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膨胀式加热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0207发布日期:2018-11-02 22:08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耐热膨胀式加热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电加热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热膨胀式加热棒。



背景技术:

目前加热棒大多采用粘胶形式。粘胶会引起异味胶加热后产生,同时耐久性较差,易出现脱胶现象,针对该现象,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如授权公告号为207219071U的加热棒,包括,包括壳体,壳体内由上至下依序设置第一绝缘片、第一电极片、框架、第二电极片、第二绝缘片,框架内设有通槽,通槽内设有加热单元,由于加热棒工作时温度较高,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容易热膨胀而沿长度方向伸展,直至导致两个电极片变形、使电极片与电加热单元的间距产生变化而使得加热效果变差或产生热集中,影响加热棒的加热效率和寿命,且虽然该加热棒的电极片上设置了容屑孔,但电极片沿长度方向仍是不间断的,依旧会由于热膨胀而使得电极片产生形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极片不易由于热膨胀而沿长度方向伸展从而保证加热效率和使用寿命的耐热膨胀式加热棒。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热膨胀式加热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由上至下依序设置第一绝缘片、第一电极片、框架、第二电极片、第二绝缘片,所述框架内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多个子加热片,相邻子加热片之间均设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对应间隙处均设有缺口,相邻缺口的开口方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两个电极片上设置缺口,缺口为多个且对应子加热片之间的间隙设置,使得电极片在受热膨胀时,膨胀导致的伸展会在缺口处被补偿,从而减小热膨胀而导致的电极片的长度伸展;并且相邻缺口的开口方向相反,一方面,可以保证电极片沿长度方向的伸展是都有缺口来隔断的,另一方面,间隔设置相反朝向的缺口可以均匀补偿热膨胀带来的电极片的伸展,综上所述,设置缺口可以避免电极片在长度方向的伸展,从而避免电极片由于热膨胀而产生形变,从而保证加热棒的加热效率和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缺口深度为电极片宽度的2/3~8/9,通过所述改进,既能保证电极片连接强度,又能保证电极片在长度方向上是隔断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电极片上的缺口与第二电极片上对应的缺口的开口方向相反,通过所述改进,电极片工作时会产生热量,而由于具有缺口,故缺口处的热量会集中在电极片缺口的未隔断处,如果第一电极片上的缺口与第二电极片的缺口的开口方向一致,那电极片缺口的未隔断处也在同一侧,会导致缺口的未隔断处温度过高,使得加热棒温度不均,影响加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通槽内对应子加热片的间隙处设有隔板,通过所述改进,用隔板填充间隙,从而保持子加热片的安装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框架两端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绝缘片和第一电极片设在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绝缘片和第二电极片设在第二凹槽内,通过所述改进,第一凹槽底面和第二凹槽底面的间距决定了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之间的最小间距,故两个电极片之间的间距更容易保证一致,保证加热棒热量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电极片设有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二电极片设有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一接线端通过设置在第一凹槽一侧的第一通孔露置在壳体外,所述第二接线端通过设置在第二凹槽一侧的第二通孔露置在壳体外,通过所述改进,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通过凹槽上设置的通孔露置,由于框架为绝缘体,从而保证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之间的绝缘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露置在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相错设置,通过所述改进,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的间距变大,提高绝缘性能,另一方面,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结构一致,即同一结构的电极片装在第一凹槽内即为第一电极片、反向装在第二凹槽内即为第二电极片,从而节约加工成本,减小装配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电极片与框架配合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1-壳体,2-第一绝缘片,3-第一电极片,3.1-第一接线端,4-框架,4.1-通槽,4.2-第一凹槽,4.3-第二凹槽,4.4-第一通孔,4.5-第二通孔,4.6-隔板,5-第二电极片,5.1-第二接线端,6-第二绝缘片,7-加热单元,35.1-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

一种耐热膨胀式加热棒,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由上至下依序设置第一绝缘片2、第一电极片3、框架4、第二电极片5、第二绝缘片6,所述框架4内设有通槽4.1,所述通槽4.1内设有加热单元7,所述加热单元7包括多个子加热片,相邻子加热片之间均设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3和第二电极片5对应间隙处均设有缺口35.1,相邻缺口35.1的开口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缺口35.1深度为电极片宽度的2/3~8/9。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片3上的缺口35.1与第二电极片5上对应的缺口35.1的开口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通槽4.1内对应子加热片的间隙处设有隔板4.6。

其中,所述框架4两端设有第一凹槽4.2和第二凹槽4.3,所述第一绝缘片2和第一电极片3设在第一凹槽4.2内,所述第二绝缘片6和第二电极片5设在第二凹槽4.3内。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片3设有第一接线端3.1,所述第二电极片5设有第二接线端5.1,所述第一接线端3.1通过设置在第一凹槽4.2一侧的第一通孔4.4露置在壳体1外,所述第二接线端5.1通过设置在第二凹槽4.3一侧的第二通孔4.5露置在壳体1外。

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端3.1和第二接线端5.1露置在壳体1的一侧,所述第一接线端3.1和第二接线端5.1相错设置。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