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模组电路板的螺丝锁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1942发布日期:2018-12-05 19:3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模组电路板的螺丝锁付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丝锁付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模组电路板的螺丝锁付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摄像模组逐渐出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因此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销售量也快速增长,相应的摄像模组的产量也需要随之增加,这就需要生产设备能够实现快速生产,而且也必须保证快速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得到保障。摄像模组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与电路板通过螺丝等连接件锁付。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锁付的方式将摄像模组与电路板相互连接。但人工锁付精度无法满足要求,同时,人工锁付的效率也无法满足产品的需求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丝锁付设备,用于摄像模组的螺丝的自动化锁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模组电路板的螺丝锁付设备,包括:用于传输物料的传输单元和锁付单元;

所述传输单元上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物料的治具;

所述锁付单元设置于所述传输单元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锁付及检测单元;

沿所述传输单元的传输方向,所述锁付单元和所述锁付及检测单元位于所述传输单元的一侧,并且所述锁付单元和所述锁付及检测单元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传输单元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接的载台;

所述治具在所述载台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治具包括:夹持机构、第一旋转平台和第一调整平台;

所述夹持机构固定支承在所述第一旋转平台上,所述第一旋转平台固定支承在所述第一调整平台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锁付单元包括:第一Y轴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Y轴驱动装置相连接的第一X轴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X轴驱动装置相连接的第一Z轴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Z轴驱动装置相连接的第一锁付装置,第一离子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锁付及检测单元包括:第二Y轴驱动装置,与第二Y轴驱动装置相连接的第二X轴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X轴驱动装置相连接的第二Z轴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Z轴驱动装置相连接的第二锁付装置和第一测量装置,第二离子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组装单元;

沿所述传输单元的传输方向,所述组装单元和所述锁付单元位于所述传输单元的一侧,并且所述组装单元和所述锁付单元依次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组装单元包括:夹具、与所述夹具相连接的施力装置和用于支承所述夹具的旋转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组装单元还包括:第一相机,用于识别物料上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相机与所述组装单元相邻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搬运单元和自动上下料单元;

所述传输单元,所述锁付单元、所述锁付及检测单元、所述组装单元和所述自动上下料单元位于所述搬运单元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搬运单元包括:第三X轴驱动装置,支承在所述第三X轴驱动装置上的第三Y轴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三Y轴驱动装置相连接的第三Z轴驱动装置,以及第二相机、第一吸嘴和第二吸嘴;

所述第二相机与所述第三Y轴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吸嘴通过第一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三Y轴驱动装置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吸嘴通过吸嘴连接件与所述第三Z轴驱动装置相互连接;

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驱动方向与所述第三Z轴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自动上下料单元包括:

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的一侧设置有锁紧机构;

第二升降装置,位于所述上料装置下方;

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翻转机构,并且所述回收装置与所述上料装置并列设置;

第三升降装置,位于所述回收装置下方;

送料装置,在所述上料装置和所述回收装置之间往复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送料装置位于所述上料装置和所述回收装置的下方,并且所述送料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三升降装置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

翻转单元,用于对物料进行正反面翻转;

检测单元,用于对物料进行螺丝锁付高度检测和通电检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翻转单元包括:第四Z轴驱动装置、与所述第四Z轴驱动装置相连接的第二调整平台,固定支承在所述第二调整平台上的第二旋转平台,固定支承在所述第二旋转平台上的伸缩气缸,与所述伸缩气缸相连接的旋转气缸,以及安装在所述旋转气缸的夹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四升降装置,以及固定支承在所述第四升降装置上的第二测量装置,以及固定支承在所述第四升降装置上的通电测试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保护罩;

