内。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隔离线3的宽度为30~140um。纵向隔离线3一般是采用激光除膜的方式去除,采用该宽度的纵向隔离线,既可以起到电隔离的作用,又不至于影响透明窗板的透视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窗板1为车辆前挡玻璃。车辆前挡玻璃的外轮廓一般为类梯形的对称形状,其关于对称中心线L左右对称。当所述透明窗板1的外轮廓为轴对称图形时,为保证两侧的加热功率密度一致性,所述纵向隔离线3优选为对称分布在所述透明窗板1的对称中心线的两侧,子加热层4也呈对称分布在所述透明窗板1的对称中心线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明窗板1可以为单片玻璃,也可以为夹层玻璃,电加热层2可以位于透明窗板1的内表面,也可以位于透明窗板1的外表面。优选地,所述透明窗板1为复合透明窗板,该复合透明窗板包括两片玻璃板和夹在两片玻璃板之间的中间膜,所述电加热层2位于其中一个玻璃板的表面上且与所述中间膜相邻。

以上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加热的透明窗板进行了具体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受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内容的局限,所以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进行的任何改进、等同修改和替换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