所述保护罩包括上框架,与所述上框架相连接的下框架,设置在所述上框架上的显示装置、输入装置和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上框架顶部的过滤网箱和警示灯,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框架底部的支承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通过传输单元的传输作用,将物料依次通过锁付单元和锁付及检测单元。物料通过锁付单元完成锁付作业,以及通过锁付及检测单元完成锁付作业和质量检测,整个作业过程通过各单元自动化运行完成,不需要人工参与,不仅能够保证物料的锁付精度和质量,而且提高了物料的锁付效率。同时,通过流水作业的方式,还进一步减少了人工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传输单元设置为旋转传输方式,有利于缩小传输单元的体积,减小其占用空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整个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将传输单元设置为旋转传输方式,其结构简单,运行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治具能够通过第一旋转平台和第一调整平台的共同作用实现夹持机构位置的准确调整,从而保证了治具所承载的物料在锁付作业过程中的位置准确,进一步保证了锁付作业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锁付单元通过第一Y轴驱动装置、第一X轴驱动装置和第一Z轴驱动装置在三个方向上对锁付装置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实现锁付装置位置的精确调整,从而保证锁付装置能够准确的实现对物料上的螺丝的锁付作业。在锁付装置在进行锁附作业的过程中,离子风机能够清除物料表面上的静电,从而避免了物料表面吸附灰尘等杂质,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在作业过程中物料表面的洁净度,保证产品的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搬运单元和自动上下料单元进一步提高了其作业过程的自动化,实现了物料的自动上下料,进一步提高了物料的锁付效率,并且降低了人工参与度,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螺丝锁付设备的结构布置图;

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螺丝锁付设备的传输单元的结构图;

图3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螺丝锁付设备的锁付单元的结构图;

图4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螺丝锁付设备的锁付及检测单元的结构图;

图5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螺丝锁付设备的组装单元的结构图;

图6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螺丝锁付设备的搬运单元的结构图;

图7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螺丝锁付设备的自动上下料单元的主视图;

图8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螺丝锁付设备的自动上下料单元的结构图;

图9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螺丝锁付设备的翻转单元的结构图;

图10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螺丝锁付设备的检测单元的结构图;

图1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螺丝锁付设备的保护罩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模组电路板的螺丝锁付设备包括:传输单元1和锁付单元2。在本实施方式中,传输单元1和锁付单元2均安装在安装板A上。传输单元1上设置有用于夹持物料的治具11。在传输单元1的驱动作用下,治具11在传输单元1的传输方向上运输夹持的物料,在治具1上的物料依次通过各单元完成自动化作业。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传输单元1的传输方向,锁付单元2位于传输单元1的一侧。通过上述设置,通过传输单元1的传输作用,使物料传输至锁付单元2的位置。物料通过锁付单元2完成螺丝锁付作业,整个作业过程通过自动化运行完成,不需要人工参与,不仅能够保证物料的锁付精度和质量,而且提高了物料的锁付效率。同时,通过流水作业的方式,还进一步减少了人工成本。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锁付及检测单元3。在本实施方式中,传输单元1、锁付单元2和锁付及检测单元3均安装在安装板A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传输单元1的传输方向,锁付单元2和锁付及检测单元3位于传输单元1的一侧,并且锁付单元2和锁付及检测单元3依次间隔设置。通过上述设置,通过传输单元1的传输作用,将物料依次通过锁付单元2和锁付及检测单元3。物料通过锁付单元2完成锁付作业,以及通过锁付及检测单元3进行锁付作业并完成质量检测,整个作业过程通过各单元自动化运行完成,不需要人工参与,不仅能够保证物料的锁付精度和质量,而且提高了物料的锁付效率。同时,通过流水作业的方式,还进一步减少了人工成本。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传输单元1为旋转传输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传输单元1采用旋转方式传输。锁付单元2和锁付及检测单元3环绕且间隔设置在传输单元1的周围。参见图2所示,传输单元1包括治具11、第一驱动装置12和载台13。在本实施方式中,载台13与第一驱动装置12相连接。载台13为整体呈圆形的板状体,第一驱动装置12为旋转电机。载台13与第一驱动装置12相互同轴连接。治具11固定支承在载台13上。治具11至少为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治具11设置有八个,八个治具等间隔地设置在载台13上。当然治具11还可设置为其它数量,例如四个、五个、六个等。载台13在第一驱动装置12的驱动作用下旋转,从而实现治具位置的转换。通过上述设置,传输单元1设置为旋转传输方式,有利于缩小传输单元1的体积,减小其占用空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整个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将传输单元1设置为旋转传输方式,其结构简单,运行稳定。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治具11包括夹持机构111、第一旋转平台112和第一调整平台113。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机构111固定支承在第一旋转平台112上,第一旋转平台112固定支承在第一调整平台113上。夹持机构111用于夹持物料(例如模组和电路板的组合体)。第一旋转平台112用于调整夹持机构111水平面内的旋转角度(即以Z轴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角度)。第一调整平台113为X,Y调整平台,用于调整其支承的夹持机构111和第一旋转平台112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通过上述设置,治具11能够通过第一旋转平台112和第一调整平台113的共同作用实现夹持机构111位置的准确调整,从而保证了治具11所承载的物料在锁付作业过程中的位置准确,进一步保证了锁付作业精度。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锁付单元2包括第一Y轴驱动装置21、第一X轴驱动装置22、第一Z轴驱动装置23、第一锁付装置24、第一离子风机25和第一支承架2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Y轴驱动装置21和第一离子风机25分别固定支承在第一支承架26上,第一X轴驱动装置22固定支承在第一Y轴驱动装置21上,第一Z轴驱动装置23固定支承在第一X轴驱动装置22。第一锁付装置24固定支承在第一Z轴驱动装置23上。锁付单元2通过第一Y轴驱动装置21、第一X轴驱动装置22和第一Z轴驱动装置23在三个方向上对第一锁付装置24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第一锁付装置24位置的精确调整,从而保证第一锁付装置24能够准确的实现对物料上的螺丝的锁付作业。在第一锁付装置24在进行锁附作业的过程中,第一离子风机25能够清除物料表面上的静电,从而避免了物料表面吸附灰尘等杂质,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在作业过程中物料表面的洁净度,进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在第一锁付装置24上具有吸气装置,在锁附作业的过程中,第一锁付装置24上的吸气装置能够将产生的粉尘或颗粒物等杂质吸附,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在作业过程中物料表面的洁净度,进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锁付及检测单元3包括:第二Y轴驱动装置31、第二X轴驱动装置32、第二Z轴驱动装置33、第二锁付装置34、第一测量装置35、第二离子风机36和第二支承架3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Y轴驱动装置31和第二离子风机36分别固定支承在第二支承架37上,第二X轴驱动装置32固定支承在第二Y轴驱动装置31上,第二Z轴驱动装置33固定支承在第二X轴驱动装置32上。第二锁付装置34和第一测量装置35固定支承在第一Z轴驱动装置23上,并且第二锁付装置34和第一测量装置35相互并列设置。锁付及检测单元3通过第二Y轴驱动装置31、第二X轴驱动装置32、第二Z轴驱动装置33在三个方向上对第二锁付装置34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第二锁付装置34位置的精确调整,从而保证第二锁付装置34能够准确的实现对物料上的螺丝的锁付作业。在第二锁付装置34在进行锁附作业的过程中,第二离子风机36能够清除物料表面上的静电,从而避免了物料表面吸附灰尘等杂质,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在作业过程中物料表面的洁净度,进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在第二锁付装置34上具有吸气装置,在锁附作业的过程中,第二锁付装置34上的吸气装置能够将产生的粉尘或颗粒物等杂质吸附,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在作业过程中物料表面的洁净度,进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在完成对物料的锁附作业后,锁付及检测单元3通过第二Y轴驱动装置31、第二X轴驱动装置32、第二Z轴驱动装置33在三个方向上对第一测量装置35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第一测量装置35位置的精确调整,从而保证第一测量装置35能够准确的实现对物料上的螺丝的高度进行测量。

结合图1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螺丝锁付设备还包括组装单元4。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传输单元1的传输方向,组装单元4和锁付单元2位于传输单元1的一侧,并且组装单元4和锁付单元2依次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传输单元1采用旋转方式传输,因此,组装单元4、锁付单元2和锁付及检测单元3依次环绕在传输单元1的周围。在本实施方式中,组装单元4包括:夹具41、施力装置42和旋转装置43。夹具41固定支承在旋转装置43上,通过旋转装置43准确调整夹具41在水平面内的旋转角度(即以Z轴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装置43可采用旋转电机。施力装置42,位于夹具41的一侧并且与夹具41相连接。通过施力装置42的作用,可以将夹具41中的物料夹紧。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力装置42为气缸。

如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螺丝锁付设备还包括用于识别物料上的标识信息的第一相机4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相机44与组装单元4相邻设置,并且第一相机44位于组装单元4的一侧。第一相机44可固定支承在安装板A或者组装单元4上。物料在被输送到夹具41上之前,需要第一相机44对物料上的标识信息进行读取,从而实现对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有效跟踪。在本实施方式中,物料上的标识信息可以采用二维码信息。

结合图1、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螺丝锁付设备还包括搬运单元5和自动上下料单元6。在本实施方式中,传输单元1,锁付单元2、锁付及检测单元3、组装单元4和自动上下料单元6位于搬运单元5的同一侧。通过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搬运单元5和自动上下料单元6进一步提高了其作业过程的自动化,实现了物料的自动上下料,进一步提高了物料的锁付效率,并且降低了人工参与度,节约了成本。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搬运单元5包括第三X轴驱动装置51、第三Y轴驱动装置52、第三Z轴驱动装置53、第二相机54、第一吸嘴55和第二吸嘴5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Y轴驱动装置52固定支承在第三X轴驱动装置51上,第三Z轴驱动装置53固定支承在第三Y轴驱动装置52上。第二相机54和第一吸嘴55分别与第三Y轴驱动装置52相连接,第二吸嘴56固定安装在第三Z轴驱动装置5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吸嘴55通过第一升降装置551与第三Z轴驱动装置53相互连接,即第一升降装置551固定安装在第三Z轴驱动装置53上,第一吸嘴55安装在第一升降装置551上。第一升降装置551能够实现对第一吸嘴55竖直方向(即Z轴方向)上位置的调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升降装置551采用气缸,通过采用气缸可以提高对物料的输送速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升降装置551的驱动方向与第三Z轴驱动装置53的驱动方向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吸嘴56通过吸嘴连接件561与第三Z轴驱动装置53相互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嘴连接件561为L型的支承件。第二吸嘴56通过第三Z轴驱动装置53调整竖直方向(即Z轴方向)上的位置,通过第三Z轴驱动装置53保证了第二吸嘴56输送物料位置的准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相机54、第一吸嘴55和第二吸嘴56相互并列地设置,通过并列设置的方式,实现第二相机54对物料位置或物料安放位置的检测后,方便第一吸嘴55和第二吸嘴56对物料的快速拾取或安放,以及保证了拾取或安放准确度。

结合图7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自动上下料单元6包括:上料装置61、第二升降装置62、回收装置63、第三升降装置64和送料装置65。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料装置61与回收装置63相互并列设置。第二升降装置62位于上料装置61的下方,第三升降装置64位于回收装置63的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送料装置65位于上料装置61和回收装置63的下方,并且送料装置65位于第二升降装置62和第三升降装置64的上方,即送料装置65位于第二升降装置62和上料装置61之间,以及第三升降装置64和回收装置63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送料装置65在上料装置61和回收装置63之间往复移动实现物料的自动化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料装置61的一侧设置有锁紧机构611。回收装置63的一侧设置有翻转机构631。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上下料单元6中的上料装置61可以为多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并列设置,回收装置63也可以为多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并列设置。第二升降装置62与上料装置61一一对应设置,第三升降装置64与回收装置63一一对应设置。

结合图7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送料装置65包括:移动盘651和移动盘驱动装置652。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盘驱动装置652驱动移动盘651线性往复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升降装置62具有可升降的第一承靠平台621。第三升降装置64具有可升降的第二承靠平台641。移动盘651移动至上料装置61下方时,通过第一承靠平台621将上料装置61中装有物料的料盘输送到移动盘651上。移动盘651移动至回收装置63下方时,通过第二承靠平台641将移动盘651上没有物料的料盘输送到回收装置63中。显而易见的,移动盘651上具有供第一承靠平台621和第二承靠平台641通过的通孔。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锁付单元2为两个。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螺丝锁付设备还包括翻转单元7和检测单元8。在本实施方式中,翻转单元7也为两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传输单元1采用旋转传输方式,因此,锁付单元2、锁付及检测单元3、组装单元4、翻转单元7环绕传输单元1设置。沿传输单元1的传输方向,锁付及检测单元3位于两个锁付单元2之间,两个翻转单元7分别设置在第二个锁付单元2的两侧,检测单元8设置于第二个锁付单元2和第二个翻转单元7之间。即,参见图1所示,沿传输单元1的传输方向,各单元依次设置的顺序为组装单元4、第一个锁付单元2、锁付及检测单元3、第一个翻转单元7、第二个锁付单元2、检测单元8和第二个翻转单元7。

如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翻转单元7包括第四Z轴驱动装置71、第二调整平台72、第二旋转平台73、伸缩气缸74、旋转气缸75和夹爪7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调整平台72安装在第四Z轴驱动装置71上,第二旋转平台73固定支承在第二调整平台72上,伸缩气缸74固定支承在第二旋转平台73上,旋转气缸75安装在伸缩气缸74上,夹爪76安装在旋转气缸75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Z轴驱动装置71用于调整竖直方向(即Z轴方向)上的位置。第二调整平台72用于调整水平方向(即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位置。第二旋转平台73用于调整所支承的部件在水平面内的旋转角度(即以Z轴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角度)。伸缩气缸74驱动夹爪76能够伸缩移动,从而到达物料位置,对物料进行拾取。旋转气缸75则驱动夹爪76旋转,从而实现物料的正反面变换。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检测单元8包括:第四升降装置81、第二测量装置82和通电测试装置8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测量装置82固定支承在第四升降装置81上,通电测试装置83也固定支承在第四升降装置81上。第四升降装置81为线性驱动装置,在第四升降装置81的驱动作用下,第二测量装置82在竖直方向(即Z轴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升降装置81可采用气缸。完成锁付作业后的物料上的螺丝锁付高度通过第二测量装置82进行测量,从而准确的判断出物料上的螺丝锁付是否合格。在完成对物料上螺丝锁付高度的检测后,第四升降装置81调整通电测试装置83的位置,使物料与通电测试装置83接通,从而进行物料的通电检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搬运单元5和自动上下料单元6分别为两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传输单元1位于两个自动上下料单元6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搬运单元5相互并列设置,并且传输单元1和自动上下料单元6位于搬运单元5的同一侧。

通过上述设置,将锁付单元2和检测单元3分别设置为两个,并且具有两个翻转单元7,从而实现了物料正反面的螺丝锁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保证了螺丝锁付结果的一致。同时在传输单元1的传输作用下,不同工位均能同时进行作业,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作业效率。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螺丝锁付设备还包括保护罩9。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罩9包括上框架91、下框架92、显示装置93、输入装置94、控制装置95、过滤网箱96、警示灯97和支承件98。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框架91固定支承在下框架92上。显示装置93、输入装置94和控制装置95分别设置在上框架91的侧面上,过滤网箱96和警示灯97设置在上框架91顶部位置。输入装置94为设备的操作控制部分,启动、复位、急停等按键均放置于此区域。控制装置95用于控制过滤网箱96的通断及送风风速。通过采用过滤网箱96对设备内部输送洁净空气,保证了设备内部环境的洁净,进而对保证物料表面的洁净有利,提高了产品的表面洁净度。警示灯97能够及时反映出设备的工作状况,若出现异常则能发出提醒。支承件98设置在下框架92底部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件98可以采用滚轮、固定支脚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若支承件98采用滚轮有利设备的运输,若支承件98采用固定支脚则有利于对设备起到稳定支承。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进行详细阐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以采用旋转方式的传输单元1,锁付单元2、搬运单元5、自动上下料单元6和翻转单元7均为两个的方案进行说明。

S1.启动本设备,通过自动上下料单元6将装有物料的料盘输送到与搬运单元5相邻的位置。搬运单元5上的第二相机54在第三X轴驱动装置51和第三Y轴驱动装置52共同驱动作用下到达自动上下料单元6上盛放物料的料盘位置,第二相机54能够对两盘上的物料摄取清晰图像。根据获取的图像信息,获取料盘上物料的准确位置。随后,第三X轴驱动装置51、第三Y轴驱动装置52继续动作,根据获取的物料位置,驱动第一吸嘴55和第二吸嘴56到达物料位置的上方,通过第一升降装置551和第三Z轴驱动装置53的动作分别实现第一吸嘴55和第二吸嘴56对物料的拾取。

S2.通过第三X轴驱动装置51和第三Y轴驱动装置52移动,使第一吸嘴55和第二吸嘴56抵达第一相机44的位置,通过第一相机44对物料上的标识信息进行的读取。随后,第三X轴驱动装置51和第三Y轴驱动装置52继续移动,第一吸嘴55和第二吸嘴56分别移动到组装单元4的夹具41的上方,通过第一升降装置551和第三Z轴驱动装置53的动作分别实现第一吸嘴55和第二吸嘴56上夹取的物料在夹具41中依次放置,并且施力装置42将放入的物料进行夹紧。

S3.在组装单元4上完成物料的组装后,搬运单元5上的第三X轴驱动装置51、第三Y轴驱动装置52和第三Z轴驱动装置53将组装好的物料从夹具41中取出,并将物料送至传输单元1上的治具11中。为便于说明,将此治具11的位置设定为第一工位。因此,沿传输单元1的传输方向,相邻治具11则分别为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等,依次类推,不再赘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物料送入治具11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第二相机54对治具11的位置摄取图像,并获取治具11的位置信息后,通过将第三X轴驱动装置51、第三Y轴驱动装置52和第三Z轴驱动装置53的共同作用将物料放入治具11中。

S4.传输单元1的第一驱动装置12驱动载台13转动,装有物料的治具11从第一工位转移至第二工位。第一个锁付单元2开始工作,第一Y轴驱动装置21、第一X轴驱动装置22和第一Z轴驱动装置23共同动作将第一锁付装置24运送到物料上需要进行螺丝锁付作业的位置。在第一锁付装置24开始作业的同时,第一离子风机25也进行工作。

S5.完成物料上的螺丝的锁付作业后,第一驱动装置12继续驱动载台13转动,装有物料的治具11从第二工位转移至第三工位。锁付及检测单元3开始工作,第二Y轴驱动装置31、第二X轴驱动装置32和第二Z轴驱动装置33共同动作将第二锁付装置34运送到物料上需要进行螺丝锁付作业的位置。在第二锁付装置34开始作业的同时,第二离子风机36也进行工作。锁付作业完成后,第二Y轴驱动装置31、第二X轴驱动装置32和第二Z轴驱动装置33共同动作将第一测量装置35移动至物料锁付螺丝的位置。从而使第一测量装置35对螺丝的锁付位置进行测量,从而获取螺丝锁付的高度。

S6.完成对物料上螺丝锁付的高度测量后,第一驱动装置12继续驱动载台13转动,装有物料的治具11从第三工位转移至第四工位。第一个翻转单元7开始工作,第四Z轴驱动装置71动作使夹爪76在竖直方向(即Z轴方向)上到达与物料相对应的位置,伸缩气缸74动作,夹爪76对治具11中的物料进行夹取。随后旋转气缸75旋转一定角度,对物料进行翻转。完成物料的翻转后,重新将物料放回至治具11中。

S7.第一驱动装置12继续驱动载台13转动,装有物料的治具11从第四工位转移至第五工位。第二个锁付单元2开始工作,第一Y轴驱动装置21、第一X轴驱动装置22和第一Z轴驱动装置23共同动作将第一锁付装置24运送到物料上需要进行螺丝锁付作业的位置。在第一锁付装置24开始作业的同时,第一离子风机25也进行工作。

S8.完成物料上的螺丝的锁付作业后,第一驱动装置12继续驱动载台13转动,装有物料的治具11从第五工位转移至第六工位。检测单元8开始工作,第四升降装置81驱动第二测量装置82在竖直方向(Z轴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二测量装置82对螺丝的锁付位置进行测量,从而获取螺丝锁付的高度。完成对螺丝锁付高度的测量后,第四升降装置81继续移动,使通电测试装置83与物料相接通,然后通过通电测试装置83对物料进行通电测试。

S9.第一驱动装置12继续驱动载台13转动,装有物料的治具11从第六工位转移至第七工位。第二个翻转单元7开始工作,第四Z轴驱动装置71动作使夹爪76在竖直方向(即Z轴方向)上到达与物料相对应的位置,伸缩气缸74动作,夹爪76对治具11中的物料进行夹取。随后旋转气缸75旋转一定角度,对物料进行翻转。完成物料的翻转后,重新将物料放回至治具11中。

S10.第一驱动装置12继续驱动载台13转动,装有物料的治具11从第七工位转移至第八工位。完成螺丝锁付后的物料重新被搬运单元5拾取并送至自动上下料单元6。第一驱动装置12继续驱动载台13转动,空置的治具11从第八工位返回至第一工位,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所有物料的锁付作业。

为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结合图7和图8所示,对步骤S1中自动上下料单元6的上料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S11.将装有物料的料盘放入到上料装置61中堆叠,在上料装置61一侧设置的锁紧机构611将处于最下层的料盘夹紧,从而保证料盘在上料装置61中稳定堆叠。

S12.移动盘驱动装置652驱动移动盘651移动到上料装置61的正下方,第二升降装置62中的第一承靠平台621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并穿过移动盘651后与上料装置61中处于最下层的料盘相抵靠;

S13.锁紧机构611松开,第一承靠平台621向下移动一个料盘的高度,锁紧机构611重新锁紧,第一承靠平台621继续向下移动返回初始位置,而第一承靠平台621上承载的装有物料的料盘被移动盘651承接。

S14.移动盘驱动装置652驱动移动盘651移动到搬运单元5,实现搬运单元5对料盘中物料的拾取,从而完成自动上料。当料盘中物料被拾取完后,移动盘驱动装置652驱动移动盘651移动到回收装置63下方,第三升降装置64中的第二承靠平台641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与移动盘651上的料盘相抵靠,并将料盘推送至回收装置63设有翻转机构631的位置,通过翻转机构631的作用将料盘送入回收装置63中堆砌。第二承靠平台641向下运动返回初始位置。移动盘驱动装置652继续驱动移动盘651移动到上料装置61重新执行上料过程。

在本实施方式中,完成物料上螺丝锁付后,物料通过搬运单元5输送至自动上下料单元6上,从而完成自动下料过程。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下料过程与上述自动上料过程相反,即送料装置65驱动移动盘651移动至回收装置63下方,第三升降装置64将没有物料的空料盘送至移动盘651上,随后驱动移动盘651将空料盘移动至搬运单元5位置并接收物料。当料盘被物料装满后,驱动移动盘651移动至上料装置61下方,通过第二升降装置62将装有物料的料盘送至上料装置61中,从而完成物料的自动下料过程。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的例子,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